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大玉糯2号系云南省大理州农业科学院以优良自交系芹糯-2和ZN 1-22选育为基础,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糯玉米单交种,是大理州首个自主研发并通过审定的鲜食型特种杂交玉米新品种.多年多级的系列试验研究表明,大玉糯2号具有遗传性状稳定,高产稳产,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及广适性较好等显著特点;较适于云南省海拔400~1 400m的鲜食玉米冬季区以及海拔1300~2 100m的玉米产区推广种植.本文概述了大玉糯2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特性及主要试验结果,并提出了大面积生产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鲜食豌豆新品种辽选1号我区1994年引进辽选l号豌豆新品种,并试种成功。该品种可鲜用煮食,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辽选1号豌豆是辽宁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用美国1号豌豆系选而成。该品种植株矮小,株高50cm左右,属矮生型品种。平均每株分枝0.3个,主茎有...  相似文献   

3.
鲜玉糯2号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自选系CD75-4做母本、Y51做父本组配的糯加甜型鲜食玉米新品种,2007年通过上海市审定,编号为沪农品审玉2007(第02号),2008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8029号.  相似文献   

4.
鲜食玉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富含膳食纤维,是果蔬型休闲保健食品。晋甜加糯2号是甜加糯型玉米新品种,由山西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选育,甜糯玉米籽粒比1:3,具有果穗均匀形态好、香甜软糯口感佳、丰产稳产抗性好的特点,2019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晋审玉20190083),适宜山西省鲜食玉米主产区及其近似生态区种植。本文介绍了晋甜加糯2号特征特性并对其栽培种植技术及其制种要点进行了详述。  相似文献   

5.
张亚波  史玉宏 《种子科技》2003,21(2):109-109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消费已经由“吃饱”向“吃好”转变,作为休闲食品的糯玉米更受到人们的青睐。而晋单(糯)41号玉米新品种生育期短,抗逆性好,品质优良,高产稳产,可种植方式及区域广,同时又是目前鲜食玉米青穗直接出售或速冻、真空包装保鲜加工以及糯玉米糁、糯玉米面、糯淀粉深加工的理想品种,因而市场对该品种的需求愈来愈大。现将该品种复播制种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来源晋单(糯)41号玉米(原代号鲜糯1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N9603(鲁糯1号二环系选育)为母本、…  相似文献   

6.
玉米新品种辽单43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以自选系辽4584为母本,自选系辽508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2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辽审玉[2002]163.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我国东南区特别是海南省高温高湿、台风暴雨的气候特点,满足该地区的生产需求,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了抗性强、品质优的玉米新品种鲜玉糯2号,该品种为以自选系CD75-4做母本,Y51做父本组配的糯加甜型鲜食玉米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玉2008029号).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引进的17个鲜食玉米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观察,总结了参试品种在本地区的主要性状表现及适应性,综合分析各项性状得出:金银甜1号、瑞甜3号、云甜玉10号、甜嘉糯1号、大玉糯6号、黑糯1号、紫黑糯1号和甜嘉糯2号适宜普洱市及同类型气候种植区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白石  刘祥久  刘志新  马宇光  高长建 《种子》2017,(10):105-107
辽单1305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玉米新品种,是以自选系辽47029为母本,自选系辽46687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2012—2013年参加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品种比较试验,2015—2016年参加辽宁省玉米高密晚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7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单1305具有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抗倒伏、稳产,广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浙糯玉 1号 (原名浙糯玉 94 0 1)是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与东阳市种子公司、金华市种子公司联合选育开发的鲜食型糯玉米新品种 ,2 0 0 0年 4月经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1 产量表现1995年秋季东阳玉米研究所进行糯玉米品种比较试验 ,浙糯玉 1号去苞叶鲜穗单产 12 .5t/ hm2 ,比对照苏玉糯 1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1996年至 1997年浙糯玉 1号被列入浙江省糯玉米新品种多点比较试验 ,平均鲜穗单产 10 .3t/ hm2 ,比苏玉糯 1号增产 10 .0 %。 1997年参加全华市六县 (市 )的大区对比试验 ,平均单产 9.9t/ hm2 ,比苏玉糯 1号增产 11.4…  相似文献   

11.
棉花新品种──辽棉12辽棉12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于1977年用抗黄萎病品系4228同兼抗品种辽棉7号姊妹系4082进行杂交,经人工混生病圃多代定向选择育成的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1994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辽棉12。辽棉1...  相似文献   

12.
南农紫玉糯1号是南京农业大学玉米育种室1997年选育出的高品质杂交种鲜食糯玉米.200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获国家新品种保护权,公告号:CNA000083E.  相似文献   

13.
<正>糯玉米新品种济糯13(鲁农审2013016号)是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选系济13为母本,自选系济08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以瑞德×黄早4及其衍生系为主要杂优模式。经玉米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13年5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山东省作为鲜食专用糯玉米品种种植。本文概述其制种流程及栽培技术要点。鲜食糯玉米是指以收获青嫩果穗直接蒸煮食用或用于速冻保鲜制  相似文献   

14.
辽单481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李刚等科研人员以自选系辽124为母本,以辽1660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之后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真糯101 是贵州金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贵州真好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QW21 为母本、WT1791 为父本选育出的优质高产鲜食甜糯玉米新品种,2020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00546。在2018-2019年2 年的西南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中,真糯101 均实现增产,2018 年较对照渝糯7 号增产2.5%,2019 年较对照渝糯7 号增产1.6%。该品种具有口感佳、外观品质好、鲜果穗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西南鲜食玉米类型区的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南省、湖北省及云南省中部的丘陵、平坝、低山地区作鲜食玉米种植。  相似文献   

16.
辽单678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张喜华等科技人员,以自选系辽6088为母本,用引入系齐205作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和规范化试验之后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型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已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是荣获2010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玉米优质抗源的引进与创新利用”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1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糯玉米细分有鲜食型和加工型,鲜食型要求糯性好,果皮薄,口感柔软细腻,商品性好,果穗中等,适合蒸煮和速冻加工。加工型品种适合加工淀粉,要求支链淀粉含量高。通过对糯玉米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和试验,选出好的鲜食型品种有苏玉糯1号、中糯1号、中糯2号、郑黑糯1号等;加工型品种有农大白糯等。  相似文献   

18.
王德生 《科学种养》2011,(12):12-13
辽单678是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张喜华等科技人员,以自选系辽6088为母本,用引入系齐205做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和规范化试验之后精心育成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型高赖氨酸玉米新品种,业已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是荣获2010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玉米优质抗源的引进与创新利用”科技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云南省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审定推广,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主持开展了鲜食糯玉米新品种自主区域试验,在云南省设 7 个试验点的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比较参试品种抗逆性、品质、利用价值及平均产量。2 年区域试验表明大玉糯 11 号每 hm2 去苞叶鲜果穗平均产量 14503.5kg,较对照石糯 2 号增产 18.2%,增产点率 100%,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等级为 2 级;大玉糯 12 号去苞叶鲜果穗产量 14982.0kg,较对照石糯 2 号增产 22.1%,增产点率 100%,外观品质及蒸煮品质等级为 1级。 2022 年生产试验大玉糯 11 号较对照石糯 2 号增产 19.5%,大玉糯 12 号较对照石糯 2 号增产 23.9%。综合 2021-2022 年区域试验及 2022 年生产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大玉糯 11 号、大玉糯 12 号适宜在云南省海拔 912~2120m 的鲜食玉米产区或生态类似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1 品种来源郑黄糯1号是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优质专用玉米育种室利用郑黄糯01 为母本,郑黄糯0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糯玉米单交种。 2 产量表现在2003年黄淮海鲜食玉米区试中, 平均鲜穗亩产729.41kg,比对照种增产11.62%。在2004年黄淮海鲜食玉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