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3 毫秒
1.
贵州省农田杂草群落及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省农田发生杂草种类有87科306属580种;其中农田主要杂草158种,重要杂草16种,危害较重的杂草17种,区域性主要杂草23种,常见主要杂草102种;杂草群落因作物、海拔而变化;全省2级以上杂草危害面积154.2~209.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40.4%~60.5%,产量损失率11.7%,年粮食损失1.45~2.55亿kg,受害程度小麦>玉米>烤烟>油菜>水稻。  相似文献   

2.
经3a试验示范及观测调查,水稻半旱式栽培即垄作与节水灌溉相结合,其纹枯病比平作的轻。病丛率,病株率和病指,早造分别少23.0%-41.7%,21.7%-37.0%和5.6-12.3;晚造分别少13.4%-40.3%,9.3%-19.2%和3.0-10.5。两种栽培方式的统一枯病消长曲线是相似的,惟半旱式栽培的水长曲线自水稻分蘖盛期至黄熟期一直在平作之下。  相似文献   

3.
小麦雪霉叶枯病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雪腐格氏霉引起小麦成株期叶枯、鞘枯和穗腐。鞘枯使小麦穗粒重减少0.8%~32.9%,千粒重降低9.5%~16.9%;穗腐使小麦穗粒重减少9.6%~39.8%,千粒重降低7.8%~17.9%;鞘枯-穗腐复合症状使穗粒重减少10.2%~65.2%,千粒重下降9.5%~14.8%,叶斑-鞘枯-穗腐使粒重减少11.7%~51.5%,千粒重下降12.1%~18.3%。  相似文献   

4.
旱平地新建梨园微型集水保水系统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旱平地新建梨地间修筑屋脊式双面产流坡,并用专用地膜覆盖坡面,使天然降水通过膜面径流至植树带,产流率由1995年59.6%提高到1996年的77.4%。1995年5月-26日-8月31日共发生有效降水302.8mm,集水区实得总水量844.2mm,比对照区自然降水增加541.4mm,计纯增1.79倍;1996年5月23日-10月23日共发生有效降水549.6mm,集水区实得水量1825.1mm  相似文献   

5.
苏云金杆菌SD—5菌剂防治大豆银纹夜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BtSD-5对银纹夜蛾幼虫具有高毒力、纯化晶体的毒力比孢昌混合物高,毒杀速度也较快;SD-5对银纹蛾化蛹和羽化均有明显影响;田间小区药效试验表明SD-5 0.2×10^8、0.5×10^8、1×10^8活芽孢/mL6天的防效分别为90.1%、96.9%和97.8%;示范推广123.6hm^2,平均防效为91.85%;SD-5处理区天敌种类和数量明显高于化防区;SD-5田间喷施后第8天毒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禾本科植物的生态地理分布及区系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贺兰山禾本科植物的采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本区有野生禾本科植物41属、112种、6变种。从垂直分布来看,随着海拔由低到高的变化,种类的分布和数量都有明显的改变,其中在山地荒漠带(海拔1400-1600米)有33种左右。占本区禾草总数的28%,在山地疏林草原带(海拔1600-2000米)有30种左右,占25.4%;在山地针叶林带(海拔2000-3000米)约有38种,占32.2%;而在山地灌丛草甸带(海拔3100-3556米)仅有8种左右,占6.8%。在水平分布方面,本区南部几乎包含了整个山体分布的所有禾草,而在北部分布的种类则不超过40种。从属的分布类型来看,本区汇集了8个分布类型,其中温带分布类型有27属,占全部禾草属数的65.7%;热带分布类型有10属,占24.4%。另外本区系的禾本科植物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种类丰富,种属比值居上,是贺兰山种子植物区系中的第一大科;(2)种的地理成分混杂;(3)分布广泛,建群种和优势种较多。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对硫酰氟毒杀谷斑皮蠹的增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海洋  朱绍智 《植物检疫》1998,12(5):257-259
测定了硫酰氟与CO2混合气体对谷斑皮蠹TrogodermagranariumEverts幼虫的毒力。硫酰氟加0%、5%、10%和20%CO2(体积比),在17.5℃熏蒸3小时的LC50分别为28.7、15.8、12.9和10.8mg.L-1,即5%、10%和20%CO2引起的增效比分别为1.8、2.2和2.7。研究了温度对增效作用的影响,同等浓度的CO2在20.5℃和23.5℃下引起的增效比与17.5℃下相近。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加入10%~20%,可望显著降低硫酰氟用于检疫处理,特别是集装箱熏蒸的用药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乌兰察布高原的地带性土壤府殖质的地理分布规律:(碱溶性腐殖质可提取的部分)以深厚黑色土为最高:80-87%;向北过渡至栗钙土、棕钙土明显降低在20%左右,HA/FA亦是以深厚黑色土最高:土层中部达2以上;栗钙土1-1.5;至棕钙土0.6-1,并且表层最高,下部土层减少<1;山地土壤HA/FA最高层在A1层:1-1.3左右,向下锐减。光密度特性E4:E6:深厚黑色土最小<4;草原土壤在4-5;山地土壤:>5。土壤C/N也反映了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深厚黑色土:表层低:6-7,下层高:12-13;草原土壤多在9-10;山地土壤则较大11-13。通过对土壤以上各化学指标分析研究,明确了土壤类型的划分依据,对本区土壤分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1994年进行了TP系列多功能高效抗旱灵对冬小麦,冬油菜施用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作物全生育期耕层0cm-20cm土壤水分均比对照高4.4g/kg-23.4g/kg。2.增加作物根系数量和长度等作用明显,冬小麦初生根比对照多2.4次,次生根数比对照多1条,长度增长19.53cm;冬油菜根系长度增加2.47cm,增粗0.40cm;3.平均可提高出苗经5.95%;4.对冬小麦,冬油菜具有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10.
赤眼蜂人工寄主卵液关键物质冷冻干燥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报道繁殖赤眼蜂的人工寄主卵液关键物质浓缩干燥剂的研制。4批试验的结果证明,在-5℃下保存44-55个月的柞蚕蛹匀浆冷冻干燥剂,稀释成人工卵液后制成的人工卵卡,繁殖赤眼,卵粒寄生率可达91.49%-98.86%;蜂蛹羽化率达76.49%;雌蜂以育率为70%-80%;繁殖倍数达9.62-11.74倍,质量与新鲜蛹匀浆无明显差异。该制品体积小,方便贮藏和远距离运输,保存期长,一次制备可供4年应用;繁  相似文献   

11.
福建果树新害虫——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年福建首次发现桃小食心虫严重蛀害李果,是福建果树害虫新记录。1990-1993年的研究表明,该虫在福建永泰李产区1年主要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冬茧越冬。卵期7.7天;幼虫期长达10个月左右;蛹期13.4天;雌蛾产卵前期4.6天,产卵量81.2粒;雌蛾奉命11.4天,雄蛾9.7天。4月中旬为越冬幼虫出土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成虫羽化盛期。5月上中旬为第一代幼虫孵化蛀果盛期。第一代少  相似文献   

12.
1991~1995年共对4010份谷子品种进行抗粟锈病鉴定,筛选出59份抗和中抗粟锈病的品种,占鉴定,总数的1.47%。在59份中抗以上的谷子品种中,兼抗粟瘟病,粟白发病两种病害的有1份,兼抗粟瘟病的有10份,兼抗白发病的有4份,兼抗粟黑穗病的有1份,研究表明来自我国长江以南一些省和国外引入的品种中抗类型以上的品种较多,分别占各自鉴定数的20%和5.9%。  相似文献   

13.
坡旱地集水深蓄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4年在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隰县坡旱地进行了集水蓄耕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耕作相比,采取耕翻地孔或耕翻深松,0~200cm土层贮水量增加50.8mm和54.8mm;地面径流量减少57.8%和52.8%土壤侵蚀量减少58.0%和53.5%;降低土壤温度0℃和1.2℃;连续覆盖4年,土壤有机质提高了1.17g/kg,速效钾提高了15.9mg/kg;小麦单产提高23.5%和27.7%;  相似文献   

14.
河西走廊实际水资源及其确定的适宜绿洲和农田面积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根据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的祁连山区流域水资源和出山径流量计算,得出河西走廊各县市绿洲的实际年水资源为285-770mm,是其年降水量的1.3-18.5倍。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了各县市绿洲和农田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00-500mm和450-650mm。据此,计算出基本能保持各县市自然生态平衡的适宜绿洲面积为2.92-17.26×10 ̄4ha,全走廊适宜绿洲面积达117.24×10 ̄4ha,比现有绿洲面积可扩大6.61×10 ̄4ha;各县市适宜农田面积为1.43-8.28×10 ̄4ha,全走廊适宜农田面积达57.98×10 ̄4ha,比现有农田面积可扩大9.32×10 ̄4ha。  相似文献   

15.
多因子栽培试验及反馈验证结果表明,目前陕西渭北旱原甘蓝型油菜亩产150kg以上较优农艺措施方案为:肥力较高的陕西省西部播期8月30日-9月5日,密度每亩1.4-1.6万株,亩施纯N10.5-10.8kg,亩施纯P2O5,5.5kg,喷施100-150mg/kg的多效进行化控,肥力较低的陕西省东部,播期83  相似文献   

16.
东亚小花蝽人工饲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5种食料饲养东亚小花蝽的结果,成虫获得率以用高梁蚜的最高,达90%;嫩玉米粒、脱脂奶粉、花粉酥分别为45%、20%、10%;生鸡蛋作食料,羽化前全部死亡。用直径22cm的花盆,覆以尼龙纱罩,以蚜虫为食料,从卵开始饲养小花蝽,每盆放卵200-400粒,成虫获得率均在25%左右,400粒卵的处理可羽化成虫90.2头。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兴化市呈明显上升趋势。为了解其发病特点及为害损失,笔者于1999~2000年对该病进行了初步研究。1发病概况多年来水稻叶枯病在兴化市为零星发生,1998年病田率仅10%左右。1999年该病发生较为普遍,病田率达60%左右,但病穴率较低,仅为1.3%(0~5.4%)。2000年全市种植水稻8万hm2,其中粳稻6.7万hm2,杂交稻1.3万hm2。当年,该病在粳稻田全面暴发,病田率达93.2%,病穴率平均5.4%(2%~23%),病株率0.82%(0.5%~2.1%),部分…  相似文献   

18.
褐飞虱对甲胺磷、扑虱灵的抗药性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报道采用点滴法和浸苗法监测江苏地区褐飞虱对甲胺磷、扑虱灵抗药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1993年到1995年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药性指数为4.9~10.2,属耐药到低抗性水平;对扑虱灵的抗药性指数为2.4~3.1,耐药性明显增加。经连续筛选8代,褐飞虱对甲胺磷和扑虱灵的抗性分别增加5倍和6.5倍,显示这2种药剂大面积连续使用抗药性会继续增加,其中对扑虱灵的抗药性上升速度略快于对甲胺磷。  相似文献   

19.
盐碱地秸秆覆盖改土增产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0-1992年连续3年在忻定盆地中度盐化土上进行了免耕秸秆覆盖研究,结果表明:覆盖田土壤含水量增加1.37%-5.24%,脱盐率达40%-70%,同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盐碱的孔隙度,苗期降低土温1.3-3.4℃,有利于作物蹲苗;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55%-0.103%;固氮菌增加10倍以上,增产44.2%-94.1%。综合看,综合看,盐碱地秸杆覆盖确是一项改土增产的有效措施。从免耕两  相似文献   

20.
1993-1994年在莱阳梨区对第1、2世代中国梨木虱自然种群进行了系统观察,组建了2个生命表,并对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一些因素作了探讨。经生命表分析得出,该虫第1、2世代种群的趋势指数分别为4.19和3.97;世代的存活率分别为5.82%和5.52%。通过存活曲线分析得出,该虫自然种群的存活曲线属Peral(1928年)Ⅲ型曲线,这表明,种群消亡的主要阶段为生命的早期;而实验种群则为Ⅱ型曲线。经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