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二棱大麦品种浙皮10号在青贮前后的饲用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青贮前全株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乳酸、乙酸以及丙酸含量分别为12.23%、27.37%、49.34%、3.84%、0.71%和1.76%;经青贮后,粗蛋白含量下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下降10%左右,而乳酸等有机酸含量上升近30%;青贮前后均未检测出丁酸。由此得出,浙皮10号具有较好的青饲和青贮品质,适宜在浙江省作为青饲作物和青贮原料进行推广,合理利用浙江省冬闲田,实现粮饲双丰收,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以4个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黑麦3241、黑麦1048、冀饲1号和冀饲2号)和1个黑麦(Secale L.)品种(冬牧70)为材料,研究不同刈割期(4月26日、5月8日和5月19日)及不同青贮时长(30、45 d和60 d)对饲草营养指标、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期显著影响所有品种的营养和品质指标(P0.05),与4月26日相比,随着刈割期的推迟,其水分和粗蛋白含量降低,而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增加,综合认为5月8日—19日为较适刈割期。青贮时长对所有品种的粗蛋白含量、氨态氮/总氮、pH值、乳酸和乙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总磷含量影响较小,只有T4、T5差异显著(P0.05);随青贮时长增加,除水分含量呈增加趋势、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外,总磷、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乳酸、乙酸含量和氨态氮/总氮比值呈上升趋势。综合考虑认为各项指标青贮30 d基本能达到相关品质指标要求,青贮30 d和45 d之间投喂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方捆袋贮是紫花苜蓿青贮模式之一,具有运输使用方便灵活等优点,然而,草捆青贮袋容易破损,导致青贮饲料内部或表面呈斑块状发霉。通过对青贮袋破损与未破损方捆苜蓿青贮饲料品质的综合评价,为紫花苜蓿青贮模式的选择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青贮袋破损的草捆中未发霉的青贮饲料以及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分别从草捆上、中、下三层取样,比较微生物菌落数、化学成分及pH、有机酸和氨态氮含量,使用V-Score和Kariser两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价两者的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苜蓿方捆袋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为43.86%-45.47%,粗蛋白含量为21%以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5.87%-37.4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30.68%-31.79%,灰分含量为8.37%-8.50%,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46%-0.53%。青贮袋破损的未发霉苜蓿青贮饲料除了干物质含量显著低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之外,两者的各营养成分无显著差异。苜蓿方捆袋贮饲料pH值为4.63-4.72,乳酸、乙酸、丙酸和丁酸占干物质的百分比分别为6.12%-7.04%、2.41%-3.21%、0.18%-0.20%、0.67%-0.89%,氨态氮占总氮的百分比为5.33%-5.79%。青贮袋破损的未发霉苜蓿青贮饲料除了pH值和乙酸含量高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之外,两者的乳酸、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未发霉的苜蓿青贮饲料中霉菌酵母菌的数量均在104cfu/FM以下。两者V-Score评分等级均属尚可,Kariser评分等级均为3级。【结论】苜蓿方捆袋贮饲料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方捆袋贮是较理想的苜蓿青贮模式。去除发霉部分,青贮袋破损的青贮饲料其营养成分与青贮袋未破损的苜蓿青贮饲料相同。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紫花苜蓿与饲料桑混合青贮的适宜比例,将二者按照鲜重比10 ∶ 0(CK组)、7 ∶ 3(A组)、5 ∶ 5(B组)、3 ∶ 7(C组)混合后添加复合乳酸菌,厌氧发酵45d后开封进行感官评定与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紫花苜蓿单独青贮相比,A组、B组与C组混合青贮的感官品质明显提高,乳酸、乙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pH、丁酸、氨态氮/总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三组混合青贮的乳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58%、0.53%和0.46%;乙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59%、0.55%和0.47%;pH分别降低了0.39、0.36和0.26;氨态氮/总氮含量分别降低了1.25%、1.15%和0.97%;A组的丁酸含量未检出,B组和C组的丁酸含量分别降低了0.08%和0.05%;A组和B组的丙酸含量分别增加了0.11%和0.10%,与CK组差异显著(P<0.05),C组的丙酸含量增加了0.08%,与CK组差异不显著。随饲料桑添加比例的增加,A组、B组与C组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其中三组混合青贮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2.95%、3.32%和3.59%;干物质含量分别降低了2.86%、6.44%和9.4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4.12%、4.91和5.6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3.47%、4.43%和4.95%。综合发酵品质与营养品质考虑,以苜蓿与饲料桑鲜重比7 ∶ 3为宜。  相似文献   

5.
为开拓新的蛋白质饲草资源,以紫花苜蓿、楚雄南苜蓿和蚕豆秸秆3种常见豆科植物为材料,研究其在不同贮存时间(30、60、90、120、150、180、210、240 d)的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比较3种豆科植物的青贮品质。结果显示,随贮存时间延长,蚕豆秸秆干物质含量高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尤其在贮存150 d时,蚕豆秸秆的干物质含量达到最高,分别高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25.24、26.91个百分点;整个贮存过程中,粗蛋白含量表现为紫花苜蓿楚雄南苜蓿蚕豆秸秆;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方面,贮存30~120 d,基本表现为紫花苜蓿楚雄南苜蓿蚕豆秸杆,贮存150~240 d,表现为紫花苜蓿蚕豆秸杆楚雄南苜蓿;贮存240 d时,蚕豆秸秆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为22.23%,与同贮存时间紫花苜蓿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相近;pH值在整个青贮时期基本表现为蚕豆秸秆楚雄南苜蓿紫花苜蓿,在贮存180 d和240 d时,蚕豆秸秆pH值为3.98和3.85,低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并显著低于其他贮存时间;贮存150~240 d,蚕豆秸秆氨态氮/总氮均显著低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乳酸含量基本表现为楚雄南苜蓿紫花苜蓿蚕豆秸秆;在整个青贮时期,乙酸、丙酸含量总体表现为蚕豆秸秆显著低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蚕豆秸秆除在贮存210 d时有少量丁酸产生外,其他贮存时间均无丁酸产生,丁酸含量整体上低于紫花苜蓿和楚雄南苜蓿。因此,综合考虑营养价值和青贮品质,长期贮存下蚕豆秸秆作为饲料资源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青贮方式对紫花苜蓿青贮饲料饲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共设置地上青贮、地下青贮、青贮堆3个处理,发酵60 d后,开窖取样。对不同方式处理的苜蓿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青贮饲料营养成分保存较好,感官得分最高,为16分;青贮堆苜蓿青贮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p H、氨态氮占总氮比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分别为4.71、9.15%;地上青贮饲料营养体外消化率较高,与地下青贮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发酵品质、体外消化率,认为规模化生产中,最佳的方式为地上青贮。  相似文献   

7.
刺槐、柠条和紫穗槐青贮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贮对提高饲草利用率、均衡青饲料供应、满足动物冬春季节的营养需要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刺槐、柠条和紫穗槐进行了单独青贮和两两混合青贮,并从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质地等感官品质,PH值、有机酸含量及组成、氨态氮/总氮比值这些发酵品质,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这些营养价值方面进行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刺槐、柠条青贮饲料在PH值、乳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方面均显著地(P<0.05)好于紫穗槐处理,发酵品质良好,且粗蛋白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营养价值高;而紫穗槐青贮品质在各项评定中均较差;在混合青贮中刺槐和柠条青贮混合品质最佳,与紫穗槐混合的两种混合饲料品质较差;刺槐、柠条、紫穗槐在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均无明显降低,青贮饲料品质等级均为良好,青贮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8.
青贮对提高饲革利用率、均衡青饲料供应、满足动物冬春季节的营养需要等都起着重要作用。对刺槐、柠条和紫穗槐进行了单独青贮和两两混合青贮,并从青贮饲料的色泽、气味、质地等感官品质,pH值、有机酸含量及组成、氨态氮/总氮比值这些发酵品质,以及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这些营养价值方面进行了分析评定。结果表明:刺槐、柠条青贮饲料在pH值、乳酸含量、氨态氮/总氮比值方面均显著地(P〈0.05)好于紫穗槐处理,发酵品质良好,且粗蛋白含量高,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低,营养价值高;而紫穗槐青贮品质在各项评定中均较差;在混合青贮中刺槐和柠条青壮混合品质最佳,与紫穗槐混合的两种混合饲料品质较差;刺槐、柠条、紫穗槐在青贮前后营养品质均无明显降低,青擘饲料品质等级均为良好,青贮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9.
王德刚  钱仲仓 《浙江农业科学》2019,60(10):1857-1858
试验以新鲜茭白壳为原料,通过新鲜茭白壳直接青贮(对照)、茭白壳晾晒至水分70%左右青贮(Ⅰ)、茭白壳+花生藤青贮(水分调至约70%)(Ⅱ)3个处理组,研究晾晒、添加花生藤等不同水分调制方法对茭白壳包膜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颜色为黄褐色,有淡酸香味,质地较硬不粘连,有水分渗出和霉变。试验组颜色为黄褐色,有酸香味,质地松软不粘连,均无液体渗出和霉变;试验组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粗蛋白含量提高,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试验组pH、氨氮/总氮等显著降低;乳酸含量、乳酸/乙酸显著提高。试验II组各指标优于试验I组,但差异不显著。综上可知,水分含量影响茭白壳青贮品质,晾晒、添加花生藤调制茭白壳水分至70%,可提高茭白壳包膜青贮品质。  相似文献   

10.
将啤酒糟和麸皮按不同比例袋装混贮,30d开袋,取样进行感官评定测定氨态氮含量、pH值、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NDF和ADF)及进行有机酸含量分析。结果水分含量对混贮效果有显著影响,以袋装3kg和4kg混贮原料含水量分别为50%和60%的啤酒糟和麸皮混贮效果最好,其次是40%,70%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