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霉颗粒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木霉菌对大豆根腐病优势病原菌--尖孢廉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平板毒力(EC50)测定,在海伦市和哈尔滨市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法进行了木霉颗粒剂小同剂量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EC50为100.3个孢子·mL-1.木霉颗粒剂22.5kg·hm-2的田间防效好于30.0 kg·hm-2和37.5 kg·hm-2,海伦试验田的防效为14.6%~27.6%,哈尔滨试验田的防效为23.2%~43%,在两地分别增产22.3%和6.0%.可以看出该木霉菌对Fusarium oxysporum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不同用量对火豆根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存在差异,并且在不同试验地点效果不同,木霉颗粒剂22.5 kg·hm-2处理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挖掘大豆腐霉根腐病抗性基因,对野生大豆腐霉根腐病抗性候选基因—双特异性酪氨酸磷酸化调节激酶基因GsDYRK2进行研究,在大豆全基因组信息中比对该基因的同源基因家族并进行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进一步对18份野生大豆材料接种大豆腐霉根腐病病菌并进行鉴定和基因实时表达检测,分析GsDYRK2表达量与野生大豆资源腐霉根腐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GsDYRK2与GmDYRK2序列相似度最高为98.21%,由7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质量为82 573.92 Da,等电点为4.63,脂肪系数为75.18,不稳定系数为49.01,为不稳定蛋白,且为亲水性蛋白。大豆DYRK家族成员编码的蛋白质序列长度为409~1 179 aa,分子量为46 356.53~132 314.75 Da,理论等电点为4.63~8.66,不稳定系数为34.88~51.26,脂肪系数为70.90~87.01。GsDYRK2蛋白序列仅含PKc_DYRK_like一个一级结构域。二级结构类型及含量为:无规卷曲(48.06%)>α螺旋(36.7%)>延伸链(11.91%)>β转角(3.32%)。大豆DYRK家族可...  相似文献   

3.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2016年采自吉林省36个村镇的玉米根腐病样品进行镰孢菌分离和鉴定,并通过田间试验筛选有效药剂。结果发现,共分离获得84株镰孢菌,主要包括尖孢镰孢、禾谷镰孢、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三线镰孢等11种镰孢菌,其中尖孢镰孢平均分离频率最高,为45.2%;其次是禾谷镰孢,平均分离频率为20.2%。从分布区域看,尖孢镰孢是白城、吉林、辽源和通化地区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分离频率分别为75%、54.5%、85.7%和45.5%;禾谷镰孢是松原和四平地区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分离频率分别为41.7%和41.7%。田间试验表明,5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为16.35%~81.26%,药种比为10 g/kg的10%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玉米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81.26%。吉林省玉米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尖孢镰孢,药种比为10 g/kg的10%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可用于玉米根腐病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4.
生防菌BRF-1和BRF-2对大豆根腐病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F-1和BRF-2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从大豆根际土壤筛选得到的2株革兰氏阳性生防细菌,为了检测它们对田间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2010年在沈阳军区龙镇农副业基地对BRF-1和BRF-2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株生防细菌均有效地抑制了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发病程度分别降低44.4%和8.8%,BRF-1菌株效果较好,在降低大豆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同时,能增加大豆植株花期、始粒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提高大豆产量5.9%,是一株很有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防治洋葱根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在室内药剂筛选基础上,进行化学药剂筛选的同时,将其与生防菌复配,开展不同药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哈茨木霉菌和15%多菌灵复配对洋葱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可增产27.6%。[结论 ]哈茨木霉菌和15%多菌灵复配进行洋葱根腐病的防治,具有防治过程农药毒性小,持效期长,能有效防治洋葱根腐病,降低环境污染的特点,生产中可作为防治洋葱根腐病的有效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1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鉴定,共鉴定出6个生理小种,即1、3、9、11、17、21号生理小种,其中54%的菌株为1号生理小种,表明1号生理小种仍是黑龙江省的优势生理小种.同时对346份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进行了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鉴定出抗疫霉根腐病的资源15份,占供试材料的4.3%;中抗材料12份,占供试材料的3.5%;其它材料均为感病,占供试材料的92.2%.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资源较少.  相似文献   

7.
菌克毒克防治大豆根腐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生物农药-菌克毒克防治大豆根腐病的效果,用不同浓度的菌克毒克和多菌灵对大豆根腐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菌克毒克拌种剂量为1.0%~2.0%时,防效为69.1%~74.3%,增产14.1%~16.3%;多菌灵防效为45.9%,增产6.3%.菌克毒克的防病及增产效果均明显好于多菌灵.  相似文献   

8.
青稞全蚀病和根腐病生防毛壳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稞根腐病与青稞全蚀病是西藏青稞的常见根部病害,为筛选适合于防治青稞全蚀病与根腐病的毛壳菌,通过皿内拮抗试验、发酵粗提物抑菌试验和温室盆栽防效试验对4株毛壳菌的抑菌活性进行了鉴定,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高活性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发现,在皿内拮抗试验中,毛壳菌41-4在培养第7天至第9天时,对青稞根腐病和全蚀病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0.00%和44.44%,抑菌带宽度均达到1.4cm。培养7d时毛壳菌41-4发酵粗提物对青稞根腐病和全蚀病的抑制率分别达到64.44%和60.00%,抑菌带宽度均达到1.5cm。在温室盆栽防效试验中,毛壳菌41-4对青稞根腐病和全蚀病的发病严重度和病情指数均有降低作用,防效分别达到62.67%和39.45%。结合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将菌株41-4鉴定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该生防菌株可用于开发微生物菌肥,对西藏的无公害农业生产和保护西藏的原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豆根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世界性土传病害。大豆根腐病病原复杂,病原鉴定是防治大豆根腐病的前提和基础。2019-2020年从山东省采集大豆根腐病标样432份,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大豆水渍状的根系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得到了279株菌株,其中52株菌株为腐霉菌(Pythium)。对这52株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和ITS、CoxII和β-tubulin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出3种腐霉菌,分别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和林栖腐霉Pythium sylvaticum。这3种腐霉菌的分离频率分别为: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占50%,终极腐霉P. ultimum占34.62%,林栖腐霉P. sylvaticum占15.38%,其中瓜果腐霉P. aphanidermatum为优势菌株。对这3种腐霉菌进行了致病性测定,发现3种腐霉菌均可侵染大豆,重复出大豆根腐病的症状。林栖腐霉P. sylvaticum作为大豆成株期根腐病的致病菌在国内是首次报道。研究结果为大豆根腐病的抗病育种及其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大豆根腐病危害程度,2013年通过对该地区所属县、市及农场内大豆根腐病进行调查取样,并对病株样本进行真菌的分离及鉴定,共分离获得相关致病真菌3个属8个种。镰孢菌为优势菌群,其分离频率为31.85%。镰孢菌中,尖孢镰孢菌为优势种,其占分离镰孢菌总量的52.34%。调查结果表明,地势低洼,排水性差的地块,大豆根腐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