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1朵花开后第4 d从主花序上取4.0~4.5 mm花蕾,每mL 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 h,胚状体产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用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和湘油15号的小孢子,PCR-Southern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小孢子培养前进行基因枪轰击及在胚状体诱导培养时进行筛选,转化频率较高,花油3号可达2.1株转基因植株/花蕾,湘油15号可达1.2株转基因植株/花蕾.  相似文献   

2.
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小孢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为材料,优化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再生胚状体的条件,建立起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高效再生体系。在主花序第1朵花开后第4d从主花序上取4.0-4.5mm花蕾,每mL NLN培养基接种1个花蕾的小孢子,在32℃起始热激培养36h,胚状体产生频率最高,花油3号达24.80个胚状体/花蕾,湘油15号达16.50个胚状体/花蕾。用基因枪转化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和湘油15号的小孢子,PCR-Southem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小孢子培养前进行基因枪轰击及在胚状体诱导培养时进行筛选,转化频率较高,花油3号可达2.1株转基因植株/花蕾,湘油15号可达1.2株转基因植株/花蕾。  相似文献   

3.
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大田植株小孢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甘蓝型油菜花油3号、湘油15号大田植株的小孢子为受体,进行了农杆菌介导转化,PCR检测证明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侵染比例为1.0,共培养时间为24h,植株生长阶段选择(植株再生后),农杆菌介导转化甘蓝型油菜小孢子的频率最高,花油3号为1.21株转基因植株/花蕾,湘油15号为0.51株转基因植株/花蕾。  相似文献   

4.
双低油菜浙双72的小孢子培养与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浙双72及其F1代杂种的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浙双72对小孢子培养有较好的反应能力,通过换培养液等方法,小孢子胚状体产量明显提高,达27.1胚/花蕾,而F1代杂种(浙双72×高油605)的胚状体产量为4.4胚/花蕾,胚状体的质量也有明显改善.正常胚状体经过冷击、萌发、生根,获得了大量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倍性检测表明,浙双72及其F1代杂种中,单倍体占56%左右,自发双单倍体(DH)约占37%,其余约7%是多倍体和嵌合体.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状体诱导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基因型、小孢子发育时期、高温起始培养、培养基等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诱导胚状体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基因型和小孢子发育时期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品种间甚至同一品种内的个体间,诱导频率差异显著;适宜培养的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晚期;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可提高胚状体诱导频率;起始培养高温热击促进胚状体诱导。成熟胚状体在无激素B5培养基中,直接再生出植株或经次生胚继代培养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加倍培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孢子加倍培养技术可以培育基因纯合、稳定的遗传材料,掌握该技术对加速育种进度有重要意义。从选取花蕾、游离小孢子分离、小孢子加倍培养、胚诱导培养、胚状体培养、再生苗培养、再生植株倍性鉴定等方面总结了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加倍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7.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研究初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对5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进行了离体小孢子培养。从大田非控温控光条件下生长的供体植株第一朵花开后3~12d,取长度2.5~3.5mm的花蕾分离小鬼子,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薄层培养诱导成胚状体,然后用无激素的MS培养基诱导植株再生。对不同的供试材料、取蕾时期和培养基蔗糖浓度对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供试的5个材料中有4个对培养有反应,但不同材料的小孢子胚胎发生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小孢子取样的时期以主花序第一朵花开后6d左右为宜,培养基蔗糖浓度以13%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8个高含油量甘蓝型油菜品系的杂交F1为试验材料,观察小孢子各发育时期的形态,探讨花蕾长度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对应关系,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植物激素及质量浓度配比等因素对小孢子培养出胚量及再生胚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形状差异较大,小孢子单核晚期对应的花蕾长度主要集中在2.5~3.0mm;只有少数膨大细胞最终发育成为胚状体;不同材料出胚量差异较大,有5个材料获得再生胚,其中2003×HZ出胚量最高,为每蕾8.1胚,另3个材料未获得再生胚;不同材料小孢子对激素种类和质量浓度的反应不同,在NLN中添加0.1mg/L 2,4-D+0.05mg/L(或0.1mg/L)6-BA利于2003×HZ、1517×HZ、1485×HZ出胚,而在NLN中添加0.05mg/L NAA+0.05mg/L 6-BA利于1438×HZ、1479×HZ出胚;在B5固体培养基中添加0.1mg/L 2,4-D+0.1mg/L 6-BA利于胚状体迅速生长。  相似文献   

9.
小孢子培养在油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82年Lichter首 在甘蓝型油菜中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方面已取得大量研 成果,包括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因素,小孢子植株的再生、成苗、大田移栽、染色体加倍等 近年来又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加以了改进,笔者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 建立了大田条件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用该体系对甘蓝型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的体细 杂种后代进行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达到300枚/皿以上,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成活率 到89.0%。此外还成功构建了含127个DH系的黄籽油菜DH群体及含115个DH系的粒重分 离 体。  相似文献   

10.
早熟花椰菜小孢子高效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7个早熟花椰菜F1杂交品种和1个中熟花椰菜杂交品种为供体材料,对早熟花椰菜小孢子培养的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绝大多数能诱导出胚,其胚状体产量与供体基因型有关,最高每花蕾胚状体产量达到112个。其中,‘厦雪40天’的平均每花蕾胚产量最高,达到45.6个,而‘早花45天’未能诱导出胚。小孢子胚状体萌发率一般在30%左右,其中高的达到80%,但有未能诱导出再生苗的。小孢子再生植株间在生育期及育性上存在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优化小麦小孢子培养体系,研究了低温处理花药、幼穗及诱导培养时间对小孢子形态、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低温处理后,有活力的小孢子体积增大、形态变化明显,据其液泡大小、数目及其与细胞核位置的关系,可分为4种类型。低温处理可显著提高胚状体数和绿苗数,其中处理花药3 d、幼穗7 d的效果最好,平均每皿的绿苗数分别为59株和57株。胚状体发育速度显著影响绿苗分化能力,小孢子诱导培养28-29 d、直径约2 mm的胚状体数目较少,但绿苗分化率高;诱导培养32-38 d、直径为2 mm的胚状体数目达到了峰值,而绿苗分化率极低。在小麦小孢子培养中,应选择诱导28-29 d、直径2 mm的胚状体进行分化培养。  相似文献   

12.
肖霞  殷家明  林呐  柴友荣  李加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011-6012,6018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转查尔酮异构酶反义基因T1代植株及其小孢子成苗的遗传表达,为甘蓝型油菜的转基因和种质资源创新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蓝油菜转查尔酮异构酶反义基因T1代5个独立转基因植株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通过GUS报告基因的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对外源转基因在花粉植株中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5个独立转基因植株均获得了胚状体和花粉植株;转基因在花粉培养后代和有性自交后代中遗传行为一致;在每个独立转基因植株的花粉植株中GUS阳性和阴性的分离比均为3∶1,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表明有2个转基因拷贝整合到受体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3个独立转基因植株自交后代中GUS阳性和阴性的分离比符合15∶1,同样表明有2个转基因拷贝整合到受体2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结论]通过转基因油菜的小孢子培养快速获得转基因纯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DAPI染色观察不同大小的小白菜花蕾内小孢子发育外部形态结构特征及细胞学特征变化,以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找出小孢子发育时期和花外部形态结构相关性,为花药或小孢子培养提供细胞学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小白菜小孢子发育经过二分体时期、四分体时期、单核靠边期、单核居中期、2-胞花粉和3-胞花粉时期,各时期特征明显;且各发育时期与花蕾及花药外部形态密切相关,其中单核靠边期时花蕾纵径为 2.68~3.80 mm,横径为1.91~2.19 mm,花药纵径为 1.76~2.39 mm,横径为 0.64~0.82 mm,花药颜色为浅黄绿色,此时期适合花药、小孢子培养;因此可根据小白菜花蕾形态、大小和小孢子发育时期的相关性,确定花药、小孢子培养最佳时期的选蕾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单倍体育种中,分析加工番茄花器官形态,鉴定小孢子发育时期,为花药离体培养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加工番茄(杂交组合C1、C2和C3)为材料,研究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花器形态与细胞学形态。【结果】加工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官形态密切相关,同一品种不同小孢子发育时期花器官形态不同;C1花蕾长度在小孢子单核靠边期大于其它 2个杂交组合;相同小孢子发育时期不同杂交组合花器形态基本相同。【结论】加工番茄杂交组合C2和C3花蕾长度为5.00~5.99 mm ,C1花蕾长度为6.00~6.99 mm时小孢子发育时期为单核靠边期。单核靠边期细胞学特征为细胞呈正圆形,细胞核靠近细胞壁和显现萌发孔。花器形态为花蕾膨大、微微张开、萼片黄绿色,花药颜色为黄绿色易剥离。  相似文献   

15.
影响青花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0个青花菜杂种游离小孢子培养有 6个诱导出胚状体,诱导率达 60%,其中绿洲 808产胚量可达 13. 6个·蕾 -1;小孢子处于单核晚期到双核期适宜小孢子培养;在 1 /2NLN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蔗糖、活性炭、6 BA、AgNO3、2, 4 D有利于胚胎发生; 32℃热激处理 1d有利于小孢子产生胚状体;采蕾前 2-5d的温度在 15-25℃适合小孢子发育.  相似文献   

16.
油菜小孢子培养以有效产生纯合两倍体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SincehaploidembryoidswerefirstobtainedfrommicrosporecultureofBrassicanapustherehasbeenarapidprogressintheapplicationofthistechniqueingeneticstudiesandbreedingutilizationofrapeseed.Therelativesimplicityofthecultureprotocolandhigh-frequencyrecoveryofdoubledhap-loidplantsmakesmicrosporecultureapotentiallypowerfultechniqueforvarietaldevelopment.Never-theless,therearestillsomeobstaclesintheefficientuseofthistechniquesuchasrecalcitrantgeno-types,secondaryembryogenesisofembryoids,andthelackofefficien…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与培养基以甘蓝型油菜NER为试材,分别于2006年9月、2007年9月、2008年9月种植于四川省农科院郫县农场。提取液(B5):B5大量(KN032500mg/L+MgSq250mg/L+CaCl2·2H2O150mg/L+NaH2PO4·H2O150mg/L)+B5微量Ⅰ+B5微量Ⅱ+KI1000mg/L+B5有机+Fe—Salt肌醇100mg/L+蔗糖130g/L(高压灭菌,置4℃冰箱中备用)。诱导基本培养基(NLN·13):NLN-13大量+MS微量Ⅰ+NLN-13微量Ⅱ+Fe—EDTA40.0mg/L+甘氨酸2.0mg/L+烟酸5.0mg/L+VB60.5mg/L+VB.0.5mg/L+肌醇100.0mg/L+生物素0.5mg/L+叶酸0.5mg/L+L-丝氨酸100.0mg/L+谷氨酰胺800.0mg/L+谷胱甘肽30.0mg/L+蔗糖13%+NAA0.5mg/L+6-BA0.05mg/L。分化培养基MS:MS+蔗糖2%+琼脂粉6g/L。  相似文献   

18.
航天搭载雪里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雪里蕻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雪里蕻小孢子分离12 d后肉眼可见胚状体,28 d后获得子叶期胚状体;雪里蕻平均每花蕾胚状体产量为6.1个;在不含激素B5培养基中的一次萌发率为38%,在含有激素的B5-1培养基中为27%;在含有激素的B5-2培养基中的次生萌发率为62%;共获得165株雪里蕻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