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鉴定河北省谷子病穗中分离获得的一个滑刃线虫群体,对其相关形态特征及测量值进行比较,并对其核糖体28S rRNA-D2/D3区与ITS区核酸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从河北谷子中分离的滑刃线虫群体在形态上与以前报道的贝西滑刃线虫群体非常相似;与Gen Bank中贝西滑刃线虫序列相比,28S rRNA-D2/D3区序列相似度为100%,ITS序列相似度为98%~9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河北谷子中贝西滑刃线虫群体与Gen Bank中贝西滑刃线虫以100%支持率聚类于同一分支。因此,河北谷子病穗中分离获取的滑刃线虫群体为贝西滑刃线虫。  相似文献   

2.
南京园林植物根际土壤垫刃科线虫种类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查明南京园林植物根际寄生线虫种类及其分布情况,为有效防治线虫病害提供科学依据,2009年10月-2010年7月,笔者对南京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苗圃地的40种园林植物根际寄生线虫进行初步调查,根据形态特征和测量值鉴定出垫刃科线虫3个种,分别是普通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vulgaris)、香港丝尾垫刃线虫(Filenchus hongkongensis)和莫氏野外垫刃线虫(Aglenchus muktii)。其中,香港丝尾垫刃线虫和莫氏野外垫刃线虫为江苏省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3.
西天目山柳杉根际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西天目山柳杉根际土壤线虫的线虫群落和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在海拔500m和1000m的高度下,小杆属线虫的密度均较高。然而,头叶属、真头叶、棱咽属、拟丽突属、丽突属、板唇属、矛线属、垫刃属和毛刺属线虫仅在年平均温度16.3℃、海拔500m高度的柳杉根际土壤中有发现。无咽属线虫只在年平均温度8~12℃、海拔1000m的土壤中有发现。在高海拔下,小杆属、滑刃属和中矛属线虫为极优势属类群;真滑刃属、根结属和针属线虫在高海拔下为稀有类群。海拔500m的线虫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海拔1000m条件下的。海拔500m处的柳杉根际土壤中食细菌线虫数量比例最高,而在海拔1000m下,杂食捕食类线虫占的比例最大。西天目山的土壤WI值都大于1,健康程度均良好。  相似文献   

4.
<正>谷子线虫病又称紫穗病或倒青,病原为贝西滑刃线虫,是我国谷子的重要病害,在河北中南部、山东、河南等夏谷区发生普遍,严重地块可减产50%~80%。1.病害特征线虫病可侵染谷子的根、茎、叶、叶鞘、花、穗和籽粒,但主要危害花器、子房,只在穗部表现症状。因大量线虫寄生于花部破坏子房,因而不能开花,即使开花也不能结实,颖片多张  相似文献   

5.
轮作对甘薯地线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棠等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295-295
针对甘薯茎线虫病严重的多年连种区进行轮作玉米试验,研究连种甘薯、轮作玉米对甘薯地土壤线虫群落种类组成、垂直分布、线虫群落的多样性的影响,其结果共获得3目8科15属线虫。连种甘薯地极优势属为茎属Ditylenchus,甘薯地轮作玉米其极优势属为头叶线虫属Cephalobus、真头叶线虫属Eucephalobus,滑刃Aphelenchoides和真滑刃线虫属Aphelenchus。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同一土层线虫属数量间没有显著差异,线虫数量间有显著差异;应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J均匀度指数、SR丰富度指数分析了连种甘薯和轮作玉米地土壤线虫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hannon指数、SR指数最敏感,应用WI指数分析了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WI指数可反映轮作玉米与连种甘薯间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差异;轮作可减少植物寄生线虫种类和数量,增加食细菌和食真菌线虫的数量,可改变线虫群落的营养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了快速检测谷子种子携带线虫情况并了解不同地区线虫种群的多态性,利用PCR技术对采集自中国谷子主产区不同区域内的99份谷子种子的带线虫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其不同地区线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根据贝西滑刃线虫核糖体28S rRNA-D2/D3片段设计的引物对谷子线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扩增出245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对谷子线虫的检测浓度最低为0. 125 ng/μL。在99份谷子种子DNA中,有33份种子检测到特异性扩增条带,测序结果表明,所有扩增条带对应序列与线虫28S rRNA序列的相似性达97%以上,进一步说明33份种子携带线虫。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阳性种子的带线虫频率介于33. 3%~100%,且带线虫的谷子种子主要来自春谷区。分析33份阳性样品的28S rRNA片段序列,存在29个变异位点和22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AB1为优势单倍型,河北张家口市和内蒙古松山区两地线虫的单倍型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的检测谷子种子带线虫的一步PCR方法;谷子线虫病是夏谷区的主要病害,随着谷子春夏谷区的交流,线虫病成为春谷区病害,种子带病可能是主要初侵染源;不同地理来源的线虫28S rRNA序列存在差异,AB1为优势单倍型。  相似文献   

7.
大豆孢囊线虫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Ichinohe)在分类学上属线虫纲垫刃目异皮科孢囊线虫属。其特点是分布广、危害重、寄主范围宽、传播途径多、存活时间久,是一种极难防治的土传病害。目前,各主要大豆生产国均遭受该病的危害,严重影响世界大豆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正高等真菌由于特殊的生长方式和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产生结构新颖多样并且具有良好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这些天然产物为药物和生物农药的开发提供了先导资源,例如杀菌剂strobilurins(嗜球果伞素)、抗生素pleuromutilins(截短侧耳素)、抗肿瘤的illudins(隐杯伞素)、抑制线虫的omphalotins等。随着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技术的发展,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由于受遗传背景复杂、遗传操作困难等因素的制约,高等真菌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  相似文献   

9.
警惕香蕉穿孔线虫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报道,日前广东省南海市检验检疫局对从菲律宾进口的3300多株带有香蕉穿孔线虫的(观赏)凤梨(Bromeliaceae)种苗及包装箱进行了销毁。这是继2001年2月从韩国进口的红掌(Anthurium)苗后第二次在进口花卉上发现该种线虫。这说明不少境外检疫对象线虫虫源已严重威胁我国。这种国家一类检疫对象的线虫曾于1985年随香蕉苗传入我国福建,并造成严重的危害,我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予以控制和扑灭。因此,我们必须更加严密地  相似文献   

10.
正白菜、甘蓝、茄子、胡萝卜、生菜等蔬菜的根部,经常会出现异常肥大的肉质根或块根,发生瘤状肿大现象,有的则是长满颗粒状的瘤状根。白菜、甘蓝等根部肿大呈瘤状的是根肿病;茄子、胡萝卜、番茄、生菜等根部肿大呈颗泣状的是根结线虫病。这两种病害的症状很相似,但由于致病的原因及病原物均有不同,需要正确识别,对症用药防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根结线虫病。主要在蔬菜作物的根部形成根结,里面生着一种体型很小、状如蛔虫,属垫刃线虫目异皮线虫科的线虫,然后在根部产生许多大小不一的根瘤,根瘤初为白色,以后逐渐长大如豆粒、花生粒状,呈圆形或纺锤形,后期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胞囊线虫是马铃薯上最重要的有害生物之一,也是我国特别关注的重要植物检疫性线虫.针对马铃薯白线虫ITS序列,我们设计了引物和TaqMan探针,使用15种马铃薯胞囊线虫群体和4种其它胞囊线虫样品进行验证,可高度灵敏地检测单个马铃薯白线虫的胞囊或幼虫,最高检测灵敏度达到10fs;同时开展了混合样品和未知样品的检测,证明了引物的专化性和TaqMan探针特异性.该检测方法可自动化检测马铃薯白线虫并进行定量,适合进行标准化的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2.
鲁西北保护地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危害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发现目前鲁西北区保护地蔬菜上发生为害的根结线虫有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北方根结线虫(M.hapla)、花生根结线虫(M.arenaria)和爪哇根结线虫(M.javani-ca),其中南方根结线虫占90%以上,引起多种蔬菜根结线虫病.相当感病或高度感病的蔬菜有黄瓜、茄子、番茄、西葫芦、西瓜、菜豆,在同一棚内连作高度感病蔬菜,株发病率可高达80%~100%,病根结指数大于40,造成减产30%~40%.采用阿维菌素乳油连续2年上、下茬4次施药,防治效果可达92.38%.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麦孢囊线虫病在河北省发生十分普遍,给小麦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可以侵染小麦的孢囊线虫种类很多,对于病原的准确鉴定是防治病害的基础.本试验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两方面对从河北省不同地区采集到的37个小麦孢囊线虫群体进行了比较分析和鉴定.经过对线虫ITS-rDNA序列分析,发现采集到的线虫ITS区序列差异很小,为同一种...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1~2007年在南京机场、新生圩等3口岸现场采集的695批次木材料样本进行检疫,4次发现了松材线虫;总结了切合口岸实际的松材线虫检疫方法;针对口岸上截获松材线虫时常出现仅有幼虫的问题,研究了用真菌进行单异活体培养和松材线虫罹病木保湿法培养松材线虫的两种快速培养方法;9种真菌选择培养松材线虫效果表明,灰葡萄孢是培养松材线虫的最有效真菌,盘多毛孢等用作培养松材线虫也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4种寄主南方根结线虫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鉴定安徽省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木耳菜(Basella rubra)和小叶黄杨(Buxus sinica)上的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种类,并比较不同RKN种群间形态差异,运用形态学和酯酶同工酶凝胶电泳特征条带分析方法对安徽省4种寄主南方根结线虫进行种类鉴定。形态学观察和酯酶同工酶凝胶电泳特征条带分析结果均表明:栝楼、桔梗和木耳菜上的RKN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小叶黄杨上的根结线虫肥西种群为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疑似种,酯酶同工酶凝胶电泳特征条带分析结果将其确定为南方根结线虫(M. incognita),木耳菜和小叶黄杨上发生的南方根结线虫为安徽省新种。该研究结果为本地根结线虫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生理分化研究、种群和寄主间关系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花卉种植的种类和面积逐年增加,花卉产品受到线虫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笔者结合多年来对线虫病害防治的经验对花卉线虫病害的发生规律.表现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禾谷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 CCN)是一类重要的土传小麦病原线虫,危害我国小麦的主要是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和菲利普孢囊线虫(H. filipjevi)。我国对这些病原线虫的抗性资源十分缺乏,寻找新抗源是当前抗性育种的重要工作。本研究通过3年的田间病圃和温室接种鉴定,发现加拿大的硬粒小麦品种Waskana和Waskowa对H. filipjevi (河南许昌群体,Hfc-1致病型)和H. avenae (河南荥阳群体,Ha43致病型)都表现很强的抗性,单株孢囊数显著少于感病的普通小麦品种矮抗58、石4185和温麦19。显微观察可见,虽然两种线虫的幼虫都能够侵入Waskana和Waskowa的根组织内,但是根内的线虫数量显著少于感病对照普通小麦品种,最终在根系上形成的可见孢囊数量也较少。Waskana和Waskowa对两种病原线虫的抗性为我国抗CCN小麦品种选育提供了有较高利用价值的新抗源。根据南澳大利亚研究所的土传病害检测服务系统对土壤中病原线虫的分子检测结果,抗CCN品种Waskana和Waskowa根际土壤中的线虫虫卵量低于感病小麦品种,因此种植可能降低土壤中禾谷孢囊线虫危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生物熏蒸对南方根结线虫存活的室内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测试了球茎甘蓝、甘蓝、大白菜、小白菜、芥兰、油菜和菠菜对南方根结线虫的生物熏蒸效果.结果表明,7种蔬菜对南方根结线虫均有一定防效,其中球茎甘蓝的熏蒸效果最好,在处理15 d后线虫的死亡率为92.1%,而菠菜的熏蒸效果最差,仅为51.9%.在35℃条件下球茎甘蓝处理9 d后,线虫的死亡率达到100%,其熏蒸效果显著高于20℃和30℃处理.25 g球茎甘蓝碎段与200 g土壤混合后15 d、30 g球茎甘蓝与200 g土壤中混合后12d可杀死100%的线虫,30 g甘蓝与200 g土壤混合后熏蒸15 d也能达到100%的防效,各种蔬菜的对线虫的防效均随着熏蒸时间的延长、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9.
在室内条件下,利用昆虫病原线虫中的四个品系对我国北方主要蛴螬敏感性进行测定表明:Steinernema glaser NC34对暗黑金龟子Holotrichia morosa(Waterh)幼虫具有较高致病力,2000~4000条/头致病率达到90.0~93.3%,Steinernemasp.NC513致病力稍差,S.feltiae Agriotos及S.bibionis Otis更差.大黑金龟子对上述四个线虫品系均不敏感.研究表明,线虫在土壤中可以自由移动寻找寄主,与寄主接触48小时后即可使寄主发病.线虫在体内发育繁殖,使寄主体内物质消耗殆尽,表皮破裂后线虫进入土壤寻找新的寄主,6天之内即可在新寄主上寄生增殖,形成新的传染病原.  相似文献   

20.
应县小黑豆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 Ichinohe)是大豆生长过程中最具破坏力的病害之一,我国大豆孢囊线虫以4号生理小种危害最为严重.研究其抗性的遗传机理,对我国大豆抗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应县小黑豆是我国山西省农家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良好的抗性,本研究以应县小黑豆×晋豆23组合的后代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塑料钵柱法对F2和F3群体进行抗性鉴定,采用两种抗病性评价标准,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标准品种法评价应县小黑豆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时,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而采用绝对孢囊数评价应县小黑豆对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时,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显然,在晋豆23与应县小黑豆的杂交组合中,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表现为隐性遗传,由1~2对隐性基因控制.研究结果还表明,利用F3代株系进行大豆孢囊线虫抗性鉴定比对F2代单株直接进行大豆孢囊线虫抗性鉴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