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香格里拉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在ArcGIS9和Fragstats3.3软件支持下,选取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面积、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等森林景观格局指标对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香格里拉县冷杉林和高山松林斑块较多,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16.97%、14.43%,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阔叶林和灌木林斑块密度分别为0.2496、0.2118,景观较为破碎;香格里拉县森林景观多样性指数为2.1300,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天然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基于江西省兴国县2003年、2009年、2013年3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采用景观指数分析法分析其森林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优势景观类型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景观,两者总面积占森林景观总面积的80%以上。2003~2009年与2009~2013年两个时期内景观指数差异最大的为:马尾松林景观的斑块数;杉木林景观的景观比例;阔叶纯林景观的破碎度;疏林地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与分离度;林龄均匀度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国外松林、其他经济林、混交林与杉木林景观的林龄结构较为合理。综合分析表明,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及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和2008年南方特大冰冻等自然灾害是引起研究区森林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RCGIS9和FRAGSTAT3.3软件支持下选取以下森林景观格局指标:斑块面积、面积百分率、斑块数、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平均最近距离、面积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蔓延度指数、优势度等来描述等戛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等戛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雨林和中山湿地常绿阔叶林景观在总体景观中处于主导地位.农地、经济林景观破碎化严重,受人为影响大.等戛保护区森林景观多样性高,景观要素类型较丰富,物种的多样性受到较好的保护.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别较大,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占优势.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3,(3):101-105
以冀北山区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的森林景观为研究对象,在森林景观分类的基础上,计算了森林景观斑块面积、斑块周长、分形维数、景观多样性等特征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景观类型为8类,共235个斑块,斑块总面积为1 634.12hm2,景观斑块分形维数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最大(1.990 3),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小(1.115 9);景观多样性指数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大(8.662 8),天然针叶混交林最小(2.143 2);景观优势度指数天然油松林最大,为0.646 7,人工华北落叶松林最小,为0.108 3;景观均匀度指数人工针叶混交林最大,为0.961 7,天然针叶混交林最小,为0.531 2;斑块密度天然阔叶混交林景观类型最大(0.312 5),天然柞树林最小(0.118 3)。研究结果可以为景观尺度的森林健康近自然经营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木兰林管局八英庄林场拐磨沟流域森林景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资源管理》2015,(6):104-110
以木兰林管局八英庄林场拐磨沟流域的林相图、遥感影像及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Arc GIS10.0进行图形及数据处理分析。一级景观分类中,总斑块数为8个斑块,景观总面积为342.76 hm2,其中有林地占景观总面积比例最大;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最大的为未成林地,较小的是裸沙滩;斑块密度最大的为有林地,最小的是未成林地和裸沙滩;破碎度最大的是裸沙滩,最小的为有林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57,最大多样性指数为0.92,相差较大,均匀度为0.62,一级景观分类斑块分布较不平衡。二级景观分类中,斑块总数合计为19块,其中在有林地中,占总景观面积最大的为落叶松林;斑块形状指数和分维数较大的为桦树林,较小小的为山杨林;斑块密度最大的为落叶松林,最小的为山杨林;破碎度最大的为山杏林,最小的为桦树林;二级景观分类景观多样性指数为0.79,最大多样性指数为0.89,两者相差不大,而且均匀度为0.89接近1,因此该流域二级景观分类斑块分布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6.
以黄土高原黄龙山林业局蔡家川林场为例,选取优势树种(组)、海拔、坡度和坡向作为分类因子,利用ArcGIS,按分类因子分割林场森林景观空间为56 672个空间基本单元,建立起量化的、与植被和环境因子相关的森林景观空间基本单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把所有基本单元聚合为不同相似水平上的景观要素类型,结合生态特征和经营需要对聚类结果进行分析,最终确定了7种景观要素类型,生成了景观要素类型斑块图。斑块特征和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区森林景观中以小斑块要素比例最大,中、小和巨大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91.91%。栎类林具有最大的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周长、最大生境面积和内部生境指数,是该地区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仍需要进行保护的景观要素类型。在森林经营中,应注意保护大型斑块的景观要素类型。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优势度相对较低,表明景观异质性好。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森林植被景观格局及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5500森林类型图为信息源,以ViewGIS软件为手段,对湖南省林科院试验林场森林植被景观类型斑块的大小、形状、空间特征以及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林场的森林景观分为15种森林类型,总面积约为3529841.093m2,共有斑块数90个,森林斑块平均面积较小,且以马尾松人工林、樟树人工林、次生常绿阔叶林等为优势类型;各森林景观类型的形状指数较小,说明各森林景观类型的形状偏向于圆形或正方形,其斑块的边界率都较低;不同森林景观类型分维数变化较小,整个林场森林景观斑块数破碎化指数为0.0322,其中樟树人工林、次生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人工林、油茶林的破碎化指数较大.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1992—2012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以三峡库区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1992—2012年间森林景观格局演变过程,为森林景观恢复、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景观格局优化提供基础研究。[方法] 利用5期代表三峡工程不同建设阶段的遥感影像,揭示三峡库区森林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变过程,并从斑块面积分级和景观指数两个角度分析景观格局的破碎化过程。[结果] 1992—2012年间,耕地和林地始终是三峡库区最主要景观类型,耕地大幅减少,森林面积与森林覆盖率逐年提升,森林景观结构比较稳定,呈现出针叶林 > 灌木林 > 针阔混交林 > 落叶阔叶林 > 常绿阔叶林的态势。森林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库区库首和腹地西部,20年间森林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呈"首尾平稳、腹地迅速增加"的趋势。森林景观斑块面积分级存在明显的两级分化,细碎斑块数量多面积小,100 hm2以上大斑块数量少面积大,但20年间两极分化的情况明显缓解,零星散布的森林斑块显著减少,集中连片的森林斑块数量增加且面积增大。20年间库区森林景观的平均斑块面积增加了54%,最大斑块指数提高了1.34倍,平均邻近指数提高了3.02倍,其中针叶林的景观优势度明显增加。[结论] 库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已初见成效,库区森林景观逐渐恢复,破碎化程度缓解,连通性提高,但在景观格局上仍分布不均:库首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但以马尾松林居多、景观多样性欠佳,库尾都市区及长江沿线森林覆盖率还有待提高,地带性植被的比重应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实现八英庄林场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河北省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八英庄林场2010年和2015年2期地形图、遥感图像及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ArcGIS10.0和Fragstats4.2软件,对砬沿沟流域森林景观变化进行分析。砬沿沟流域按一级景观分类划分,斑块类型共5类,有林地斑块面积由473.95hm~2增加为500.88hm~2,其他斑块面积相对减小;有林地的景观形状指数、散布与并列指数减小,分别由3.008 1、59.106 6降为2.481 6、49.060 4;景观多样性由0.426 9减小为0.233 4,说明各斑块的聚集程度有所增加,各斑块之间的连通性有所提高。砬沿沟流域按二级景观分类划分,在有林地类型中,2010年和2015年斑块类型都为5类,到2015年山杏林斑块消失,新增云杉林斑块;2010至2015年华北落叶松林斑块面积、斑块景观形状指数均增加,山杨林斑块面积、斑块景观形状指数均减小。砬沿沟流域森林景观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602 7降为1.389 2。除去一级景观分类中有林地斑块破碎度减小,其他无论是一级景观分类还是二级景观分类,各斑块破碎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近5a一级、二级斑块在总数上有所增加,并且增加的斑块相对独立,并不连续。  相似文献   

10.
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相关调查数据,分析云南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景观结构特征与景观格局指数,对该区域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在13个景观类型中杜鹃林面积占比最大,达23.60%,其次为常绿阔叶林,占17.87%,林地面积占绝对优势;各景观类型斑块形状较为简单,相比之下草地和其他灌木林的斑块形状较复杂,整体上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度和分离度均较小,景观多样性指数高于洱海流域;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种类丰富,涉及8个主类、20个亚类、53个基本类型、207个资源单体,其中地文景观的资源单体占比达41.55%;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品质较高,优良级资源单体占总数的39.62%。  相似文献   

11.
肇庆市鼎湖山周边连片的马尾松林大部分是上世纪飞播的,长势差,已明显衰退,林下有大量可燃、易燃凋落物,森林火险等级高,防火压力大,对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极大的火灾威胁,而且生态功能低、景观效果差;采取带状和块状改造,引入生态功能稳定、具有较高观赏价值、长寿的地带性阔叶树种,形成景观林带和景观斑块,营造群落结构优化、防火功能较强、生态功能稳定、景观特色明显、生物多样性较高、生态服务持续的森林,达到绿化、美化、生态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景观空间数据分析软件计算相关景观指数,通过穆棱东北红豆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景观格局总体情况、斑块面积、周长、总数、分维数、破碎化、均匀度及多样性指数等分析,探讨保护区内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为保护区主要森林景观;景观要素的斑块面积、周长、数量差异极大;亚乔林及低矮阔叶乔木林景观宽块形状最复杂,且破碎化程度较高,针阔混交林景观斑块形状同样较复杂,但破碎化程度低,且成因不同;保护区总体景观多样性程度较低,景观类型分布不均匀,景观异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山地乡村景观组成对地表径流水质的影响,以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缙云村山地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分类,将其划分为若干汇水单元,从汇水单元角度探讨山地乡村景观的土地利用类型组成、景观格局特征与地表径流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以林地为主,旱地、果园次之,空闲地所占面积比例较少;研究区山地乡村景观类型丰富,部分区域受到一定程度人为干扰,出现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连接度降低等景观问题;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地表径流水质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旱地、果园、菜园、农村宅基地、坑塘水面面积占比与之呈正相关关系,林地(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竹林面积)占比与之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不同汇水单元景观格局指数与地表径流水质指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分割指数、多样性指数与之呈正相关关系,斑块平均面积、最大斑块指数、蔓延指数、斑块内聚指数与之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景观多样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丰富度密度、均匀度、分离度、分维数等指数,分析了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不同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整个研究区域的多样性丰富,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相对均匀,常绿阔叶林和马尾松林的破碎化程度较轻,经济林和农田等人工景观较破碎,表明人为干扰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15.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ARC/INFO支持下,将广州市流溪河森林公园划分为16个景观类型,选取12个景观稳定性指标,建立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FRAG STATS软件定量计算景观指标值,建立景观指标标准化矩阵,构造森林景观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流溪河森林景观类型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硬阔叶林—阔叶混交林—竹林—软阔叶林—非林地—针阔混交林—杉木—木荷—相思—茶叶—马尾松—荔枝—湿地松—龙眼—木本果树—未成林造林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伍家岗地区城市景观格局和马尾松林的斑块特征,以松褐天牛飞行距离作为因子,在区域尺度下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扩散风险。结果表明:松材线虫病扩散风险性低,伍家岗区城市居民用地和灌木林地斑块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4.95%和36.22%,破碎化程度低;灌木林地斑块数最多,达到215个,没有充足扩散条件;研究地林地斑块面积较小,仅占总面积10.88%,且破碎化程度高,斑块数达188个;林地中,马尾松纯林比例小,针阔混交林斑块密度高。针阔混交林风险较高,应加强风险斑块的管理,建立边缘隔离区、人工廊道;在城市建设工程中保护自然廊道,隔绝有害生物的自然传播和人为携带扩散。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南株洲市大京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组成成分、形成历史、发展趋势、物种多样性等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水库集水区马尾松群落演替有3大特点:①马尾松林附近保存有小面积常绿阔叶林和零星常绿阔叶树,马尾松林演替有充足的种源,而且演替速度较快;②其演替规律为由马尾松纯林演替为马尾松、常绿阔叶树混交林,再演替到常绿阔叶林,一般不经过马尾松、落叶阔叶树混交林阶段;③首先侵入林地的常绿树为茹豆、石栎、黄瑞木、青冈栎等。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马尾松纯林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均低于马尾松与阔叶树混交林;在立地条件较好、树种组成较丰富的马尾松与常绿阔叶树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接近甚至高于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18.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M apInfo技术,选取斑块密度、边缘密度、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分析塞罕坝地区不同地貌下景观类型的空间分布和空间格局特征,深入探讨了森林景观的林分类型、起源和分布特点,结果显示塞罕坝山地的斑块密度、边缘密度、破碎度,分别都高于沙地和曼甸,但山地的景观多样性低于曼甸和沙地。森林景观以落叶针叶林面积最大,为38 306.7 hm2,其次是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分别为16 470.5hm2,9 455.5hm2,灌木林和混交林面积最小。曼甸以落叶针叶林景观优势度最高,且多为落叶松人工纯林;山地以落叶针叶林和阔叶林景观优势度较高,其中,阔叶林多为天然次生林,树种以桦树为主;沙地以落叶针叶林和常绿针叶林优势度较高,其常绿针叶林多为人工樟子松纯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