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2015年10—12月,在新疆布尔根河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社区牧民保护蒙新河狸的意识和态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该保护区4个村社区牧民对蒙新河狸的认识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对保护蒙新河狸及栖息地持有肯定的态度;(2)随着距蒙新河狸活动核心区距离的增加,蒙新河狸与家畜争夺草场的矛盾逐渐减弱;(3)社区牧民保护蒙新河狸的认识和态度与各村落到核心区的距离具有相关性;(4)社区牧民对蒙新河狸等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普遍了解较少,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管护措施,更好地协调社区发展与保护蒙新河狸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2012年6—11月,在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卡山保护区)采用痕迹截线等方法,共收集狼粪便278份,采用粪便分析法研究了狼的夏秋季食性。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该区域的主要有蹄类蒙古野驴和鹅喉羚在狼食谱中的相对频率仅为1.94%和3.10%,而野放普氏野马相对频率达到了1.42%。2010年春季的严重雪灾,导致野生有蹄类种群数量锐减,这是狼捕食较少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说明狼已经对普氏野马在卡山保护区的野化进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狼的主要食物为植物、沙鼠和昆虫,其相对频率分别为30.19%,19.35%和13.55%,且夏秋季的食物组成差异不显著(Pearsonχ2检验,P=0.192,>0.05;似然比χ2检验,P=0.131,>0.05),狼的食物生态位宽度比较窄(Bsta=0.28)。狼的食性研究有助于明晰狼与有蹄类,特别是放归普氏野马之间的关系,为普氏野马野放保护管理和监测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保护区内狼的数量调控提供本底资料。  相似文献   

3.
通过到冬牧点与牧民面对面访谈,调查新疆卡拉麦里山(简称卡山)自然保护区越冬渡春牧业现况及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冬牧点牧民保护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意识、冬季放牧与野生动物的竞争、生态补偿等方面。结果表明:①目前,卡山自然保护区社区牧民收入稳中增加者均占各乡(镇)总数的96. 67%以上,但传统畜牧业依然是主要的经济来源;②卡山自然保护区牧民保护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意识较高,认为雪灾和旱灾是影响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生存的主要因素;③卡山自然保护区受访牧民普遍感觉冬牧点周围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活动数量、范围等都开始增加,并对野生动物和家畜共存持认可态度;④社区牧民愿意定居、限牧乃至禁牧,但需要建立并实施生态补偿和安置补助政策。当地政府应与我部门联合,依托国家和自治区在退牧乃至禁牧等方面的生态补偿和奖补政策,积极推进卡山自然保护区荒漠有蹄类野生动物有效保护和社区牧民经济来源多元化。  相似文献   

4.
社区参与是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社区支持是自然遗产可持续保护的重要保障。基于遗产地社区的感知调查,分析当地居民和牧民对喀拉峻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感知意愿。本次调查向牧民和县城居民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39份,主要调查其对喀拉峻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遗产感知及差异。遗产感知调查包括遗产认知、发展感知和保护感知3部分内容。调查发现,由于受遗产地区位和遗产地旅游发展阶段的限制,县城居民的遗产感知较牧民更为积极。研究表明,社区发展是影响社区参与和支持遗产保护的关键因素。为使喀拉峻自然遗产地保护具有可持续性,应当积极开展遗产教育与宣传,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有效引导牧民进行生产转型,进而平衡居民和牧民的利益,提高社区的遗产感知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野马,即普氏野马,属奇蹄目,马科,世界性珍兽,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将其订为E级(临危种),载入“红皮书”。新近研究表明,普氏野马就是家马的祖先,在研究家马的起源、进化、品种形成与杂交改良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野外,已近20年没有发现野马的踪迹,而来自野马故乡的目击者的报告,都未能提供确切的证据,因此有人认为它们已从原野中绝迹。目前,饲养于苏联、欧、美各国动物园的数百匹野马,由于长期近亲繁殖,加之缺乏适宜的活动场所,已出现生命力下降的严重危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到近代,马同人类的文明史、经济史、战争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家马的起源及其野生原始种,受到人们的关注。1878年俄国退役军人普热瓦斯基作第二次亚洲探察,在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野马,1881年畜牧学家波里雅科夫订名为普氏野马。各方面的研究,认为普氏野马很可能是家马的祖先。  相似文献   

7.
近5 a来,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事件频繁发生,给当地社区牧民造成经济损失并带来心理恐慌,狼与牧民冲突日益尖锐。2012年7-8月,采用入户面对面访谈的方法,调查了卡拉麦里山保护区内狼的危害状况以及当地社区牧民与狼之间的冲突。结果表明:① 6个乡的牧民普遍认为在冬牧点或河谷定居点周围有狼,但是其数量有明显的差异;② 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狼捕食家畜的顺序是:绵羊、牛、骆驼、山羊和马,狼对绵羊明显存在捕食偏好。每户被狼捕杀家畜的数量与家庭家畜拥有量呈极显著正相关;③ 狼袭击家畜的时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以夜晚最为频繁,并且多发生在牧民的冬牧场,即在冬季捕食率较高;④ 狼一般远离道路和人类活动频繁的矿点、旅游点,而在靠近冬牧点和水源点的地方捕食家畜;⑤ 60.5%的牧民认为狼对草原生态系统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8.
依据拉萨、那曲及林芝地区牧民入户调查资料,对西藏牧民草地退化的认知及其放牧行为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牧民草地资源保护诉求与草地资源利用倾向。分析结果表明:牧民对草地资源退化已经形成共识;牧民具有草地保护认知,但草地退化原因大多归因于政府保护不力,较少考虑养殖规模的影响;面对日益恶化的草地资源,牧民仍有扩大养殖规模趋势。  相似文献   

9.
野马分布区的近代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举世闻名的普氏野马(Wild horse,Equus przewalskii),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原野。但是,近一个世纪来,它的分布区不断退缩,种群数量日益减少,从亚洲中部销声匿迹,已近20年。自十九世纪末叶(1876)欧洲野马(Equus caballus gmelini)从乌克兰原野消失后,普氏野马便成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马。但是,它的命运并不比欧洲野马好多少,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期内,特别是近半个世纪来,由于人类经济开发的侵扰,其生存受到严重威胁,已濒临绝种。为此,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同盟(IUCN),将其订为E级(濒危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红外相机陷阱技术,对新疆卡拉麦里有蹄类自然保护区乔木希拜区域野放普氏野马天敌狼的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月份狼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和昼行性指数β均存在极显著差异(α指数:t=8.009,df=7,P<0.01;β指数:t=13.526,df=7,P<0.01),且β=0.45<13/24,表明在研究区狼为夜行性动物。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季节活动峰型存在显著差异(2011年: χ2=13.087,df=2,P=0.041 1;2012年: χ2=12.452,df=2,P=0.023 4;2013年: χ2=18.998,df=2,P=0.032 6),因此,不同年份不同季节狼的活动节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季节鹅喉羚昼间活动节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观察了鹅喉羚的昼间活动节律.共观察鹅喉羚有效个体1 917只,采集行为数据319.5 h,将鹅喉羚的行为分为采食、移动、警戒、休息和其他5种类型.结果表明:采食是各季节鹅喉羚最主要的活动类型,每天有2~3个采食高峰,一般出现在晨昏和正午...  相似文献   

12.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具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即分布海拔低,生态景观丰富。该湿地类型孕育了特殊的湿地植被和物种,并成为保护区主要的保护对象。根据考察结果,艾比湖湿地植被可划分为5个植被类型和17个群系。  相似文献   

13.
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生态群落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多年野外调查,结合前人的研究,记录有50科105属242种(含变种)。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群落可划分为4个生态类型,即水生苔藓群落类型(bryo-hydrophytia type)、土生苔藓群落类型(bryo-geophytia type)、石生苔藓群落类型(bryo-petrophytia type)、木生苔藓群落类型(bryo-ep ixylo-phytia type)。  相似文献   

14.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总经济价值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效用价值论和可持续价值观下建立了旅游资源总经济价值分类框架.具体分析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利用方式,建立其总经济价值体系.建立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估方法,评估了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总经济价值.结果显示: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的主要经济价值体现在间接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较大,直接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林缘社区居民能源需求调查为依据,初步说明了林缘社区能源需求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森林的依赖程度,进而对这种高依赖度的成因及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做出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金塔斯草原类草地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疆福海县金塔斯山地草原类草地自然保护区,约有种子植物299种,隶属于44科184属。根据对该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初步认为保护区植物区系的性质以温民分为主。它随着阿尔泰山隆起的地史演化过程逐渐形成,区系组成比较年青,同时兼具古老性和脆弱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运用InVEST模型,对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保持现状与功能进行了定量评估,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海拔高度、坡度以及土壤类型下的保土状况。结果表明:2015年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土壤侵蚀量与土壤保持量分别为1. 67×10^8t、4.21×10^8t。从侵蚀面积来看,保护区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占总面积的63.95%;虽草地的土壤保持能力弱于其他自然植被类型,但草地是土壤保持总量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不同海拔梯度下的土壤保持总量随海拔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保护区内海拔2 500~3 500 m的土壤保持功能最好;栗钙土的土壤保持量最高,黑毡土在草原土壤类型中土壤保持强度较低;坡度为15°~25°的区域土壤保持量最大,占土壤保持总量的31.93%;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系统减少泥沙淤积和减少土地废弃的价值分别为5. 76×10^8元和1. 44×10^8元,保护区内林草地保肥价值为9. 03×10^10元。  相似文献   

18.
金塔斯草原类草地自然保护区的植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海金塔斯草在搂草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阿尔泰南坡中段,海拔高程在1000-3000m之间。降水较多,气候冷湿,冬季漫长,积雪厚,寒潮,强冷空气频繁入侵和逆温现象不明显等。植被的显著特点是:植物区系丰富,已初步采集,记录到280种。估计可达到350种以上,地理尬发比较复杂;植物群落类型丰富多彩,呈明显垂直带状分布;植被垂直带结构完整,属西伯利亚-蒙古山地植被生趣带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