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种子成熟度与种子活力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林振华 《种子》1998,(2):44-45
种子活力在农业生产上是很有用的指标,经测定发现,小麦种子成熟度与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无直接关系;但对种子活力的测定,在品种间或品种内不同成熟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TTC的定量测定和电导率的规定,也进一步证明种子成熟度不同种子活力也明显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种子》2019,(1)
为发掘利用高活力小麦种质材料,揭示不同小麦品种间(系)的种子活力差异及其内在生理原因,本研究以置于常温种子库老化6年的180个小麦品种(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了种子活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间发芽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35个小麦品种(系)的种子完全失活、不能发芽,种子活力最高的3个品种分别为豫麦18(92%),西农3517(76%)和浏虎98(72%);测定了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种子含水量和籽粒品质性状并与发芽率进行了相关分析,发现发芽率与电导率和籽粒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籽粒总蛋白质含量相关不显著;进一步对种子活力高低差异显著的6个品种(系)进行了种子萌发关键激素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测定,发现3个高活力小麦品种(系)(豫麦18、西农3517、浏虎98)种子中GA3/ABA的比值均显著高于3个低活力品种(系)(西农2003、洛麦21和陕麦107)。本研究表明,种子活力性状在小麦种质资源中存在广泛变异,植物内源激素GA3和ABA的相对含量是影响种子活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小麦新品种穗发芽抗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皿种子发芽法,对10个不同白皮小麦品种进行种子活力各项指标及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种子活力及淀粉酶活性均存在差异。高活力种子α-淀粉酶活性大。相关分析还显示,α-淀粉酶活性与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在高度正相关,致使种子发芽快;小麦收获期遇阴雨潮湿环境易穗上发芽。  相似文献   

4.
小麦不同基因型种子活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前言种子活力是一个决定于基因型,又因环境因素而变化的生理特性,是种子在田间条件下迅速、整齐地出苗,且能长成正常幼苗的一种生长力。活力高的种子萌发良好,长成键壮的幼苗,适应不良的环境,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种子活力的基础是遗传性,不同小麦品种的种子活力差异很大,选用活力较强的品种,并在相适应的条件下栽培,就能保证小麦稳产丰收。  相似文献   

5.
人工老化对小麦种子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种子活力与醇溶蛋白组成变化的关系,以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和杂交小麦(BNS/05525)为材料,高温(43±1)℃、高湿(95%相对湿度)老化处理0,4,6,9,12,15d和20 d,对老化处理种子的活力及醇溶蛋白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逐渐降低,老化20 d的小麦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降为0,种子活力丧失.在同一老化程度下,杂交小麦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高于百农矮抗58、周麦18、新麦208、郑麦9023,说明杂交小麦的抗老化能力较强;电导率在种子老化的0~12 d内变化较小,种子老化到15d时电导率迅速升高;5个小麦品种种子老化20 d后,发芽率从100%下降到0,醇溶蛋白的表达均出现了带型的变化,ω区醇溶蛋白出现了谱带的丢失、新蛋白的增加及蛋白表达量的上升和下降.种子活力丧失与蛋白的丢失、新谱带的产生都是在同一时间(种子老化20 d),说明种子活力的丧失与ω区域醇溶蛋白的消失和新增加的蛋白质有关;种子老化程度的加剧,导致了某些存活能力差的基因型消失,消失的基因可能与种子活力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非破坏性方法测定小麦种子活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低温10℃贮存6个月后,重复吸水-回干处理有提高小麦种子活力的作用,但高温35℃贮存6个月后,除1次浸泡2h或4h的处理处,其他处理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浸泡次数的增加种子活力明显下降。两种温度贮藏后,整粒种子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谱带变化处理与对照间无明显差异,电导率,可溶糖糖,氨基酸和紫外光密度4项种子渗漏物测定指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种子活力密切相关。最终筛选出一个非破坏小麦种子活力的监测方法,即:小麦种子浸光2h或4h后,种子在室温下经适当干燥至原含水量后可继续保存,浸泡液被用于测定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7.
《种子》2021,(8)
为研究黄淮麦区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活力与物理性状变化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宜的收获期,以西农20和周麦18为试验材料,研究收获期对种子活力和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收获期对种子的活力指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西农20活力指标均在花后34 d趋于稳定,周麦18的物理指标和活力指标在花后40 d达到峰值;典型相关分析表明,种子活力与种子的物理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收获期对种子活力指标和物理指标均具有显著影响。小麦种子水分降低到34%~37%,千粒重约为最大千粒重的95%、花后34~38 d是高活力种子适宜的收获时期,该时期千粒重未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对不同快速测定种子活力的方法,根据种子成熟和萌发时生理生化反应情况对测定方法进行分类.通过对小麦种子活力的测定比较了各类别中不同方法间的差异,同时分析了在快速测定种子活力实验中导致实验误差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范围内,种质资源已经超过600万份,其中超过九成的种类是种子。保护这些种质资源迫在眉睫。首先介绍了几种小麦种子干燥保存的方法及其特点,自然干燥、干燥剂干燥是较为常用的手段,现在又发展了热泵干燥以及微波干燥等干燥手段;而后对小麦种子的最适合水量和活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干燥的种子发芽率高、活力较强,说明种子含水量对小麦种子活力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种子超干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爱清  高荣岐  尹燕枰  李圣福 《种子》2007,26(12):56-60
选择小麦、玉米、大豆、大葱种子,对其超干燥技术进行研究。通过氧化钙干燥、低相对湿度干燥和加温干燥,对不同类型种子的降水速率、干燥的含水量下限、干燥损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氧化钙干燥简便易行、安全、有效,但应及时终止干燥过程,防止过度干燥引起种子活力下降。小麦种子安全干燥的水分下限为2.8%,大豆种子为3.5%,大葱种子为2.2%,低于该水分下限,种子活力都表现下降。低相对湿度干燥也简便易行,且不会有过度干燥的危险。普通烘箱干燥易受环境湿度影响,不易达到超干目标,而且还会导致种子活力降低。氧化钙干燥和低相对湿度干燥均能达到使种子超干的目的,超干过程中种子水分下降规律为:油质种子快于蛋白质种子快于粉质种子,小粒种子快于大粒种子,低初始含水量的种子快于高初始含水量的种子。  相似文献   

11.
土地整理区生物-理化改良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地整理区土壤的生物、物理、化学改良技术措施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寻找存在的不足,探讨今后的研究方向。研究表明:(1)土地整理区的生物改良措施主要是施用蚯蚓和生物菌肥,通过两者的施用可以明显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2)土地整理区的物理改良措施主要是机械深松,主要用于解决土地整理区的土壤压实问题;(3)土地整理区的化学改良措施主要是化肥的施用,用于改善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学性质。现有的土地整理区生物-理化改良措施可以比较明显的改善整理区土壤质量状况,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1)土地整理区生物-理化的联合改良技术应用较少;(2)深松联合作业机械的通用性较差,缺乏土地整理项目区标准化的深松设备和深松深度;(3)土地整理后短期内的土壤改良技术研究较少;(4)土地整理区生物-理化改良技术与整理施工结合不够紧密。以后的土地整理区生物-理化改良技术研究需在以上4个方面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2.
亚麻转基因技术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论述了20年来转基因技术在亚麻育种领域应用研究进展:(1)国内外学者成功地鉴定和克隆了亚麻目的基因;(2)进行了多种基因转化方法的研究;(3)建立了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的亚麻遗传转化系统,获得了一批转基因亚麻新品系(种)。还对目前亚麻转基因研究中存在的基因转化率低、转化的外源基因可操作性差、转基因植株遗传不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检测布氏杆菌病的新老方法。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在全球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对人危害严重,基因苗即将为其防制提供保障。认为,细菌学检验和凝集试验测将淘汰;沉淀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不理想;放射免疫试验不能广泛运用;变态反应主要用于绵羊,也用于山羊的筛检,不作山羊个体的诊断依据。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尚无诊断标准。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先进、快速、可靠的新方法,但不能区别疫苗抗体与致病株抗体。PCR可检1pg的布氏杆菌DNA,应用细菌DNA检测是最可靠的方法。最近建立的荧光探针分析可在野外快速准确地诊断,可用于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小麦剪药去雄套袋杂交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月华  丁寿康 《作物学报》1992,18(5):387-390
小麦剪药去雄套袋杂交技术与常规杂交法相比,简化了杂交程序,提高了工效5—7倍。结实正常,假杂种少。通过套牛皮纸袋克服了杂交种子瘪小的缺点,提高了杂交种子质量。该技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是小麦杂交的一个实用高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黄瓜口感鲜脆,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是中国广泛栽培并深受大众喜爱的一种重要鲜食果蔬。但黄瓜采后易发生感官品质下降、营养损耗、微生物感染等问题,进而加速黄瓜腐败变质,使其失去经济价值。因此,适宜的保鲜技术对黄瓜品质劣变进行调控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着重论述了黄瓜采后生理变化机制,归纳总结了常规传统保鲜技术和当今保鲜领域热点研究对黄瓜贮藏品质的影响,旨在强调联合保鲜技术的优势。最后对现有黄瓜保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采用5因素5水平正交施转回归设计,对陕西水地棉花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密度、肥料、缩节胺等5项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作用大小依次为密度>缩节胺>尿素>硫酸钾>二铵。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效应,获得了≥1875kg/hm2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通过反馈示范,提高了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专用棉新品种选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在广泛收集和评价长绒、低酚、耐旱碱和抗虫4种专用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全程逆境鉴定和定向选择技术,提高了对逆境抗性的选择效果,混交混选和分裂交配技术的应用,减弱和打破了专用性状与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负相关,初步建立和完善了抗逆性鉴定技术和指标,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培育转Bt基因抗虫棉,实现了我国棉花育种技术的新突破。利用上述技术体系“八五”期间育成各类专用棉新品种17个,其中抗虫棉和耐旱碱棉新品种为我国首次育成。  相似文献   

18.
低桩机割再生稻氮肥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适应再生稻头季低桩机割条件下再生季分蘖生育特性的变化,设置再生季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再生季分蘖消长、产量及其构成,研究了再生季氮肥施用技术。结果表明,再生季经济施氮量为180 kg/hm2,采用早施促蘖肥,中期分次施用穗肥和粒肥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有效分蘖的萌发及其穗粒发育,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9.
The ex plosio n process a n d paramete rs in the blast of large iron a nd steel wastesare analysed by using the theory of fracture mechanice.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pressurised cylinder with multiple semi-elliptical surface cracks.Reasons are given for the expla-nation that the dynamic fracture toughness for iron and steel is generally low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static value during the blast.The importance is emphasized of the critical duration time of the dy-namic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for crack extension.  相似文献   

20.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堆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体制、经费、队伍、内容、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指出农业技术推广未能在农业生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加入WTO后农业发展的要求,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