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紫外线与叠氮化钠对水稻种子进行诱变,在含有不同浓度草甘膦药液中进行水稻种子筛选。在20ml/L草甘膦筛选条件下,经过紫外线照射不同时间(0.5、1、1.5 h)诱变筛选出26粒水稻种子,经不同浓度(2.5、5.0、10.0 mmol/L)叠氮化钠浸泡不同时间(1、2、3h),筛选出113粒水稻种子,经紫外线与叠氮化钠复合诱变,筛选出40粒水稻种子。将所筛选出种子的进行苗期20 ml/L草甘膦药液筛选,筛选出15株抗草甘膦的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抗咪唑乙烟酸水稻,进行了水稻种子敏感性检测以确定筛选浓度,应用紫外线、叠氮化钠及复合诱变对种子进行诱变筛选.结果表明:抗性筛选的适宜药剂浓度为0.3mL·L~(-1);在此浓度下,经75W紫外灯照射1,2,3h的种子未筛选出抗性植株;种子经不同浓度、时间NaN_3处理后筛选出抗性植株,以NaN_3诱变剂量为8mmol·h·L~(-1)(4mmol·L~(-1)×2h)抗性比率最高,出苗率为7.14%;相比NaN_3诱变,复合诱变的种子并没有显著不同.将筛选出的植株苗期喷5mL·L~(-1)眯唑乙烟酸,筛选出4株对眯唑乙烟酸有抗性的水稻植株.  相似文献   

3.
用叠氮化钠对苦荞麦种子进行诱变,确定叠氮化钠的最佳诱变剂量和时间,检测诱变后幼苗的生理指标。以晋荞2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0、0.2、0.4、0.6、0.8、1.0、1.5 mmol/L)的叠氮化钠分别处理4、8、12 h,探讨苦荞麦种子的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同时,对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叠氮化钠的浓度为0.8 mmol/L、诱变时间为8 h时,苦荞麦种子发芽率为49%,相对发芽率为51.04%,接近半致死浓度。叠氮化钠在低浓度时,苦荞麦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升高,高浓度时,活性则有所下降。当叠氮化钠浓度为0.6 mmol/L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当叠氮化钠浓度为0.8 mmol/L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可知,叠氮化钠浓度为0.8 mmol/L、处理时间为8 h为最佳诱变组合。  相似文献   

4.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1933-1936
以晋绿9号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浓度叠氮化钠对绿豆诱变不同时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鲜质量、根长的改变情况,探究叠氮化钠对绿豆种子和幼苗生长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叠氮化钠的浓度16 mmol/L、诱变时长6 h为最佳诱变条件;在低浓度溶液诱变下,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诱变效应逐渐增强,诱变浓度为15 mmol/L或诱变时间小于6 h时,可提高其根长和幼苗鲜质量;叠氮化钠的浓度大于17 mmol/L或诱变时间超过6 h时,叠氮化钠诱变能够降低种子的萌发势,甚至致其死亡,幼苗及其根长也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俊丰三樱椒为材料,在4℃和25℃下采用不同浓度的叠氮化钠处理辣椒种子,研究不同浓度叠氮化钠与不同温度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0~4.0mmol/L浓度范围内,叠氮化钠抑制辣椒种子萌发和生长,但用5.0mmol/L的叠氮化钠处理辣椒种子时,其发芽率、发芽指数、蛋白质含量等性状都呈上升趋势。4℃低温处理辣椒种子时,以上的这些性状指标都要高于室温(25℃)处理的,说明低温可抑制叠氮化钠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玉米抗草甘膦突变株系,采用物理诱变、化学诱变、理化诱变相结合方法处理玉米自交系112种子.通过调查不同剂量草甘膦水溶液的田间除草效果及对玉米8个自交系和7个杂交组合的喷洒效果,确定了田间筛选玉米抗草甘膦突变株系合适的喷洒剂量为0.9mL/L.诱变结果表明,自交系112当代出现多种变异,物理诱变能明显降低株高和穗...  相似文献   

7.
以甘蓝型油菜品种浙双758、浙双6号为材料,研究紫外线(UV)、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对子叶外植体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UV处理子叶外植体后对植株再生有促进作用,当诱变时间达120和60s时,两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分别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对照。EMS不同浓度对长芽外植体数和植株再生数均有显著影响,且EMS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存在互作效应。当EMs浓度达20mg/L,处理时间达6h时,长芽外植体数和植株再生数达到最高。用浓度为500μmol/LNaN3,诱变时间为5,24h时处理子叶外植体所得到的再生植株数与浓度为100μmoL/L,诱变时间为5,24h所得到的结果差异显著,各处理因素间没有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浸种温度及化学诱变剂对芝麻种子发芽的影响,在不同浸种温度下,研究了甲基磺酸乙酯(EMS)和叠氮化钠(NaN3)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不同时间对芝麻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4℃浸种后,EMS处理时间超过4h或者EMS质量浓度大于10g/L时,3个芝麻品种均不能正常发芽,而25℃浸种后,10g/L EMS处理6h或15g/L EMS处理4h,3个品种仍能正常发芽。4℃和25℃浸种后,不同浓度NaN3处理下,3个品种均能正常发芽,但当6mmol/L NaN3处理12h时,4℃下浸种,3个品种的发芽率均低于50.0%,而25℃下浸种,3个品种的发芽率最低为69.3%。相同(质量)浓度、相同处理时间下,4℃浸种能更好地发挥EMS和NaN3的诱变作用。不同芝麻品种对EMS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对NaN3的敏感性差异较小。从诱变育种创造有益变异角度,建议4℃浸种24h后,以5g/L EMS诱变处理8h或4mmol/L NaN3诱变处理12h。  相似文献   

9.
昆虫多糖对大豆生长调节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多糖处理大豆种子,可提高其发芽势,且表现出浓度效应,随着浓度的升高发芽势增高,当昆虫多糖质量浓度达到6 mg/m L时发芽势最高。各浓度处理对大豆的发芽率无显著影响。在大豆苗期,可显著提高大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各浓度处理间呈正态分布,当昆虫多糖质量浓度为4 mg/m L时各指标达到最优。在大豆收获期,可提高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昆虫多糖质量浓度为4 mg/m L时与对照相比可增产17.08%。经昆虫多糖处理,可提高大豆种子萌发力,提高幼苗素质,促进代谢,增强抗性,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抗菌核病材料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创造新的抗菌核病油菜种质材料,以品质优良、再生频率较高的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SH21,K81和甘蓝型黑籽品系P98的种子、预培养的下胚轴为诱变材料进行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处理,以草酸为筛选剂,筛选抗(耐)菌核病材料,结果表明,草酸筛选浓度为700 mg/L,效果较好;3个品系通过草酸筛选,获得14株耐草酸植株,经过菌核病菌丝接种鉴定与筛选,筛选出7株抗性较高的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