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西安地区常用园林绿化树木色彩的季相变化及园林价值进行了调查,列出了110种常用园林树木的叶绿期、花期、结果期、叶变色期、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并根据观花、观果、观叶和观树皮等方面进行了归类,对于园林规划设计中合理选择绿化树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调查库伦镇园林树木的应用情况,了解园林树木的种类、应用形式、生态适应性和生长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库伦镇镇内园林树木共54种,隶属于21科36属.库伦镇园林树木配植设计还不尽合理,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合理搭配、养护管理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要搞好园林绿化造景设计,必须合理地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而要搞好园林植物的配置,关键是要搞好园林树木的配置。在具体进行园林树木的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满足园林树种的生态要求各种园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因素都有不同的要求,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只有满足园林树木的这些生态要求,才能使其正常生长,才能充分地表现出设计意图。二、符合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园林绿化的功能很多,但就某一  相似文献   

4.
高校的"园林树木学"课程与绿化观赏苗木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教学效果关系到相关专业学生的园林树木种植设计施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在对美国部分高校"园林树木学"及相关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重点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其教学特点。同时,通过与我国高校"园林树木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借鉴美国先进经验改进我国高校"园林树木学"及相关课程教学的建议:明确"以学为主,实践优先"的教学理念,调整"园林树木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引进"互联网+"理念,构建数字化课程辅助教学平台;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构建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园林树木引种驯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俊祥  牛赟 《防护林科技》2005,(6):58-59,89
根据河西走廊的立地条件和近几年的引种情况,提出了园林树木引种对策,主要内容包括:引种前的信息收集、引种树木的功能要求、引种栽培中的天气灾害天气预防及引种栽培的技术处理等。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指导河北省的园林绿化,针对河北省植被及园林树种比较丰富的植物园、公园、大中城市现有的主要道路、广场、居住区、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公共绿地,在彩色植物种类、引种适应性、园林应用程度、栽植方式、配置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对河北省常见的彩色植物应用进行调查并比较其造景特色,对彩色植物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对彩色植物在园林中的配植原则和配植形式等作了理论性探讨,为更好地指导河北省的园林绿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园林树木的疏枝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林树木是构成园林绿地的主体,不仅可美化环境,而且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滞尘减噪等。为了使园林树木健康、长寿、美观,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效益,消除树木生长中的不安全因素,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园林树木进行科学疏枝是必不可少的养护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张莹婷  卢芳 《绿色科技》2014,(7):135-138
采用了全面普查和CAD绘图的方法,对江苏师范大学泉山校区的园林树木种类与园林应用情况、各种用地的面积等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校区内园林树木共有161种,分属52科,120属,校园的绿地率达41.32%。针对节约型理信念对校园内的园林绿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大庆职业学院新建校园小游园中园林树木的选择为例,详细分析了小游园建设中树木选择的基本指导思想,从树木种类、成本,以及科研试验需要三个方面确定了树木选择的基本原则;依据树木类型、观赏价值、乔灌木差异确定了树木配置方式;实际施工中共计选择栽植了39种园林树木1 440株;最后分析了不同树木的造景方式。综合分析来看,该小游园达到了预期的生态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点滨海城市,其被台风影响频率较高。基于对深圳前海前湾片区园林树木应用现状与生长状况的实地调研,从生态价值、养护管理和美学价值3个方面构建深圳滨海地区园林树木景观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前湾片区被台风“山竹”袭击后的71种园林树木进行一年后的景观评价。结果表明,园林树木的评价结果为“优”“良”“中”等级的分别有23种、26种、22种,整体恢复良好,景观呈现效果佳,得益于植物本身抗风能力强和后期养护管理措施及时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为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观果树木资源,丰富城市园林绿化树种,提高城市景观和生态综合效益,采用查阅相关文献和实地考察相结合方法,调查研究了广州市观果树木资源现状及其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广州城区观果树木种类丰富,共36科60属123种,主要应用在城市主干道路、主体公园和住宅小区。目前观果树木的应用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经济和景观效应。建议广州市在今后城市园林规划中,充分利用现有观果树木种类并根据区域特色适度引进新品种;在大力推广观果树木景观应用的同时,应加强市民文明行为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2.
竹子因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在园林景观中的独特作用日益凸显,发展潜力巨大。地被观赏竹在现代城市园林造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其他景观元素配置可以形成多种应用模式,营造出独具韵味的景观效果。文章分析了地被观赏竹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优势,提出了园林造景中地被竹应用的5种模式,以期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普洱市城市绿地系统树种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云南省普洱市城市绿地系统园林植物应用和自然植被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地带性植被特征确定城市绿地树种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规划基调树种10种,骨干树种20种,并根据树木观赏特性规划了其他树种,其中乔木树种110种、花灌木165种、藤本12种、竹类6种.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乌鲁木齐市具有代表性的主要道路、公园绿地、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园林树木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出乌鲁木齐市园林树木279种,隶属于35科85属,分析了种类和组成,提出园林树木在观赏价值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根据园林树木的调查及分析提出建议,以期为乌鲁木齐市城市园林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景观中,在绿色的基调上,绝大多数城市都加入了彩叶树种这一彩色的元素,极大的丰富了景观的观赏性。本文对南京市彩叶树种的运用进行分析,发现现存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野生秋色叶树种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银柯  何晓燕  冯玉 《河北林果研究》2007,22(4):393-398,406
秋色叶树种是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材料,能极大地丰富秋季植物景观,充分展现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研究意义重大,开发应用前景广阔。笔者在参考了杭州植物园历年来的调查资料、标本资料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调查研究,论述了浙江省野生秋色叶树种资源和杭州园林绿地中的秋色叶树种应用,并对浙江省野生秋色叶树种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观果树种配植与城市鸟类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观果树木,尤其是冬季挂果的观果树木的果期物候调查,以及在冬季留鸟对挂果树木的访问情况记录,讨论了观果树木在城市园林中配植与城市鸟类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合理配植冬季挂果树种,对吸引更多的鸟类、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南京主要滨河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南京紫霞湖、前湖、护城河与玄武湖滨河绿地植物群落的外貌、组成与结构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个绿地主要以阔叶落叶树种为主,缺少常绿树种的运用;群落结构不甚合理,乔木层相对丰富,而低矮灌木及地被层种类和数量相对缺少;人工绿地过于注重观赏品种的运用,而忽视耐水湿性种。作者认为,应结合地形和环境,合理地把握植物耐水湿性与观赏性,创造有地域特色的滨河植物景观,达到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统一;可适当增补一些观赏性好的适生树种,提高植物景观多样性,营造城市滨河生态廊道,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观赏果树在南京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实地调查结合资料收集的方法,对南京城市园林绿地中主要的观赏果树种类及园林应用形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园林绿化中的观赏果树主要集中在27科,总计86种2变种。其中最大的科为蔷薇科,占总数的31.8%;其次为壳斗科、胡桃科和柿树科,这4个科的种类占到总数的50%;应用形式主要有林荫类、绿篱类、攀援缠绕类、盆栽类;总结了在南京城市绿地有较大推广价值、绿化效果良好的观赏果树种类;并提出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景观改造的多样性,药用植物园也成为城市园林营造景观的一种方式。厦门市忠仑公园集科普、教育、观赏功能为一体,药用植物园区景观改造以人为本,以科普教育为宗旨,在保证药用植物景观的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塑造优美的景观,既能弘扬中华民族药用文化知识,又能为周边居民提供一个互动学习科普知识、修养身心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