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榆蓝金花虫俗名树虱子,专门蚕食榆树叶。该虫危害严重时,一年长出的几茬叶都被吃光,造成有些树干梢或死亡。过去多采取树冠喷雾、人工扑打等办法防治榆蓝金花虫。但效果都不理想。为了有效地防治榆蓝金花虫,经过几年多方面探讨防治方法,终于试验成功了乐果涂环法。此法简便易行、杀虫率高,药效期长、成本低、环境污染小,并有利于保护天  相似文献   

2.
我县从1978年开始用乐果原液涂干防治榆蓝金花虫,但涂药一次仅防治一代,有局限性;1981年,试用呋喃丹粒颗剂,防治效果理想,但货源不能满足需要,也受到限  相似文献   

3.
<正>白榆是平原地区优良树种之一,榆蓝金花虫的危害使群众失掉了发展白榆的信心。临漳县1981年全县250万余株榆树均遭危害,重者  相似文献   

4.
<正>高效、安全杀虫剂,杀虫机理是使昆虫的几丁质合成酶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蜕皮而死亡。据此,1986年我们筛选了这种昆虫激素类似物药剂,从室内到林间开始了对榆蓝金花虫种群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可望在榆蓝  相似文献   

5.
<正> 榆树是我区绿化的主要乡土速生树种之一,全区目前已栽植4,000多万株。近年来由于榆蓝金花虫连年成灾,一年发生两代,常把树叶吃光,平均每年损失榆材7万多立方米,价值1,000多万元。榆蓝金花虫的危害,大大地影响了榆树综合效益的发挥,严重地挫伤了群众栽植榆树的积极性。为解决生产中这一实际问题,我们在省林业技术指导站的大力支持和省林科所的指导下,与有关县共同协作,从1980年开始,在鄢陵、襄县进行了小面积药剂筛选和防治方法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进一步探索了榆蓝金花虫中毒后,残存种群的发育、繁殖情况,在打乱榆蓝金花虫的种群结构、消弱其繁殖力和生存力方面,取得了成功,林间应用效果良好。a.灭幼脲1号的施用能在下一虫态或子代产生药理效应,成虫期可引致雌虫不育,所产之卵不孵化率为100%;幼虫期个体发育至成虫,产卵量降低60%.b.经处理的幼虫发育受阻,使龄期延长2~4d不等,残存种群发育、变态无明显的高峰期,结构紊乱.c.林间常规MV喷雾,亩施药量4.27~8.54g(折纯品),虫口减退率在94.5%以上。  相似文献   

7.
<正> 榆绿金花虫(Galerucella aenescens Fairm)又名榆蓝金花虫,榆叶甲,是榆树的主要害虫之一。 近年来,此虫在我县普遍发生,轻者把叶片食成网状或孔状,重者将全树叶片食光或仅留叶脉,严重地影响了榆树的正常生长。为了找出简便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在1979年观察的基础上,1980年结合观察害虫生活史,生活习性,还做了一些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榆蓝金花虫(Pyrrhalta Aenes-cens Fairmaire)在河南省连年成灾。由于树木高大、分散,采用地面喷药和飞机喷药都难于收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981年我们在通许、尉氏、杞县,用乐果环涂树干和根部埋呋喃丹进行内吸杀虫试验,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榆蓝金花虫(Galerucella aenescens Fairemaire)是专门为害榆树林木及幼苗的一种害虫。牠的成虫和幼虫,均取食榆叶使成孔状,甚者食尽叶肉,仅剩叶脉。终龄幼虫,有趋集于主干的特性,并分泌液汁,招致菌类寄主;所以凡是被幼虫成群集合过的枝干,颜色变黑,流出树汁,发生腐败。同时加害榆树的,还有同属中的榆黄金花虫(G.maculi-collis Mots)这两种害虫,在关中方面,分布很广,为害亦很严重。此外,在西安近郊的榆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定襄县的榆树大多受榆兰金虫危害,该文简要介绍了榆兰金花虫在定襄的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及防治办法。  相似文献   

11.
榆树对榆毛胸萤叶甲的抗虫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自然状态下19种榆树榆毛胸萤叶甲发生量的调查,以产卵量和1、2龄幼虫发生高峰幼虫量为指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其分为高抗树种、抗性树种、感虫树种和喜食树种4类,其中(1)高抗树种为椿榆、太行榆、大叶榆和蜀榆;(2)抗性树咎为旱榆、黑榆、毛榆榔榆、琅琊榆、多脉榆、白榆×椿榆、天优2和天优3;(3)感虫树种为白榆、明陵榆、大果榆、美洲榆和红叶明陵榆;(4)喜食树种为多脉×明陵。野外幼树套笼饲养表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自然状态下19种榆树榆毛胸萤叶甲发生量的调查,以产卵量和1、2龄幼虫发生高峰幼虫量为指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将其分为高抗树种、抗性树种、感虫树种和喜食树种4类,其中:(1)高抗树种为椿榆、太行榆、大叶榆和蜀榆;(2)抗性树种为旱榆、黑榆、毛榆、榔榆、琅琊榆、多脉榆、白榆×椿榆、天优2和天优3;(3)感虫树种为白榆、明陵榆、大果榆、美洲榆和红叶明陵榆;(4)喜食树种为多脉×明陵。野外幼树套笼饲养表明,榆毛胸萤叶甲幼虫取食抗性较强树种太行榆、椿榆和黑榆叶子后不能存活,幼虫死亡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13.
田卫东 《中国林业》2010,(18):53-53
<正>新疆天山西部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山区苗圃都注重培育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城市园林绿化树种。但是,林木病虫害发生也日趋严重,主要有榆树榆跳象、榆毒蛾、榆兰金花虫、榆白长翅卷叶蛾  相似文献   

14.
防治榆兰金花虫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榆是广大群众很喜爱的用材树种。但是近几年来榆兰金花虫(Galerucellaaenescens Fairm)连续猖獗成灾,严重地影响着白榆的生长和发展。消灭榆兰金花虫,保护白榆正常生长,已成为广大社员群众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5.
榆兰金花虫又名榆绿金花虫,榆绿叶甲,是危害榆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该虫主要以幼虫危害榆树的叶子和嫩芽,严重时将叶肉全部吃光,叶片呈网状或孔状,并提前脱落,造成树木二次发芽,衰弱树势,该虫一年发生二代,我省一般在4月中旬树木刚发芽时和六月中下旬集中危害,并在树干中部粗皮裂缝中集中化蛹。因榆树树冠高大,喷药很不方便。树干涂药环,费工费时,药效又短。因此,造成该虫泛滥成灾。笔者通过多年观察实践,摸索出一套既方便又有效的防治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qressum Motsch),又名榆紫金花虫,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分布于河北、内蒙古以及东北三省,以成幼虫取食榆树嫩芽、芽苞、枝梢皮层及叶片.该虫食性专一,为害期长,在活动期内,多数时间是成幼虫同时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县植树造林中白榆占的比重很大,多分布在村旁院内。近几年来,榆兰金花虫蔓延为害严重影响树木生长,但由于白榆生长快,树体高大,而且零星分散,给喷雾、喷粉和烟熏防治造成一定困难,所以过去一直无法控制榆兰金花虫的大发生,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 粉碎“四人邦”,科技要大上。在华主席为首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局科技人员深入基层,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大胆试验,终于试验成功了“乐果原液树干涂环防治榆兰金花虫”的有效防治方法,既省工、又省药,深受群众欢迎。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蒙古垂黄榆是蒙古黄榆优良的形态变异类型,已通过吉林省林木品种委员会审定。突出优点是抗寒、抗旱性强,且抵抗病虫害,尤其可抵抗榆紫金花虫、榆小蠹危害。可在东北大部分地区、华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扩大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9.
榆兰金花虫,又名榆绿叶甲,以成虫和幼虫为害榆树及其幼苗。我省平原地区均有发生,有的危害非常严重,可将整树的叶片全部食成孔状和网状,树冠一片枯黄、如同火烧。老熟幼虫群集于枝干,化蛹时分泌一些液体,招致霉菌寄生,引起枝干变黑。近几年来,榆兰金花虫的为害严重影响了榆树的生长,为平原地区林业生产中的一大虫害。  相似文献   

20.
榆树金花虫(榆兰金花虫、榆黄金花虫)在我竹普遍发生,为害严重。我们用白僵菌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导如下: 试验方法:将榆树金花虫的幼虫与发生僵病的家蚕一起饲养在培养皿中或直接用白僵菌接种于金花虫体上。在气温24—30℃,相对湿度80~90%,待金花虫幼虫体上长出菌丝发白僵化,而后将金花虫的僵尸磨研,按1:1000倍稀释成水溶液(20斤清水加入人工培养的金花虫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