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基于中尺度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长武县生态农业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依据长武县1980—2008年间农业生态经济演变过程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对长武县29a来的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态农业效益由1980年的"差"上升到2008年"良";经济效益发展变化最明显;生态效益总体上处于平稳发展期;近几年来,综合效益增长势头明显。为此,需要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使系统整体功能得到增加。  相似文献   

2.
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了对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综合定量评价,该研究结合沼气生态农业模式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以生态农业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选择了17个指标构建了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均权法确定了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各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法构建了沼气生态农业模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宝鸡市2个典型沼气生态农业模式(陇县“沼气池—厕所—畜舍—菜(果、粮)”庭院生态农业模式和千阳县“桑—蚕—双孢蘑菇—畜舍—沼气池”生态农业模式)的研究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表明该研究所提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了生态农业的内涵,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3方面入手,构造新疆绿洲生态农业综合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方法对新疆绿洲生态农业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4.
生态农业示范户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形式。本文根据陕西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实践,总结和分析了该省生态农业的基本构成单元--生态户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从地域生态、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三个方面研究了该省生态农业示范户的生产结构模式,分析了生态户进行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开发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得出对发展生态农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生态农业示范户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要形式,本文根据陕西省生态农业的建设实践,总结和分析了该省生态农业的基本构成单元-生态户的发展现状及其物征。从地域生态,产业结构和经营方式三个方面研究了该省生态农业示范户的生产结构模式,分析了生态户进行生态农业和庭院经济开发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得出对发展生态农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洼县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发展优势及生态农业建设的模式工程、效益分析 ,阐述了生态农业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产品质量改善 ,并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 ,指出生态农业是改善大洼县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途径 ,今后应更加完善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农业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法的生态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态农业能否成为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与基本模式,关键在于与其他农业发展模式相比生态农业有无竞争力优势?为此,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遵循"要素-结构-绩效"的研究范式,对生态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共确定5个1级指标、22个2级指标和66个3级指标。结果表明:对生态农业竞争力1级指标而言,影响最大的是主体层,之后依次是效益层、产品层、要素层和组织层。并就如何提升和打造生态农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关中灌区改造工程综合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陕西省关中9大灌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关中灌区改造工程世行贷款项目的实施情况,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建立了由社会性指标、资源性指标、经济性指标、技术性指标和生态环境性指标等5大体系8项指标组成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将综合评价结果分为效益差、效益一般、效益良好、效益优良4个等级,通过模糊分析计算得到综合评价分值。研究表明,陕西省关中灌区改造后效益综合指标提升了一个级别,即从合格级别上升为良好级别。  相似文献   

9.
两种综合赋权法应用于灌区节水改造效益评价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灌区节水改造项目综合后评估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对于评价结果的客观合理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权重,选用两种不同原理的综合赋权法对灌区节水改造资源性效益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并分别应用得出的权重值计算了灌区节水改造资源性效益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两种综合赋权方法得出的指标权重向量大小排序结果一致,应用于灌区评价时所得4个灌区节水改造资源性效益两种综合评价值大小不一样,但排序结果一致.最后,对该结果出现的原因及两种综合赋权法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山区生态果园模式研究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已成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探索较优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研究方向.以恭城县为例,介绍其“五位一体”的现代生态果园发展模式、关键环节和技术,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岱密庵村“分层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能流、物流及效益进行了研究.根据当地实际,将复合生态系统分为上层、中层、下层和庭院四个亚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上、中、下三个亚系统的能量产投比分别为1.513,1.2864,12.5696,下层亚系统是系统内食物、饲料的主要能量来源,中层亚系统是系统内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层亚系统是中、下、庭院各亚系统发展的生态环境保障,高效的庭院系统是联结上、中、下三系统的枢纽.“分层利用型”生态农业模式,是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初等形式.在我省山区生态农业建设中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小流域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和过程出发,兼顾小流域综合治理的3大效益,以可持续发展发展度指数和协调度指数为基础构成了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评判指标体系,并将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程度划分为6级。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根据多次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结果,逐次求取影响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的指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各评价指标,求出综合效益评价值,并以江苏省溧阳市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为例。新昌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表明:该镇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效果较好,但社会效益和部分生态效益指标增加不明显,在土地整理实践中应重视促进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综合利用”型生态农业单元是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项目,它对于充分利用山区的自然资源,促进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运转,提高经济收入,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窝铺流域试区研究结果看①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较充分,生产力较高,林、果、粮、菜的面积比为100:36:35:3.②初级生产综合利用较为合理.③养殖业种群结构需进一步调整.④加工业基本持平,加工能力占试验区需要量的80%以上,果品加工业发展潜力较大.⑤能源建设普及率较低,经过3年的规划治理,利用“综合利用型”生态模式,三大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元谋干热河谷区旱坡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元谋干热河谷区4种旱坡地生态农业模式的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模式“罗望子+裸地”相比,建立的4种模式均体现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其中.“罗望子+木豆+柱花草”模式截持降雨。增加地表盖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蓄水保水能力,防治水土流失效果最佳,其余3种模式均有明显的生态效益。根据需要.若重新对套入模式的主栽灌草层作物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重建后的优化复合生态农业模式,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将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近年来煤炭等开发建设项目引起的环境问题日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评价生产建设项目生态修复效益,量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的效果,旨在为今后开发建设项目评价提供可参考的技术与经验。[方法]以陕西省子长县永兴煤矿资源整合项目为例,建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计算了各评价指标在不同建设时期的隶属度值,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并根据拉格朗日乘子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了综合,最后采用生态效益指数对开发建设项目生态修复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考虑了主客观信息在内的拉格朗日乘子法计算得到的综合权重能够反映出开发建设项目各建设时期不同指标的特点;基于综合权重计算得到的生态效益指数显示该项目在建设前期生态效益指数最高,而试运行期的生态效益指数0.392高于施工期0.318,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在试运行期开始发挥了水土保持效益。[结论]提出的生态修复效益评价体系及方法可行,可以为其他生产建设类项目生态效益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农业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生态农业的制度构建可以分为指导如何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农业绿色行动清单制度和指导如何认定生态农业的生态农业认证制度。生态农业认证制度主要考察农业表现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资源匹配、生态友好、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关键判别标准。农业绿色行动清单则是指导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时,对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功能、输入和输出实施有效调控的一系列可选择措施。生态农业制度的构建需要遵循原则清晰、指标简洁、因地制宜、操作容易、激励有效、核查方便的方法。文章论述了生态农业认证制度构建的指标体系、核查方法、信息公开、诚信记录、激励措施、认证程序等,还探讨了农业绿色行动清单制度的分类系统、内容表述、经济支持和运行程序等。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燕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燕沟流域自1998年以来生态系统恢复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植被恢复重建措施等,并对生态建设中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燕沟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配置和生态农业建设模式选择合理,为黄土高原的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农地>天然荒草地。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