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啄癖常见于高密度饲养的集约化鸡群,严重影响蛋鸡的采食和饲料转化率。主要表现为鸡相互啄羽、啄肛(高产鸡群)、啄趾、啄蛋等,导致生长不良,羽毛蓬乱,严重者导致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啄癖发生的原因。①环境因素:饲养密度过大,禽舍空间不足,育雏温度过高,采食及饮水不足  相似文献   

2.
蛋鸡啄癖包括啄羽和啄肛,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鸡群同类间的互啄恶癖.各种日龄的鸡均可发生,一般白羽鸡群比红羽鸡群更易发病.鸡只皮肤表面出血,如挂破、脱肛等更易成为被啄对象.形成啄癖的原因很复杂,一定要查明原因,对症防治,方可收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行为和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饲养密度,将200只海兰白羽蛋鸡雏鸡分为4组,研究不同饲养密度对育雏期蛋鸡啄羽行为和皮肤损伤的影响。[结果]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皮肤(39.17%)、背部皮肤(21.66%)和头部皮肤(20.45%)。育雏期蛋鸡的皮肤损伤评分总分随着饲养密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而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结论]研究结果可为降低蛋鸡啄羽行为的发生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啄蛋、啄肛、啄羽和食血等啄癖是鸡的一种常见恶习,与高温、高饲养密度、强光照、通风不良和营养不全等因素有关,严重发生时会导致大量啄伤、啄残、啄死等现象,给养鸡业特别是蛋鸡生产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鸡啄癖是因饲养管理和饲料调制不当、环境应激因素等引起的综合征。根据啄食对象的不同而分为啄羽癖、啄趾癖、啄蛋癖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1鸡啄癖发生原因1.1饲养管理方面原因1.1.1饲养密度过大,鸡群活动空间受限制、鸡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鸡群饥饿等原因引起小鸡、雏  相似文献   

6.
<正>1.饲料营养失衡。有些养鸡户为节省饲养成本,在全价饲料中添加玉米后喂鸡,且添加比例较高,甚至超过50%。因此种原因导致肉鸡啄羽的养鸡户占80%以上。2.料桶和饮水器不够。鸡只采食拥挤和饮水不及时,也易造成啄羽。3.饲养密度过大。鸡只活动受到限制,空气污浊,温度增高,也易引发肉鸡啄羽。4.感染寄生虫。有些养鸡场内,不仅垫料比较潮湿,而且肉眼就能见到垫料中的各种寄生虫。鸡群感染  相似文献   

7.
啄羽是指蛋鸡啄食同伴羽毛的一种非争斗性的异常行为。啄羽是蛋鸡饲养中存在最为普遍而严重的问题。啄羽发生常无法预料,尽管人们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此还没有找到阻止这一伤害行为的特效办法。应当说啄癖发生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1蛋鸡啄羽的原因营养原因:营养缺乏是诱发啄羽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饲料中氨基酸不平衡,尤其是缺乏羽毛生长所必需的含硫氨基酸、胱氨酸、蛋氨酸时则更易发生;铜、铁、硫、锌、钙、硒、钠等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钙、磷缺乏和比例失调;维生素B12、生物素、泛酸、烟酸的缺乏;饲料中粗纤维含量过低…  相似文献   

8.
啄癖是指鸡相互啄食,造成的创伤甚至死亡,是鸡的一种不良嗜好。啄癖在各种发育阶段的鸡群中都有发生,尤其以雏鸡和育成鸡群更为明显,特别在笼养或饲养密度过大的鸡群更易发生,常见的有啄肛(高产鸡群)、啄羽、啄趾、啄蛋等。啄癖鸡易使鸡群受惊吓、情绪紧张不安.严重影响鸡的生长发育,产蛋鸡产蛋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蛋鸡啄癖的现象时有发生,鸡群表现为啄羽、啄肛、啄趾、啄蛋等。无论鸡的品种和日龄大小,无论何种饲养方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给养鸡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李连任 《饲料博览》2002,(12):49-49
啄癖是蛋鸡生产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常见的有啄肛、啄羽、啄趾、啄头等,轻者致鸡受伤,重者造成死亡,如不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会很快蔓延,造成更大经济损失。1发生原因营养因素: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偏低,蛋白质、含硫氨基酸、食盐、硫、镁、锰等不足,维生素A和B族维生素缺乏。营养过剩引起肥胖、蛋重过大,致使产蛋时肛门脱出而诱发啄肛。环境管理因素: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鸡群拥挤,缺乏运动,光照过强,鸡群兴奋;调笼打乱群序均可诱发啄癖。疾病因素:体表寄生虫、肠道疾病以及泄殖腔炎症引起脱肛、外伤出血都会引起啄癖。2…  相似文献   

11.
维生素缺乏——肉鸡啄羽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啄羽是一种鸡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常见恶癖 ,其结果是啄伤和死亡。在肉鸡饲养时发生率较高 ,通常认为光照过强 ,饲养密度过高 ,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过高 ,且氨基酸平衡情况欠佳 ,纤维水平偏低 ,食盐不足等是啄羽的诱发原因。啄羽使肉鸡生产的效益、商品质量下降。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发生率较高 ,且近年来发生率有所增加。防止啄羽癖的发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减少光照、饲养密度 ,鸡只断喙 ,调整日粮中纤维水平 ,降低能量和蛋白水平的同时调整氨基酸的平衡(添加蛋氨酸和赖氨酸) ,增加食盐用量 ,甚至采用镇静药物。然而这些措施仍不能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2.
蛋鸡互啄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常见的有啄头、啄羽、啄肛、啄翅、啄趾等,成鸡还有啄蛋的恶癖。被啄部位一旦出血,则群鸡争抢啄食。蛋鸡互啄的形成与鸡的品种、环境、营养和寄生虫有关,要预防蛋鸡互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养殖户高密度、大群养鸡时,往往容易出现鸡的互啄,如啄蛋、啄羽、啄趾、啄肛等恶劣的癖好。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将导致鸡群发生严重的啄癖,有时因啄癖而死的鸡能达到死亡总数的80%以上,多是环境、饲料、寄生虫疾病等原因,造成恶劣的后果,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需要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4.
最近时间以来.阳谷和莘县市场的肉鸭啄羽比较严重.屠宰鸭时残鸭比较多,养殖户利润受到一定影响。 1 主要原因 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引起。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氨气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超过鸭群耐受程度:光线明暗分布不均或者光线太强:鸭粪蓄积太久,发酵产生毒素、氨气等有害物质,刺激鸭体表皮肤发痒,造成自啄,转而互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17日文登市蛋鸡养殖户于某的90日龄1000余只青年鸡发生啄肛、啄羽,经治疗鸡群康复。1症状最早啄食开产的蛋鸡肛门,逐渐发展到互相啄食肛门及其以下腹部肛门出血,严重的肠子都拖出来,相互啄食羽毛,啄得皮肉暴露出血,鸡只好斗,鸡群惊恐不安。2治疗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鸡只单独饲养,隔离被啄鸡只。在被啄的部位涂擦龙胆紫;减少人工光照;加强通风换气,最大限度地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严格控制温湿度,避免环境不适而引起的拥挤堆叠、烦躁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柴鸡饲养数量增加,密度加大,随之而来的散养柴鸡啄肛、啄羽现象越来越严重,笔者通过对昌平区十三陵镇、长陵镇15户饲养的散养柴鸡抽样调查、发现8日龄至开产前啄羽死亡率1.85%,开产后至产蛋高峰啄肛、啄羽死亡率17.5%,产蛋高峰期过后至淘汰啄肛、啄羽死亡率12%。其结果为,散养柴鸡啄肛、啄羽的死亡率已占非传染病死亡率的首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分析研究了发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育成期蛋鸡啄羽行为和皮肤损伤的影响。[方法]第9~11周,将150只海兰白羽蛋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养在光照强度为5和15 lx的鸡舍。观察试验鸡只的啄羽行为,同时记录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部位,并对皮肤损伤状况进行评分。[结果]被啄鸡只的身体皮肤损伤部位主要是尾部皮肤(37.54%)、背部皮肤(20.64%)和头部皮肤(16.91%)。育成期蛋鸡的皮肤损伤评分总分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鸡只的身体只是轻微损伤。[结论]研究结果可为在蛋鸡生产中减少啄羽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高密度养鸡会出现鸡群间相互啄羽、啄肛、啄趾、啄蛋等恶癖。在产蛋前后,经常发生啄肛。啄癖可导致鸡着羽不良,体热散失,采食量增加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在肉仔鸡中,互啄可导致肉仔鸡皮炎及组织损伤,严重还可导致死亡,造成大量经济损失。1啄斗与啄癖的信号蛋鸡的啄斗分为攻击性啄斗和啄癖两种类型。每种类型的啄斗都有不同的信号,为了采取  相似文献   

19.
鸡啄癖分为啄羽癖、啄趾癖、啄肛癖、啄蛋癖及啄食其他异物的异食癖等,会给养殖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鸡啄癖发生的原因是诸多方面的,较为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大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鸡啄癖发生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啄癖即啄肛、啄羽、啄趾等恶癖,是规模化养鸡经常发生的问题。其中啄肛危害最大,常将肛门周围及泄殖腔啄得血肉模糊,甚至将后半段肠管咬出吞食。啄羽如果是偶尔地、个别地发生,问题不大,但严重时啄掉大量羽毛,尤其是尾羽常被啄光,露出皮肤,就会进一步引起啄皮、啄肉、啄肛。同时,这些鸡吞食进大量羽毛,造成嗉囊堵塞而死亡。1发生原因1.1管理方面的原因(1)成年母鸡产蛋箱太少、太简陋或光线较强,产蛋后不能很好地休息,或由于其他鸡的骚扰而过早出箱,日久造成脱肛,其他鸡见到脱出的红色粘膜,就会去啄;另一种情况是产蛋箱过大,光线较强,几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