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为提高辽西干旱地区的樟子松造林质量,开展了樟子松容器大苗荒山造林技术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樟子松2年生的裸根苗植入容器杯后在苗圃地培育2—3a的容器苗造林,保存率提高30%左右,林相整齐完整,提前进入高生长速生期,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  相似文献   

2.
王全森 《防护林科技》2016,(12):109-110
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大苗的成活机理、容器苗造林应用技术要点,对比分析了容器苗造林的优势,指出了培育大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叶树幼树移栽与容器大苗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半干旱地区针叶树造林的成活率,在内蒙古奈曼旗兴隆沼林场开展了针叶树幼树带土坨移植试验与塑料容器大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8年生境子松幼树移植成活率达88% ̄98%;4年生不同树种容器苗造林成话率达76% ̄87%。樟子松容器苗成活率比裸根苗高53%;流动风沙土造林地比生草风沙土造林地高45%。  相似文献   

4.
林西县南门外治沙林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培育樟子松苗木,近几年又组织培育樟子松容器苗,通过实施容器苗造林,提高了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降低了营造林成本。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先育苗,再移植到容器定植培育一段时间后再用于造林.介绍了左云县樟子松容器苗培育和造林技术,旨在为山西省北部地区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提供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容器育苗技术的普及推广,容器苗的需求量和育苗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在造林过程中,也经常发生因对苗木保护、栽植方法等技术环节把握不当,而导致的造林成效不高甚至完全失败的现象。2005年以来,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林区积极进行樟子松造林试验及大面积推广工作,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平均达95%以上,保存率为90%左右,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一、容器苗造林的关键环节1、炼苗与墩苗苗木是造林的基本材料,容器苗造林同样要求优质壮苗,不同规格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7.
《河北林业》2012,(8):40-40
近日,各地林业部门抢抓降雨充沛的有利时机,全力加快造林进度,迅速掀起造林高潮。根据生产统计,截至8月6日,全省雨季完成造林93.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5.2万亩(容器苗造林13.9万亩),飞播造林26.5万亩,封山育林22.2万亩。  相似文献   

8.
2月14日.在多伦县曲家湾万亩退耕还林樟子松造林基地,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起运樟子松大苗。他们有的用镐头刨土坨,有的用铁锨铲土,虽然天气比较寒冷,但是他们却干得十分卖力。  相似文献   

9.
从容器苗营养土的配制、苗木的选择、整地方法、造林时间等方面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苗的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比大田苗造林优越一年四季均可造林,变季节性营林生产为全年性作业生产,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综合效益好.2000年浙江省淳安县推广容器苗造林569.6 hm2,占全县用材林造林面积70.2%.  相似文献   

11.
樟子松容器苗人工造林是一种适合鄂尔多斯地区的造林生产技术,对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利用大棚对樟子松进行容器育苗,出圃后再进行人工造林,旨在提高樟子松人工造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红树林造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红树林造林方法根据种苗来源的不同分为天然苗造林、胚轴造林和容器苗造林3种,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胚轴造林简单易行,成本仅及容器苗造林的21%、天然苗造林的27%,是大规模造林的首选。有5种主要红树植物适合广西潮滩的大规模造林。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立地类型,对侧柏、樟子松、华北落叶松和毛条4个树种的容器苗与裸根苗造林进行对比试验。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比裸根苗可提高34%~77.8%,其他各项生长指标也明显高于裸根苗。容器规格以6×20cm 的为宜。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左中旗新开河林场在保康--开鲁公路架玛吐--宝龙山段19.5km处的公路两侧进行春、夏、秋、冬季樟子松大苗栽植试验,探索出了一套确保樟子松大苗移植成活经验,采用自己设计的移植桶两年共栽植5年生大苗1万株,成活率均在90%以上,不仅当在适宜推广,而且在高寒山区的霍林郭勒市利用移植桶移植1.6万株,获得成功,成活率也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正>采用容器苗造林是目前各项工程造林正在广泛推广的一项造林技术。现将培育樟子松容器苗的主要技术措施归纳总结如下:一、容器杯的选择。选用大小合适的容器,为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使用樟子松、云杉大苗冻坨移植进城造林,主要是绿化公园、街道、庭院、城防坝、景点。齐齐哈尔市2003年冬移植的7万株5~7年生云杉、樟子松成活率95%以上。从目前的实践看,成功地冻坨移植樟子松、云杉应采用以下技术: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是耐瘠薄土壤的树种,具有抗寒、耐旱、适应性强等特性,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栽培。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引入内蒙古通辽市,目前已经成为本地区用材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的主要造林树种。由于降水量减少和气候干旱的加剧,樟子松裸根苗造林已难保成活,因此,容器苗造林成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的主要方式樟子松容器苗培育投入大、工序多、技术性很强,要大规模稳定生产樟子松容器苗,必须要熟练把握种子的质量、育苗地选择、营养土配置、播种、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林分所要求的优质壮苗。  相似文献   

18.
松原市扶余区从1990年采用樟子松容器育苗在松花江右岸大沙带上造林,取得了初步效果。造林104.4ha,平均成活率达85.6%,比裸根造林成活率提高40%。而且又是营造在趋于稳定的流动沙丘上,为加速造林治沙和建设高标准防护林闯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9.
"十五"以来,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中日合作治沙造林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项目中,将容器苗造林作为提高造林成效的重要途径,强化措施,重点推广。几年来,共栽植容器苗370余万袋,造林3万余亩,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结合当地雨季造林生产,于2007年7月份在淄博市博山区大李村南的荒山上进行了容器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虽然遇到了持续12 d的高温干旱,但应用平衡根系无纺布和塑料袋2种容器小苗造林的2个树种成活率均达到了85%以上.与应用裸根大苗相比较,君迁子树种提高了13.6%和12.3%,侧柏树种提高了9.5%和9.7%,容器苗与裸根苗之间的成活率差异显著.生长状况以无纺布小苗最好,塑料袋小苗次之,裸根大苗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