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可以促进马铃薯地下块茎膨大,从而提高经济产量和商品率;在施N12kg·667m~(-2)和P_2O_5 7kg·667m~(-2)的基础上,K_2O的施用量为19~27 kg·667m~(-2)时马铃薯能显著增产,较对照增产44.8%~53.0%;K_2O的施用量为23 kg·667m~(-2)时马铃薯生产效益最好,每667 m~2增收660.02元。  相似文献   

2.
研究采用"3414"试验设计,探索了氮磷钾不同配比对紫皮紫肉马铃薯黑金刚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对黑金刚产量的贡献顺序依次是氮﹥磷﹥钾。经回归分析;最高产量氮肥施肥量为纯N 13.07kg·667 m~(-2),磷肥施肥量为纯P_2O_511.25 kg·667m~(-2),钾肥施肥量为纯K_2O 45.00 kg·667m~(-2),最高产量2 101.41 kg·667m~(-2)。最佳经济效益7 895.27元·667m~(-2),最佳经济施用量纯N 13.19 kg·667m~(-2),纯P_2O_511.25 kg·667m~(-2),纯K_2O 44.99 kg·667m~(-2),此时产量2 078.56 kg·667m~(-2)。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用量钾肥对小麦产量和收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指导农民合理高效施用钾肥,助推优质小麦高质量绿色发展,本试验在同等施用量的氮肥和磷肥基础上,设置了4个不同水平的施钾处理。结果表明:处理2 (K_2O 2kg·667m~(-2))的小麦产量和收效最高,分别为630. 1kg·667m~(-2)、1380. 22元·667m~(-2),比处理1 (CK)不施用钾肥增产9. 5kg·667m~(-2),增产1. 5%;增收14. 9元·667m~(-2),增收1. 1%。  相似文献   

4.
利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开展水稻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施用钾肥对水稻增产效果最好;水稻最高产量每667m~2 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9.8kg、3.8kg、9.1kg;当水稻达到最佳经济效益时N、P_2O_5、K_2O施用量分别为7.2kg、3.0kg、5.9kg。  相似文献   

5.
勉县茶叶氮肥总量控制肥效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勉县茶园氮素肥料的最佳经济施用量、底肥追肥施用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指导茶农科学合理施肥,为全县茶园大面积推广配方施肥奠定基础,我们在茶叶生产上实施了氮肥总量控制肥效试验,通过试验初步获得了勉县茶园氮肥最佳施用量,氮肥施用量在0N≤37.5kg·667 m~(-2)时,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施用量大于37.5kg·667 m~(-2),茶叶产量增产幅度逐渐降低;从纯收入比较看,勉县高产茶园施肥指标体系: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667 m~2施纯氮30~35 kg、五氧化二磷6 kg、氧化钾6 kg。  相似文献   

6.
"3414"试验是确定水稻科学施肥的重要方法。灰棕紫泥田土种是川南丘陵区水稻种植的重要土种,通过"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对该土壤上水稻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函数进行了拟合分析,通过对回归方程分析得出推荐施肥量。从分析结果看,氮肥的增产效果好于钾肥、磷肥;氮钾配合增产效果最好,其次是氮磷配合。缺氮的相对产量为74.63%,缺磷的相对产量为87.15%,缺钾的相对产量为86.04%,土壤中氮素供应低,磷、钾素供应中等。水稻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的最高产量为632.4kg/667m~2,施氮、磷、钾(纯)量分别为13.8kg/667m~2、5.8kg/667m~2、9.7kg/667m~2。氮磷钾配合最大施肥利润为344.9元/667m~2,施氮、磷、钾(纯)量分别为11.6kg/667m~2、5.3kg/667m~2、7.2kg/667m~2。推荐隆昌县水稻灰棕紫泥田施肥量:N 9~12kg/667m~2、P_2O_5 5~5.5kg/667m~2和K_2O 6~7kg/667m~2。  相似文献   

7.
采用"3414+1"田间试验方法 ,研究习水县紫色土辣椒产量和施肥量的关系,并建立辣椒产量和施肥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辣椒综合经济性状好、肥料利用率高、增产效果明显。回归分析得出,最大产量施肥量N16.73kg/667m~2,P_2O_58.97kg/667m~2,K_2O21.31kg/667m~2,干椒产量达197.7kg/667m~2。最佳施肥量N15.79kg/667m~2,P_2O_58.12kg/667m~2,K_2O19.79kg/667m~2,干椒产量达197.2kg/667m~2,N、P_2O_5、K_2O配比为1:0.54:1.27。  相似文献   

8.
通过"3414"肥料试验设计,开展新田县大豆田间最佳施肥量的研究。根据拟合出施肥量与产量的关系方程,计算出适合该地区大豆生产的N、P_2O_5和K_2O最佳施肥量分别为4.06、3.79和2.39 kg/667m~2,最佳产量为212.3 kg/667m~2。借助模型得出肥料施用量与产量关系:N和P_2O_5施用量≤3 kg与K_2O施用量≤2 kg时,增产效应最为明显。试验点钾肥肥效最为明显且需求量最少,在生产中应当谨慎施用。  相似文献   

9.
西瓜钾素吸收特征及钾肥施用优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钾肥管理是西瓜生产的关键因素,对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研究西瓜的钾素吸收特征及钾肥优化施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钾肥不同施用水平下西瓜各生育期的干物质量、钾素吸收量、钾素吸收速率以及西瓜的产量与品质。[结果]西瓜对钾素的吸收量与西瓜干物质量、产量和品质存在正相关关系。西瓜在不同生育期对钾肥水平的反应不同,幼苗期对钾肥最敏感,基肥施用量为90 kg·hm~(-2)K_2O时,西瓜根、茎、叶中的钾含量最高,施用量高于180 kg·hm~(-2)K_2O时,西瓜叶中的钾含量低于对照;在膨果期,钾肥追肥量为180 kg·hm~(-2)时西瓜钾素吸收速率最大,该时期的钾素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67.9%;在成熟期,450 kg·hm~(-2)K_2O水平下西瓜叶片中钾含量最高,600 kg·hm~(-2)K_2O水平下果实皮和瓤中的钾含量最高。钾肥施用量为300 kg·hm~(-2)时,西瓜干物质积累量最大,钾素总吸收量最高,此时西瓜产量最高,且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结论]西瓜钾肥施用的最佳方案为基肥施用90 kg·hm~(-2),坐果期追肥180 kg·hm~(-2),基肥和追肥的比例为1∶2。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一定氮、磷肥施用水平下小麦钾肥的施用效果,探讨合理的钾肥用量,完善灌云县中部地区小麦施肥指标体系,特进行了小麦钾肥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m~2施氮(N)量为23kg、施磷(P_2O_5)量为4.5kg的水平下,每667m~2钾肥(K_2O)用量为6kg时,小麦每667m~2有效穗数(48.5万穗)、每穗粒数(35.3粒)、每667m~2产量(理论产量659.48kg、实收产量528.67kg)、增产率(62.4%)、每667m~2纯收益(1121.81元)均为最高,且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因此,灌云县中部地区小麦生产每667m~2最佳钾肥用量为6kg。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20,(1):10-11
为怀宁县单季稻生产中紫云英替代氮磷钾化肥施用提供科学依据,设置施紫云英鲜草1 000kg/667m~2(处理1),紫云英鲜草1 000kg/667m~2+纯N 10kg/667m~2+P_2O_54kg/667m~2+K_2O 6kg/667m~2(处理2),纯N 15kg/667m~2+P2O56kg/667m~2+K2O 9kg/667m~2(处理3,习惯施肥)3个处理的田间试验,分析单季稻产量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单季稻产量处理1较处理3减少116.66kg/667m~2、只有处理3的82.12%,处理2与处理3相比基本无差异;经济效益处理1较处理3少212.66元/667m~2、只有处理3的44.65%;处理2与处理3相当。认为紫云英鲜草可替代氮磷钾化肥施用,但施用量应满足单季稻目标产量对氮磷钾总养分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试验结果表明:晚播和加大施肥对不同播量下西农黑大穗小麦的产量均有明显提高。西农黑大穗适宜在陕西陇县旱塬肥地种植,可适当晚播,合理密植,加大施肥。最佳播量为22万苗·667 m~(-2),最佳播期为10月10日,最佳肥力为氮肥(纯氮)200 kg·hm~(-2),磷肥(P_2O_5) 160 kg·hm~(-2),钾肥(K_2O)150 kg·hm~(-2)。  相似文献   

13.
正通过夏玉米肥效试验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N22kg/667m~2,P_2O_5 0.9kg/667m~2、K_2O 3.3kg/667m~2。综合分析结合我县生产实际,建议推荐施用量为:N 22kg/667m~2,P_2O_5 2kg/667m~2、K_2O 4kg/667m~2。1试验来源和目的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夏玉米的最佳施肥量,为科学指导施肥提供依据。2试验时间6月-10月。3材料和方法3.1供试土壤  相似文献   

14.
通过"3414"回归最优设计原理设置的水稻作物肥效试验结果,获得肥料效应函数方程,由此数学模型得出理论氮、磷、钾最佳施肥量,其中三元二次方程得出的N12.64kg/667m2、P_2O_57.66kg/667m~2、K_2O9.63kg/667m~2,最佳产量605.5k/667m~2;一元二次方程得出的N12.08kg/667m~2,最佳产量605.17kg/667m~2;P_2O_56.09kg/667m~2,最佳产量612.61kg/667m~2;K_2O9.98kg/667m~2,最佳产量611.73kg/667m~2。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氮、磷、钾建议施用量分别为N13.0kg/667m~2、P_2O_58.0kg/667m~2、K_2O 10.0kg/667m~2。  相似文献   

15.
为了摸清小麦在四川省开江县的需肥量,开展"3414"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好,其次为磷,钾肥的相关性最差;N、P_2O_5、K_2O最高施用量分别为8.1、5.1、6.0 kg/667 m~2,最佳施用量分别为7.2、3.5、3.1 kg/667 m~2,可作为当地同等地力下施肥量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广西早晚稻氮磷钾锌肥施肥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广西水稻产量、养分吸收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为确定广西早晚稻施用氮磷钾锌肥的效应及水稻最高产量施肥量和最佳效益施肥量提供参考。试验设不施肥(CK)、优化施肥(OPT)、不施氮肥(-N)、不施磷肥(-P)、不施钾肥(-K)、不施锌肥(-Zn)、农民习惯(COM)共7个处理,分析水稻植株氮、磷、钾、锌等养分以及实际产量。结果表明,OPT处理的水稻稻谷产量最高,为6427.5~6622.5 kg/hm~2;OPT处理对养分的吸收量在各施肥处理中是最高的,分别为N 109.05 kg/hm~2、P_2O_551.15~61.35 kg/hm~2、K_2O 199.95~211.65 kg/hm~2;OPT处理氮肥利用率为17.1%~29.4%,磷肥利用率为4.0%~5.2%。广西水稻适宜施用量为N 150 kg/hm~2、P_2O_549.5 kg/hm~2、K_2O 75~105 kg/hm~2、Zn 15 kg/hm~2。  相似文献   

17.
以提高紫苏产种量为目的,研究施肥对紫苏生长与产种量的影响。设置氮肥、磷肥和钾肥的三因素四水平小区试验,在紫苏收获后取样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紫苏的单株产种量与分枝上的花序数呈高度正相关,而产种量不同的单株的主茎花序数相差不大。在磷肥和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紫苏的产种量逐步增加。施用磷肥和钾肥也可增加紫苏的产种量。当地紫苏种植的推荐氮肥用量(N)为15~20 kg·(667 m~2)~(-1),磷肥用量(P_2O_5)为5~7.5 kg·(667 m~2)~(-1),钾肥用量(K_2O)为5~10 kg·(667 m~2)~(-1)。不施肥处理追施氮肥后有增产效果;施肥处理追施氮肥后,增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3414"肥效试验,研究N、P、K配方施肥对甜高粱产量的影响及施用氮磷钾肥的肥料效应,为甜高粱生产提供施肥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组甜高粱产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平均产量为5815.43 kg/667m~2;在本试验条件下,N_2P_2K_2处理的甜高粱产量最高,N、P和K肥对甜高粱产量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其影响程度为氮肥磷肥钾肥;采用三元二次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得出甜高粱最大产量为6432.42 kg/667m~2,最佳施肥量配比为N26.89 kg/667m~2、P2O516.48 kg/667m~2、K_2O 9.92 kg/667m~2,3要素比例1:0.613:0.369;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能增加甜高粱产量,降低施肥成本,提高肥料当季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用玉田县当地特有包尖白菜为试验材料,设计"3414"试验设计方案,探索氮、磷、钾肥对包尖白菜产量产值的影响,提出最佳施肥配方和施肥量。试验结果经F_(0.05)检验显著,其最佳施肥配方为施N 6.08 kg/667m~2、P_2O_58.23 kg/667m~2、K_2O 11.5 kg/667m~2,产量为6 292.51 kg/667m~2。  相似文献   

20.
二晚“3414”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氮肥对二晚产量起主导作用,磷、钾肥单独施用效果不明显,氮、磷、钾合理搭配施用效果显著。针对我区主要土种以种水稻为主,目标产量500 kg/667m2左右,在施干稻草150 kg/667m2左右的基础上,纯N施用量应不超过9.2 kg/667m2、P2O5施用量宜4.8 kg/667m2左右、K2O施用量应在7.8 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