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干旱胁迫下多效唑包衣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兰星  王玺 《玉米科学》2008,16(2):094-096
研究在干旱胁迫下多效唑包衣玉米种子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包衣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其中发芽率高出正常生长的6%,使玉米幼苗变矮,茎粗和根长增加,根冠比极显著提高。测定玉米幼苗的生理生化指标表明,多效唑包衣处理能明显地降低幼苗的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
EM包衣对玉米苗期防治丝黑穗病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有效微生物菌群(EM)包衣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对不同温湿度处理的EM包衣和未包衣的玉米种子在大田生产环境下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M包衣能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减少了玉米种子在土壤中的感病率。在有病菌存在的条件下,包衣处理的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叶面积、苗干重均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幼苗,促进了幼苗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在病菌环境下,经EM包衣处理的玉米种子,其抗坏血酸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及丙二醛含量均低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未包衣的玉米种子。说明EM包衣处理可增强玉米种子的抗病性,提高对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包衣对水分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伟伟  王玺 《玉米科学》2011,19(3):98-101
壳聚糖(Chitosan,CS)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通过壳聚糖应用于种子包衣,研究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包衣处理明显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中度水分胁迫下发芽率比对照高6.9%,达极显著差异;玉米幼苗变高,茎粗和根长增加,根冠比极显著提高;降低玉米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4.
曹宏  王玺 《玉米科学》2011,19(3):102-104
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低温逆境下氯化胆碱包衣玉米种子对其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下氯化胆碱包衣能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并提高种子发芽势;包衣处理明显提高低温逆境下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茎粗、根冠比和单株干重,具有良好的壮苗作用;低温逆境下包衣处理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对照,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
低温逆境下肌醇包衣对玉米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低温逆境下肌醇包衣玉米种子对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下肌醇包衣能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使玉米幼苗的苗高、根长、茎粗、单株干重和根冠比等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低温逆境结束后,肌醇包衣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对照。恢复3 d后,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水杨酸包衣对低温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玉龙  王玺 《玉米科学》2013,21(4):68-71
通过室内砂培试验,研究低温胁迫下水杨酸包衣玉米种子对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水杨酸包衣玉米种子的萌发指标和幼苗形态指标均优于对照,其中,发芽率比对照高8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低温胁迫下水杨酸包衣玉米幼苗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有利于增强玉米幼苗抵御低温冷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欣  王玺  兰星 《玉米科学》2008,16(3):090-091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EM菌与硫酸锌包衣处理对玉米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与硫酸锌包衣处理能明显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和SOD的含量高于对照,脯氨酸的含量低于对照,表现出一定的抗旱性。硫酸锌包衣处理对玉米幼苗形态的影响较大,EM菌包衣处理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EM菌与ZnSO4包衣处理对玉米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砂培试验研究了EM菌与硫酸锌包衣处理对玉米幼苗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与硫酸锌包衣处理能明显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在干旱胁迫下,叶绿素和SOD的含量高于对照,脯氨酸的含量低于对照,表现出一定的抗旱性.硫酸锌包衣处理对玉米幼苗形态的影响较大,EM菌包衣处理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多功能种衣剂对旱地玉米萌发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玉涛 《玉米科学》2000,8(4):085-086
本文以哲单36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多功能种衣剂对旱地玉米种子包衣后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和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功能种衣剂对旱地玉米包衣种子有促进萌发,提高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促进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改善品质和增产作用;多功能种衣剂对旱地玉米增产效果优于普通型种衣剂。  相似文献   

10.
吡虫啉拌种对玉米种子活力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沙培试验,研究吡虫啉和种子不同药种比例拌种处理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8℃条件下,6种拌种处理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为安全,药种比为5∶10 000处理对玉米幼苗作用效果显著,与对照(未拌种)处理相比,玉米幼苗株高、初生根长、次生根数、叶片数、第1真叶面积、单株鲜重、单株干重、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1.18 cm、2.85 cm、0.35条、0.28片、0.74 cm2、0.41 g、0.055 g、0.220和11.1%。种子活力结果表明,5∶10 000处理玉米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与对照处理相比分别提高了38.9%、6.4%、27.6%和76.2%。各药剂处理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变化规律相似,7 d时药种比高的处理玉米种子α-淀粉酶活性仍保持较高活性,药种比低的处理和对照均有所下降。各药剂处理可溶性还原糖含量均随发芽天数的增加而增大,第7天均有所降低,但种子拌种处理后仍保持较高含量。  相似文献   

11.
胚乳裂纹对玉米种子活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乳无裂纹、胚乳单裂纹、胚乳双裂纹和胚乳龟裂纹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变化。结果表明,24 h内的吸水率表现为龟裂纹种子的吸水率最高,无裂纹种子的吸水率最低。随着胚乳裂纹数的增加其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胚乳无裂纹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显著高于胚乳龟裂纹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种子胚乳无裂纹的幼苗干重显著高于胚乳龟裂纹的幼苗干重。胚乳龟裂纹是导致种子活力降低的原因之一,在种子生产中应该减少胚乳龟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12.
彭浩  宋文路  王晓强 《玉米科学》2016,24(6):75-78,87
利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SA)、脱落酸(ABA)及其复合溶液对玉米进行浸种和浇灌,通过测定盐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以及幼苗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研究外施SA及ABA对盐胁迫下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低浓度SA和ABA单独使用或复合使用均能显著提高玉米多项生理指标,且二者以0.25 mmol/L SA+8.0 mg/L ABA的配比复合使用时缓解盐胁迫对玉米伤害的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盐胁迫下腐植酸浸种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清水和腐植酸浸种,测定了NaCl胁迫下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幼苗根系和叶片的总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以及浸出液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降低,幼苗根冠比增加,但幼苗整体鲜重降低,叶片和根系浸出液电导率增大,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蔗糖和果糖含量增加,根系蔗糖含量降低。腐植酸浸种降低了α-淀粉酶活性,增加了叶片总可溶性糖和根系蔗糖含量,减少了根系总可溶性糖和叶片蔗糖含量,降低了叶片和根系浸出液电导率。推测腐植酸浸种可能是通过调控果糖浓度变化,缓解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质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壳聚糖对玉米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玉军  陶波 《玉米科学》2012,20(3):73-76
采用浸种实验,研究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玉米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壳聚糖均能显著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的根长、芽长和株鲜重,提高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幼苗的根系活力,有效诱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表达,显著提高酶活性。平均分子量5 000的壳聚糖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效果较好,分子量为3 000的壳聚糖对幼苗生理活性及酶活力提高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