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应用GC/MS分析技术,对长岭地区东岭断陷双101井火石岭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火石岭组烃源岩在2115~2400m深度段内,为中等-较好烃源岩,通过镜质体反射率R_o和C_(31)22S/(22S+22R)比值可以得知该段的烃源岩已达到成熟阶段;烃源岩抽提物的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变化较小,为单前峰型,表示烃源岩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输入为主,同时C_(27)-C_(28)-C_(29)_(ααα)(R)规则甾烷的相对组成特征,以及纵向上随着深度的变化,表明烃源岩母质类型为混合型,且不同类型母质在不同沉积阶段输入的比例是不同的;烃源岩植烷优势不明显,Pr/Ph平均为1.03,Pr/Ph值以及烃源岩γ-蜡烷/C_(30)藿烷比值随深度变化而变化,说明火石岭组烃源岩沉积环境总体上还原性较好,且沉积水体环境在纵向上的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林西组(P3l)是松辽盆地外围勘探的重要层位,以林西县官地剖面样品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机质生源构成、沉积环境、成熟度进行了探讨。P3l烃源岩饱和烃气相色谱呈现出单峰型、前峰态,其主峰碳为C23,表明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主要为混合有机质;Pr/Ph(姥鲛烷/植烷)介于0.04~0.26,呈现出植烷优势,指示强还原的沉积环境;P3l烃源岩以C23三环萜烷作为主峰,三环萜烷含量丰富,藿烷/甾烷介于0.6~1.0(平均0.84),揭示细菌和藻类对有机质的贡献呈现出均势;检测到了一定含量的伽马蜡烷,其值介于0.12~0.16(平均0.14),说明应为微咸水-半咸水环境;甾烷系列中以C27甾烷分布占优势为特征,C27甾烷/C29甾烷为1.13,说明烃源岩母质的生源构成以低等水生生物藻类来源为主;同时检测到一定含量的甲藻甾烷,说明P3l曾受到过海侵。  相似文献   

3.
利用天然气、地层水、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等分析化验资料,结合盆地模拟,对成都凹陷沙溪庙组(J_2s)天然气运移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凹陷须家河组五段(T_3x_5)烃源岩在生烃高峰期时地层温度为140~160℃、地层压力为50~80MPa,其J_2s碳酸盐胶结物δ~(13) C主要分布于-6‰~-13‰,天然气iC_4/nC_4(异丁烷/正丁烷)多分布在0.6~0.9,不同深度的苯、正己烷及苯、环己烷数据分散,地层水具低矿化度和低硫酸根离子,上述特点均说明成都凹陷J_2s天然气运移相态以水溶相为主,运移方式为扩散运移及渗流运移。天然气iC_4/nC_4在纵向上无明显差异,但相同深度地层变化较大,说明天然气存在垂向和侧向运移。其运移主要动力是源储剩余压力差和地层压力差,主要路径是烃源断层和砂岩输导层。根据烃源断层发育情况、碳酸盐胶结物δ~(13) C、天然气iC_4/nC_4和地层水等特征,建立了研究区J_2s天然气运移相态及方式的定量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突泉盆地内ZK-WJT井红旗组(Jh)和ZK-13井万宝组(Jw)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和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的研究对比表明:Jh和Jw烃源岩较为发育,2套生烃层系中有机质丰度较高,均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属于Ⅱ、Ⅲ型,其中Jh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烃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均处于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综合评价认为,突泉盆地Jh和Jw均具备一定的生烃潜力,相较而言,Jh生烃潜力优于Jw。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JZK1井二叠系芦草沟组(P2l)烃源岩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合丰度、类型和成熟度等指标参数,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JZK1井P2l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好-最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类型为Ⅰ型和Ⅱ型,有机质热演化进入成熟阶段,综合判断其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生烃潜力大,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石热解、有机质显微组分等实测数据,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一段(马鞍塘子组-小塘子组)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川西坳陷须一段的有机质类型比较丰富,包括Ⅰ型、Ⅱ型、Ⅲ型有机质,其中中段以Ⅲ型有机质为主,Ⅰ型有机质次之,而北段和南段基本上都是Ⅲ型有机质;有机质丰度在平面上变化较大,但绝大多数超出残余有机碳的下限值(O.5%),部分样品达到优质烃源岩的标准,平均值大于1.0%,整体为中等一好的烃源岩.北段少数的灰岩也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须一段烃源岩普遍处于高成熟一过成熟演化阶段,因而生烃潜力非常可观;与须三、五段烃源岩的有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表明须一段为川西坳陷上三叠统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7.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银额盆地0-1井烃源岩样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井主要发育二叠系烃源岩,烃源岩抽提物中正构烷烃以后单峰型为主,具有奇碳优势,说明有机质成熟度较低;∑nC-21/∑nC+22小于1,C24Te/C26TT高达6.56,C29甾烷丰度较高,呈C29优势,表明有机质来源以陆源为主;烃源岩有明显姥鲛烷优势,指示其沉积环境氧化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凹陷北段延长组岩性特征、暗色泥页岩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总结了烃源岩纵向分布、有机质丰度、干酪根类型和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油层组烃源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较高,平均为2.75%,并由南至北呈舌型降低趋势;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部分为Ⅲ型;有机质主体处于成熟演化阶段,部分处于低熟和高成熟演化阶段;整体烃源岩呈东南一西北向舌形分布,具有中南部厚并向周缘减薄的特点,西北边缘区域呈现尖灭态势。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烃源岩非均质性强,采集样品有限,仅依据岩心(屑)测试数据无法客观表征地下烃源岩层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的实际分布。依据研究区测井和实测数据,利用变系数ΔlgR技术定量评价源岩w(TOC)。通过实测w(TOC)数据具体标定模型内的待定系数,利用变系数ΔlgR技术对该区烃源岩w(TOC)预测,误差仅为16.1%,比传统方法降低了十点三个百分点。贝尔凹陷烃源岩w(TOC)主要分布在1.0%~4.0%之间,南屯组一段中下部发育一套w(TOC)高达4.0%以上的优质烃源岩,在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凹陷西部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内,其他地区较少发育。  相似文献   

10.
以现代石油地质理论为指导,利用研究区岩心资料和钻井油气地球化学资料,系统研究了巴布亚盆地中上侏罗统烃源岩特征。研究表明,盆地中上侏罗统烃源岩主要发育在 Imburu 组、Koi-Iange 组、Barikewa组和 Magobu组,沉积厚度较大,平均厚度368m,岩性主要为海相、海陆过渡相页岩和泥岩。研究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整体中等,局部较高,全区有机碳含量范围为0.40%~2.25%,平均有机碳含量1.57%;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Ⅱ2型次之,有机质热演化普遍达到成熟阶段,局部为高成熟过成熟(R o 为0.5%~1.3%,局部高达2.1%),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表明该区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机地球化学、盆地模拟等方法对临兴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进行了烃源岩评价、生气强度(G_(gas))及生烃史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源岩主要是煤岩和暗色泥岩,其中煤岩平均厚度16m,暗色泥岩平均厚度103m。有机质丰度较高;干酪根属于Ⅲ型;镜质体反射率(Ro)为1.0%~1.3%,均值为1.16%,整体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气强度为(18~26)×108 m~3/km~2,而子洲地区为(24~30)×108 m3/km~2。与子洲地区相比,临兴地区气源条件略差。在晚三叠世,烃源岩开始生烃,基本上没有天然气排出;侏罗世末,处于低成熟阶段,生烃量逐渐增加,开始有烃类排出;早白垩世,源岩进入成熟-高成熟阶段,同时大量生排烃;早白垩世之后,源岩成熟度维持不变,生排烃也趋于停止。  相似文献   

12.
通过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烷、甾烷等生物标志物的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延长组的沉积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类型、成熟度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氯仿沥青"A"质量分数已达到好烃源岩标准,族组分中可溶烃类质量分数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烃源岩姥植比(Pr/Ph)绝大部分小于1,显示植烷优势,反映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缺氧、弱还原~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升藿烷指数指示烃源岩沉积和保存于缺氧、弱还原~还原的湖相环境,沉积介质主要为淡水~微咸水。有机质来源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双重输入特征,长6~长8油层组烃源岩有机质来源相似,以水生生物略占优势;绝大部分烃源岩处于成熟阶段,部分长9油层组样品或已达高成熟阶段,有利于油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在广泛收集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特征,从烃源岩生烃潜力、生烃史以及生物标志化合物等方面,对文莱沙巴盆地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北内带中中新统烃源岩厚度较大,中中新统下段主要为下海岸平原煤和炭质泥岩、海相泥岩,上段(Stage ⅣB)主要为海相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Ⅲ型,少量Ⅱ2型,指示高等植物生源的奥利烷和双杜松烷(W和 T构型)丰度较高;成熟度呈现出东低西高的特征,主要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生烃史模拟表明,中中新统下段烃源岩在距今约8.7 Ma进入生烃门限,8.1 Ma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4000m,在距今约4.5Ma进入高成熟阶段;而中中新统上段烃源岩在距今约3.8Ma进入生烃门限,对应的门限深度约为3350m,在距今约2Ma其底部进入成熟热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根据烃源岩岩石学、地球化学、沉积学、构造沉降及古气候等特征,对辽中凹陷古近系3套湖相烃源岩综合分析,通过对沙河街组一段、三段(Es1、Es3)供烃端元油进行配比试验,研究了饱和烃和芳烃色谱-质谱随混合比例的变化规律,筛选出5套能够判断混合比例的指标,并用来定量识别混源油的烃源组成比例,对Es1烃源岩供烃能力进一步评估。结果表明:Es1烃源岩无论丰度、类型都是3套烃源岩中最好的,其生烃潜力较大,但因沉积厚度较薄,因此生烃量有限;Es1烃源岩不能作为主力源岩存在,但其供烃能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对凹陷周边凸起区贡献尤为可观,是勘探的重要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川中油气区金华地区侏罗系油气勘探开发取得较大进展,侏罗系发育多套油气供烃层位.采用饱和烃气相色谱、色谱-质谱等技术,细致对比并揭示了研究区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和须家河组五段(简称须五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 2套主要供烃层位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和生源构成特征.结果表明,大安寨段烃源岩的分子地化特征与须五段烃源岩差异较大:大安寨段烃源岩中等姥植比(Pr/Ph),中等三环萜烷参数(C19+20TT/C23TT),中等降藿烷/藿烷系列化合物(C30D/C30H)、早洗脱重排藿烷/藿烷系列化合物(C30E/C30H),高降藿烷/升藿烷(C27D/C27R),相对低三芳甾烷参数(C27/C28TAS),生源构成以菌藻生源为主,兼有丰富的高等植物生源的混源输入;须五段烃源岩呈现低-中等Pr/Ph,低C19+20TT/C23TT、C30D/C30H、C30E/C30H,中等C27D/C27R,相对高C27/C28TAS,生源构成以高等植物生源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水稻土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宜兴市为调查对象,采用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市水稻土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供试地区水稻土有机质的平均含量为28.73g/kg,高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的21.00g/kg,施肥管理和秸秆还田是维持和提高有机质含量的重要措施;地统计分析(普通克里格)表明,有机质含量的半方差模型为指数模型,变程132.35 m,C_0/(C_0+C_1)值为64.10%,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内土壤有机质含量既受到气候、母质、地形以及土壤类型等自然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又受到施肥、耕作措施、种植制度等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克里克插值预测图显示,西部圩田区和东北部平原区的有机质含量比较高,而南部丘陵区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克里克插值预测图能有效识别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特性,对实施土壤养分的分区管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治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太原组斜道段灰岩和毛儿沟灰岩中高产气藏的发现,太原组煤系烃源岩以外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太原组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及地化实验数据的综合应用,分析海陆混合沉积潮坪环境中灰岩有机地化特征,并对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岩相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1)总体看来,太原组灰岩较之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偏低,斜道段灰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毛儿沟段次之;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Ⅰ型为主,部分样品出现Ⅱ型干酪根特征;有机质普遍处于高成熟度演化阶段,热解峰温(Tmax)平均可达483℃,镜质体反射率(Ro)普遍高于1.2%。(2)基于地球化学参数及岩石学特征的差异,将太原组灰岩共分为4类岩相类型:Ⅰ-Ⅱ型干酪根高有机质纹层状泥质泥晶灰岩相、Ⅰ-Ⅱ型干酪根中-高有机质块状泥晶灰岩相、Ⅰ-Ⅱ型干酪根中有机质块状生屑泥晶灰岩相以及Ⅰ型干酪根低有机质块状藻凝块灰岩相。(3)研究区中部以Ⅰ-Ⅱ型干酪根中-高有机质块状泥晶灰岩为主,烃源岩厚度不大;西部以Ⅰ-Ⅱ型干酪根中有机质块状生屑泥晶灰岩岩相为主,有...  相似文献   

18.
中上扬子地区烃源岩以海相为主,其中二叠系碳酸盐岩为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层位。通过野外剖面实测和钻井资料,结合岩相古地理特征,查明了该区二叠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显示其厚度总体较大;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测试表明,该区二叠系碳酸盐岩总体上有机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度较高以及热演化成熟度适中,但在各个层位仍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研究表明,该区二叠系碳酸盐岩烃源岩生烃潜力极大,其中以茅口组和栖霞组最好,吴家坪组次之,长兴组较差。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野外实地剖面测量,将西乌珠穆沁旗地区上二叠统北大山组(P3 b)划分为4种沉积相带,从下到上依次发育前缘陡坡、盆地陡坡过渡带、裂陷盆地、前缘陡坡、礁滩,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关系。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有机地球化学以及岩石学等方法,对 P3 b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和泥页岩矿物组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乌珠穆沁旗地区 P3 b 烃源岩属于较好烃源岩,泥、页岩硅质含量高,排烃能力强,利于油气的富集和成藏,可作为好的油气勘探选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开展烃源岩分布及盆地油气形成机理的研究,为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下一步的油气资源勘探及评价打下坚实基础。经过对前人资料的大量搜集、整理及总结,利用岩石热解等有机地球化学方法,以烃源岩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区内代表性钻井杜101井及四深1井进行了烃源岩评价,同时就构造体系对烃源岩的展布控制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松辽盆地石炭-二叠系仍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从烃源岩分布来看,均明显受到了来自于华夏构造体系的控制并在后期遭受改造,局部地区受到来自于纬向构造体系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