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宏 《种业导刊》2012,(5):25-25
1玉米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据调查,河南省民权县玉米主要病虫害有15种,病害有9种,虫害有6种。病害主要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玉米褐斑病、玉米粗缩病、玉米茎腐病、玉米纹枯病、玉米封顶病、玉米黑粉病。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蓟马、玉米叶螨、地老虎,玉米蚜虫、稻赤班沫蝉。  相似文献   

2.
<正>专用玉米是根据不同需要培育出的适合特殊用途的玉米品种,具有专用性、优质性、高效性等特点,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专用玉米品种类型目前,国内推广的专用玉米品种,主要分为以下八大类型,分别为甜玉米、糯玉米、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淀粉玉米、笋用玉米、饲用玉米和爆裂玉米。  相似文献   

3.
不同间作形式对玉米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探究间作群体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不同间作群体玉米关键生育时期3种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随着玉米生育时期的推进,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玉米‖花生、玉米‖红薯4个处理的根际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均在喇叭口期出现活性高峰;(2)玉米整个生育期,各处理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顺序均表现为玉米‖花生>玉米‖红薯>玉米‖向日葵>玉米单作,且在喇叭口期差异较显著(P<0.05)。玉米‖花生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整个玉米生长期一直高于玉米单作,玉米‖红薯除喇叭口期外均低于玉米单作、玉米‖向日葵在喇叭口期和开花授粉期也均低于玉米单作;(3)间作群体有明显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4.
浅谈优质专用玉米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堂  简玉云  胡强 《种子科技》2004,22(4):212-213
分析了优质高油玉米、高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青饲玉米、鲜食玉米、爆裂玉米的特点和用途,指出发展优质专用玉米可满足食物消费、饲料消费、特殊工业原料、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开发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的籽粒产量与经济效益差异,推广合理的轮作种植模式,试验设置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连作玉米、连作大豆4种种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高梁-大豆、玉米-玉米-大豆中大豆籽粒产量较连作大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23.88%和17.55%,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玉米分别高1377元/hm^2和336元/hm^2,玉米-高梁-大豆和玉米-玉米-大豆轮作模式年净收益比连作大豆分别高2279元/hm^2和1237元/hm^2,玉米-高梁-大豆轮作年净收益比玉米-玉米-大豆轮作高1041元/hm^2。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玉米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玉米是世界三大粮食之一,也是最重要的饲料作物,在世界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转基因玉米的研究也因此受到重视。本文简要介绍了转基因玉米的研究概况,抗虫转基因玉米、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基因工程在玉米雄性不育性中的利用、转基因技术用于玉米品质改良等转基因玉米的研究现状,及转基因玉米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7.
玉米糁就是将玉米籽粒按照用途轧成大小和等级不同的碎粒.在制糁前要先将玉米种皮脱去,碎糁时再将脱落的胚分离.玉米糁主要用于制造玉米米、玉米片、玉米粉、玉米饴糖、玉米细曲和玉米啤酒等,而玉米胚则用于提取油脂和蛋白质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玉米生产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萍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243-247
美国是首创玉米杂交种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玉米生产大国,其玉米的经济实力最强、技术最先进,美国玉米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出口都居世界之首。20世纪90年代统计表明,美国玉米面积为2821.5万hm2,占全世界玉米面积的20.8%;总产量为22230.8万t,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36.7%。美国玉米单产水平达到7240kg/hm2,相当于世界平均单产的1倍。笔者从美国玉米生产概况,即玉米种植区域化及生产专业化、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户调查的山地丘陵区玉米种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山地丘陵区农户玉米种植行为特征及农户扩大玉米种植意愿的决定因素,采用实地调研的方式,对山西省山地丘陵区的269户农户的玉米种植行为进行调研、分析,同时采用二元选择模型Logit模型对影响农户扩大玉米种植意愿的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家庭耕地面积、农户玉米种植方式、玉米销售价格与扩大种植面积意愿呈正相关关系,玉米种植过程中的用工数量、资金投入数量、种植目的与扩大种植面积意愿呈负相关关系。为增加玉米播种面积、提高玉米产量相关部门应继续推进土地流转,加强玉米机械技术、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在稳定和降低农资价格,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同时,健全玉米保护价制度,保障农户玉米种植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山西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近年来山西玉米生产的发展可以看出,山西玉米产业各个环节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出现了玉米面积下降、玉米种植效益普遍降低、农民种植玉米意愿不高等问题;针对山西玉米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近期山西玉米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建议,从玉米全产业链出发,对山西玉米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硬粒型、马齿型玉米与爆裂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用23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00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等位基因2~10个,平均4.35个。SSR引物的PIC介于0.4261~0.8877之间,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691。按UPGMA法对43份玉米自交系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表明,爆裂玉米、硬粒型玉米以及马齿型玉米自交系并不能严格地划分为3大类,但爆裂玉米与其余两类玉米自交系遗传距离均较大。此外,硬粒型玉米和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与马齿型玉米和爆裂玉米自交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在0.01水平上差异极显著。在硬粒型玉米、马齿型玉米、爆裂玉米3类种质中,硬粒型玉米与爆裂玉米自交系亲缘关系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不同作物与玉米间套作对玉米产量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设置蒜苗、甘蓝、豌豆、大豆、胡麻、小麦与玉米间套作,研究不同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产量及生物量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大豆/玉米间作模式外,其他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产量优势,不同作物与玉米的共生期越短,其模式的LER越大;相对于单作玉米,与蒜苗、甘蓝、豌豆间作的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提高;与大豆间作的玉米百粒重虽显著提高,但穗粒数提高不显著,与胡麻和小麦间作的玉米各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提高,但不显著.玉米的生物量累积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相比单作玉米,与蒜苗、甘蓝间作的玉米在播后66~ 86d后生物量累积高于单作,与大豆间作,共生期玉米生物积累量始终低于单作;与豌豆、小麦、胡麻间作,间作玉米的生物积累量转折点分别为玉米播后106、86、75d.  相似文献   

13.
宁夏玉米产业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分析了宁夏玉米产业的状况和特点,指出今后宁夏玉米产业的发展,要抓住畜牧业大发展的机遇,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优化玉米品种结构和提高玉米转化能力,大力发展优质青贮玉米和淀粉专用玉米.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4.
发展长江中游玉米生产是解决本区域玉米产需矛盾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长江中游玉米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出现了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等新型的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为探明其适应性和实用性,2013—2014年在湖北省武穴市设置了传统种植的双季稻(对照)、春玉米–晚稻、双季玉米和早稻–秋玉米共4种两熟制种植模式,分析比较其周年产量及光、温、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周年产量显著高于早稻–秋玉米和双季稻。与双季稻相比,春玉米–晚稻周年产量、光能生产效率、光能利用率、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分别提高18.3%、14.1%、23.4%、16.4%、37.2%和44.3%,双季玉米分别提高了13.5%、8.1%、26.1%、11.4%、88.8%和37.8%。春玉米其产量、积温生产效率、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两年平均比早稻分别高出30.6%、29.5%、57.2%和96.1%,而秋玉米和晚稻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玉稻模式周年产量差异主要源于第一季春玉米和早稻产量的差异。可见,春玉米–晚稻和双季玉米是适宜在长江中游推广的两熟制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玉米籽粒收割机和7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开展玉米籽粒机收收获质量影响因素研究,探索不同类型收割机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籽粒收获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玉米籽粒收获收割机的选择和玉米籽粒机收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根据试验取得的数据,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的主要特征中稳住高、密度、穗粒数、单产分别对玉米籽粒破碎率、损失率、...  相似文献   

16.
墨顺荣 《种子世界》2021,(9):0057-0059
玉米,别名玉蜀黍,俗称棒子、苞谷,它在我国种植非常普遍,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目前,我国的玉米产量仅次于美国,约占全球玉米总产量的 25%。玉米用途广泛,综合利用价值高,它是饲料、加工业、食品、医药等多种行业的重要原料。当前,饲料和加工业对玉米需求的增长决定了全球玉米需求将继续增长的基本格局,玉米的重要地位仍然不可替代。因此,我们务必充分了解国内玉米生产发展现状,正确把握玉米生产及产业发展趋势,制定玉米生产和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促进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才能满足和适应玉米的市场需求。本文主要对玉米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进行阐述,并对危害玉米产量的病虫害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病虫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山西省特用玉米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涌 《中国种业》2017,(8):28-30
玉米作为山西省主要的栽培作物,玉米生产与农民群众的收入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全国范围内玉米仓储过剩、播种面积增加、进口玉米量增大,种植普通玉米已经很难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了。而特用玉米符合农民种植习惯、有很好的经济价值,是解决当前玉米产业困境的极佳选择,本文分析了山西特用玉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不足,对山西省特用玉米发展趋势进行了思考和分析,提出了山西省发展特用玉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鲜食玉米优质高产栽培综合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希省 《种子科技》2008,26(6):66-68
鲜食玉米是指以收获青嫩玉米果穗当水果食用或经烹饪、蒸煮食用的一类玉米,或者说是指在未完全成熟时采摘作为食物的一类玉米。鲜食玉米具有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及一定的防病保健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食玉米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市场鲜食玉米需求量不断增加,人们不仅要求鲜食玉米能周年供应,而且要求生产出的玉米鲜穗无污染,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青贮玉米利用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畜牧业是北京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短缺限制了畜牧业进一步发展。青贮玉米具有相对高生物产量和饲用价值,青贮玉米的利用对于缓解饲料短缺问题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青贮玉米的应用与推广,提高饲料供应,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京郊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玉米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品种以普通玉米为主,专用青贮玉米发展较慢,普通型玉米品种作为了青贮玉米来用,存在生物产量低、饲用价值相对较差等问题。针对饲料短缺限制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和青贮玉米利用与发展滞后问题,提出实现种植规模化与服务专业化、解决青贮玉米的制种难题、青贮玉米品种应多样化、青贮玉米利用模式高效化、完善青贮玉米推广、政策扶持与政府引导等多项策略。  相似文献   

20.
1."十一·五"期间我国粮油加工业发展重点 (1)玉米加工 加强高油玉米、蜡质玉米、高直链玉米等加工专用玉米品种的选育,建设优质原料示范基地;发展专用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多元醇、乳酸和聚乳酸、淀粉基生物材料等精深加工产品,以及玉米胚芽、蛋白粉和玉米纤维等副产物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开展玉米主食食品、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和功能食品的产业化开发;研制年产10万t以上玉米变性淀粉生产专用设备,主要包括脱胚磨、针磨、分离机、浓缩机等;开发竞争力强和技术含量高的品牌产品,使玉米的加工转化率(不包括饲料)由12%提高到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