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播期及施氮量对茎瘤芥先期抽苔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先期抽苔率、腋芽抽生率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大,播期越早,先期抽苔越严重,经济性状越差,瘤茎商品性越差。2、施氮量对腋芽抽生率影响大,施氮量越大,腋芽越多,瘤茎商品性越差。  相似文献   

2.
以4个品种为试材,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研究了播期对茎瘤芥不同品种的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间产量差异极显著,适时播种产量较高,播期过迟,产量急剧下降。涪杂1号、涪杂2号和永安小叶3个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30日—9月14日,涪丰14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30日—9月9日。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重庆市涪陵区两季茎瘤芥栽培提供技术支撑,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播期、不同品种、不同育苗方式对第二季茎瘤芥生育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品种、育苗方式对第二季茎瘤芥生育期影响较大。试验范围内随着播期推迟,营养生长期缩短,极差3.5天,减幅2.2%;瘤茎生长期缩短,极差39.8天,减幅41.5%;日历苗龄增长,极差20.0天,增幅达60.6%。‘涪杂7号’与‘永安小叶’相比,膨大始期平均提早2.0天,瘤茎生长期长6.3天,现蕾期晚4.3天,营养生长期长4.3天。7 cm直径营养钵与100孔塑料穴盘2种育苗方式生育期相同,但比同期常规育苗营养生长期短2.0天,瘤茎生长期长2.7天,瘤茎膨大始期提早4.7天。最佳处理组合为A1B2C1,即播期为9月30日,品种为‘涪杂7号’,采用7 cm直径塑料营养钵育苗,产量可达72650.0 kg/hm2。  相似文献   

4.
播期和密度对杂交茎瘤芥"涪杂2号"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地较高施肥水平下,应用二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密度(x2)对茎瘤芥(榨菜)新组合“涪杂2号”瘤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播期对瘤茎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密度对产量有不明显的负效应;二者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2)播期和密度的组配对茎瘤芥产量具较明显的负效应,由此建立了小区产量与播期,密度二因子间的回归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合适的机械直播茎瘤芥(榨菜)田间除草剂,研究了5种除草剂对机械直播茎瘤芥田间杂草的防效,以及对茎瘤芥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茎瘤芥田间主要杂草种类为繁缕和空心莲子草。双丰双除和黄金盖对茎瘤芥田间杂草防治效果好,防效在90%以上,药效持续时间长;对茎瘤芥生长的影响小,不会导致减产。双丰双除及黄金盖可作为茎瘤芥田间除草剂,在杂草生长初期,667m2用125g兑水60kg喷施1次即可。人工除草初期杂草防治效果较好,但持续时间短,费时费工,成本高。  相似文献   

6.
茎瘤芥(榨菜)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23份茎瘤芥地方品种为试材,采用基因型单因素遗传设计,对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及其遗传相关贡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绝大多数大于表型相关系数,且方向基本一致。瘤茎产量与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瘤茎横径、茎/叶、株鲜重呈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菜形指数、菜皮百分率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与其余性状相关均未达显著水平;与瘤茎产量显著相关的性状间关系密切,有很好的协同性,分析提出茎瘤芥育种选择熟性晚、瘤茎横径大、茎/叶高和植株个体较大的品种,可实现品种产量高、生态适应性强和瘤茎品质较佳等三者的协调统一。瘤茎膨大期、营养生长期、瘤茎横径、茎/叶、瘤茎产量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贡献较大,对其进行选择可能引起其它数量性状比较显著的变化;而瘤茎纵径、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叶长、叶宽、空心率等性状的遗传相关贡献较小,对它们进行选择可获得较稳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硒在茎瘤芥中的吸收、富集机制,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0、1和2.5 mg.L-1)的Na2SeO3进行茎瘤芥叶面喷施田间试验,研究茎瘤芥对硒的吸收、转化和利用规律,以及硒对茎瘤芥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硒浓度(1 mg.L-1)下,供试作物茎瘤芥产量提高,未达到显著水平;茎瘤芥中硝酸盐含量下降到最低点,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Vc则为相反趋势,在Se 1 mg.L-1上升到最高,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46.73%、40.41%和13.36% ;茎瘤芥总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随硒浓度升高而增加,且呈显著正相关,较对照分别增加了74.0%~271.5%和46.1%~193.9%,而茎瘤芥有机硒转化率也会随硒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较对照组分别上升了23.57%和19.33%。  相似文献   

8.
光、温、水等气候因子是影响水稻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明确江苏太湖地区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产量对不同播期下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以期为该地区不同生育类型品种合理安排播期提供依据,2018—2019年在苏州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农场内以优质早熟品系苏1785和晚熟品种苏香粳100为材料,采用分期播种方法研究了2种不同生育类型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对不同播期气候因子的响应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随着播期推迟产量降低,晚熟品种产量在播期间和年度间产量变异较早熟品种大,稳产性较差。2个不同生育期类型品种有效穗、每穗总粒数随播期推迟均呈降低趋势,而结实率和千粒重播期间的差异因生育类型不同而异,早播使早熟品种结实率显著下降,迟播则使晚熟品种千粒重显著下降。迟播对早熟品种抽穗前光合势的影响程度高于晚熟品种,对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反,迟播条件下晚熟品种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运转率下降迅速,不利于茎鞘物质的转运和灌浆物质的积累。相关分析表明,日照时数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首要气候因子,日均气温和有效积温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生育类型不同存在差异,日均气温和有效积温与早熟品种的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日均气温与晚熟品种的产量相关不显著,气候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日照时数>日均气温,有效积温>降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施氮量、施磷量、品种和密度对涪陵中海拔区茎瘤芥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茎瘤芥主要性状及产量影响大小的顺序为品种>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是:N为20kg/667m2,P2O5为6kg/667m2,品种为涪杂1号,密度为7000株/667m2,产量可达2520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宜的播期、播量,使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丰产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播量对‘洛麦22’主要性状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穗数、穗粒数呈现出减少的趋势,随着播量增加,成穗数呈略增加的趋势,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则较小,籽粒产量最高出现在10月5日这一播期,其产量为8919.0 kg/hm2,播期延迟产量逐渐降低,播量的影响则较小。有效茎蘖数、有效茎蘖率随播期推迟有降低的趋势,说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有效茎蘖数;结实率随播期推迟呈减少趋势,以10月5日播期,播量37.5 kg/hm2和187.5 kg/hm2播期结实性最好,结实率达83.9%和78.2%,可见播量的影响则较小,10月25日播期结实性较10月5日降低17.5%,说明播期越晚结实性越差,故适期播种要比晚播有利于提高结实率。‘洛麦22’适宜播期为10月5日,适宜播量为90~120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适宜茎瘤芥穴盘苗施用的矮状素浓度,以"涪杂2号"茎瘤芥,研究不同浓度(50、100、200、400、600mg·L-1)矮壮素对茎瘤芥穴盘苗出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00、200、400mg·L-1矮壮素对茎瘤芥出苗无影响,且能在不同程度上抑制茎瘤芥穴盘苗的徒长,增加茎粗、植株鲜重、植株干重、最大叶面积,增大根冠比、壮苗指数,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其中,400mg·L-1矮壮素处理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来自长江流域的133个茎瘤种质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茎瘤芥种质的表型特性.结果表明,133份茎瘤芥材料的21个农艺、经济性状的总信息量可用8个主成分概括,并能以此对材料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聚类分析结果,供试材料可大致分为8类,且有81.20%集中在第Ⅲ、Ⅵ类和第Ⅷ类,说明利用表型性状可以较科学、系统地将茎瘤芥种质进行分类和鉴定,同时表明参试材料遗传基础相对狭窄.  相似文献   

13.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对冬前积温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确定河北省中部地区小麦品种适播期,筛选耐迟播品种,2011年秋至2014年夏在河北藁城采用播期×品种二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当地12个主栽小麦品种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对冬前积温的响应。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产量有显著影响;不同品种对播期响应差异明显,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迟播敏感型。迟钝型品种对播期不敏感,适播期长,冬前≥0℃积温范围为324~560℃,迟播后穗数和产量稳定;中间型品种适播期较长,积温范围为362~566℃,迟播后粒数增加,穗数和产量降低;迟播敏感型品种对播期敏感,适播期较短,积温大于511℃,不宜晚播,晚播后穗数和产量明显下降。在试验地区,推荐小麦适播期为迟钝型品种10月7日至22日、中间型品种10月7日至19日、敏感型品种10月5日至10日。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茎瘤芥高效施肥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6种肥料处理对茎瘤芥主要性状及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4即在茎瘤芥移栽后15d,一次性施用51%园林复合肥(N-P2O5-K2O=25-10-16)50kg/667m2,瘤茎产量3545.8kg/667m2,按照0.6元/kg计算,产值2027.5元/667m2,扣除肥料使用成本后,其效益达到1902.5元/667m2,综合节本增效244.2元/667m2;处理4单株瘤茎重最重,茎/叶比最高,菜形指数优,空心率较低,无抽薹,净菜率为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以茎瘤芥老化种子为材料,使用不同浓度PEG 6000(0%、5%、10%、15%、20%、25%、30%、35%),以不同的处理时间(4、8、12h)浸种处理茎瘤芥老化种子,研究PEG 6000浸老化种子对茎瘤芥幼苗叶片抗氧化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0% PEG 6000浸种处理老化种子8h,其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增幅最大,游离脯氨酸含量降幅最大,且均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杂交茎瘤芥F1代形态特征与瘤茎鲜重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学华 《耕作与栽培》2007,(3):45-45,61
茎瘤芥(B.var.tumida Tsen et Lee)为重庆市主要特种蔬菜作物,更是驰名中外的涪陵榨菜的主要原料作物。近年来,杂种优势理论在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渐渐加强,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出现被选择单株经济性状的考察与留种的矛盾(茎瘤芥营养体有些考种指标必须砍下瘤茎才能测量),而一些替  相似文献   

17.
以豌豆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熟性豌豆品种在4月13日、4月23日、5月3日、5月13日和5月23日5个播期下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及种子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熟性豌豆品种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受播期影响都较大,生育期随着播期推迟而缩短,播种—出苗时间缩短尤为明显;早熟品种在4月23日前后、晚熟品种在4月13日前后播种能明显增加单株荚数和荚粒数,提高籽粒饱满度,减少瘪粒率;早熟豌豆品种生育期短,成熟快,适播期较宽,适当晚播(4月23日前后)可获得较高产量;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成熟慢,适播期较窄,早播(4月13日前后)可获得较高产量,过期播种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18.
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对其瘤茎性状进行单相关和偏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最优回归方程:y^=1.974-15.4651x1 5.886x2,sy/12=56.6859g(y^:瘤茎生长量,x1:纵径,x2:纵横乘积),为田间估测瘤茎生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涪陵茎瘤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鲜切茎瘤芥护色保鲜工艺,通过热处理工艺及筛选不同质量分数复合保鲜液对鲜切茎瘤芥进行护色保鲜,研究其护色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于40℃条件下热处理5min后,鲜切茎瘤芥贮藏5d内失质量率下降程度最低。最佳复合保鲜液配方为柠檬酸0.12%,抗坏血酸0.10%,海藻酸钠0.10%,壳聚糖1.0%,氯化钙1.0%;在此条件下,鲜切茎瘤芥贮藏5d内失质量率、褐变度、PPO活性虽呈上升趋势,但增长缓慢,有效延缓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L值含量下降,能够控制鲜切茎瘤芥褐变的程度,使鲜切茎瘤芥得到有效的护色保鲜。  相似文献   

20.
以茎瘤芥种子为材料采用SDS法和以茎瘤芥幼苗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茎瘤芥总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吸收光谱对提取获得的DN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茎瘤芥种子为材料选用SDS法和以茎瘤芥幼苗叶片为材料选用CrAB法提取的总DNA纯度和完整性均较好.其中,后者提取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