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介绍海南石梓在闽南山地的引种表现,通过对其开展相关试验,分析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以及山地造林生长情况,总结出其相应的栽培技术,为海南石梓作为珍贵用材树种在闽南山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闽南山地4种优质相思树种的引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闽南山地引种4种优良用材相思树种的生长效果及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卷荚相思和厚荚相思生长迅速,在闽南山地的贫瘠土壤上仍表现出较高的生长量,26个月生平均树高达7.0l-7.25m,平均胸径8.4l-8.97cm,单株材积达0.0215—0.0235m^3,与闽南山地同等立地条件下引种的巨尾桉或尾巨桉的生长量相当甚至超过.同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较适合作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树种在闽南山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灰木莲和子京在闽南山地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珍稀濒危树种灰木莲、子京在厦门市郊的引种表现 ,通过对其开展相关试验 ,分析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山地造林生长情况 ,总结出其相应的栽培技术 ,为灰木莲、子京作为重点珍贵用材树种在闽南山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闽南山地引种树木的中试造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9年起在厦门同安开展热带、亚热带树种引种驯化试验,先后有133种定植成功。1972年开始引种树木的上山中试造林,包括木兰科的火力楠、灰木莲,红花天料木科的母生等15科36个树种。中试造林结果表明:火力楠、母生、八宝树、南洋楹、米老排等5个树种为适宜在闽南山地进行大面积造林的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5.
八宝树生长迅速,树形好,具有颇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通过5年对其栽培管理,总结出一套八宝树在广东地区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介绍马鞭草科云南石梓、海南石梓、柚木在福建泉州南安罗山国有林场的引种表现,进行了树木种子处理与收集贮藏试验,种子播种育苗及种子发芽试验,分析它们的生物学特征、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以及山地造林生长情况,总结出云南石梓、海南石梓、柚木的山地造林技术,并认为海南石梓可作为重点用材树种在闽南山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闽南山地桉树种/种源选择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闽南山地引种的19个不同桉树种/种源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尾巨桉、巨尾桉及广西尾叶桉属高产型树种,年平均蓄积生长量达35.3-53.3m^.hm^-2,其山地造林后表现适应性强、树干圆满通直、林木分化程度低,林相整齐、生产力高、经示范推广收效显著,是闽南山地短周期工业原 造林的首选树种,值得大力推广引种。  相似文献   

8.
在闽南沿海山地开展尾赤桉(9224)、雷林1号桉(SH1)、尾巨桉(EC4)和莫氏1号(M1)4个桉树无性系栽培试验,通过连续4 a的生长性状、适应性、抗风性以及生长潜力的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EC4速生性、适应性强,3.5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达13.23 m和13.04 cm,且有一定的抗风能力,林相整齐,自然整枝能力强,生长潜力大,在闽南沿海山地可进一步推广应用;9224的速生性和生长潜力比EC4略差,但其适应性、抗风性以及生长潜力均较强,在闽南沿海山地也是一个可值得推广的品种;M1速生性较强但生长潜力小、抗风性差,在闽南沿海山地不提倡推广;SH1速生性很一般,生长潜力也小,但抗风性强,在闽南沿海台风多发区域可有选择地作为培育纸浆原料林应用。  相似文献   

9.
泉州森林公园石栗引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丰富闽南沿海森林公园树种,提高树种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在泉州森林公园开展了石栗引种试验,结果表明:石栗种植保存率高,对闽南沿海丘陵山地的适应性比较强,而且石栗生长较快,特别是丛植和群植生长量较大。石栗对土壤肥力的消耗比天竺桂小或对土壤肥力有一定的改良作用。试验结果为石栗在闽南沿海山地引种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桑科(Sonneratiaceae)八宝树属(Duabanga)有摩鹿加八宝树(D.moluc-cana Bl.)、八宝树(D.grandiflora Wa-lp).和细花八宝树(D.taylorii Jayawee-ra)三种。分布范围如图1所示,已经查明,前两种分布于东南亚和婆罗洲至新几内亚。细花八宝树近年才发现,在爪哇的自然分布区域还不清楚。日本进口的摩鹿加八宝树木材,在商业上通常称为八宝树属木材。摩鹿加八宝树在自然分布区的次生林中一般都有生长,各地的叫法多种多样,那一种叫法用得最多还不清楚。在印度尼西亚以 Benuang Laki 作为  相似文献   

11.
5种北美栎树在我国长三角地区的引种生长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美国东南部引进属于红栎组的纳塔栎、舒玛栎、水栎、柳叶栎和属于白栎组的弗栎,在我国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多个地点和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进行造林研究.采用1~2年生裸根苗经长途运输后进行栽种,纳塔栎、舒玛栎和水栎成活率达94%以上,柳叶栎为76%~81%,弗栎仅42%~50%.不同树种之间,幼年阶段的根系发育、枝梢生长习性、秋冬叶色变化和虫害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在3~6个地点水稻土上建立的前4种栎树人工林,8~10a后在保留密度900~1 500株·hm-2条件下,其年均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达到0.96~1.76 cm和0.8~1.33 m.在山坡红黄壤地上栽种的纳塔栎、舒玛栎和柳叶栎,其年均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64~1.01cm和0.57~0.78 m.采用2~4年生带土弗栎苗在6个地点滨海盐土上造林的成活率达87%以上,在保留密度1 110~3 900株·hm-2条件下,其7~9 a林木年均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分别为0.78~1.13 cm和0.59~0.75 m.当树龄达6~9 a时,5种栎树均开始结实.研究表明,5种北美栎树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水栎、纳塔栎、舒玛栎、柳叶栎可以应用于平原地区生态景观林和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而弗栎在沿海防护林建设中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2.
闽南山地巨尾桉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闽南山地巨尾桉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巨尾桉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的生长造成极显著的差异,其中,P肥对巨尾桉生长极端重要,N肥次之,最佳施肥配方是N200P150K0(kg·hm-2),即每1hm2林地施N肥200kg、P肥150kg,不施K肥。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2015 年广东省森林覆盖率的原始数据,选取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年日照时数、有 林地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林业产值、造林面积及育苗面积8 个指标对森林覆盖率的影响要素进行灰色关 联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关联度最大的3 项因素依次是:有林地面积0.993 4、年平均气温0.992 1、年 降水量0.973 2。为验证森林覆盖率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的适用性性,根据2005—2010 年的森林覆盖率数据, 分别建立GM(1,1) 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和Logistic 回归模型,对2011—2016 年的森林覆盖率进行预测, 并与实际值进行比较,3 个模型的预测相对误差平均值依次是0.69%、1.08%、1.28%。结果表明在获取的 年份数据较少时,采用灰色系统森林覆盖率预测模型精度高于多项式回归模型和Logistic 回归模型,预测 适用性更优。  相似文献   

14.
划分自留山近40年来,由于人员变迁和自然变故等因素导致自留山经营单位(家庭)消失,对此类自留山处置的争议和纠纷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林业生产。自留山使用权流转受到严格限制,但在各地实践中自留山使用权流转事实上依然存在。文中梳理自留山政策发展过程及部分省(区、市)有关自留山政策,结合浙江省开化县和仙居县一些典型案例处置的实践探索,提出如下建议:将自留山使用权分解为资格权和经营权,实行自留山所有权、资格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坚持林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经营权;正确处理好消失农户(外迁或亡故)的自留山资格权,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自留山经营权得以正常流转。  相似文献   

15.
通过铺设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等12个阔叶树种的对比试验和调查其生长指标,评价6 a生多树种混交林分中各树种的生长表现。结果表明:除了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保存率仅为32.3%外,试验林其它11个树种6 a生时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表明了绝大多数树种对当地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不同树种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差异显著,其中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和米老排生长表现最好,胸径年均生长量为2.49和2.36 cm,树高年均生长量为1.79和1.47 m;而油楠(Sindora glabra)、土沉香和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等珍贵树种,其胸径和树高的年均生长量均最低;通过聚类分析可知,西南桦和米老排属于速生型,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以及灰木莲(Magnoliaceae glanca)属于较速生型,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红苞木(Rhodoleia championii)以及乐昌含笑(M. chapensis)属于中生型,油楠、土沉香和格木属于慢生型。基于上述分析,推荐米老排、西南桦、红椎、山桂花和灰木莲等5个较速生、适应性强且病虫害少的树种用于营建粤西地区的生态公益林。  相似文献   

16.
王希武 《山西林业科技》2009,38(3):25-28,47
通过对半干旱风沙区的平川沙荒、黄土丘陵典型立地类型的生态因子进行分析,以及对抗逆树种的乔、灌行间的混交试验,表明:1)平川沙荒区的生态条件比黄土丘陵区优越。风沙土立地类型造林要增施K肥,粗骨土造林要选择抗逆性最强的树种。平川沙荒区比黄土丘陵区的平均造林成活率提高了16.7%,林木年净高生长量提高了68%。2)针、阔、灌混交效果明显优于阔叶树乔、灌混交,紫穗槐、四翅滨藜比较抗风沙和耐干旱瘠薄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7.
对侵蚀丘陵地营造台湾相思(治理措施)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的土壤结构、水分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善,土壤营养元素容量及供应强度明显增强,表明治理后土壤肥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营造台湾相思水土保持林是治理侵蚀丘陵地较好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纸浆原料林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生长快、适应性强,木材纤维含量4551%~6192%,纤维长度达44~6.5mm(周政贤等,1989),是造纸工业原料林发展的主要树种之一。但由于湖北省本地种源的马尾松在干形、材性、速生丰产性、耐瘠薄和抗病虫害等方面均不如南方种源的高州马尾松(李传志,1983),因而湖北及其它省市已从广东大量引种高州马尾松。为更好地掌握高州马尾松的生长规律,确定其造纸工业原料林的合理密度和经营管理措施,笔者对高密度高州马尾松纸浆原料林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生长反应进行了试验研究。1 试验地点与材料高州马尾松…  相似文献   

19.
根据笔者在闽南山地麻竹栽培多年的生产实践与大量的调查资料,从麻竹的栽植技术、经营技术、丰产培育技术出发,总结出一套较系统、科学的麻竹丰产栽培技术,为闽南地区的麻竹丰产栽培和推广种植提供较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