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西部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整个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近年来西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如何在不断推进西部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高速发展中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风险已经成为西部各中心城市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在阐述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引入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价指数并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风险系数和协调发展风险系数两个方面对乌鲁木齐市1995-2007年城市可持续发展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总体上呈螺旋式下降趋势,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仍处于较高等级,协调发展面临的风险也仍然较大,这与乌鲁木齐作为西部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还不相称,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的典型代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西部中心城市对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人口控制等方面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用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才能尽可能降低西部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风险,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其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 ,以呼和浩特市城市为研究对象 ,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区域开发理论入手 ,运用城市经济学和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 ,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借助 GIS和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工具 ,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问题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以及定量评价模型 ;并运用该模型 ,对该地区各县 (市、区 )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了定量化评价 ,计算出了每县 (市、区 )从属于“可持续发展”的隶属度 ,有关结果可为该地区区域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经过多次综合专家意见,最终确定14项指标作为石河子市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各指标的权重,表明植被覆盖是影响石河子市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污染负荷与水网密度状况。通过综合评价表明,2000—2005年间,石河子市绿洲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值介于0.35—0.55之间,说明该区可持续发展处于中等水平,较适合人类生存,但偶尔有不适人类生存的制约性因子出现。  相似文献   

5.
西部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的产生,有其自身生态系统脆弱和自然条件恶劣方面的因素,但更重要是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破坏所导致。长期以来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西部地区出现严重生态恶化和经济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数量超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解决这些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有计划地实施生态转移战略,降低这些地区的人口压力,逐步把西部人口降低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以内,在此基础上,转交生产经营方式,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自然资源、经济环境、基础设施、社会环境四大要素 ,35个方面建立西部 1 1省市 (西藏除外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权重及算法 ,根据 2 0 0 1年的统计数据 ,得出了各省市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值。并依据综合评价值 ,把 1 1省市划分为投资环境优良区、投资环境中等区、投资环境较差区。据此揭示了西部投资环境的空间格局 ,并阐述了不同投资环境类型区的特点和限制因素 ,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各个类型区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资源诅咒破解理论,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破解资源诅咒的核心依据是是否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文中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并通过构建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内蒙古、山西两个典型煤炭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研究,以期得出他们是否陷入资源诅咒的判断。通过分析,认为可持续发展水平达到0.5以上即可被认为实现了资源诅咒破解,以此为判断标准,内蒙古在2005年成功破解资源诅咒。探索成功破解资源诅咒的内蒙古模式,对其他资源丰裕省区和资源型城市破解或规避资源诅咒,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GIS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空间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解决模糊数学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所遇到的空间表达问题,并以吉林省西部为例,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遇到的隶属度的空间化、权向量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但西部地区也是中国自然生态的极端脆弱区,人地关系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面临着一系列的生态破坏及退化问题。本文在充分理解生态环境承载系统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环境承载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西部地区12个省区的生态环境承载系统进行了评价分析,其意义在于对生态环境承载系统不同层面的分析,揭露出我国西部不同地区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差异性以及不同地区可能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薄弱面。从而为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撑,以保证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吉林西部环境质量空间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吉林省西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环境质量空间总体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深入研究和实践了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遇到的隶属度的空间化、权向量的确定等具体问题.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环境质量总体处在中、差等级水平,空间上呈东西分布,环境恶化趋势从西南部逐渐向北部和东部蔓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景观结构的吉林西部生态安全动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景观结构的调整和重建是构建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的关键途径。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在景观干扰度和脆弱度指标构建的基础上,引入生态安全指数,并利用区变量理论对吉林西部1980-2000年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时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景观结构变化导致的生态安全指数时空变异显著。全区生态安全程度整体有所下降,且安全程度较高的地区降低的幅度更大。生态安全指数的空间分布符合球状模型,250km以内表现为显著的各向同性,自相关范围都在500km以上,小尺度不存在结构性因素的影响。9个市县中,生态安全指数最高的是前郭,最低的是通榆,环境恶化程度最大的是大安。  相似文献   

12.
论文把农业生产看作由农业产出、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社会四个子系统组成的农业生产系统,并构建了农业生产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评价了中国31个省市区的农业生产系统及其四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另外还定量评价了四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兰州市榆中新城区的开发,讨论河谷型城市发展中的生态建设问题。从城市空间扩展、城市竞争力和生态城市建设3方面,论证榆中新城区建设与解决兰州城市环境问题的关系。从生态建设规划提出榆中新城区生态建设的设想,指出新城区应当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并提出建设榆中生态园林城市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甘肃中部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中部地区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的发展。今后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必须遵循透度性、限制性、多样性、有机化和循环利用等原则,在“集中、优势、集约、高效”的利用策略下,把相对短缺的水肥资源富集起来,用于优势土地,通过生态学合理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建设高效、优质、高产的农业产业体系,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的基本矛盾与机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杨永春 《干旱区研究》2006,23(2):364-374
利用统计资料,从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污染治理水平与实际能力、企业竞争力与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研究了中国西部(狭义)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的内在矛盾与机制.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链、污染治理水平相对低下是我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的表面原因.实际上,传统产业及其企业的利润空间日益狭小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预算投入低以及迫不得已的保护政策才是环境污染严重的内在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利用统计资料研究了中国西部(狭义)河谷型城市近20年来的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变化趋势与2001-2003年各污染物的治理与排放,以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发展阶段。最后,分析了我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强度,因为这是该类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西部有机特色小杂粮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我国西部地区是小杂粮的主产区和优势产区,西部发展有机特色小杂粮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和市场优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有机小杂粮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西部发展有机特色小杂粮产业的思路和对策,以促进西部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8.
东北西部沙尘暴灾害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北西部地区地处半干旱生态脆弱带,是我国主要的农牧交错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地区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主要表现在大范围的草原退化和沙漠化扩展,湿地萎缩。文中利用考察成果和文献资料分析了东北西部地区近年来沙尘暴灾害性天气的发生规律,提出了比较可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生态足迹法在松嫩平原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以松嫩平原西部为例,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1989年和2001年的可持续状况进行了量化研究和对比分析。采用相对指标法,首次对研究区10个县、市的可持续性进行分级。结果表明:12a中,松嫩平原西部整体的可持续性呈下降趋势。在分析生态赤字存在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实现生态供给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