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肃林业科技》2004,29(3):F002-F002,F003
临夏州森防站自1982年成立以来,在省、州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帮助指导下,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发扬科学求是、团结奋进的创业精神,坚持从临夏森防工作的大局出发,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和检疫工作,积极开展森防科学研究,大力推进单位自身建设,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在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检疫以及科研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2.
我省森防体系建设初具规模邴积才近年来、我省以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为主体框架,由预测预报,检疫和防治服务三个网络组成的森防综合管理体系建设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组织和领导各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  相似文献   

3.
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邴积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森林病虫害防治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森防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森林植物检疫和预测预报工作得到加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防治手段逐步提高,综合防治能力进一步增强,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和造林...  相似文献   

4.
2009年,乌兰察布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市林业局、自治区森防站有关文件精神,依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森林植物检疫条例》,牢固树立生态安全意识,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等工作,充分发挥森防森检职能站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天栋 《中国林业》1999,(11):12-12
目前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不完善、测报网络不健全、测报技术水平低,不能及时准确地预报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缺乏为防治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导致森林病虫害得不到有效控制而不断扩散蔓延主要原因之一。多年来通过森防人员的共同努力,一个由中央、省(市、区)、地(市)、县四级测报管理机构及其测报网点组成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已经形成,而且还拥有一支由专业测报人员和兼职测报员组成的测报队伍。与之同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还制定了各种关于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的政策和…  相似文献   

6.
塞罕坝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塞罕坝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可以极大增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森防测报手段和防治技术,大幅度提高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防治能力和综合治理水平,达到防灾、减灾、御灾的目的,有效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全省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总结,明确了全省森防工怍的总体思路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森防工作的重点,提出了森防工作全面提升控灾减灾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2年南方七省(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交流会于10月10~12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来自广东、福建、海南、湖南、湖北、江西、广西七省(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及部分地市县森防检疫站的代表共33人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在新形势下,就如何做好松材线虫病的预防和除治工作进行研讨,同时交流森林病虫害防治及检疫工作管理经验。会议由广西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薛振南站长主持。广西区林业局廖培来副局长到会并作了讲话,介绍了近年来广西的林业建设事业发展现状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情况。各省(区)森防检疫站领导…  相似文献   

9.
林海妹 《热带林业》2009,37(3):41-44
随着新时期林业工作重心的转移,林业生态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却面临许多问题。为此,文章从万宁市森防工作现状、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森防体制不理顺等主要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树立新理念,推广新技术,建立和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体系,积极推行以营造林措施为主的综合防治以及依法治理森林病虫害和加强森林植物检疫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赴美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组织的第一期全国森防行业关键岗位人员业务考察团于 1 999年 1 1月 1 6日至 1 2月 1日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俄勒冈州进行了为期 1 6天的考察学习。重点考察了美国联邦林务局遥感中心 ,基因研究所 ,第 5、第 6森林管理区 ,联邦动植物检疫局 ,俄勒冈州林务局和州立苗圃。对森林病虫预测预报、分析、防治、检疫及抗性育种等方面进行了认真地学习和探讨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1 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美国的造林树种比较单纯 ,西部以花旗松Pseudotsuga menziesii、黄松 Pinusponderosa为主。森林病虫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1.
《湖南林业》2005,(6):5-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新时期林业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应予高度重视。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省林业9大工程,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积极推行森林健康新理念,以提高御灾减灾能力为中心,全面加强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建设,推进森防机制改革,全面开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广西林业》2004,(3):i006-i007
广西壮族自治区森林病虫害防治站主要承担着森林病虫害除治、预测预报的业务管理、技术指导、技术服务和森林植物检疫行政执法的双重职能,内设检疫、防治、测报等科室。2004年成立的区林业局防止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人侵管理办公室、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也设于站内。 到2003年底,全区建立了区、市、县三级森防检疫站  相似文献   

13.
浅谈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市森林病虫害不断发生,并呈上升趋势。其根本原因在于忽视了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错过了灾前控制的最佳防治时机。为此,我们分析了各种原因,认识到要彻底遏制住森林病虫害危害严重的势头,实现森林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必须把预测预报工作放在首位,真正为防治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陕西森林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其他因素分析了陕西主要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森防检疫设施和队伍建设、加大森防工作的宣传力度、抓好监测预警、严把检疫关、树立健康的森林理念、明确目标责任,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建立应对林业灾害快速反应机制等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宁夏惠农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惠农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各乡镇、场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目标管理责任制得到完善落实,防治技术手段和防治成效不断提高,整体抗灾减灾能力大大增强。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紫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经过森防战线广大职工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森防工作有一定的起色,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7.
“八五”期间全国森林病虫鼠害防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病虫鼠害,是造成森林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我国造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林地面积不断扩大,在“八五”以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八五”期间,一方面由于造林质量的不断提高和林木抚育工作的加强,提高了林木质量,增强了林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加强了资源保护的法制建设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检疫和防治体系建设,各级林业部门层层落实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责任制。使森林病虫害发生蔓延的趋势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针对目前森防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调查研究新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基础设施和防控体系建设、人员配备状况、仪器设备配置等现状基础上,针对新疆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基础设施薄弱,测报检疫人员缺乏,仪器设备不足,人员科技素质偏低等问题,提出了加大专用房建设,加强森防体系建设和人员培训力度,必要仪器设备配置管理,加强站务管理,健全规章制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三大灾害(森林防火、乱砍滥伐、森林病虫害)之一,是一种生物灾害,它严重影响林业生产乃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提高森防的减灾控灾能力对维护生态环境和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该市的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担负着全市的森林病虫鼠害的测报、防治和检疫工作。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重要指示及该市“林业五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森防工作面临着史无前例的大好形势,在新世纪林业的跨越式发展中,森防工作任…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制约,森防工作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