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农民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依靠,农业稳,则天下安。长期以来,大批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新生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而脱农,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了农村经济。但是,农业和农村日益显现出"农民荒"、"农村空心化"和土地"撂荒"的严峻现实,如何化"危"为"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的关键,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一、重视作用,正视现状1.培育新生代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现代农业是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体系,科技含量和机械化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深入推进,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务工,农业劳动力中老年人和妇女成为主力,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地细碎化带来的"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的问题逐渐显现,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已越来越难以适应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未来谁来种地"成为许多人担忧的事情。未来如何种地?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未来没人种地"?政策好机械化保障种地底线"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提速,很多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离开土地,到城市里工作、定居。这个问题时常见诸报端。但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国家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7,(21)
随着农村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抑制了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如何应对农村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将来谁来种地、谁会种地"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培育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既懂农业技术又懂农业经营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正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已成趋势与必然。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解决好"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问题,亟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  相似文献   

6.
姚美华 《新农村》2015,(4):50-5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不少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兼业化、副业化现象,"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背景下,职业农民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党的十八大指出要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1)贯彻实施中央战略部署的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规模进城务工,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谁来种地、如何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显现。在这种背景下,河南省周口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猛发展,逐渐成为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世界农业经历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现代化农业的科学发展,使得中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不到10%的耕地产出占世界25%的粮食,养活了全球22%以上的人口。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劳动力不断外移,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和农业副业化、兼业化现象日渐严重,城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谁来种地"的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谁来种地"的现状,说明了解决"谁来种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育新生代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的根本出路,对推动农业发展、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湖南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农业劳动力后继乏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严峻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吸引"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并把农业生产作为终身职业,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点培育。各级政府是如何支持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呢?湖南省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学校的培训资源优势,通过机制体制改革,依托大户组建实训基地,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带富社员等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取得了良好成效,被誉为"湖南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农村年轻人多数外出务工,留守农业生产的大都年大体弱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成为难题。如何解决将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涿鹿县全面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脱颖而出,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带头人。一、坚持"四个落实",提升培育质量。1、健全组织,落实责任。涿鹿县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涉农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1.
<正>4.记者:近年来社会上对未来"谁来种地"问题十分关注,请问《意见》提出了哪些应对措施?韩长赋:"谁来种地"是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对此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这说明我们的二三产业发展了,农村劳动力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他们可以离开土地从事其他产业,并获得高于农业的收入;另一方面,又说明我们的土地经营规模太小,对青壮年劳动力没有吸引力,农业后继乏人需要高度关注。据统计,2013年全国农民工数量近2.7亿人,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5%,其中外出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达到1.7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相似文献   

12.
农业稳,天下安.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强调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部表示,"十二五"期间每年将培育百万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转移进城务工,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近于"陌生",不愿种地或不会种地,很多地方的务农人员只剩下"3861部队"和"99部队"(指妇女、儿童和老人).将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保证粮食安全一直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既要确保14多亿人口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还要解决好"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的问题。而当前,在农村局部地区出现劳动力老龄化和劳动力年轻化的两极情况,但是其共同的需求点都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满足多样化的生产服务需求,这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也为涉农企业提供了农服发展平台。而集磷复肥、专用测土配方肥及生态肥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农服之路上一直都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14.
《农村实用技术》2015,(4):55+54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农业劳动力老弱化的问题日趋突出,村庄空心化、农业兼业化问题不断加重,“谁来种地”成为发展现代农业难以绕开的话题。近年来,南京大力发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批种粮大户、大学生加入种地队伍,带头“土里掘金”,不少曾经因为年轻人外出打工而闲置的土地成为香饽饽。历时3个多月的秋粮收购正式收官,六合区收购总量为6.9万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土地耕作条件不断发生变化。农村空心化、务农老龄化问题凸显,新生代农民弃农、农业后继乏人现象日益严重。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的课题。2012~2014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教育培训力度。由此可见,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正是破解种地困局的关键所在。1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证农业劳动力后继有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 《河南农业》2012,(22):1
鉴于对"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担忧,职业农民培养已经引起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农产品安全和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加速培养职业农民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谁来培养职业农民?谁来担当职业农民?怎样培养职业农民?我们曾经有较好的农业教育资源。除全国重点农业大学外,几乎每个省都有不止一所农业大学,每个地级市都有一所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或农业中专。但是近年来,由于农业生源减少和学生就业困难,部分农业院校纷纷减少涉农专业和招生人数,甚至连涉农的名字也给改掉了。一方面,农业院校去农化倾向明显,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党的政策好,种地亏不了,但面对当前农村家庭劳动力不足和分散经营的现状时,农业要怎么走?腾冲市滇滩胜利农机专业合作社给出了一条新途径。一、为农业当"物业",给农田做"保姆"  相似文献   

18.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重要课题,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云南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未来云南农业农村发展的重大战略。近一段时期以来,"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成为人们关注热点,由此引发的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问题广受关注。农业属于弱质产业,外部效益明显,比较效益较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农业生产要素由农业向非农产业、农村向城市加快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年龄越来越大,女性越来越多,整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人力资源的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利用好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工、涉农生的技能培养,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优化农业产业化的根本。本文就加强对农民工、涉农生的技能培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发展面向农村人力资源的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利用好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对农民工、涉农生的技能培养,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优化农业产业化的根本。本文就加强对农民工、涉农生的技能培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