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桂丽 《吉林农业》2011,(3):106+117-106,117
豫东地区是河南省小麦主产区,笔者长期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现将豫东地区常见小麦病虫害情况总结如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陈东义 《中国农技推广》2009,25(11):36-36,38
“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制约着豫东小麦再高产和强筋优质小麦的规模发展。“氮肥后移”是施肥比重后移和春季追肥时间后移。据示范,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较习惯施肥增产10%~15%。推行“氮肥后移”技术,是豫东地区小麦高产创建的必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豫东冬小麦产区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豫东冬小麦产区近50年的水、温要素的变化趋势,通过数学统计与模型模拟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规律,预测未来农业气候资源变化趋势和极端天气事件出现的规律,探讨气候变化和干旱灾害对豫东地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豫东冬小麦产区气候趋于"暖湿化",对冬小麦产量的提升较为有利;冬小麦生长中后期的光照、温度和降水适宜度与冬小麦产量的相关性显著;豫东冬小麦产区干旱受灾面积呈减小趋势,但成灾面积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艳玲 《河南农业》2011,(14):56+58
"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制约着豫东小麦再高产和强筋优质小麦的规模发展。"氮肥后移"是施肥比重后移和春季追肥时间后移。据试验示范,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较传统施肥增产10%~15%,同时,提高了品质和肥效,减轻了污染。推行"氮肥后移"技术,是豫东地区小麦高产优质的必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豫东麦区小麦病虫发生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东麦区小麦病虫发生新特点郑现敏郭继红(郸城县农科所,郸城477150)(郸城县植保站)豫东麦区包括周口、商丘、开封等市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小麦产区。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栽培水平的提高等,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较70年代有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正豫东平原是我国黄淮大平原的组成部分,地处黄淮平原的周口、驻马店、商丘和信阳四市,是河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冻害已成为豫东地区小麦持续增产的一个障碍因素。近几年豫东小麦连年发生冻害现象,根据发生特点和症状表现,小麦冻害分为初冬温度骤降型、越冬冻融交替型、早春温度骤变型、春末晚霜型。发生特点是:越冬冻害少而轻,初冬,早春、晚霜冻害多而重。主要表现为小麦幼穗和旗叶遭到伤害,抽穗后空颖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豫东地区小麦生长期间不同除草方式的效果。方法:选用永城市新桥春光家庭农场和侯岭乡永城市棉花原种场进行为实验对象,作化学除草与人工除草对比实验,进而对比小麦产量与质量。结果:通过观察,发现两处运用人工除草方式的小麦生长情况以及小麦产量都将高于化学除草的方式。结论:豫东地区小麦生长期间给予人工除草的方式更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并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麦全蚀病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发病因素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提出了豫东地区小麦全蚀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王怡 《河南农业》2011,(10):19-19
冬小麦是豫东潮土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合理施肥是确保冬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基础措施。小麦施肥技术及应用是一动态系统工程,本文仅就豫东潮土区冬小麦施肥技术要点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豫东地区十年来小麦主要气象灾害的发生和危害,并在多年防灾促产技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小麦防灾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豫东地区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晚播弱苗,单根独苗及碱地“老小苗”。为了提高这类小麦的产量,三年来,我们在不同类型土壤上,布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豫东地区主要经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下降趋势,背离了可持续发展方针。通过对豫东地区的环境条件及主要种植作物进行分析,探讨微生物复合肥料在豫东地区应用的可能性及优势,确定豫东地区施用微生物复合肥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根据相关的文献,提出该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小麦和玉米的微生物复合肥施肥量的大致范围,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淮区冬小麦越冬期冻旱灾害成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冬以来,豫北、豫东、豫南及皖北、苏北地区部分麦田小麦接连发生冻害,受灾地块减产幅度较大,个别地块几乎绝收。2008年冬豫北、豫东、豫西以及河北、山东等地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大部分麦田除了主茎和大分蘖的茎部还显青绿外,地上部叶片与小分蘖几乎全部枯死,对小麦产量构成了严重威胁。抗冻抗旱救灾成为当地小麦生产中农民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4.
麦套花生是豫东地区花生的主要种植方式,其面积占全市花生总面积的60%以上。但是,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和劳动力价值的不断  相似文献   

15.
<正>小麦晚霜冻害是豫东地区小麦生产上重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从生产实践上看,晚霜冻害发生频率高,小麦减产严重。睢县小麦晚霜冻害重发年份受冻地块为60%~70%,一般减产率在30%~40%,严重地块甚至颗粒无收,严重影响了睢县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河南省2001—2010年的小麦和玉米产量数据及安阳、许昌、周口、南阳等4个代表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的1991—2010年逐日降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分析了河南省近10 a来小麦玉米产量特点和近20 a来有关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历年来河南省除豫北区域外均表现为小麦产量高于玉米产量,且以豫东南麦玉两熟区产量差距最大;光合生产潜力表现为玉米产量潜力显著大于小麦,且以豫东南区域玉米产量潜力最大;积温随纬度升高,下降显著,其中,豫北区域小麦和玉米季的积温均无法满足晚熟品种的利用,豫东南两季均可完全满足中晚熟品种对积温的需求.日照时数则表现为随纬度升高逐渐升高,除豫北小麦季略有增加外,4个省辖市小麦玉米两季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不利于二者产量潜力的发挥.降雨量表现为小麦季降雨量减少,且4个省辖市雨量均不能满足小麦生长需求,玉米季除豫北外,降雨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东部麦区主要病害有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锈病和小麦白粉病,其中以小麦纹枯病和小麦赤霉病发生面积较大。笔者在今年5月中下旬的小麦病害普查过程中,发现部分农民因分不清小麦病害的种类,药剂防治时选用农药种类不当,错失了最佳防治时期。现就豫东小麦主要病害症状的田间识别与药剂防治技术,分别进行简要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8.
天下     
《中国农村科技》2010,(7):12-13
水稻梯田 中国云南是拍摄水稻梯田的绝美之地。 河南农民抢收抢种忙 6月7日,河南省淮阳县城关镇大宋行政村农民收割小麦。当日,有着“豫东大粮仓”之称的河南省淮阳县130万亩小麦开镰收割,农民们抓紧当前晴好天气抢收小麦。  相似文献   

19.
豫东地区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小麦生育各阶段都需要与之相配的管理技术,才能保证其后期的优质丰产,但在现实生产中却存在技术不配套、不合理的情况。为此,本文结合豫东麦区冬小麦种植情况,针对冬小麦栽培管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难题,从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精细整地、精量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期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小麦高产稳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豫东地区的小麦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郭俊伟 《河南农业》2011,(18):54+56
豫东地区一直是麦棉套作区域,近几年来,特别是开封市尉氏县推广小麦、西瓜、棉花套种技术,经济效益显著增长,其种植技术应该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