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离合器盖刚度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单元法分配了某离顺盖的刚度,阐述了盖变形对离合器工作性能-离合器的接合特性和分离特性的影响,并用试验限元计算进行了验证,有限元计算试验结果吻合,人而为离合器 结构形状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并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2.
针对拖拉机离合器操纵机构分离杠杆的断裂情况,采用有限元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根据推导出的分离杠杆应力计算公式,获得了影响应力大小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法得到的分离杠杆应力集中部位与故障位置吻合,仿真结果与数值结果一致,分离杠杆折弯是影响其应力的最主要因素。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真实地反映了分离杠杆的受力、应力变化规律,为拖拉机离合器操纵机构分离杠杆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磁粉离合器转矩特性分析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程  常思勤 《农业机械学报》2011,42(10):35-38,34
以提高磁粉离合器转矩容量为目的,在深入研究其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虚位移电磁力计算理论推导得出了转矩传递公式;以麦克斯韦方程为磁场分析的理论基础,建立了磁粉离合器二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对其进行了改进设计,改进后的磁粉离合器转矩性能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大功率拖拉机无级调速与动力换挡试验所需的湿式离合器控制规律,设计并试制1台拖拉机湿式离合器换挡液压试验台。首先,阐述湿式离合器的结构与控制原理;其次,设计其液压系统,包括泵站的计算、选型和工作油路的阀块设计;再次,基于Labview和PLC开发试验台的远程控制系统,并基于NI数据采集卡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实时读取;最后,构建了该试验台的决策支持模型,并重点对比例减压阀和湿式离合器模型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选用比例减压阀的线性度和最小起调压力满足试验需求,其压力调整曲线与压差—流量曲线的最大仿真误差均小于额定输出压力的4%;湿式离合器的压力控制仅在其活塞到达止点后有效,其接合压力在3个关键点处的最大时间仿真误差小于离合器总接合时间的2%。本研究所开发的试验台在132 kW动力换向拖拉机的研发项目中首次取得应用,极大提高研发效率,不仅表明其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也为后续无级变速拖拉机的研究提供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驻车制动操纵机构总成的UG三维模型,并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振动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主要零部件的应力应变分布和轻量化优化价值,对总成进行拓扑优化,并经可制造化处理后得到优化方案。优化以后的总成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总成质量减少了33.8%。  相似文献   

6.
电磁扭杆离合器工作沟槽既是离合器传递力矩的关键结构,又是影响弹性扭杆组件结合-分离的重要部位.以某新型电磁扭杆离合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工作沟槽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得到钢球与工作沟槽结合状态时的接触应力;然后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进行仿真验证,通过比较理论计算值和仿真分析结果,进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用有限元法来进行离合器盖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分析计算。介绍了两种常见结构型式的离合器盖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和伪单元在处理周期性边界条件中的应用,并对计算和试验结果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圆盘式磁流变离合器的磁路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磁流变离合器的工作原理,针对一种圆盘式磁流变离合器模型,进行了离合器磁路的设计计算。应用Ansys软件进行了离合器的磁路建模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磁路满足要求,并拟合出了励磁电流与工作间隙中磁感应强度和离合器传递力矩的关系曲线,为进一步进行磁流变液离合器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拖拉机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换挡过程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HMCVT)的换挡过程,建立了HMCVT等效动力学模型,利用SimulationX对湿式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和HMCVT换挡过程进行了建模。对变速器无级变速特性和换挡过程中离合器的油压变化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依据仿真模型分析了HMCVT在换挡过程中的动态特性,研究了阻力矩对离合器滑磨功的影响规律。该仿真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HMCVT换挡的动态过程,可用于预测传动系的性能,为改善换挡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建立基于ADAMS/Car的整车仿真模型,根据《GB/T6323-1994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对模型进行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对实际车辆进行操纵稳定性道路试验。分析各项试验指标的仿真结果并进行评分。比较仿真分析结果和道路试验结果,误差为3.4%。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对质心高度、整车质量、轮胎侧偏刚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减轻整车质量、降低质心高度均可提高大客车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