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可控震源激发具有扫描频率设置灵活、子波频带宽、激发高效的特点,近年来在辽河坳陷陆上地震勘探中已攻关应用,是该区今后地震采集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介绍了低频可控震源试验及数字化地震监控技术的在辽河坳陷DMT地区应用效果。低频可控震源通过增加低频信号成分,拓宽地震资料频宽,利于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改善斜坡带深层地层成像的成像效果。通过联合应用低频可控震源高效采集配套技术,获得了DMT地区高品质的地震资料,证明了低频可控震源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坳陷陆上复杂区地震勘探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地震资料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大道数地震仪和低频可控震源的成功应用,为"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提供了硬件方面的支持,极大地提高了"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的经济可行性。但是,复杂的地表条件和越来越高的环保要求,使得可控震源地震采集的时间和人员投入明显增多,造成地震采集成本大幅增加。航迹导航施工方法作为一种可控震源施工的配套技术,在减少施工人员的情况下使可控震源的行走更有效率,减少人员投入及采集过程中的无效时间,是提高经济效益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目标也越来越复杂,迫切需要提高地震采集的精度。在表层结构调查与建模的基础上,详尽阐述了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包括静校正技术、地面观测系统的优选、激发技术和检波器组合技术。实际应用表明,实施高精度三维地震采集技术能够获得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从而增强了小断块低幅构造和薄储层目标体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探区的推广应用,地震采集方法由原来的大面元、低覆盖、窄方位向小面元、高覆盖、宽方位转变,地震采集方法的改变使得采集工作量成倍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在保证采集质量的同时提高采集效率。以辽河外围盆地LD凹陷HH三维地震采集地区为例,应用复杂密林区动态滑动扫描技术实现了辽河外围盆地可控震源的高效采集,同时通过震源轨迹导航设计技术、4G网络激发及多天线通信技术、数字化地震监控技术确保了该技术的顺利实施,在保证地震采集资料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地震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5.
常规地震勘探采集中,观测系统设计是基于共中心点(CMP)理论进行的,传统的地震采集设计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日趋复杂的勘探状况。从叠加响应出发,分析了观测系统的采集脚印和叠前偏移噪声对地震采集数据的影响,通过地震照明技术,得到了基于目的层共反射点(CRP)的面元信息,面元随偏移距变化的覆盖次数和能量(振幅)分布,经过优选炮检点位置,可以使目的层覆盖次数以及面元叠加能量尽量均匀,提高地震资料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6.
缅甸火山岛弧带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特征,是近年来的勘探热点。这种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油气藏的复杂性,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资料的复杂化,优化采集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严重困扰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为了大幅度地提高该区的地震资料成像精度,满足精细油气藏勘探的需求,针对缅甸火山岛弧带的复杂勘探难点,开展了大量的采集方法攻关研究,形成了预测性的表层调查技术、分季施工技术、综合静校正技术和宽线采集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7.
复杂地表条件带来的未知因素,无法保证地震采集工程施工设计对地表地物的适应性、时间顺序的合理性以及技术设计与实施符合的准确性,从而无法保证地震数据质量和提高项目效益,限制了"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航测影像的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能够获取高分辨率地面影像及高程数据技术,可为复杂地表区域的"两宽一高"地震勘探技术提供实时精准的地表数据支持,在顺利完成地震采集工作的同时提高采集效率,且在环境保护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应对深拖系统采集记录软件连续采集模式的新要求,在现有的海洋地震勘探系统软件的基础上,采用多线程技术和内存映射技术,实现了连续采集模式下的实时监控和海量地震数据的快速存储,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软件经过近海海试,运行稳定,连续采集和数据存储功能完好,对其他类似的海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软件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震中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地震激发的地震波可以用来研究震源破裂过程及地球内部的层次结构。对地震台站接收到的地震记录的拟合图重新进行了拟合,得到一个极易用数学式表达的震源时间函数,并结合龙门山的实际情况,划分为碎屑岩层、碳酸盐层及基底层模拟区域,并运用交错网格的有限差分法对声波方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利用3个不同初始震源都能得到较好的波场快照图,而初始震源持续时间短的波场快照精度更高;不同初始震源不同地层的单点P波形图都能与根据地震台站接收记录拟合的P波形图相符合。因此,通过数值模拟能够反映汶川地震波传播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10.
盐穴地下储气库常面临地表沉降、盐岩破坏、气体渗漏及腔体收缩过快等安全稳定性问题。为了监测盐穴储气库注水排卤和注气排卤过程中的腔体稳定性,确保储气库安全平稳运行,利用实时微地震技术对金坛盐穴储气库连续监测12天,通过在井下布置高精度检波器,接收生产过程中的微地震事件,研究储气库造腔及注采气过程中微地震事件诱发因素,综合分析不同微地震信号特征。研究表明:检波器位于3层套管中导致储气库微地震信号衰减严重,特别是套管间环空液体对横波的阻碍;观察到的一些微地震事件可能为腔壁垮塌或破裂诱发所致,注水排卤工艺参数变化会引起微地震信号突然增多,统计微地震信号数量认为当前的生产工艺参数可以满足储气库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者利用地震属性分析技术来确定有利储层,从而提高勘探成功率。地震属性有几百种,不同的工区地质背景不同,对地震属性的敏感度也不一样,如何选取更适合实际研究工区的属性或属性组合,需要大量的分析和试验。以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三段砂体储层为目标,结合岩石物理特征、储层标定、模型地震响应特征研究成果,提取了对储层敏感的地震属性进行分析,对目标层的储层参数进行预测,预测效果较好,为该工区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具有生防潜力的蔬菜灰霉病拮抗菌,为灰霉病的生物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山东泰安和寿光蔬菜温棚采集根围土壤样本进行菌种的分离,采用生长对峙法筛选灰霉菌拮抗菌株,并测定菌株发酵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1株拮抗效果较好的细菌,在细菌发酵液拮抗灰霉菌的研究中,筛选出了SG-8.5、SG-1.8和SG-8.3等3株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拖缆地震资料采集现场质量控制方式已经从控制地震数据资料质量向监控地震数据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控制地震数据资料质量相结合而转变。基于该需求,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并掌握了拖缆地震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并以GeoEast处理系统为平台,开发了拖缆地震数据采集实时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的使用既进一步完善了拖缆地震数据现场质量控制的要素与方法,既节省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拖缆地震资料采集效率。通过野外现场测试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辽河坳陷潜山勘探特点,建立了大洼潜山的三维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联合运用二维波动方程和三维射线追踪照明分析技术论证了排列长度、接收线数等采集参数,对新采集的潜山资料进行了退化性处理,比较了新老资料的采集效果,新采集剖面潜山内幕波组特征明显、信息丰富,明显好于老资料。结果表明,照明分析技术对潜山观测系统优化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东部大多数油田已经处于开发的中后期,含水高,产量下降快,滚动勘探开发技术的研究对于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反二阶微商层位处理技术、构造模式分析技术、断层综合判别技术对研究区的构造进行精细解释,采用薄层分频解释技术、地震正反演联合预测边界技术对薄储层分布特征进行预测,形成了针对断块复杂、开发程度高的岩性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组合技术,并首次将该技术组合应用于苏北盆地ZW油田,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是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两种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在储层预测等精细油藏描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二者采集的时间、方法及分辨率不同,导致反映的储层信息不一致,造成了储层预测及描述的多解性,影响剩余油开发效果。为此,系统分析了大庆长垣油田北部区块密井网区影响井震匹配性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地震重采样、测井曲线标准化和趋势约束层位解释技术等解决方案,有效提高了测井与地震资料的空间匹配程度,并在大庆长垣油田北部区块萨尔图油层密井网约束反演储层预测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厚度2m以上河道砂体预测符合率达到了80%以上,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小麦是重要的口粮作物,加工品质的遗传改良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了丰富小麦加工品质育种的基因资源,本研究在收集的种质资源中筛选出农艺性状优良的SG-1、SG-2和SG-3,并对其进行加工品质分析和籽粒储藏蛋白组成分析,并评估它们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和方式,使用SDS-PAGE、A-PAGE、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编码基因测序、SDS沉降值分析等技术,对这些小麦品种的籽粒储藏蛋白亚基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SG-1携带非优质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Dx2+Dy12,而SG-2和SG-3携带优质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Dx5+Dy10。在醇溶蛋白方面,3份资源都检测到了γ-1型醇溶蛋白,但只有SG-3检测到了γ-2型醇溶蛋白。加工品质分析显示,SG-1的加工品质优于天津推广的优质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6号。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序列分析发现,SG-1和SG-3在By8亚基存在序列变异,表明尽管它们在SDS-PAGE水平上亚基类型一致,但在DNA序列上仍然存在变异。本研究结果初步解释了携带优质亚基的小麦品种在加工品质上表现不佳的原因可能是DNA序列存在差异。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携带非优质亚基但具有优良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多类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组合应用对提高镉污染稻田水稻安全生产的作用,在某一镉重度污染农田进行微区试验,探讨种植镉低积累品种、全生育期淹水灌溉、碱性物质降酸、黏土矿物钝化及生理阻控(叶面肥)等5类技术联合应用在削减糙米镉积累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比较,种植镉低积累品种可降低31.23%的糙米镉含量;其他4类技术的降镉效果:碱性物质降酸>全生育期淹水灌溉>生理阻控>黏土矿物钝化;多类技术组合应用的效果明显高于单一技术,综合效果随组合技术的数量增加而增加;但多技术组合的效果不具加和性,随着应用的组合技术数量的增加,其降镉效果的增加量逐渐趋于下降。基于多技术组合应用综合效果的变化及成本的增加,在实际应用时以采用3类左右技术组合为宜。  相似文献   

19.
《地震勘探原理》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深入分析目前《地震勘探原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亲身教学实践和体会,探讨了实践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措施,为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准东")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P2l)为典型致密油特征,纵向上发育上、下2套"甜点"储层,裂缝发育程度是"甜点"储层评价的重要指标,常规地震资料无法准确识别。针对该储层特点,提高裂缝预测精度,在准东吉25井区首次实施了高密度全方位三维地震勘探,并采用炮检矢量片处理技术,改善了裂缝储层的成像效果,对开展方位各向异性和裂缝特征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