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沼气气肥对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温室大棚种植番茄增施CO2沼气肥对大棚番茄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的结果表明,施用CO2沼气肥可增加温室大棚番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当温室的CO2浓度在1500 uL*L-1,每天施肥3小时,番茄小区的产量、单果重、单株果数最高,小区产量比对照组提高43%,单果重比对照组提高103%,单株果数比对照增加52%.  相似文献   

2.
番茄日光温室内作物光合作用与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针对番茄日光温室内作物光合作用相对较集中的上午C02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目的在于找到比较合适的C02加浓时间以及加浓量,从而使日光温室内C02的加浓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为此,采用了数据回归的办法来拟合CO2浓度整体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跨度对山地日光温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鲜华  邹志荣  赵雪 《农机化研究》2015,(2):146-150,154
研究跨度对山地日光温室的性能、辣椒果实生长、辣椒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对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延安市安塞县越冬种植辣椒的9m、10m、11.5m这3种跨度山地日光温室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地温波动幅度、后墙均温等参数进行监测,通过对比分析来研究跨度对山地日光温室性能影响,同时监测了不同跨度山地日光温室中辣椒果实生长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10m跨度山地日光温室的平均气温以及典型天气气温最高,空气湿度最小,光照强度最好,平均土壤温度最佳且波动幅度较小,后墙均温最高,果实生长情况最理想、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佳。由此证明,10m跨度日光温室是适宜安塞地区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温室类型。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产环境,室内CO2浓度小于外界空气浓度,而经国内外大量科学试验表明,只有当植物需要吸收CO2的最佳浓度为空气浓度的3~5倍,才能达到饱和点,而且植物的产量会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常年施放CO2的日光温室,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人工补充CO2的办法中,最科学的就是利用二氧化碳发生器,通过化学反应产生出CO2,并经管道输送给植物。这样做,不仅省时、省工、省钱,而且所施的CO2气肥比较均匀,利于作物吸收。在使用CO2发生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将各连接部位封闭严密,避免泄漏。②操作时要注意安全,特别…  相似文献   

5.
北方干寒地区日光温室CO2预测模型建立与冬季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质量平衡原理,构建了适用于北方干旱、寒冷地区典型日光温室CO2动态预测模型。模型定量描述了作物光合和呼吸作用、土壤呼吸作用、CO2施肥、自然通风及闭膜后的冷风渗透对室内空气中CO2的动态影响过程。利用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园区的日光温室对模型进行了冬季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北方干旱、寒冷地区冬季晴天、多云天气的日光温室室内空气CO2浓度的动态变化过程,且预测值和实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6.
利用日光温室秋延后辣椒在春节前后、果实全部采收后进行剪枝再生栽培,早春结果快,产量高,效益好.涟水县高沟镇盐店村日光能温室示范基地0.4hm^2辣椒采用该项技术,平均产值达1.6万元/667m^2.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定额对温室滴灌辣椒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洋大帅为研究对象,试验设计5个灌溉水平,灌溉定额分别为300、330、360、390、420mm,研究了灌溉定额对日光温室春茬滴灌辣椒生长、叶绿素、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温室春茬滴灌辣椒生育期的最佳灌溉定额。结果表明,生育期灌溉定额为360mm时,植株长势良好,产量最高,为59 463.90kg/hm2。综合考虑,温室滴灌辣椒生育期灌溉定额360mm可以作为日光温室春茬滴灌辣椒理想的灌溉量。  相似文献   

8.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温室番茄CO2增施策略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CO2浓度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确定植株生长阶段的最适CO2浓度需求量,对日光温室内CO2浓度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以开花期番茄植株为研究对象,将定植后的番茄分为4个CO2浓度梯度处理组,其中,C1、C2、C3处理组CO2增施摩尔比分别为(700±50)、(1 000±50)、(1 300±50)μmol/mol,CK处理组为温室内自然状态下CO2摩尔比(约450μmol/mol)。实验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实时监测温室环境因子,包括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利用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速率仪进行光合日动态和环境因子交互影响实验测定。光合日动态组间差异性研究表明,对开花期番茄增施1 000~1 300μmol/mol的CO2时,可使番茄单叶净光合速率提高约37.13%~40.42%。以环境因子为输入参数,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用于不同CO2浓度梯度下的光合日动态预测。结果表明,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3,预测精度较高;C1、C2、C3和CK处理组的日动态预测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4、0.78和0.96,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高且相对误差较小,因此该模型可以为可变环境下的番茄光合日变化动态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日光温室综合利用沼气技术生产果蔬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室大棚内油桃、番茄进行沼气灯、沼气炉、沼液叶面喷施技术的综合利用,分析验证沼气技术利用在日光温室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沼气灯、炉和喷施沼液后,能改善温室中的营养环境,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了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了温室温度,可以有效地防止低温冻害;增加了产量,提升了品质,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不同压力下常用几种吸附剂脱除沼气中CO2的效果,以提高混合气体中CH4的浓度,并得出最佳吸附压力,从而为工业生产提供沼气净化的吸附剂。本实验选取工业上常用的ZGA-高强度活性氧化铝、5A分子筛和13X-APG空分专用分子筛3种吸附剂,在不同压力下测定分离后混合气体中的CH4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在0.1~0.8MPa压力范围下,5A分子筛吸附后的尾气中CO2和N2的浓度相对ZGA氧化铝和13X-APG分子筛低,且CH4浓度高,说明5A分子筛对混合气中CO2的脱除效果要比ZGA氧化铝和13X-APG分子筛明显;并且在0.7MPa的压力下,尾气中的CH4浓度达到了90.26%。因此,5A分子筛较适合应用于工业化脱除沼气中的CO2。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有限土地的利用率,在普通日光温室的基础上设计建造双屋面日光温室,对其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与普通日光温室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双屋面日光温室比普通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11.90%。双屋面日光温室的南屋面、北屋面在光照强度方面与普通日光温室差异不明显;南屋面日光温室日平均气温比普通日光温室提高0.35℃,而10cm日平均土温则下降0.89℃;北屋面日光温室的日平均气温比当地气温高7.99℃~8.99℃,其10cm日平均土温为8.44℃。双屋面日光温室的相对湿度较普通日光温室变化明显,南屋面日光温室的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相比普通日光温室降低4.43%,北屋面日光温室则升高14.83%;南屋面日光温室日平均CO2浓度相比普通温室降低71.97ppm,北屋面日光温室则升高247.15ppm。  相似文献   

12.
熊友辉  刘志强  何涛 《中国沼气》2009,27(4):22-24,27
本文对比总结了沼气成分中甲烷的三种主要检测方法:奥氏气体分析法、热导元件检测法、红外光谱检测法,分析了三种方法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中的适应性.奥氏气体分析法由于不能实现自动化,很难在农村沼气技术服务体系中推广;热导甲烷检测法原理简单,但是存在精度低、标定困难、寿命短等问题,对于含有空气,N2,H2等成分的沼气测量误差很大;红外光谱检测法能够独立监测CH4和CO2,精度高、寿命长,可用于沼气中高浓度甲烷检测,也可用于沼气泄漏中低浓度甲烷报警.  相似文献   

13.
沼气发酵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适宜浓度的沼气发酵液浸种小麦,可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芽的生长,增加小麦产量.为进一步摸清用于小麦浸种的适宜的沼气溶液浓度,特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14.
江苏射阳盘湾林场自一九八二年以来,用沼气加温养蚕,解决了缺煤的困难,提高了产茧量和蚕茧等级,增加了经济收入。农村养蚕,一般用住房兼作蚕室。饲养春秋蚕都需要加温,一张蚕种一般需要用煤100—150斤,室内CO、CO_2、SO_2、H_2S等气体浓度较大,灰尘较多,容易使蚕发生病害,影响生长发育。而用沼气加温,无灰尘和有害气体,且温差波动较小,对蚕的生长有利。用沼气炉加温,可同时烧水,  相似文献   

15.
对吸收剂浓度、进气流量及CO2体积分数、进液温度等反应条件对MEA溶液吸收沼气中CO2过程的八田数Ha、增强因子E及总体积传质系数KGae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吸收过程中反应对传质性能的影响及拟一级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吸收过程中的八田数Ha、增强因子E及总体积传质系数KGae随吸收剂浓度增加而增大;随进气中CO2体积分数增加而减小;当进气流量增加时,Ha、E减小,KGae先增大后减小;Ha、E及KGae随吸收温度增加而增大,当吸收温度高于57.4℃时,KGae逐渐减小。在此条件下,仅当吸收剂浓度高于2.5 mol/L或者进气流量低于5.73 kmol/(m2·h)时,MEA与CO2的反应可用拟一级反应描述。研究结果可为沼气提纯工艺的优化及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日光温室黄瓜生产中一直存在灌水量大,水分浪费严重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该试验以津育5号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材,就交替隔沟灌溉和交替隔沟亏缺灌溉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灌溉水去向、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效果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替隔沟灌溉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深层渗漏、土壤表面水分蒸发,植株蒸腾速率也略有下降,而植株光合作用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使同化产物有利于向果实分配,产量与对照持平,果实商品性和营养品质也有所提高。交替隔沟灌溉可节水37%~48%,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7%~82%。此法简便易行,控漏减蒸效果明显,节水显著,在目前日光温室生产条件下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制定宁夏引黄灌区日光温室早春茬黄瓜水分灌溉制度,基于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不同灌溉频率下日光温室黄瓜果实发育及根系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试验黄瓜茎蔓、叶片数和果实发育均呈现慢-快-慢的"S"形生长趋势,中频灌溉处理TR2可以促进株高、叶片数量和坐果数量的同步增加,同时利于果实膨大和单果重的增加.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沼气综合利用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培栋  杨艳丽  李新荣 《中国沼气》2007,25(5):32-34,37
沼气综合利用是农村沼气建设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措施,本文以我国2004年的沼气综合利用情况,分析了沼气综合利用的生态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沼气综合利用潜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中国沼气综合利用生态经济效益显著,2004年沼气综合利用增加经济效益43.57×108元,保护森林167.1×104hm2,减少CO2排放655.17×104t,减少SO2排放5.94×104t。目前中国沼气发酵产物综合利用程度较低,经济潜力开发率不到1%,生态潜力开发率仅在4%左右,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以甘氨酸钾(PG)富CO2溶液(富液)为对象,研究了采用膜空气吹扫技术将富液CO2再生与温室CO2气肥增施融合的可行性,并得出了设施番茄栽培的增施CO2方案。结果表明:在40~80℃时,PG富液初始CO2负荷越高,CO2再生程度越大,释放的CO2量越多,且在约60min时即可达到再生平衡。在可控参数的最佳条件下(气相流速6L/min、初始CO2负荷0.75mol/mol和再生时间60min),仅通过调节液相流速和再生温度即可控制膜空气吹扫再生的CO2产量。针对标准农业温室(600m3)内的设施番茄栽培,可采用两种CO2气肥增施方案:先将温室内CO2浓度迅速增施至最大浓度,随后根据植物光合情况随时补充;或是先计算番茄在某一段时间内所需的CO2总气量,然后以一定速率均匀地增施到温室中。与传统增施技术相比,富液再生增施CO2技术具有更低增施成本与生态环境敏感性,成本最高可降低约58.00%。对于1000m3/d沼气产量的生物天然气工程,以富液为载体时,仅需3个连栋温室即可完全消纳沼气提纯中所需脱除的CO2。  相似文献   

20.
王艳 《河北农机》2023,(17):100-102
蓝莓是一种珍贵的水果,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并具备多种功能。在日光温室中栽培蓝莓植株,由于光照时间的延长,有助于提高果实中的营养物质积累,为果实的健康生长和成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本文深入分析了在日光温室环境下蓝莓的栽培技术,首先介绍日光温室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以及CO2浓度;然后分析日光温室环境下蓝莓栽培技术,如建造日光温室、选种育苗、培养与定植、保温时间管理、升温时间管理、扣棚升温后管理以及施肥技术,通过以上栽培技术的研究,旨在为在这一特殊环境中种植蓝莓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优化生长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可有效提升蓝莓的生产效益,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