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以2种类型北美红杉(观赏型和用材型)的嫩枝为外植体,通过植株再生与生根条件的研究,解决北美红杉生根的关键问题,建立起标准化的离体繁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北美红杉是一种较易增殖的木本植物,2种类型增殖的适宜培养基均是MS+6-BA0.1mg/L+NAA0.1mg/L+KT0.1mg/L;无机盐浓度是其生根的关键因子,基本培养基所有成分降为原来的1/4时,生根快且齐,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4MS+NAA0.4mg/L,但观赏型北美红杉较用材型生根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观赏性小苹果“特丽”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观赏性小苹果“特丽”的茎段为外植体,建立了无菌培养体系,研究了不同的激素配比和不同茎段类型对增殖培养的影响以及不同的生长素组合对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BA0.5 mg/L~2.0mg/L+NAA0.1mg/L均为适合的芽萌发培养基;MS+BA1.5mg/L+IBA0.1mg/L是最适合的茎段增殖培养基;继代增殖培养取留顶芽无侧芽和去顶芽带有1~2个侧芽两种类型的茎段有利于提高增殖系数;1/2MS+0.2mg/L IAA是最佳生根培养基。试管苗增殖系数达到5.6,生根率达91.9%。  相似文献   

3.
小美石斛茎段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小美石斛茎段作外殖体,进行试管繁殖。筛选出各培养阶段适宜的培养基,(1)腋芽萌生MS + 6-BA 5mg/L+NAA 0.4 mg/L;(2)继代增殖 MS + 6-BA 2mg/L+NAA0.2mg/L,三种培养基MS,1/2MS,N6,以MS增殖效果最好,(3)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 + NAA0.1mg/L+PP333 0.1mg/L 其中平放的芽块生根速度,生根质量和生根率均高于直立放置的。  相似文献   

4.
驱蚊香草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工厂化育苗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驱蚊香草的幼嫩叶片作外植体,在含不同激素的不同培养基上进行丛生芽的诱导、芽的继代增殖、芽生根与移栽研究,以快速获得再生植株。结果表明,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1mg/L较好,诱导率为96%;增殖培养基以MS(B5)+6-BA0.5mg/L +NAA0.1mg/L较好,增殖系数达8倍以上,且增殖芽生长好;壮苗培养基为MS(B5)+6-BA0.1mg/L+NAA0.2mg/L为好;生根培养基以1/2MS+NAA0.1 mg/L和MS+IBA0.2 mg/L为最佳,生根率达100%,幼苗生长势旺。影响工厂化育苗的主要因素有激素浓度、继代次数和移栽管理  相似文献   

5.
紫甘薯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紫甘薯的茎段或茎尖作为外植体,培养在添加各种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研究紫甘薯组培快繁影响因素,筛选培养所需最佳初代、增殖和生根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外植体分化时的初代培养基MS+BA 2.0 mg/L,增殖培养基最佳配方为MS+ BA 1.0 mg/L+ NAA 0.1~0.2 mg/L,适合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 NAA 0.1 mg/L+ IAA 0.1 mg/L。  相似文献   

6.
以茎段和顶芽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的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鹅不食草组织培养各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MS为较适合的基本培养基,初代诱导较好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继代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3 mg/L,增殖系数为10.4/30 d;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 MS+NAA 0.3 mg/L+IBA 0.1 mg/L。该技术的研究可为鹅不食草的品种改良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7.
以锥花福禄考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增殖及生根培养,确定了锥花福禄考快繁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1)初代培养基:MS+BA0.4 mg/L +NAA1.5 mg/L;(2)丛生芽增殖培养基:MS+6-BA1.0mg/L+IBA0.1mg/L+GA31.5mg/L;(3)生根培养基:1/2MS+ +NAA0.1mg/L。  相似文献   

8.
以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培养基对穿心莲芽增殖的影响、不同代数试管苗生长的差异以及试管苗生根的试验。结果表明:穿心莲生长的最适合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丛生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KT1.0mg/L+NAA0.1mg/L;3代以内试管苗生长状况良好;试管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NAA1mg/L。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最适初代诱导、增殖继代生根的培养基配方,建立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以腊花嫩茎尖为实验材料,采用MS培养基,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配比组合的KT和NAA,对腊花进行初代诱导培养;设置6-BA和NAA不同激素浓度组合进行增殖培养;选用1/2MS培养基为腊花生根培养的基础培养基,添加IBA不同浓度配比培养实验。最佳初代诱芽培养基为MS+ KT 3.0 mg/L+ NAA 0.2 mg/L+琼脂6.2 g/L+蔗糖30 g/L,pH 5.8,诱导率达88.8%。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L+ NAA 0.1 mg/L+ 琼脂6.2 g/L+蔗糖30 g/L,pH 5.8,增殖系数为3.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IBA 0.6 mg/L+琼脂6.2 g/L+蔗糖30 g/L+0.1 g/L活性炭,pH 5.8,生根率100%。  相似文献   

10.
陈爽  李叶华  赵冰 《种子》2020,(4):60-63,70
以蜡莲绣球和莼兰绣球种子为外植体,探究不同培养基类型、不同激素浓度对其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蜡莲绣球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8 mg·L^-16-BA+0.05 mg·L^-1 NAA,增殖系数高达9,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1 mg·L^-1 IBA+NAA 0.1 mg·L^-1或未加激素的1/2 MS,生根率为100%;莼兰绣球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8 mg·L^-16-BA+0.2 mg·L^-1 IBA,增殖系数高达9.67,较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0.2 mg·L^-1 IBA+NAA 0.5 mg·L^-1或未加激素的1/2 MS,生根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催眠睡茄的离体快繁及四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催眠睡茄腋芽为外植体建立快繁体系,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催眠睡茄四倍体诱导,并将其与二倍体进行了初步的形态学和细胞学方面的比较.结果发现:催眠睡茄二倍体(2n=2x=48)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0.5 mg/L NAA 0.05 mg/L,生根培养基为1/2 MS IBA 0.2 mg/L;四倍体(2n=4x=96)诱导率因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的不同而异,其中用0.5%的秋水仙素对丛生芽浸泡处理48 h诱导率最高,诱导率可达13.79%.四倍体与二倍体相比:叶片明显变厚,颜色加深,叶片气孔及其保卫细胞大小增大,气孔密度减小,且保卫细胞内叶绿体数目增加.  相似文献   

12.
枫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枫杨优良种源和变异个体的种质保存和快速繁殖,选用枫杨带腋芽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枫杨外植体适宜消毒处理为75%酒精30 s+0.1% HgCl2 5 min,外植体接种成功率可达87.5%;枫杨愈伤增殖基本培养基以MS为宜,而试管芽苗增殖和根诱导DKW培养基明显优于MS、B5;试管芽苗增殖适宜培养基为(1.0~2.0) mg/L 6-BA+1.0 mg/L KT+(0.3~0.5) mg/L IBA,20~25天增殖4倍以上;根诱导以1/2 DKW+(0.5~0.7) mg/L NAA和1/2 DKW+0.5 mg/L NAA+0.2 mg/L IAA为宜,生根率82%以上。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3个柑橘品种形态建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本研究以墨西哥来檬、甜橙和香橼为材料,采用茎段培养方法,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配比对3个柑橘品种腋芽萌发、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以MT为基本培养基,3个柑橘品种在附加BAP 2.0 mg/L和IBA 0.1 mg/L的培养基中腋芽萌发效果最好,离体植株在附加BAP 1.0 mg/L和IBA 0.2 mg/L的培养基中增殖系数最大。此外,以1/2MT为基本培养基,附加NAA 2.0 mg/L 和IBA 0.25 mg/L时,适宜于墨西哥来檬和甜橙的生根,而单独使用NAA 3.0 mg/L则易于香橼的生根。离体小植株的移栽成活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狭叶四照花茎段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高效的狭叶四照花组培快繁体系。以狭叶四照花茎段腋芽为外植体,研究基本培养基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及生根诱导的影响。不定芽诱导过程中,9个组合处理对不定芽诱导均有促进作用,其中WPM+1.0 mg/L 6-BA+0.05 mg/L KT+0.1 mg/L NAA为最佳组合,萌发率达到86.29%;最适宜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WPM+1.0 mg/L 6-BA +0.2 mg/L NAA,增殖系数4.07;最适宜芽苗生根培养基WPM+1.0 mg/L IBA,生根率达78.94%,生长状态优于其他处理。本实验建立的组培快繁体系,适合狭叶四照花的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接骨木良种的快繁,以接骨木优良株系的扦插苗为实验材料进行接骨木组织培养研究,建立其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方法为75%酒精消毒30s加 0.1%Hgcl2消毒15min,成活率80%;诱导腋芽的最优培养基为MS NAA 0.05mg/L,诱导率98.7%,增殖培养基为MS 6-BA1mg/L TDZ0.01mg/L,增殖系数5.0;生根培养基1/2MS IBA0. 1mg/L,生根率100%;移栽时最佳基质,珍珠岩:草炭土=3:5,成活率95%。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云南野生金丝梅(Hypericum patulum)带休眠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其离体培养的影响,以建立金丝梅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腋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1 mg/L,诱导率可达90%;适合腋芽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1 mg/L+GA30.1 mg/L,增殖系数可达5.1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5 mg/L+活性炭0.1 g/L,生根率为96.69%。炼苗移栽到草炭土∶珍珠岩=2∶1的基质中,成活率达100%,移栽到苗圃后成活率为100%。研究结果为金丝梅高效快速繁殖以及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樱桃的优良杂种优系F8、F10(Prunus.avium L.×Prunus . pseudocerasus L.)以及H8、H10(Prunus. cerasus L ×Prunus.pseudocerasus L.)为材料,MS和F14为基本培养基,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6-苄基氨基腺嘌呤(6-BA)、 3-吲哚丁酸(IBA) 、赤霉素(GA3)进行杂种樱桃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F14+6-BA (0.3~0.5)mg/L+GA30.1(单位下同)适合各个杂种优系初代培养诱导出植株,F14+6-BA (0.5~1.0)+IBA (0.1~0.3)+GA30.1能够很好的促进各个杂种优系分化不定芽,1/2MS+IBA0.5(或NAA 0.8)是各个杂种优系的最佳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8.
山桐子茎段离体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山桐子是具有较高观赏树种和利用的树种。通过正交试验等方法对山桐子茎段组织培养外植体灭菌、玻璃苗预防、增殖培养、根诱导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南京山桐子最佳取材时间为4月下旬,在引进日本种源优良母株上选取外植体,经过0.1% HgCl2 消毒15s,灭菌成活率为76.7%;添加3.5%的白砂糖和增加培养容器的透气性,能很好地预防玻璃苗的发生;改良MS附加TDZ、BA、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有效促进试管芽苗增殖和生长,其中TDZ0.05mg/L+BA1.5 mg/L+NAA0.05 mg/L组合最适宜增殖与生长,增殖倍数达5.3,生长高度为2.7cm;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 mg/L +NAA0.3 mg/L+LH100 mg/L+S2%,生根率可达87%;经生根的试管苗移栽于蛭石(V):珍珠岩(V):泥炭(V)=6:3:1的混合基质,控制温度20~30℃,相对湿度85%~90%,保湿15~20d,其间适当遮荫,30d后成活率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金叶络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叶络石[Trachelospermum asiaticum 'Ougonnishiki']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金叶络石组培苗增殖及生根的影响,建立金叶络石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金叶络石组培苗适宜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BA3.0mg/L+NAA0.05mg/L,增殖系数为7.63;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05mg/L,生根率达到95%以上,根数5.2,根长4.4cm;采用"塑料杯单株一步移栽技术",移栽成活率97%。  相似文献   

20.
司亮  尤海波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6):181-183
以波斯顿蕨走茎茎尖为外植体研究无菌培养的繁殖方法,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0.5,增殖培养基为MS+BA0.7,增殖系数为7.2;孢子体分化培养基为MS+BA1.0+NAA0.5,诱导率可达到92% ;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BA1.0+IBA0.2+0.1% 活性炭,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