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胚珠培养技术在棉花远源杂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陆地棉为母本分别与海岛棉、亚洲棉杂交,以海岛棉为母本与亚洲棉杂交,取杂交授粉后2、4、5、8天的受精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培养其杂种胚珠的适宜时期和适宜培养条件。结果表明,3个杂交组合均获得一定频率的胚;以陆地棉为母本的杂种胚珠获得了成熟胚及成熟胚萌发的苗;进行杂种胚珠培养的适宜时期为授粉后4~6天;同一组合的杂种胚珠,在不同培养基上获得的胚和成熟胚的频率不同;单一的培养基不能满足杂种胚珠的培养需要;产生胚和胚萌发的频率不仅与培养条件有关,与其杂交组合的亲本的生理特性也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棉属远缘杂种胚珠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陆地棉自交、陆地棉×亚洲棉、陆地棉×瑟伯氏棉进行了胚珠培养的研究。遗传材料在生长速度、成胚率方面对培养基具有特异性;以陆地棉×亚洲棉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和氨基酸对胚生长的影响。IAA0.5-1ppm和脯氨酸0.1mM分别有效地提高了成胚率。NAA0.5ppm和谷氨酰胺0.1mM分别使正常胚的比例显著提高;胚珠培养会产生一些不正常胚,有些胚不能培养成苗;使用活性碳能有效地避免幼根发黑现象,促进根的生长和新根的发生;本文对胚珠培养的优越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以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7个品种和索马里棉(G.somalense)为材料进行种间杂交,并以亚洲棉品种平湖大种×索马里棉为代表,研究了种间杂种的胚胎发育。结果表明:亚洲棉母本的不同品种和杂交时期的气温条件,对种间杂交的结铃率、结籽数和正常胚数均有很大影响。种间杂种的胚乳发育较迟缓,其主要的障碍表现在胚胎分化的异常。亚洲棉×索马里棉杂种F_1苗期生长停滞,不能成株。以亚洲棉或陆地棉(G.hirsutum)为砧木进行多次嫁接,能有效地促进杂种的正常生长,并已现蕾开花。试验还对亚洲棉×索马里棉杂种F_1进行了形态观察。  相似文献   

4.
以波兹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系提供的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 ,授粉后 1 9d,观察其种间杂交的有效性 ,并对其胚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 :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胚珠退化时间随杂交组合不同而异 ,亲本的基因型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胚和胚珠的离体培养可有效地克服合子后的发育障碍获得种间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5.
以波兹南农业大学植物遗传育种提供的甘蓝型胞质雄性不育油菜为母本与青花菜杂交,授粉后19d,观察其种间杂交的有效性,并对其胚和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及胚珠退化时间随杂交组合而异,亲本的基因型对其有很大的影响。胚和胚珠的离体培养可有效地克服合子后的发育障碍获得种间杂种植株。  相似文献   

6.
陆地棉×亚洲棉胚胎在培养条件下的发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体培养陆地棉与亚洲棉杂种胚珠,并以陆地棉自交为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杂种胚胎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能顺利地通过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而达成熟胚。其原因是,胚乳游离核迅速解体,珠心组织也随之解体,而不形成胚乳细胞并使胚囊腔迅速扩展,使杂种胚有足够的营养源,并提供了足够的生长空间。自交胚胎的生育速度远不及杂种胚,发育受抑,尤其是球形胚到心形胚的时期较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授粉方法对亚洲百合系,麝香百合系及OT杂种系共15个栽培品种进行自交、系内及系间杂交,共计26个组合780朵花,针对选定组合的蒴果维系时间、结实率、蒴果的长/宽,有胚数和有胚率5个指标对杂交亲和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选15个品种自交均不亲和;亚洲百合系内杂交结实率高但有胚率较低;OT杂种系内各杂交组合的结实率均为0;系间杂交的各组合中,麝香百合系品种‘white heaven’更适合作母本。同一品种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蒴果的长/宽与种子的有胚率成反比,因此蒴果的长/宽可作为判断杂交亲和性的外观指标。杂交种子的有胚数和有胚率作为亲和性指标更为可靠,证明其已经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能得到有胚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该文对冷杉属种间人工杂交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概述 .2 0世纪 5 0— 6 0年代 ,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冷杉属种间杂交试验 ,并获得了一些杂种 ,同时也发现了冷杉属内不同树种间杂交的亲和性有差异 :同派树种间杂交亲和性高 ;派间树种杂交亲和性低 ,有的甚至无亲和性 .研究表明 :在冷杉属树种的系统进化过程中 ,地理隔离比遗传隔离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细胞学研究发现 ,杂种胚阶段胚或胚珠的败育是冷杉种间杂交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作者对我国开展这项研究提出了几点看法 :①应大力开展我国冷杉树种间 ,以及与国外冷杉树种间的杂交研究 ;②杂交时必须考虑种的系统关系学并以派内杂交为主导方向 ;③对我国冷杉属树种进行开花结实习性研究 ;④开展我国冷杉属树种的系统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⑤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知识 ,克服常规杂交中的困难 .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棉麻科学研究所为了培育兼抗黄、枯萎病的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1978~1980年进行了棉花种间杂种胚离体培养的研究。经过三年工作,已获得了野生棉瑟伯棉(G.thurberi)、中棉(G.arboreum)、代维森棉(G.davidsonii)与陆地棉(G.hirsutum)的种间杂交胚子一代种子和具有双亲性状的子二代植株。这些植株生长发育正常,并已开花结铃。这项研究是采用炉渣加营养液培养离体胚的方法进行的。它突破了过去用试管培养基培养离体胚的老方法,明显具有以下一些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陆地棉华棉4号为母本,与随县中棉进行杂交,授粉后48小时开始取材培养,同时设置三个对照。杂交留株生长的全部随钤脱落,经离体培养的却获得11%的成胚率。不同培养基上离体培养幼胚的效果很不相同。适量的激素配合对杂交胚珠的培养表现良好效果,赤毒素对珠被和纤维的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纤维生长与否并不能作为胚是否发育的依据。随着培养间时的延长,培养基PH值逐渐向碱性变化,这一变化对幼胚发育有明显的阻碍作用。本试验选择在棉花生长后期进行,以期延长取材和培养工作时间以及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棉花组织培养中存在着广泛的无性系变异,概括起来可分为3类,植株水平上的变异,细胞水平上的变异和分子水平的上的变异,棉花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具有变异广泛,变异频率高,后代稳定快等特点,选育优点新品种(系),创造优异新种质等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棉花品种改良上的主要应用,该指出了这一生物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该技术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棉花凝集素与棉花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凝技术检测棉花各阶段各组织的浸提液和棉花种子分离的蛋白质组分的血凝活性, 并进行枯萎病菌培养试验,结果发现:⑴棉花品种抗枯萎病能力与其种子血凝活性呈正相关;⑵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血凝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部位:种子的子叶,种子萌发阶段的胚根,棉苗生长阶段的根、茎的韧皮部、叶片以及授粉后种子形成的第45-55天直至成熟;⑶抗病品种种子浸提液及其分离的蛋白质组分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生长;⑷在一定范围内,较高(50-100g/0.1m#+2)的枯萎病菌菌量可能是棉花抗枯萎病基因充分表达的重要诱导因素,棉花凝集素的合成受棉花枯萎病菌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川棉243对棉铃虫属Ⅱ级抗生水平(抗)。叶片少毛是川棉243的一个形态学方面的抗性特征,由于叶片正面叶脉茸毛密度低、叶肉不着生茸毛,因此川棉243棉株上棉铃虫落卵量分别较常规品种川棉56和中12的低39.0%和27.7%。由于体内富含有毒次生成代谢物质棉酚和单宁,使川棉243具有生化抗性,棉铃虫幼虫对其取食的趋性弱、取食量小,取食后生长发育受阻、种群存活率与生殖力下降,种群增长指数分别较取食中12和中无151的低39.4%和52.6%。在棉铃虫中等程度发生年份,种植种棉243至少可减少用药防治2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