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芦苇各生长期分别灌溉不同浓度的NH4NO3溶液,分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在芦苇发芽期、展叶期、拔节期、抽穗开花期和成熟期的数量均随NH4NO3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多;真菌在芦苇发芽期、展叶期和成熟期的数量无明显变化,在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的数量均随NH4NO3溶液的浓度升高而增多。灌溉相同浓度的NH4NO3溶液,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的数量均从发芽期开始逐渐升高,至拔节期达到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土壤中真菌的数量在拔节期最高,抽穗开花期次之,发芽期、展叶期和成熟期土壤中真菌的数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
以波斯菊种子为试材,研究了种子萌发期对Na2CO3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低浓度(≤5 mmol/L)Na2CO3盐溶液对种子的伤害程度较小,而随着胁迫浓度的升高,波斯菊种子受盐害程度加重;波斯菊种子在萌发期的耐盐适宜浓度、耐盐半致死浓度、耐盐极限浓度分别为9.57,15.71,26.06 mmol/L。  相似文献   

3.
在正常及PEG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研究不同质量比例(9∶1,5∶5和1∶9)NH4+-N∶NO3--N的氮素营养处理对连嘉粳1号、二优培九、扬粳9538和扬稻6号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水分胁迫促进水稻根系发育,使水稻根系变的细长,总根长、表面积、体积均增加,平均直径降低。粳稻的临界水分胁迫点大于100 g/LPEG,而籼稻的临界水分胁迫点在50~100 g/L PEG之间。正常水分供应条件下,连嘉粳1号水稻根表面积随NH4+-N∶NO3--N的降低呈上升趋势,等量供应铵硝营养促进各品种水稻根体积的增加,促进扬粳9538、扬稻6号水稻根表面积的提高,增加连嘉粳1号、二优培九、扬粳9538水稻的根系直径。模拟水分胁迫条件下,二优培九、扬稻6号二籼稻品种水稻的总根长随NH4+-N∶NO3--N的降低呈上升趋势,各品种水稻根系表面积、体积均随NH4+-N∶NO3--N的降低呈上升趋势,等量供应铵硝营养有利于提高各品种水稻根系直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浇灌NYJ1(吴屯杨)、NYJ2(小胡19)、NYJ3(小胡23)、NYJ4(小胡8)、NYJ5(小胡12)、NYJ6(小胡杨)6种盆栽杨树苗木,测定盐胁迫下各树种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生理指标及活叶下高/株高。结果表明:6个树种中以吴屯杨耐盐性最强,小胡19、小胡8次之,小胡12、小胡杨6再次之,小胡23最差。  相似文献   

5.
二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1、2二氯苯、1、3二氯苯和1、4二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二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1、2二氯苯和1、3二氯苯浓度为200 m 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在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体内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浓度二氯苯胁迫使小麦POD、M DA含量增加,小麦受害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6.
NaCl胁迫对梭梭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NaCl为胁迫因子,设置0、2、4、6、8、12、16、20、24、30、36g/L等11个盐质量浓度,对梭梭进行盐胁迫处理,通过分析相对发芽率、幼芽及幼根长、幼苗鲜质量和细胞膜透性等指标,研究NaCl胁迫对梭梭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NaCl胁迫质量浓度低于8g/L时,梭梭种子相对发芽率均在90...  相似文献   

7.
马艳宝  童菊秀  马越  刘聪 《节水灌溉》2021,(8):62-66,73
为了优化水稻田的灌溉与氮肥管理,基于不同灌溉水量与氮肥处理条件,在5块农田中开展了野外裸地氮素运移试验,分析了不同田块地表水与土壤水中三氮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铵态氮(NH4+-N)在每次施氮肥后浓度会迅速增高,随后降低;硝态氮(NO3--N)在施氮肥及减少灌溉量后浓度会有明显的增高,在每次施氮肥后3 d内各田块地表水NO3--N浓度均低于NH4+-N浓度,地表水NO3--N浓度峰值产生时间也滞后于NH4+-N;晒田前,土壤水总氮(TN)与土壤水NH4+-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似,NH4+-N是TN的主要成分;晒田后,地表水与土壤水TN与NO3--N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似,NO3--N是TN的主要成分.在田1~田5中,田4的水肥模式(施氮量429.3 kg/hm2,灌溉量8587.5 m3/hm2,追肥比6:4)比较适合当地水稻的生长,不仅节约了资源还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此研究结果可为当地节水灌溉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稻田土壤中氮素运移转化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对宁夏银南灌区稻田土壤中氮素运移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在不同排水条件下,稻田中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田中氮素淋失的基本形态为NO3--N和NH4+-N,在下渗水流的驱动下,NO3--N的下移深度明显大于NH4+-N;不同排水处理中,土壤剖面NH4+-N浓度呈现随深度增加逐渐降低的趋势,NO3--N浓度在地面以下100cm内随深度增加逐渐升高,超过100cm之后逐渐降低;每次施肥后,不同处理的排水中NO3--N和NH4+-N浓度均表现为短期内迅速上升,后期逐渐下降的趋势;氮素的淋失主要发生在6月9日(拔节期)以前,在此期间,应加强水肥管理,以减少氮素淋失。  相似文献   

9.
硝基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硝基氯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硝基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2,4-二硝基氯苯浓度为2.0 m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硝基氯苯胁迫促使小麦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增加,在小麦幼苗受到轻微胁迫时,POD活性会有所提高,增加作物对胁迫的抗性作用;在低浓度下,硝基氯苯对小麦幼苗的伤害还突出地表现为丙二醛(MDA)的高度累积,其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生长初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盐胁迫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小桐子幼树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3个灌水水平(灌水处理的每次灌水量分别为T1:3.2 L/株,T2:5.4 L/株,T3:9.6 L/株),4个施氮水平(NZ:0 g,NL:10 g,NM:30 g,NH:50 g),共12个处理,6次重复,进行温室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适当增加灌水量可以有效提高小桐子的净光合速率;在盐胁迫且不施氮条件下,与T1相比T2和T3能促进小桐子的光合特性、叶水势增加;适宜的土壤水氮调控有助于增加小桐子的光合作用;在盐胁迫与灌水量相同处理条件下,与NZ相比,NL,NM,NH下的小桐子的光合作用显著,且叶水势减小.与T3NH比,T3NM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叶水势分别显著提高4.98%,6.01%,9.14%,22.97%.在盐胁迫下,有利于小桐子生理特性的最优处理是T3NM.  相似文献   

11.
增氧淡水与微咸水对小麦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提高微咸水利用效率、降低微咸水灌溉下的次生盐碱化风险,将增氧技术与微咸水灌溉相结合,基于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微咸水、增氧淡水、增氧微咸水对小麦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条件下,矿化度2 g/L较利于小麦种子的萌发。增氧淡水(溶解氧质量浓度9.5~22.5 mg/L)能够增加萌发4 d的小麦种子萌发数量,但却抑制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单粒根质量和幼芽平均高度;当溶解氧质量浓度超过22.5 mg/L时,发芽率有所下降,说明过高的溶解氧质量浓度会抑制种子的萌发。不同矿化度微咸水增氧处理下的小麦种子表现出不同的较适宜溶解氧质量浓度,1、3、5 g/L矿化度下的较适宜溶解氧质量浓度分别为19.5、22.5、12.5 mg/L。根据增氧微咸水处理的耦合试验数据,建立了增氧微咸水处理条件下小麦种子发芽率与矿化度、溶解氧质量浓度之间的经验模型,经回归分析,相关系数为0.900 2,决定系数为0.810 3,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南方红豆杉种子为试验材料,利用L25(53)正交试验,采用GA3、6-BA和2,4-D激素,浓度梯度为0、0.25、0.5、0.75和1.0 mgL,测定种子的萌发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研究激素处理下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讨促进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的有效激素浓度配比。试验结果表明,组合A1B2C2的萌发率最高,为85.33%;A1B1C1的发芽指数(6.95)和活力指数(19.25)最高;A4B2C5的平均发芽时间最短,为6.04 d。综合分析,GA3 0.75 mgL+6-BA 0.25 mgL对提高萌发率、缩短发芽时间效果最好;除平均发芽时间外,其他各指标的极差值均表现为GA3>6-BA>2,4-D,平均发芽时间的极差值排序为6-BA>GA3>2,4-D。GA3、6-BA对种子的萌发率分别有极显著影响(P<0.01)和显著影响(P<0.05),主效应为GA3>6-BA>2,4-D;GA3、6-BA对种子的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平均发芽时间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主效应为GA3>6-BA>2,4-D;平均发芽时间的主效应为6-BA>GA3>2,4-D。由此可知,GA3是影响南方红豆杉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的关键因素,6-BA是促进南方红豆杉种子提早萌发的关键因素,2,4-D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氯苯、硝基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实验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氯苯、硝基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氯苯和硝基苯均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氯苯和硝基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小麦对硝基苯和氯苯的胁迫敏感性为根>苗,当硝基苯浓度在50mg/L以上时小麦种子发芽停止。在正常情况下,小麦幼苗体内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均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浓度为10mg/L硝基苯和氯苯胁迫下,小麦幼苗体内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时所对应的硝基苯和氯苯浓度分别为25mg/L和50mg/L;丙二醛含量达到最高时所对应的硝基苯和氯苯浓度均为25mg/L。  相似文献   

14.
以番茄‘新红49号’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梯度的外源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和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5×10-5 μmol/L的MeJA处理对种子的萌发最佳,5×10-6 μmol/L的MeJA对根长有促进作用,但抑制芽的生长;1×10-5 μmol/L的BR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最高,且此浓度显著促进根和芽生长;激素混合处理中,MeJA浓度为5×10-4 μmol/L和BR为1×10-5 μmol/L处理对种子萌发促进效果最为明显,且5×10-4 μmol/L MeJA和1×10-5 μmol/L BR对根和芽长具有促进作用。研究可知,单激素处理对种子萌发和根长、芽长促进效果优于双激素处理,因此,适当浓度的MeJA和BR对番茄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早期干旱胁迫与盐胁迫在植物处于逆境时难以区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光诱导植物电信号的干旱胁迫与盐胁迫辨识方法。使用光/暗循环刺激获取了小麦幼苗在正常状态以及等渗干旱胁迫与盐胁迫下的植物叶表面电位,并利用一对一分类策略的支持向量机(One-versus-one support vector machine,OVOSVM)对获取的植物电信号样本进行分类。三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对正常状态与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叶表面电位进行二分类,分类准确率达到100%;对正常状态与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叶表面电位进行二分类,准确率为94.44%;进行三分类时准确率达到96.30%;对等渗干旱胁迫与盐胁迫下获取的小麦叶表面电位进行二分类,分类准确率为100%。研究表明,植物电信号作为一种辨识逆境胁迫的方法,可对等渗条件下早期干旱胁迫与盐胁迫进行准确区分。  相似文献   

16.
咸水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西北旱区石羊河流域开展的田间灌溉试验,研究了咸水非充分灌溉对春小麦产量、耗水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和盐分胁迫都可造成春小麦不同程度的减产,但轻度盐分胁迫仅减产1%,轻度水分胁迫减产6%;水分胁迫和盐分胁迫均可造成春小麦耗水量的减少,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春小麦耗水中土壤水贡献的比例增大,有利于节约灌溉水;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的处理矿化度为3g/L,灌水量为80%ETc,说明适度的水分亏缺和适当浓度的咸水灌溉能够在当地达到节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对盐分胁迫的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淮海平原地区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以当地浅层地下水配置不同矿化度的微咸水进行盐分胁迫实验,对冬小麦主根区土壤含盐量、冬小麦产量以及叶面积指数对盐分胁迫的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育期降水量条件下,冬小麦对盐分胁迫有着不同的响应。为获得满意产量,在当地的土壤条件下,生育期一般年和湿润年可以采用的最高矿化度为3g/L,而在生育期偏旱年,如果不采取其他措施的条件下,可以采用的最高矿化度为2g/L,该结果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地下咸水资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咸水灌溉对土壤水盐分布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羊河流域中游开展田间灌溉试验,试验设置3种灌水量,灌溉定额分别为355,280,205 mm(W1,W2和W3);4种灌水矿化度0.7,3.0,5.0和7.0 g/L(S1,S2,S3和S4),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组重复.研究结果表明: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积盐率不超过15%,当灌水矿化度在3.0 g/L以上时,土壤剖面盐分积累峰值在20~40 cm层,灌溉水带入的盐分有40%~80%积累在60 cm深度.当灌水矿化度为3.0 g/L时,盐分胁迫造成春小麦减产在10%以下;灌水矿化度为5.0 g/L和7.0 g/L时,春小麦减产严重,最高可达28%.相同灌水矿化度条件下,与充分灌溉(W1)相比,W2和W3分别减产10%和15%左右.拔节期-灌浆期是春小麦需水关键期,灌水要及时,3种灌水量均可以保证春小麦根区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80%.因此,3.0 g/L的微咸水灌溉不会造成春小麦大幅减产,合理调控灌水时间,灌水量为205~355mm可以保证春小麦土壤含水量维持在适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盐分胁迫条件下施氮处理后小桐子幼树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温室小区试验,设置3种NaCl水平(土壤含盐率分别为S1: 0.2%, S2: 0.4%, S3: 0.6%),2种施氮水平(N1∶30 g/株, N2∶60 g/株)对小桐子幼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小桐子具有一定的抗盐胁迫能力,但其光合能力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大而减小;小桐子光合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大,增施氮肥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小桐子光合生理的伤害,S3盐分处理下增施氮肥的缓解作用下降;经历短暂干旱期后灌水处理可有效提高小桐子光合速率;小桐子叶片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曲线,S2和S3处理的日平均光合速率较S1处理分别降低23.51%和37.97%,而N2处理较N1处理提高39.89%.试验3种盐分处理条件下,增施氮肥均有利于小桐子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有利于提高小桐子光合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优组合为N2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