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我国首个生态畜牧业国家级实验区启动4年来,已累计禁牧减畜164万头只,治理退化草地22万公顷,保护天然草场240万公顷以上,项目覆盖区初步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2011年,作为我国五大畜牧业基地之一的青海省在三江源地区的海南州启动建设生态畜牧业国家级实验区,旨在以科技创新带动当地传统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青海省海南州草地退化加速,草原退化、沙化、鼠害、虫害、毒草害日益突出,导致草地生态恶化,草地退化已成为制约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通过人工干预,化解人类与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遏制草地不断退化的趋势,是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牧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当代畜牧》2013,(30):3
培育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家,草食牲畜饲养量累计达到1310万羊单位,防止沙漠化面积38万hm2(570万亩),安置生态移民就业3200人。自2009年10月被科技部等17部委批准建立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来,青海省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科技的引领和支撑,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得以显著提  相似文献   

4.
辛玉春 《青海草业》2014,23(4):44-49
青海省天然草地的退化范围涉及全省牧区6个藏族自治州和1地、1市,尤其是青南高原"三江源区",是天然草地退化最严重的区域,是全省草地退化扩展速率最快的地区,同时也是草地治理和恢复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当前正在实施的生态治理项目,提出了几种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和技术,为退化草地的治理和恢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根据《青海省草地资源与生态监测实施方案》,青海省都兰县2006—2010年对低地草甸、温性荒漠草原、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5类天然草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2005年相比,2007—2009年该县可利用草地面积逐年减少,分别减少4.48万、7.29万、10.24万hm2;各类型草地可食鲜草产量降低,每公顷草地鲜草产量下降幅度达170~342kg;草地超载过牧,且逐年加重,2006—2010年全县草地分别超载2.47万、20.41万、26.13万、23.18万、8.02万个羊单位;草地生态已遭破坏,并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从川西北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草地生态恶化、畜牧业经济效益差、草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等主要问题入手,提出了草地管理制度创新,控制牲畜数量,遏制草地退化;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提高经济效益;开发利用和保护草地自然及人文景观等资源;建立科技开发实验区等对策,维护草地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促进川西北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川西北草地生态环境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草地生态恶化、畜牧业经济效益差、草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等主要问题入手 ,提出了草地管理制度创新 ,控制牲畜数量 ,遏制草地退化 ;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 ,提高经济效益 ;开发利用和保护草地自然及人文景观等资源 ;建立科技开发实验区等对策 ,维护草地生态环境 ,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草地资源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资料,也是保护陆地生态的天然屏障。草地生态的恶化必然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贫瘠、草地退化、沙化加剧、涵养水源功能下降、灾害频繁等不良恶果。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只重视生产发展,而缺乏对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对草地重利用、轻管理,长期超载过牧,导致植被盖度降低,地面裸露,土壤紧实,蒸发量增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严重影响草地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以同德县为例,介绍了同德草地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治理对策。1同德县草地生态环境现状1.1草地资源现状同德县草地总面积47.1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  相似文献   

9.
<正>1草地生态失调退化十分严重近代,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草地的掠夺性利用已越来越加剧,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草地生态失调、草地退化、沙化现象日趋严重。据估计,美国受干旱、沙化的草地面积有121500万亩;苏联草地退化的面积达24000万亩;我国北方43亿亩草地,巳有7亿多亩退化,并以每年2000万亩速度不断扩大。新疆草地退化的面积为7000万亩,内蒙古可利用草地面积为11.8亿亩,其中退化草地面积已占33.27%,青海省草地退化  相似文献   

10.
新疆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天然草地面积为5 725.88万hm~2,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部分地区急剧增加的牲畜数量对草地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压力,退化后的草地产草量减少,草地品质退化,毒害草比例增加,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针对存在的问题现从5个方面提出建议及治理对策,以便控制草地继续退化。  相似文献   

11.
由青海省草原学会 ,青海省草原总站共同主持召开的青海省草原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2月 2 9日在西宁召开。来自省内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及主管部门和技术推广单位的专家、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青海省草原总站站长巩爱岐同志主持 ,并就青海省草原学会的组织工作、学术活动等进行了总结发言。青海省草原总站高级畜牧 (草原 )师杜瑛同志做了“青海草地生态环境治理与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发言 ,从青海草地生态环境退化现状、草地生态环境退化原因、青海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与措施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与…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草地生态平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主要论述青海省当前草地生态失调和草地超载过牧的情况和问题 ,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控制草地载畜量 ,治理草地退化的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草地生态平衡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论述青海省当前草地生态失调和草地超载过牧的情况和问题,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控制草地载畜量,治理草地退化的一些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草地退化是我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了喀斯特生态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石漠化治理效果,因此,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退化草地改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综述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草地资源现状,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退化草地改良在治理石漠化中的作用。同时,指出目前退化草地改良在治理喀斯特石漠化中主要存在研究较少且较集中于理论研究,推广和示范的范围较小和改良方法比较单一等问题,并提出加强退化草地改良与石漠化治理的耦合关系研究,借鉴其他区域的改良技术要结合本地实际,改善草地播种结构和整合各项措施有针对性的改良退化草地等建议,以期为喀斯特地区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改良实践,实现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生态环境恢复与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草地退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总结草地退化概念的基础上,从草地退化的成因,退化的表现形式和学科角度3个方面剖析了草地退化的内涵;将草地退化过程概括为量变阶段,量变与质变交互阶段和质变阶段3个时期,并阐述了每一退化过程的主要特征;以新疆为例,提出治理退化草地应首先对草地退化阶段进行科学诊断,以生态置换工程为依托,从落实转变思想观念、整合资源等方面从根本上遏止退化源,进而从补偿制度、农牧区畜牧业联营政策及人口政策等方面进行调控,从而推进退化草地治理的进程,达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川西北高原若尔盖县草地退化情况,分析了引起草地退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以恢复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促进川西北高原草地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省环湖片重要牧区,境内有天然草地299.12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50%,其中高寒草甸类和温性草原类是天然草地的主体,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而且是维护黄河、长江源头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近50年来,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海南州天然草地出现了严重退化,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沙化和荒漠化的趋势。资料显示,目前海南州退化草地面积89.26万公顷,其中重度、中度退化草地占退化草地的35%以上,草场沙化面积达126.7万公顷,从根本上制约了海南州经济的发展,同时给依赖于海南州草地植被而存在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安全埋下隐患。导致海南州草地退化的最根本原因是超载过牧和不合理利用,要解决草地退化问题,单纯地大幅度削减家畜数量的办法难以奏效,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会减少牧民的收入,而使其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在现阶段寻求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的主要途径,应在提高草地第一性生产力上大做文章。所以,在海南州这样一个草地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仍需大力发展草产业。  相似文献   

18.
《湖北畜牧兽医》2011,(10):14-14
从青海省农牧厅获悉,目前青海已建立346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参加牧户达3.14万户,整合草场516万多公顷、牲畜217.7万头,以集约化、规模化为特点的生态畜牧业成为青海畜牧业向现代转型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为响应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恢复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青海省委、省政府已制定<青海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并正在逐步实施.在今后一个时期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江河源头和环青海湖地区的草地保护与治理.建立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坚持停止天然林砍伐和天然草地开垦.二是加大退化草地治理和恢复的力度,强化草地治理和改良措施,对一些特殊地区的天然草地实行封育治理.三是加强共和盆地风沙与水土流失治理.对坡耕地有计划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建设水源涵养林草植被.四是加强柴达木盆地治理.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禁止滥采滥垦,保护沙生植被.五是围绕重要城镇、绿洲农业区和重点基础设施大力造林种草,对192.73万公倾天然林采取禁伐措施,实行封育保护.积极开展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人工造林0.9万公顷,飞播造林种草23.3万公倾,封山育草1.51万公倾,至2010年森林面积达到347.9万公顷.六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到2009年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36.5万公顷.以黄河、长江、青海湖流域和柴达木、共和盆地的治理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已从东向西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有天然草场3 64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3 161万公顷,草地畜牧业是该省牧区经济的主体,但由于环境及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草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草地牧草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全省天然草地整体生产力较20世纪50年代下降了三分之一,单位面积产草量下降了30%-8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