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中兽医关于IBD病症的理论,以清热解毒、凉血生阴为治疗原则。配制成复方中草药煎剂.以饮服方法用于防治IBD。并与抗IBD高免卵黄抗体,对人工感染雏鸡进行预防和治疗效果比较。结果。预防组分别使发病率降低67%、94%。治疗组(荆量加倍)分别使发病率降低38%、69%。与攻毒对照相比,复方中药预防组可使胸腿肌内出血发生率降低60%,出血程度降低50%,复方中药治疗组可使胸腿肌肉出血发生率减少27%。出血程度降低45%。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复方青蒿对兔球虫病的预防效果及对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即,中药组、西药组、模型组,各组分别处理.通过临床用药观察记录统计实验兔的发病率、死亡率、粪便中球虫卵囊数、血液中红细胞数来加以对药物效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中药组、西药组抑制兔球虫卵囊产生,降低发病率、死亡率,促进兔生长作用显著优于模型组,而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中药复方青蒿对兔球虫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在饲料中添加复方中药对七彩山鸡源致病性沙门菌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鸡沙门菌中兽医理论辩证观点及中药药理作用组合了5个复方中药,用临床中分离的致病性沙门菌人工感染七彩山鸡建立病理模型。将480只10日龄的七彩山鸡按照体重随机分成16组,每组30只,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5个复方中药组、抗生素组,对七彩山鸡雏鸡进行预防和治疗性试验,验证复方中药对致病性沙门菌防治效果。结果显示,在预防试验中,5组和6组死亡率与2组和8组相比分别降低了80.0%、80.0%、54.5%、54.5%(P0.05),5组和6组保护率与8组相比分别提高了27.8%、33.3%(P0.05);在治疗试验中,5组和6组死亡率与2组和8组相比分别降低了53.8%、61.4%、76.9%、80.7%(P0.05),5组和6组治愈率和有效率与8组相比分别提高了40.0%、53.4%、37.5%、43.9%(P0.05)。综上所述,复方3(5组)和复方4(6组)对七彩山鸡源致病性沙门菌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酮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奶牛健康,导致奶牛生产性能下降。为了减少奶牛酮病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研究了中药复方口服液结合复方布他磷注射液对奶牛酮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奶牛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在安徽某牧场筛选出血酮值大于1.4 mmoL/L的酮病奶牛173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奶牛使用中药复方口服液+复方布他磷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奶牛单独使用复方布他磷注射液治疗。统计分析奶牛血酮下降水平、酮病治愈率、疾病发病率、死淘率以及产奶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中药复方口服液+复方布他磷注射液组能显著降低奶牛血酮水平,提高奶牛酮病治愈率与产奶量,降低奶牛发病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奶牛死淘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肉鸡肌肉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1日龄AA(Arbor Acres)肉鸡40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Ⅰ、Ⅱ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5%、1.0%和1.5%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试验期42 d。在21、42日龄时将肉鸡称重屠宰,分离胸肌和腿肌进行称重并计算胸肌率和腿肌率,取适量肌肉组织进行肌纤维直径测定和组织切片制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1日龄时,各试验组肉鸡的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肌肉重量与肌肉率无显著变化(P0.05),而1.0%组肉鸡的腿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耗料增比有所降低;42日龄时,0.5%组肉鸡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升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耗料增比降低,其肌肉发育最好,胸肌肌肉率显著提高(P0.05),胸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5%和1.0%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可以促进肉鸡肌肉发育,提高肌肉率,降低肌纤维直径,改善其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6.
通过给罗非鱼饲喂含中药复方药饵,观察中药复方对罗非鱼温和气单胞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治疗组和预防组的死亡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预防组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治疗组;乌梅/五倍子组成的复方对罗非鱼温和气单胞菌病的治疗效果最佳,保护率为53.33%;山茱萸/五倍子组成的复方对罗非鱼感染温和气单胞菌的预防效果最佳,保护率为71.43%。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枯草芽胞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按等比例制作固态发酵复方中药,并对复方中药发酵前后对奶牛乳房炎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复方中药发酵前后均可显著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P<0.05),可提高牛奶的乳蛋白率(P>0.05)和乳脂率(P>0.05),可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添加复方中药制剂组和发酵的复方中药制剂组的产奶量分别较空白组提高了0.72kg/d和2.64kg/d;经发酵后的复方中药制剂在降低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改善乳品质和增加产奶量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未发酵的复方中药制剂(即普通中药制剂);复方中药经发酵后,有利于提高中药的利用率及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8.
抗IBV中药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管环组织培养法通过3种加药方式对贯众、黄芩等10种中药及复方组合进行了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筛选试验,并采用滴鼻法对SPF鸡攻毒建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模型,应用筛选出的中药复方制剂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试验,并进行病毒毒力测定.不同给药方式显示:将中药与病毒体外作用后接种TOC,除黄芪外,各单味中药和复方组合对IBV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直接灭活作用,最小有效浓度均达到1/128以上,其中贯众达到1/4 096;在接种IBV前2 h以及接种IBV后2 h给药,黄芩、贯众、板蓝根、鱼腥草及复方中药均能明显抑制IBV的繁殖,最小有效浓度均达到1/256以上,其中贯众效果显著,达到1/2 048.人工感染防治试验显示:治疗组和预防组所分离到的病毒毒力均低于感染组,复方中药对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的保护率为93.33%,治愈率为75%.表明该复方中药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且预防效果强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日粮添加中药富硒酵母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取1日龄健康闽中麻鸡396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99羽,组内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3羽,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2%、0.3%、0.4%的中药富硒酵母。于49 d后试验鸡颈静脉放血致死,取胸肌和腿肌进行肉品质分析,以研究中药富硒酵母对闽中麻鸡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试验组胸肌肌肉的滴水损失率极显著降低(P<0.01),肌肉红色度和粗蛋白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肌肉含水率、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P<0.05),黄色度、肌纤维密度和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肌肉pH值变化不显著(P>0.05)。腿肌肌肉的滴水损失率、肌纤维直径较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肌肉的红色度和肌纤维密度极显著提高(P<0.01);肌肉含水率显著降低(P<0.05),肌肉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黄色度和pH值变化不显著(P>0.05)。表明日粮添加中药富硒酵母能够改善闽中麻鸡肉品质,以0.4%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草药防治传染性法氏囊炎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冬梅  刘峰 《中国家禽》2003,25(17):11-12
选用14日龄京白商品代混合雏650只,随机分成5大组。第Ⅰ、Ⅱ、Ⅲ、Ⅳ组每组150只,分别采用中药治疗,中药预防,疫苗免疫和卵黄抗体治疗,第V组50只,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在发生IBD之前,用2%剂量中药进行预防,效果好于疫苗免疫,防制有效率达98%;发生IBD之后,4%剂量中药进行治疗比卵黄抗体效果理想,治愈率达94%。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药液对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疗效,试验采用蒸馏、水煮醇沉等工艺制备中药药液,使生药含量为1.5 g/mL,并测定其对试验猪的最大无毒浓度;采用预防给药、治疗给药和同时给药三种方式观察中药复方药液对人工感染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试验猪的疗效,并在此基础上对江苏4个县区部分发生高致病性蓝耳病猪场的病猪进行治疗,观察该中药复方药液对临床发病猪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药液最大无毒浓度为1.5 g/mL。人工感染试验猪以预防性给药效果最好,治愈率为85.71%,淋巴结、肺脏、脾脏出血率均为14.28%,肾脏出血率为0,增重率为51.68%。临床发病猪平均治愈率为84.38%。说明该中药复方药液可用于治疗高致病性蓝耳病,以预防性给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选用240只10日龄雏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40只,1~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西药病毒唑对照组、中药预防组、中药治疗组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研究中药女贞子-黄芪制剂对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防治效果.结果,西药治疗有效率为70%;中药复方预防组有效率为97.5%,中药治疗组有效率为95%;中西结合治疗组有效率为95%.中药组和中西结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病毒唑组.  相似文献   

13.
饲养无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雏鸭,于7日龄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制作DVH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7日龄、10日龄开始口服中药口服液,连用5 d.结果发现,与开始治疗时间相对应,口服中药复方1号组存活率达92.3%、84.6%;口服中药复方2号组存活率达88.5%、76.9%.  相似文献   

14.
2001年,苏州地区一直出现鸡肌肉出血症状的病例。根据临床病例统计分析,总结以下几种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收到良好效果。1 有肌肉出血的常见传染病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白色水样腹泻、震颤、运动失调及法氏囊先肿大后萎缩,以及出现免疫抑制为特征。剖检见法氏囊水肿、出血;胸、腿部肌肉及肝脏条纹状出血;肾肿大。  相似文献   

15.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乌骨鸡生产性能与黑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三种不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来激活乌骨鸡酪氨酸酶的活力促进黑色素的合成,从而探讨利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来提高乌骨鸡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的可行性。选用1日龄泰和乌骨鸡18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设三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3组分别饲喂添加0.5%以黑芝麻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I中药Ⅰ组)0.5%以血余炭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Ⅱ(中药Ⅱ组)和0.5%以何首乌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添加剂Ⅲ(中药Ⅲ组)的日粮,饲养至12周龄,每4周测定各试验组乌骨鸡的生产性能、肌肉当中的黑色素含量与酪氨酸酶活力。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0.5%添加水平)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泰和乌骨鸡肌肉中的酪氨酸酶活力从而促进其黑色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兽医理论自拟中药方剂对人工感染肉仔鸡大肠杆菌病进行治疗及预防保护试验,并选择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的对分离株大肠杆菌敏感较高的药物丁胺卡那霉素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中药复方制剂组的治疗保护率为83.3%,丁胺卡那霉素组为86.6%,结果表明利用中草药防治肉仔鸡大肠杆菌病对解决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药物残留有重要意义.中药复方制剂预防组和丁胺卡那霉素预防组保护率均为93.3%.试验各组间鸡的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幼鸡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胸、腿部肌肉出血,法氏囊肿大、出血和坏死为其主要特征。1979年我国首次发生 IBD,为了有效地控制本病,我们在病毒分离培养成功的基础上,开展了简易、快速的免疫监测方法的研  相似文献   

18.
家禽属间杂交种及其父母本体尺及肌肉性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授精成功地获得了鸡与鹌鹑的属间杂交种。为了更好地了解杂交种的生产性能 ,本文对杂交种及其父母本的初生重、9周龄重、9周龄体尺及其肌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初生时 ,杂交种体重最小 ,9周龄时杂交种的体重、体尺性状约是两亲本的平均值。其肌肉品质与父本鸡相比 ,胸、腿肌的肌纤维直径分别降低了2 .3μm和 4 .2 μm ,系水力提高了 2 .31% ,其肌肉的细度和嫩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以非免疫健康雏鸡为靶动物,对中药"复方黄金颗粒"治疗人工感染法氏囊病雏鸡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显示:①给药试验组与未给药感染对照组相比,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差异显著(P〈0.05),且Ast/Alt比值极显著(P〈0.01)低于阳性对照组,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②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在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③给药试验组鸡死亡率显著低于未给药感染对照组(P〈0.05),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0.0%和93.3%。④对治疗7 d未死的鸡只剖检,观察法氏囊损伤与肌肉出血程度,并对其病理变化程度进行了比较:给药试验组鸡的法氏囊损伤与肌肉出血程度病理分值均显著低于未给药感染对照组(P〈0.05);对试验鸡法氏囊进行病理组织观察,中药"复方黄金颗粒"可以明显降低法氏囊病毒对法氏囊的损伤。结论:以枸杞子、菟丝子等中药制成的复方黄金颗粒剂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囊速康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实验条件下 ,用中药制剂囊速康对 IBD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预防试验组平均保护率为 82 .14 % ,比疫苗免疫对照组保护率高 2 8.57% ;治疗试验组治愈率为 10 0 % ,药物对照组治愈率为 81.82 % ,死亡率为 14 .2 9% ;预防和治疗试验组与相应对照组法氏囊质量分析结果比较 ,差异均极显著 (P<0 .0 1)。证明囊速康对 IBD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