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RS)等疾病中血管平滑肌增殖和迁移的关键性起始步骤。本文对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及其影响、调控因素作了综述,以期为深入理解血管平滑肌表型转化机制和相关影响调控因素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进而为相关疾病的综合诊治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TPNS)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大鼠VSMC,观察含药血浆对VSMC增殖的影响,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剌激VSMC后,VSMC PCNA、VSM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表达增强,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蛋白表达下调。阿托伐他汀含药血浆和TPNS含药血浆均可抑制PDGF诱导的VSMC PCNA、cyclinD1和CDK4蛋白表达增强及P21蛋白表达下调。TPNS与阿托伐他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GF剌激VSMC后,可促进细胞周期转化,细胞增殖加快。阿托伐他汀、TPNS可抑制PDGF诱导的VSMC增殖,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了细胞周期相关调节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了VSMC细胞周期转化和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海带多糖对H_2O_2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VSMC)增殖及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量的影响,为阐明海带多糖对VSMC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H_2O_2为诱导剂建立体外VSMC增殖模型,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和细胞形态观察评价海带多糖对H_2O_2诱导VSMC生长和增殖的影响,同时以丙二醛为指标考察海带多糖对H_2O_2诱导VSMC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量的影响。【结果】以50μmol·L~(-1) H_2O_2为诱导剂建立VSMC体外增殖模型。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测定结果表明海带多糖对H_2O_2诱导VSMC增殖具有显著抑制活性,最大增殖抑制率达到73.56%。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海带多糖作用下H_2O_2诱导的VSMC生长状态发生改变且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丙二醛检测结果表明海带多糖作用下VSMC胞内脂质过氧化物量显著减少。【结论】海带多糖能够抑制H_2O_2诱导的VSMC增殖,且显著降低VSMC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量。  相似文献   

4.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过程涉及到细胞周期的调控,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能介导泛素化蛋白通过泛素蛋白酶降解途径进行降解,参与了细胞周期调控,与VSMC增殖密切相关.本文就Skp2与VSMC的增殖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酰水杨酸姜黄素酯(curcumin acetylsalicylate,C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观察CA干预对细胞活力和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其对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磷酸化AKT(p-AKT)、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3、10 μmol/L CA可以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活力,其中3 μmol/L为最佳浓度(P<0.05)。在CA的干预下,与AngⅡ组比较,流式细胞术显示VSMC 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加,S期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显示其可以促进PTEN蛋白表达,从而抑制AKT激活(P<0.05)。结论 CA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其机制与阻滞VSMC G0/G1期向S期转化,以及调节PTEN/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是血管壁的主要构成组分。同时,VSMCs容易受到异常环境信号的影响,发生表型从收缩型向增殖型转化,从而导致以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为特征的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因此,寻找调控VSMCs表型转化的天然活性物质,揭示其调控的分子机制非常重要。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多种植物天然活性产物可以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从而为筛选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基础。介绍了VSMCs的特性及其表型转化引起的相关心血管疾病,总结了调控VSMCs表型转化的植物天然活性产物,重点综述了近几年植物天然活性产物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及增殖的影响,了解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集湛江市区大气中的PM2.5,以10、20、50、100、200mg/L剂量染毒培养的大鼠VSMC24h后,观察PM2.5对VSMC的PCNA、VCAM-1表达(免疫组化法)及增殖(MTT法)影响。结果在10-200mg/L范围内,随着染毒质量浓度增加,VSMC的PCNA水平从(16.67±2.58)上升到(58.00±8.25)(F=82.23,P〈0.01),VCAM-1水平从(15.83±2.32)上升到(60.83±2.56)(F=258.63,P〈0.01),MTT值从(0.49±0.067)增加到(0.72±0.025)(F=27.98,P〈0.01)。结论PM2.5促进体外培养的VSMCPCNA、VCAM-1表达,刺激VSMC增殖,在10-200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可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利用从人类脐带分离的间充质干细胞,以及从该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提取的外泌体,通过与宫颈癌HeLa细胞共培养,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对HeLa细胞生物学表型的影响。结果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均极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等表型,并极显著促进HeLa细胞凋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处理HeLa细胞后,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也同样受到极显著抑制,并极显著促进细胞凋亡。这一研究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并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促进HeLa细胞的生长、迁移,相反对HeLa细胞的表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大鼠颈动脉外膜损伤对血管壁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颈动脉外膜损伤模型组;模型组术后1、7、14、28 d处死,对照组、假手术组28 d处死,切取左侧颈动脉,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TUNEL法检测VSMC凋亡情况.结果 术后7d可见新生内膜形成,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IA/MA)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术后28 d最明显.VSMC凋亡在术后1d出现,术后7d达高峰.结论 大鼠颈动脉外膜损伤可导致血管内膜增生和VSMC凋亡.  相似文献   

10.
整合素LFA-1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素是白细胞表面受体的主要家族,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调节白细胞的迁移、存活、增殖和血管生成等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LFA-1作为白细胞整合素的重要成员具有复杂结构和重要生物学功能,该文就其近年研究进展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合成了姜黄素修饰的纳米金棒(Cur@Au NRs),并考察其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作用,采用MTT法测试其对5种肿瘤细胞株的体外增殖活性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SGC-7901形态学的影响;利用实时x CELLigence细胞分析系统(RTCA)检测不同浓度Cur@Au NRs对SGC-7901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利用划痕愈合实验及血管形成实验检测Cur@Au NRs对细胞的迁移及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采用腹腔注射Cur@Au NRs后与正常小鼠内脏组织切片的对比,对其进行毒理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ur@Au NRs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尤其对SGC-7901,且其IC50值明显低于姜黄素,并且能够抑制SGC-7901的增殖和迁移。毒理学研究表明即使在高剂量下也不具有明显的毒性。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慢病毒介导的Vegfr2 shRNA干扰对内皮细胞中VEGFR2的沉默效应,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构建靶向大鼠Vegfr2基因的sh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并感染血管内皮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Vegfr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评价所建慢病毒载体对靶基因的干扰效率;通过BrdU增殖试验、划痕试验和基质胶-管形成试验,评价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靶向Vegfr2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能显著抑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率均达70%。对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及管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这一研究提示慢病毒介导的靶向RNA干扰能有效沉默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R2的表达,显著抑制内皮细胞的生长和体外管样结构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正>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细胞表型的变化,是肿瘤侵袭、转移和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1]。EMT与恶性肿瘤发生进展关系密切,有望为开发肿瘤治疗新方法提供思路。现对EMT在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1 EMT转录因子及其相关信号通路EMT是指在某些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出现的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表型转变的过程,与发育和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氮素作为作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其供应状况直接影响到农业增产增收。施用氮肥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氮肥用量最多,但是由于施肥方法或农业管理措施的不当,导致氮素损失加剧,氮肥利用率较低,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氮肥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是直接原因。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氮素迁移转化过程,综述国内外肥料氮素迁移转化特征及其生物学响应的研究现状,然后对肥际微域这一特殊环境中氮素的迁移转化特征进行阐述,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氮肥的优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CCN2),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基质细胞蛋白.研究表明,CTGF基因在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细胞黏附、迁移、增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潜在效应分子.鸡CTGF基因与人、牛、鼠等CTGF基因均有较高保守性,作为...  相似文献   

16.
(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年来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而汞作为五大毒性重金属元素之一,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不仅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还会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土壤pH是影响汞迁移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作用机理的不断探索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概述了土壤中汞的来源、危害及存在形态,并从汞的生物有效性及迁移转化过程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土壤pH对汞迁移转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酸性条件可能会使土壤中有效态汞的含量增加,进而导致其生物有效性提高,迁移能力增强;土壤pH对汞迁移转化过程中吸附-解吸的影响较大;土壤pH对汞迁移转化过程中络合-螯合、氧化-还原及甲基化反应的影响机理分别体现在离子竞争吸附、价态变化及甲基化促使因子的合成等方面。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旨在为汞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及汞污染扩散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某些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腺相关病毒AAVS1位点插入具有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启动子和SV40-polyA的SV40 LT基因,使hMSCs达到永生化.并利用慢病毒构建具有抑癌作用的反义长链非编码RNA MYC-AS1转基因的hMSCs,从该细胞系的培养液中分离提取表达MYC-AS1的外泌体.通过处理肝癌HepG2细胞,研究外泌体对HepG2表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野生型MSCs相比,永生化细胞MSCs-SV40增殖显著加快,但其定向分化特性并未改变,可在体外稳定传代超过40代,且未发现成瘤性.MYC-AS1转基因hMSCs的外泌体能表达MYC-AS1,且显著抑制HepG2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这一研究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入SV40LT基因成功构建了 hMSCs,其MYC-AS1转基因细胞的外泌体对HepG2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对hMSCs及其外泌体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变广泛,极具侵袭性和复发性,常呈现恶性临床行为。微小RNA(microRNA,mi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病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miRNA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生长和增殖、黏附侵袭以及血管的形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恶性转化、复发和不孕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就mi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Sin3A相关蛋白18(SAP1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SAP18对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与分子机制.利用TCGA和GTEx数据库分析SAP18在宫颈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计算SAP18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试验检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SAP18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试验和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SAP18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试验检测SAP18对HeLa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免疫印迹法验证敲低人乳头瘤病毒(HPV)编码的E6、E7蛋白对SAP18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SAP18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SAP18表达水平与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过表达SAP18可增强HeLa细胞克隆形成、增殖和迁移能力.敲低HPVE6和E7蛋白导致SAP18表达水平下调.这一研究说明HPV通过E6和E7蛋白上调SAP18的表达促进宫颈癌恶性转化、增殖和迁移,SAP18蛋白的高表达不利于宫颈癌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沉积物-水体界面氮磷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沉积物-水体界面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迁移转化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分析了沉积物和水体的氮磷浓度、比例、形态特征及其与藻类生长的关系,系统概述了沉积物-水体界面氮磷的迁移转化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滇池该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