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芝麻黄花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芝麻黄花叶病株上分离得到花生条纹病毒2个分离物(Peanut stripe virus sesame isolate, PStV-se1和PStV-se2),提取感病叶片的总RNA,RT-PCR扩增外壳蛋白基因(cp)片段。序列测定结果显示,cp基因含有861个核苷酸,编码分子量为32.4kDa的蛋白。2个株系cp基因与PStV其它株系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4%~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7%~100%。株系间CP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芝麻分离物与中国其它寄主来源的PStV株系处于同一进化分支。  相似文献   

2.
于2013-2014连续两年对云南主要水稻种植区的水稻病毒病进行了调查,发现当前为害云南水稻的病毒病主要有水稻条纹叶枯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矮缩病和水稻齿叶矮缩病。其中,条纹叶枯病是当前为害云南水稻最严重的病毒病,部分田块最高发病率可达15.0%;其次是水稻矮缩病,调查田块最高发病率达10.0%;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平均发病率达5.3%;水稻齿叶矮缩病只在局部地区发生且发病率都不高。对云南当前发生较普遍的RSV不同分离物RNA3基因间隔区(IR3)及RNA4基因间隔区(IR4)开展了分子变异分析。根据不同RSV分离物IR3、IR4核苷酸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所分析的RSV分离物均可被划分为两个组,部分云南分离物和云南以外的中国、日本、韩国分离物聚在Ⅰ组,其余绝大多数云南分离物单独聚在Ⅱ组。不同RSV分离物的IR3和IR4长度差异较大,按每10个核苷酸的长度差异进行划分,均可划分为A、B、C三种不同的类型。部分RSV云南分离物IR3、IR4中有17-21nt的序列与其水稻、小麦和大麦等寄主的部分序列相同,这可能是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与寄主植物发生了重组。云南RSV分离物的IR3、IR4分子变异较大,可能与其特殊的地理、生态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淮安市楚州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农作物以稻麦连作为主,一年两熟制,是江苏省主要粮食产区。近几年来由于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江淮地区暴发流行,灰飞虱越冬残留量大、带毒率高,水稻条纹叶枯病与小麦条纹叶枯病为同一病毒所致。两种病害产生相互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4.
8个水稻品种的条纹叶枯病抗性特征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利用强迫饲毒、集团接种、非嗜性测验、抗生性测验的方法研究与分析了8个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的抗性,发现不同水稻抗性品种的抗性特征并不完全相同。IR36、Kasalath、窄叶青8号、道人桥、DV85既抗条纹病毒又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抗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爱知97和Kenta Nakan抗条纹病毒,但不抗介体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所表现的抗性是品种对条纹病毒的抗性;而IR24对条纹病毒和介体灰飞虱仅表现中等抗性。  相似文献   

5.
灰飞虱是禾谷类作物黑条矮缩病、条纹叶枯病的主要传毒介体,本地大面积种植的大、小麦是灰飞虱的主要越冬场所,春季繁殖一代后,转移到玉米、水稻上传播病毒病。近年来,泰兴市麦田灰飞虱发生数量逐年增加,目前已成为大、小麦上的主要害虫,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玉米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小麦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亦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明确麦田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种群消长的主导因子,探讨其综合控制技术,有效控制禾谷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的危害。近几年来,我们对麦田灰飞虱的发生规律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  相似文献   

6.
三系杂交稻制种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传媒的病毒性病害。随着杂交稻制种年代的增加,条纹叶枯病已成为三系杂交稻制种的主要病害之一。根据杂交稻制种生产的特点和灰飞虱的发生规律,通过适时、适法防治灰飞虱,可有效防治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7.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病毒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该病害目前在台安县只是零星发生,但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台安县水稻生产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机理和综合防控技术,以帮助稻区农民更好地了解和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确保水稻丰产、农民丰收。  相似文献   

8.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病毒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该病害目前在台安县只是零星发生,但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成为台安县水稻生产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病害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机理和综合防控技术,以帮助稻区农民更好地了解和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确保水稻丰产、农民丰收。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辽宁省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规律,做到更好的预测与防控,采用DOT-ELISA法检测了辽宁省主要水稻产区的灰飞虱条纹叶枯病毒携带率,检测结果表明,在辽宁省水稻主产区采集的越冬代灰飞虱样本,均存在一定量的带毒个体,最低为1.7%,最高达到22.2%。  相似文献   

10.
花生条纹病毒(红安分离物)cp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湖北省红安县花生种传苗中得到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 PStV)分离物(PStV-Hongan),提取感病叶片的总RNA,RT-PCR扩增了其外壳蛋白基因(cp),克隆至pGEM-Teasy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并鉴定。阳性质粒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cp含有861个核苷酸,编码分子量为32.4kDa的蛋白。该株系cp与PStV其它株系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4.6%~98.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2%~99.3%。株系间cp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Hongan株系与中国其它株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东南亚其它株系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1.
花生感染条纹病毒(PStV)后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接种PStV后30d取叶片进行超薄切片置于电镜下观察,在花37和白沙1016两个品种发病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均发现有多种形状的内含体和病毒粒子的存在;内含体多发现于细胞核周围,有风轮状、柬状、管状和环状等;病毒粒子以柬状或拟晶格状存在,且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叶肉细胞内的含量较多。PStV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的结构有破坏作用,表现为叶绿体畸形,类囊体片层减少,基粒缩小且排列不整齐,并有大量淀粉粒累积,部分线粒体出现肥大和自溶。此外,感病细胞的膜系统松弛,有膜溶解现象,上述病理结构变化均以高感品种白沙1016表现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13.
双重RT-PCR方法检测花生条纹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的双重RT-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陆的PStV和CMV的核苷酸保守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感病叶片总RNA反转录物为模板,建立了双重RT-PCR反应体系,并对双重RT-PCR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特异地从感染PStV和CMV的样品中扩增出PStV(300bp)和CMV(1054bp)2个条带,与实验设计相符;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表明,PSt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它株系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9%,CM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它株系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99%,证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特异性良好,灵敏性与单一扩增相同,能够特异、灵敏、准确地检测花生CMV和PStV。  相似文献   

14.
许泽永  陈坤荣  晏立英 《花生学报》2003,32(Z1):263-271
花生病毒病是影响花生生产的重要病害.近10年来,花生矮化病毒(PSV)、花生条纹病毒(PStV)和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极大地丰富了对上述病毒基因组结构、遗传变异、进化的认识,以及病毒种、亚组和株系科学的划分.对PSV来说,提出了两个亚组的划分,而我国PSV株系血清学和RNA3全序列的分析,明确它们独自构成第三个新的亚组.对我国和东南亚国家PStV株系CP基因序列同源性的分析,说明在这些国家和地区PStV是单独进化的,形成不同症状类型的株系.Tospovirus属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使得该属病毒从番茄斑萎病毒(TSWV)1种增加到13种,其中侵染花生的病毒达5种,分布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5.
  峰等 《中国稻米》2014,(1):94-96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我国黄淮及长江流域粳稻区的重要病害。以圣稻105、圣稻16、圣稻813、圣稻134、大粮202等5个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品系)与武21621、圣武糯0146、S19、1037、8311等7个感病品种杂交配制17个杂交组合,F1代条纹叶枯病抗性表现为:8个组合未发病,另外9个组合不同程度发病,病丛率14.3%~50.0%,病丛的平均病蘖率17.4%~75.0%。相同抗性亲本与不同感病亲本、不同抗性亲本与相同感病亲本所配组合F1的抗病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3批92粒阳性反应种子检测说明,绝大多数种子子叶和胚带花生条纹病毒(PStV),仅有收获前摘取2粒未成熟种子种皮带毒。PStV种传率与品种、病毒侵染时期密切相关。参试17份花生品种和材料中,种传率最高为20.6%,最低1%。珍珠豆型花生品种种传率明显高于普通型和其他类型花生品种。早期感病花生PStV种传率高,花针期以后感病种传率明显下降。小粒种子PStV种传率高于大粒种子。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