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离子束介导大豆DNA对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离子束注入和大豆DNA浸泡 2种手段处理小麦种子 ,测定F1 代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离子束注入导入大豆DNA后可引起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改变 ,处理后的小麦蛋白质含量随离子束剂量的加大和供体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优质小麦育种技术体系建设,提升小麦品质,应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技术,对小麦种子注入剂量为3×1017N+/cm2的氮离子,研究注入氮离子束对小麦种子活力、幼苗POD和CAT活性以及植株农艺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注入氮离子束处理相比,注入氮离子束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和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发芽率、幼苗鲜重和苗长降低,幼苗POD、CAT活性增大;注入氮离子束的小麦植株形态变化明显,顶一叶长度突变,株高变矮,麦穗从有芒变为部分缺芒和无芒,千粒重增加。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小麦种子对小麦幼苗、植株及穗粒形态有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对小麦种质材料的改良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克服离子束注入甘草技术的不足,在甘草种子催芽前处理技术摸索的基础上,进行了离子束注入研究.重复实验表明:甘草种子可以直接以浓硫酸处理1.5-2h,使得种子发芽迅速整齐,在发芽率和胚根长方面优于原用种子.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低能(30keV)N+离子束注入技术,发现如果种子不经浓硫酸处理,离子束注入并不能提高发芽率;酸处理后注入与注入后再酸处理效果相当,只是后者发芽率略低.本试验为种皮坚韧的植物种子进行离子束注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N+离子束注入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对离子束注入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时间、稀释浓度、稀释溶剂和菌膜干燥时间;采用N+离子束注入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N+离子束注入样品前处理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20~24h,利用无菌水将菌液稀释到106个/ml,菌膜干燥时间为0~60min;离子束注入诱变的最佳条件为:注入能量30kev,剂量为2.0×1014~4.0×1014ions/cm2,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为8.43%~26.71%,突变率为3.50%~5.4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生防菌的辐射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离子束注入对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和突变率的影响。[方法]对离子束注入前样品处理方法进行优化,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时间、稀释浓度、稀释溶剂和菌膜干燥时间;采用N+离子束注入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牛津杯法筛选菌株。[结果]N+离子束注入样品前处理最佳条件为:枯草芽孢杆菌液体培养20~24 h,利用无菌水将菌液稀释到106个/ml,菌膜干燥时间为0~60 min;离子束注入诱变的最佳条件为:注入能量30 kev,剂量为2×1014~4×1014ions/cm2,枯草芽孢杆菌存活率为8.43%~26.71%,突变率为3.50%~5.43%。[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枯草芽孢杆菌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其他生防菌的辐射诱变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离子束注入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 6种不同剂量离子束注入同一品种豫麦 49和同一剂量离子束注入不同品系小麦 ,研究了离子束注入技术对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 :2组试验对容重、蛋白质、吸水率、湿面筋均有影响 ,其平均值均高于对照 ,从变异系数来看湿面筋最大 ,蛋白质次之 ,吸水率较小 ,容重最小 ,但差异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将低能离子束注入冬春性小麦杂交组合的种子中,经田间播种后,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苗期叶片及乳熟期种子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经低能离子束处理的小麦叶片及乳熟期的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增加,酯酶同工酶的酶带及活性也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8.
彭琳  季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399-6402
[目的] 探索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的生物学效应,为大豆诱变育种提供依据。[方法]14份大豆品种或高代稳定品系干种子按4×10^16、6×10^16和8×10^16N^+/cm^2 3个剂量和能量30 Kev氮离子束注入,35份大豆品种或高代稳定品系干种子按100、150和200 Gy 3个剂量和剂量率1.6 Gy/Min钴60伽玛辐射,以未处理作对照,考察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采用近红外透射光谱法测定大豆籽粒品质。[结果]8×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和150 Gy钴60伽玛辐射对大豆农艺性状的突变效果明显。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诱变蛋白质含量增加的材料占总材料份数的57.1%-78.6%,但6×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的蛋白质突变频率大于其余两个剂量,而钴60伽玛辐射剂量间差异不大;诱变脂肪含量增加的材料占总材料份数的34.3%-40.0%,且8×10^16N^+/cm^2氮离子束注入和200 Gy钴60伽玛辐射的脂肪突变频率分别大于其余两个剂量。[结论]选择适宜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可以改善大豆农艺性状,增加产量,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因而氮离子束注入和钴60伽玛辐射是两种行之有效的大豆诱变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能量50keV的条件下,将不同剂量的Fe+及Ti+注入杉木种子,观察离子束注入后对种子萌发及幼苗形态学的影响。结果表明:Fe+及Ti+注入对种子发芽有延迟效应,且发芽率随离子束注入剂量的增高呈下降趋势;离子束注入剂量对杉木主根初期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不同剂量Fe+的注入可使根长大幅度下降,即根长对Fe+的敏感程度更高;处理组与对照相比苗高均值相差不大,但个体上经Fe+处理的突变率高于Ti+处理,经离子注入处理组共有7株优势苗入选。  相似文献   

10.
离子注入稻胚的M1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0keV的N+离子,不同脉冲次数(30、60、90、120次)注入水稻种子,研究了离子束注入稻胚M1代效应。结果表明:离子束注入去壳糙米后,在种胚上留下了明显的刻蚀痕迹,即使辐照带壳的稻谷,其种胚表面也存在许多深凹的刻痕。离子束能引起种子内部的物理化学变化,ESR分析自由基波谱出现有根强的自由基信号峰。离子束对M1代的苗期生长和结实率的影响较小,一般生理损伤较轻,但在一定注入剂量影响下,损伤可达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花鲢Aristichthys nobilis(Rich)血细胞为研究对象,选用不同浓度的铜离子Cu^2+进行不同时间的胁迫诱导,通过瑞士姬姆萨染色和AO/EB荧光染色,在光学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统计凋亡率。结果表明:在Cu^2+的胁迫作用下,花鲢血细胞呈现细胞变圆、核变圆、核边缘化、形成凋亡小体等凋亡形态特征,且凋亡细胞随着Cu^2+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表明Cu^2+能诱导花鲢血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而且细胞凋亡率与Cd^2+的浓度和处理时间成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鹦鹉鱼增色饲料中虾青素的最适添加量及着色规律。[方法]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3‰、5‰、8‰的虾青素和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投喂7 cm左右的鹦鹉鱼进行增色试验。应用SalmoFanTM(帝斯曼有限公司)比色板测定色度,观察增色过程中血鹦鹉的体色变化。[结果]5‰和8‰虾青素组增色效果好于3‰虾青素组,但5‰和8‰组间差异不显著。5‰虾青素+20μg/kg的甲基睾酮组在试验开始后1周内色度增加速度高于5‰虾青素组,但长期增色效果两组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血鹦鹉色度增加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试验开始后10 d内,色度增加速度较快,而后色度增加的速度趋于平缓,进入平台期。[结论]鱼体解剖结果显示,虾青素主要沉积在血鹦鹉鱼的皮肤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如何保存血液标本可使血液标本的常规检测结果更为稳定。[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50例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进行分时段检测,记录其常规结果并分析比较。[结果]在室温下放置6 h测定的数据无显著差异,结果在质控范围内。标本置于4℃低温保存时,淋巴细胞比例(LYM%)和血小板(PLT)的变化虽有统计学意义,其变异均小于5%的偏差,不会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影响,24 h内结果无明显变化,白细胞虽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散养和圈养2个不同种群丹顶鹤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积累丹顶鹤野化训练的基础数据,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结合试剂盒的方法,对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的散养和圈养各5只成体丹顶鹤的24项血液生化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钙离子、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酸、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球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脂蛋白等19项血液生化指标在散养和圈养的丹顶鹤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总胆固醇、肌酸激酶、钙离子、尿素氮和肌酐指标在散养丹顶鹤和圈养丹顶鹤之间差异显著(P<0.05),这几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显示,散养的丹顶鹤比圈养的丹顶鹤适应性更强,表明以散养方式对丹顶鹤进行野化训练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铁木周果实对大鼠血糖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铁果实的降血糖、降血脂作用。[方法]通过给正常大鼠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建立高糖高脂大鼠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糖脂模型组、高糖脂模型对照组、铁果实粉低、中、高剂量组,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各项指标。[结果]饲喂铁果实粉后高糖脂模型大鼠的GLUT、CT、G和LDL-C等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铁果实粉具有明显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日本大耳白兔血常规及血气指标的正常值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新方法检测日本大耳白兔血常规及血气指标的正常值。[方法]选用健康3月龄日本大耳雄性白兔30只,用CD-12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i-TAT便携式血气分析仪分别系统测定白兔的静脉血WBC、RBC、HGB等15项血常规指标以及TCO2、PCO2、BEecf等10项血气指标。[结果]15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分别为:WBC(7.20±1.49)109/L、RBC(6.20±0.41)1012/L、HGB(150.60±7.71)g/L、HCT(0.45±0.03)、MCV(71.80±4.05)fL、MCH(24.90±1.07)pg、MCHC(341.90±38.49)g/L、RDW(16.80±1.19)%、PLT(149.50±56.63)109/L、PCT(1.10±0.46)%、MPV(6.63±1.17)fL、PDW(15.40±1.33)%、LYM(4.70±1.04)109/L、MID(1.46±0.46)109/L、GRN(1.30±0.49)109/L;10项血气指标分别为:Na(143.250±2.193)mmol/L、K(3.210±0.371)mmol/L、TCO(2 17.130±2.330)mmHg、iCa(1.310±0.132)mmol/L、pH值7.280±0.035、PCO(2 31.71±3.88)mmHg、PO(2 56.92±6.75)mmHg、HCO3(-16.12±2.26)mmol/L、BEECF(-5.45±4.31)mmol/L、SO(2 82.40±5.62)%。[结论]该试验结果可作为教学参考,也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袁平珍  卢福山  张秀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70-3471,3475
[目的]揭示青海高原绵羊血钾型的多态性特征。[方法]以青海省8个品种836只绵羊为试验动物,采用火焰光度法研究其血钾型特征及其与血液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被检绵羊均有高血钾(HK)和低血钾(LK)2种表型,其中LK型为优势表型;绵羊的血钾型无性别差异;在被检测的15项血液指标中(PCV、RBC、HB、MCV、MCH、MCHC、WBC、pH值、STP、STCa、SCl、SK、BK、SNa、EK),LK型绵羊的WBC极显著高于HK型绵羊,而BK值和EK值极显著低于HK型绵羊,其他血液指标均无型间差异。[结论]该研究为高原绵羊血钾型的区分及种质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斜带髭鲷血液生理和生化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红莉  梁拥军  杨广  刘金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4210-14212
[目的] 丰富斜带髭鲷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数据库。[方法]以60尾斜带髭鲷成鱼为材料,运用常规血液指标和血细胞涂片方法,测定了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斜带髭鲷成鱼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分别为(215.25±14.33)万和(1.87±0.43)万个/mm^3;血红蛋白含量为(62.30±7.50)g/L;红细胞压积为(23.3±1.01)%;红细胞沉降率为(0.58±0.21) mm/h。血涂片经显微镜观察显示可以明显分出血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栓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血液中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肌酐浓度分别为(32.13±8.61)、(26.46±2.75)和(16.15±3.86)μmol/L;乳酸脱氢酶活性为(1 446.30±523.58)IU/L;磷酸脱氢酶活性为(30.33±13.92)IU/L;甘油三酯为(1.80±0.46)mmol/L;总胆固醇为(2.68±0.51)mmol/L;Ca^2+、Na^+、Cl^-和K^+浓度分别为(1.31±0.22)、(191.74±5.27)、(154.14±8.51)和(2.11±0.58) mmol/L。[结论]该试验为斜带髭鲷鱼的基础生物学研究提供血液学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复合抗热应激添加剂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复合抗热应激添加剂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Ⅰ、Ⅱ组为试验组 ,Ⅰ组为 0 .5 %中草药 +0 .2 %NaHCO3+ 1%NH4 Cl+ 0 .15 %蛋氨酸 + 0 .0 5 %赖氨酸 ;Ⅱ组为 0 .2 %NaHCO3+ 1%NH4 Cl +多维(2 0 0mg/kgVc + 2 5 0mg/kgVE) ;Ⅲ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 :在热应激条件下 ,I、II组能提高血液Ca2 +、K+、GLU、TG、TP、ALKP、T3水平 ,ALB和CHO水平提高不显著 ;能降低血液Na+、CK、AST、LDH、ALT、T4 、皮质醇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只健康家兔,在4h内采血8次,每次2mL,总采血量为16mL,测定血液成分,结果表明,采血10mL,以后血液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容量显著降低(P<0.01),采血12mL后白细胞数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浆尿素降低不明显(P>0.05),随着采血次数的增加,血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细胞逐渐减少,嗜中性白细胞中分叶核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加,幼稚型细胞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