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集浑河冲洪积扇地浅层地下水样品218组,测试了33项水质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质以弱酸性、低矿化、硬水为特征;HCO3.SO4-Ca.Mg、HCO3.SO4-Na.Ca、HCO3.SO4.Cl-Ca、HCO3.SO4-Na.Ca.Mg和HCO3-Ca这5种水化学类型占50%以上。应用SPSS软件,对33项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定量的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即基础因子、金属因子、农业因子和类有机因子这4个公因子,且4个公因子都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辉县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基于2016年丰水期采集的56件地下水样品,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水化学、相关性分析、模糊综合评价以及主成分分析确定了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评价了地下水水质,并对污染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呈弱碱性,属于硬水,低矿化度水.地下水中主要阴阳离子为HCO3-、SO42-、Ca2+,就均值而言,阳离子呈Ca2+>Mg2+>Na+>K+的关系,阴离子有HCO3->SO42->Cl->NO3-的顺序.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类型是HCO3-Ca型和HCO3-Ca·Mg型水;不同时段水质资料对比结果显示,水化学由简单演化到复杂,其季节性变化和年际变化有差异,水化学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同时也受地表水及人为因素影响.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基本较好,影响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化学组分是TH、TDS和SO42-.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地下水污染源解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水质主要受农业生产活动、生活养殖废水和工矿企业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吉林市城区多年地下水监测点的水质数据,采用数学统计法,离子比例系数法以及Piper图解法,对该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时间、空间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化学类型沿地下水流方向从Cl·HCO3-Ca·Na·Mg、SO4·HCO3-Ca·Mg型水向HCO3·Cl-Ca·Na型水变化,较为明显的是研究区TDS值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增大趋势,符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区溶滤作用、蒸发浓缩作用以及离子交换作用是该区水化学类型形成的主要因素,高矿化度地区主要分布在吉林市的江北一带,其原因与人类开采地下水以及工业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揭示通州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2018年在通州区采集的45件300 m深度的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通过Piper三线图、Gibbs图、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第四系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通州区第四系地下水浅层水化学类型以HCO 3-Ca.Mg型为主,深层地下...  相似文献   

5.
贵阳市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市是典型的岩溶盆地地貌,地下水系统十分复杂,具有特殊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为查明贵阳市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状况,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Schoeller图对该研究区60个地下水监测点枯、丰两季的水化学指标进行分析,采用基于GRA-AHP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各水化学指标满足生活饮用水标准,地下水化学参数除K+、Fe^3+变异性较强外,其他含量均相对稳定,水化学成分中优势阳离子为Ca^2+、Mg^2+,优势阴离子为HCO^3-、SO4^2-,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2--Ca型、HCO3^--Ca.Mg型和HCO3^--Ca型为主;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地下水表现出高Ca^2+、Mg^2+、SO4^2-特征是来自该研究区石灰岩、白云岩、石膏中不同造岩矿物的溶解;利用基于GRA-AHP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该研究区岩溶地下水丰水期质量优于枯水期质量,丰水期Ⅱ类水占33%,Ⅲ类水占63%,枯水期Ⅱ类水占16%,Ⅲ类水占75%。该研究结果对贵阳市的水-岩-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安徽太和地区地下水调查及样品测试分析,发现近二十年来该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已由简单变为复杂,HCO3-Ca型水分布范围明显减少甚至消失,HCO3-Ca·Mg型水分布范围增大,河间地区以HCO3-Na型水为主,且分布范围有继续增大的趋势。亚黏土包气带类型和亚砂土包气带类型地下水化学类型明显不同,后者水化学类型的变化要大于前者,且后者TDS含量也比前者要低。亚砂土截污能力较亚黏土弱,因此该包气带类型地区更要注意防止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开都河流域农业灌溉区地下水化学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空间插值、Piper三线图示法和Gibbs图示法,基于2016年1月(冬季)、3月(春季)、7月(夏季)和9月(秋季)的4次开都河流域农业灌溉区地下水样品的采集及水化学主要参数的分析测试,开展了开都河流域农业灌区地下水化学特征方面的研究。【结果】①开都河流域农业灌溉区地下水整体水质良好,矿化度较低,地下水中主要离子为HCO3-、Na+、Ca2+、SO42-,溶解性固体总量(TDS)冬季高夏季低;地下水埋深与TDS变化具有一定的程度的关联性,灌溉季节地下水埋深变浅、水体TDS相对降低;②研究区地下水阳离子中Na+和Ca2+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性较为明显,阴离子中SO42-时空分布差异较为明显;③研究区地下水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2--Na+-Ca2+型,水化学类型季节性差异较小;④地下水离子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绿洲区与滨湖区的地下水化学离子组成受人为干扰较明显,灌溉力度较小的区域和非灌溉季节的地下水受人为干扰较小。【结论】灌区在农作物灌溉季节应适当合理开采地下水并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研究区地下水勘察数据,利用Piper图和统计分析描述了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结合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利用离子比例系数法、相关分析以及地下水人为污染组份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地下水化学成份的基本成因,并进一步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判别了不同成因类型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次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潜水的水化学类型较复杂,其中HCO3-Ca.Mg型居多,承压水水化学类型有3种,以HCO3-Ca.Mg型为主;溶滤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是研究区潜水和承压水水化学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其中以溶滤作用为主导;同时蒸发浓缩、离子交换及地下水与河水的混合作用也影响着潜水的水化学形成。  相似文献   

9.
通州区作为京津经济带的轴心,是北京市重要的粮食、蔬菜生产基地,其地下水是耕种及农村人畜饮水的主要来源。研究通州区地下水水化学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对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发挥卫星城市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野外采样、测试化验的基础上,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Piper三线图、等值线图、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对通州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潜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研究区潜水呈中-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Mg(HCO_3-Ca·Na或HCO_3-Ca·Mg·Na)型水和HCO_3·Cl-Mg·Na(HCO_3·Cl-Na·Ca)型水为主,矿化度以0.5~1 g/L为主的淡水;(2)下水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到岩性、地质地貌、气候和人为因素影响;(3)区内潜水主要为III级水,主要污染物为铵氮、硝酸盐氮、氟化物和砷。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其水质好坏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较大,因此对该区地下水水质的分析工作十分必要.本次研究将对应分析方法运用到整个吉林省西部地下水水质分析中,选取42个水样点和17个水质指标作为评价因子,确定了水质分区及各区主要水质成分,并利用GIS软件绘制样品点分区图,结合样品点分布规律分析各区水质成分的形成原因.结果显示:水质指标被提取出两个公因子,分别反映地下水的矿化度和硬度.研究区被划分为三个区,各区的主要水质成分分别为HCO3-、SO42-和氮素(NO3-N、NO2-N),其成因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研究结果使我们在对吉林西部地下水污染防治制定保护措施时更加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新疆吐鲁番地区2003年和2011年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所取得的地下水水质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同一水井2003年和2011年化学组分浓度对比法进行地下水污染评价。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显示,2011年吐鲁番地区可以直接饮用(Ⅰ~Ⅲ类水)或经适当处理可以饮用(Ⅳ类水)的地下水水井占调查总井数(24眼)的58.33%,不能饮用的地下水(Ⅴ类水)占41.67%;影响地下水质量的天然化学组分主要为总溶解固体(TDS)、总硬度、SO2-4、Cl-、高锰酸盐指数等。地下水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质量等级变差的水井占调查总井数(7眼)的42.86%,质量等级不变的占28.57%,质量等级变好的占28.57%。从原生环境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简单分析了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和水质污染的原因。为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态势,有效保护吐鲁番盆地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水文地质调查和水化学技术,通过对石羊河流域山前和中游武威盆地地下水的补径排关系及水化学模拟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地下水化学演化规律对水循环更新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地下水从上游到下游矿化度逐渐升高,溶解性总固体(TDS)质量浓度在131~1 750 mg/L之间;水化学类型呈现明显分带特征,从HCO-3-SO2-4-Ca2+-Mg2+型逐渐转换为SO2-4-HCO-3-Mg2+-Ca2+型。利用GIS软件中的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对研究区1989—2009年TDS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在时间上,随着年份增加,盆地南部地下水TDS值由于降水和融水的冲释,呈减小趋势,中部先升高后下降;在空间上,自山口沿径流方向,TDS质量浓度逐渐增大。由于河流渗漏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石羊河河床带TDS质量浓度明显偏低。地下水储水量和地下水埋深下降速率分别为3.04×108m3/a和0.47 m/a。随着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TDS质量浓度呈减小趋势,降低速率在11.12~50.41 mg/(L·a)之间。  相似文献   

13.
银北高水位盐碱地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特征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丽琴  李磊  吴霞 《节水灌溉》2019,(6):55-59,66
根据银北灌区典型高水位盐碱地的土壤盐分与地下水特征的监测数据,运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盐分与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盐分垂直分布呈现明显表聚性,0~20 cm土层全盐含量均值为3.34 g/kg,p H均值为8.81;研究区内71%地下水样为微咸水,矿化度TDS均值为2.69 g/L;土壤全盐及盐分组成呈中等强度变异,土壤p H值呈弱变异。(2)耕层全盐含量与土壤中除CO32-和HCO3-的其他离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Na+、Cl-、SO42-等离子的相关系数大于0.9,与地下水中各指标相关性大小排序为;SO42->矿化度>Cl->Na+>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与地下水中除CO32-和HCO3-的其他离子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与Na+、Cl-的相关系数大于0.9;土壤中的Na+和Cl-与地下水埋深呈显著负相关,与地下水矿化度和地下水中的SO42-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中的SO42-与地下水埋深呈显著负相关,与地下水矿化度和地下水中的SO42-呈极显著正相关。(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研究区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地下水含盐量及主要盐分离子、土壤中的主要盐分离子、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14.
为查明大连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已采的样品进行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并筛选影响地下水质量的指标,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分析各指标的形成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SO4·Cl-Ca·Na型水为主,Ⅱ~Ⅲ类、Ⅳ和Ⅴ类水质分别占样品总数的41.67%、8.33%和50.00%,劣质水体集中分布于大中城市构成的城市圈。水文地球化学模拟揭示了钠长石、钙长石的溶解和Ca-Na交换作用是地下水中Na+、Ca2+、Al3+、HCO-3等组分的成因机制,沿海冲积平原区域受工农业活动和海水入侵的复合影响,SO2-、Cl-、NO-3等组分的迁移摩尔质量浓度达到模拟路径的峰值,分别为0.808、3.300和5.12 mmol/L,氧化还原作用也控制着"三氮"组分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引黄春灌对区域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地下水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通过监测试验区盐碱地春灌前后地下水位、八大离子(Na+、K+、Ca2+、Mg2+、HCO3-、Cl-、SO42-、CO32-)质量浓度、地下水EC值、pH值、土壤电导率等指标,运用数理统计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的方法,分析春灌前后地下水动态及春灌后地下...  相似文献   

16.
水污染是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水污染业已成为导致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我国北方天然水资源缺乏的地区。汛期降水是我国季风气候区地表及地下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源,随着洁净的降水加入,势必影响地表及地下水水质。以沈阳市辽河支流为例,以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物元可拓法综合分析评价汛前及汛后地表与地下水质,在此基础上分析汛期降水对地表及地下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汛期降水对地表水质具有普遍的改善作用,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其改善程度有限;影响地下水质的因素较多,汛期来水既可改善地下水质,也可使污染地表水入渗到地下而恶化地下水质,其决定因素在于地下水的各补给水源的水量及水质。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评价地下水的防污能力,在分析以往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位埋深(D)、包气带权重厚度(T)、含水层单井涌水量(I)和地下水流速(V)作为固有脆弱性评价指标,建立了指标评分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采用该方法对珲春盆地地下水固有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地下水主要为一般脆弱区,占研究区总面积88.3%;较低脆弱区面积较小,占总面积0.8%;较高脆弱区占总面积的10.9%,较高脆弱区分布于珲春盆地上游及珲春河漫滩区,建议该区应注意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综合标识指数法主要用于地表水体的研究且权重计算中采用的是等权重法。为了完善其方法的缺点及使用的局限性,采用AHP-因子分析法的综合标识指数法,对赵川盆地的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采用传统的水质评价方法、内梅罗指数法和灰色聚类法对改进的综合标识指数法的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主要以Ⅱ类和Ⅲ类水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F-、NO-3、TH(总硬度)、Fe和SO2-4,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在地下水质量评价方面的有很大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嫩平原是一个潜水普遍分布,包括第四系和前第四系承压水在内的多层叠置结构的大型蓄水盆地.受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各含水层地下水具有不同的化学特征.广泛分布的第四系潜水,原生环境较差,易受人为污染,且在松嫩低平原的中部氟含量超标严重,易引发氟中毒,不适宜饮用.第四系承压水主要分布于松嫩中部低平原和东部高平原区,低平原区第四系承压水受原生环境影响,氟含量较高,不适宜饮用;高平原区第四系承压水水质较好,氟含量较低,适宜饮用,分布范围有限.前第四系承压水主要分布于除西部山前倾斜平原之外的广大地区,水质较好,氟含量满足饮用水要求,但水量变化较大;分布于低平原之下的新近系大安组、古近系依安组水量丰富,但埋深较大,补给条件差,虽然适宜饮用,但要控制开采;东部高平原之下分布的白垩系含水层组,水质较好,氟含量较低,适宜饮用,但分布不均,所以要科学开发.提出了松嫩平原地下水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模式,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舒卡列夫分类法、Piper三线图、Person相关性、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图等对大连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Ca2+型和HCO3-·Cl-Na·Ca2+型,占比为41.9%,并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研究区Ca2+和Cl-为优势阴阳离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