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圩公社79年开始种桑养蚕到现在已有11个大队71个生产队种桑,现有桑地1128亩,其中投产桑园776亩,全年养蚕1895张,产茧1034.66担,收入茧款190645元,平均单张产值100.7元,平均亩产值245.67元,是全县新蚕区种桑养蚕发展较好的公社,其主要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2.
贵县大岭公社利用西江两岸发展蚕桑生产,是从一九七五年开始的,几年来蚕桑生产由少到多,逐步发展.现在全社种桑养蚕的生产队已有七十二个,占总队数的百分之三十.桑园面积已达到一千一百多亩.今年到七月底统计,共养蚕一千三百多张,比七五年多四十五倍,比七八年全年养蚕一千二百六十张还多;产蚕茧四百四十五点六担,比去年同期多收一百二十七点五担,增长百分之十四;茧款收入五万七千六百七十五元,比七八年全年收入还多八百三十五元.  相似文献   

3.
横县云表公社邓圩第三十六生产队,地处半山区,共有57户,278人,138个劳动力,耕地面积200亩,其中水田151亩,畚地49亩,是个人多地少生产队.八○年十二月至八一年二月共种上桑树20亩,从四月中旬至十一月底共养蚕十五批,106张,产茧五千零六十斤,收茧款八千一百三十二元,亩桑产茧二百五十三斤,平均亩桑产值四百零七元,创我地区大面积当年种桑,当年养蚕,当年高产的最好水平,为加快发展我地区蚕桑生产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4.
英德县黎溪公社黎洞大队,是地处北江河畔的新的蚕桑基地大队,八个生产队总人口有一千二百八十二人,劳力五百一十三个。去年八月种桑面积已达六百一十三亩,投产四百一十三亩,总产蚕茧二百五十二担,产值四万一千八百多元,平均亩桑产茧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我县新发展蚕桑生产的龙湾公社六一生产队,七九年一月新种桑七亩,三月采桑养蚕。全年养蚕二十三批,六十点五张蚕种,产茧二千七百二十六点七斤,收入茧款四千九百五十三元二角三分,平均亩桑产值七百零七元六角。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  相似文献   

6.
种桑养蚕,取茧制丝织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生产.纵观全国,凡种桑养蚕茧丝生产发达的省(区),其经济都较富裕.全国有名的鱼米之乡也是丝绸之乡的浙江、江苏、广东,农村经济都较富裕.如浙江省,1981年全省蚕桑总产值为30282万元.蚕桑产值占农、林、牧、副、渔五业总产值3.3%,占农业产值的6.16%,其中七个年产茧五万担以上的县,1981年蚕桑产值为农业产值的23.34%,高的可达31.32%,仅养蚕一项平均每个农户收入268.18元,每个农业人口平均收入62.5元.我区平南县是种桑养蚕的老区,特别是城厢公社河口大队,更是家家种桑育蚕.1982年全大队养蚕5819张,产茧2036担,收入34万多元,平均每户养蚕收入382元,人均收入64元.全大队养蚕收入超  相似文献   

7.
永康县的蚕桑生产是在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初期开终发展起来的,1960年已有桑园5000多亩,产茧850担,但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在刘少奇修正主义路线干扰下,蚕桑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1962年全县只剩下桑园369亩,产茧73担,直到文化大革命前,还只有在9个公社的41个单位种桑养蚕,桑园不到1000亩,产茧仅115但。文化大革命以来,不断批判  相似文献   

8.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岗美华侨农场一九八二年投产桑地面积五百五十六亩,一九八二年养蚕三千一百六十张,产值二十六万八千五百五十七元六角六分,产茧一千四百五十六担。加国家奖励款总收入三十二万九千二百五十一元二角六分。平均每亩桑收入五百九十三元五角二分。与去年同期对比,总收入、总产茧量和每亩桑收入都分别翻了一番多。其中二分场十四、十五队种桑一百三十八亩(其中旱坡地桑八十二亩),养蚕一千一百零四张,平均每亩桑地养蚕八点二张,产茧五百零六点七担,产值九万二千五百三十一元八角一分。加国家奖励款,总收入一十一万三千六百零二元四角三分。十五队的  相似文献   

10.
建德县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多山县,他们在参加省、市蚕桑会议和学习四川发展蚕桑生产的经验后,体会到建德完全有条件开展户户种桑、家家养蚕,因此在积极扶植发展社队集体蚕桑生产的同时,大胆鼓励社员户里种桑养蚕,并派出蚕桑技术辅导员进行具体帮助、指导。三都区梓里公社江台大队1979年春,8户社员每户利用2—3分自留地种上600株左右嫁接桑苗。当年种桑当年养蚕。每户蚕茧收入超百元。据统计这8户去年春共种了4800株桑苗,早秋开始利用堂前闭屋饲养了三期共7.5张秋蚕种,结果产茧447.2斤,收入总茧款818.40元,平均每户产茧55.9斤,当年收入仅茧款就有102.30元。他们种桑养蚕尝到了甜头。今年春蚕一期又养了6.5张,生产春茧466.3斤,收入茧款1010.98元,平均每户一期产春茧58.3斤,户收入126.37元,社员笑颜逐开,  相似文献   

11.
我队今年的养蚕工作实行了“定人员、定产值、定报酬,适当奖励”的责任制,使今年的蚕桑生产获得较高产量,成为全社养蚕工作优质高产的先进生产队之一。我队一九七六年种桑五亩八分,今年二至九月底止,养蚕二十九张,收入茧款二千八百六十六元五角九分,得奖售化肥四千二百九十斤,平均每张得总款一百元,担桑产值一十三元、由于落实了责任制,确保了蚕桑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阳春县合水公社高圹大队高圹村林善超,全家8人,劳力5个。从一九八○年开始,种桑养蚕三载,年年增产增收,八○年试种旱地桑四分,当年养蚕成功,全年收入茧款296元,平均亩桑值产740元。一九八一年桑地面积扩种到3.2亩,投产面积2亩,共养蚕种11张,总产茧756斤,总茧款1380元,加上蚕茧外汇奖,养蚕总收入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锦西公社共有耕地3.76万亩,2.96万人口。一九七九年冬,我们在627亩桑园的基础上,栽植新桑503亩,其中“一步成园”350亩,把桑园面积扩大到1130亩。全社有112个生产队养蚕,占生产队总数的55%。一九八○年养蚕1564张,产茧1158担,比上年增产30.8%;收入21.4万元,比上年上升34%;平均每张蚕种产茧73.9斤,比上年上升21.5%,张产值136.84元;平均每亩桑园产茧184.6斤,比上年上升26.4%,亩产值341元。一九八○年我社发展蚕桑生产的主要体  相似文献   

14.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嵊县青联乡(公社)上淡竹村(大队),蚕桑重点户俞水根,全家5人.自一九八一年开始种桑养蚕,三年来为国家投售商品茧3118斤,收入6100元.其中1983年饲养蚕种31.5张,产茧2107.9斤,得茧款4151.09元,人均提供商品茧421斤,收入830元.俞水根原是村(大队)蚕桑专业队长,有着丰富的栽桑养蚕技术,是一个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  相似文献   

16.
一、蚕桑生产的概况近几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八十担,到一九八四年,全县有十七个区一百五十五个乡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六户种桑养蚕,共种桑一万三千五百亩,饲养蚕种六万五千张,产茧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担,比一九八三年桑地面积扩大三千六百七十九亩,蚕茧增加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担;而比一九七九年桑地面积扩大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亩,蚕茧增加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九担。一九八五  相似文献   

17.
我县从一九七七年开始种桑一十亩八分,当年养蚕收入茧款一千八百七十七元后,于七八年扩种到三百二十亩。以后每年都以一倍或几倍的速度不断发展。八一年底止桑地面积四千五百九十六亩,其中投产二千零五十亩,全年产茧一千六百四十担,总产值二十七万五千四百五十九元,与八○年相比,增长一点二倍。今年春桑地面积已发  相似文献   

18.
覃光族 《广西蚕业》2000,37(4):45-46
1999年,我地区种桑养蚕遍及全地区11个县市、78个乡镇、358个村、26656户农户,桑园面积55000多亩,养蚕134700张,产鲜茧353.45吨(70690担),创产值4000多万元,养蚕户平均收入1500多元,有7140户养蚕收入超过5000元,有205户收入超万元。环江县大才乡同进村的下坪屯,全屯19户,去年户均种桑1. 8亩,户均养蚕12张,户均养蚕收入4500多元,该屯殊荣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黄根欲,带头科学种桑养蚕已有15个年头,1988年以来,他养蚕收入年年超万元,他全家4口人,去年种有桑园3.6亩,养蚕30张,产鲜茧1080公斤,收入11448元,占家庭经济收入的67%,平均亩桑产茧300公斤,亩桑产值3180元、人均养蚕纯收 入2227元。我地区早已成为全区蚕桑重点县市的宜州市和环江县,今后上半年蚕茧收购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14~18元,优质蚕茧处于畅销价高的形势。多年来,宜州市党委和政府对发展蚕桑生产极为重视,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冬今春,全市广大农户又扩种新桑园9760亩,全市桑园面积从去年25000亩扩大到今年的35000亩,预计今年养蚕超10万张,产鲜茧350吨(7万担),农户收入4500多万元,创税2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交流总结种桑养蚕的经验,进一步提高科学种桑养蚕水平,夺取蚕茧增产丰收,我县农商部门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联合召开了蚕茧高产优质经验交流座谈会议,现将总结交流的经验综合整理如下、一、必须加强领导蚕桑生产搞得好不好,领导是关键.凡是领导重视的,就能够发展巩固,就能够稳产高产,如西河公社党委书记陈森同志亲自抓这项生产,除大会小会逢会必讲之外,还深入到各大队、生产队发动种桑,检查养蚕,使这个公社由七三年只有三个队种桑二十五亩,养蚕四十二张,产鲜茧十四担,到七七年一百五十多个队种桑一千多亩,养蚕二千八百多张,产鲜茧一千多担.新圩公社也是由于党委重视,书记挂帅,落实专人具体抓,使这个公社由七五年产鲜茧十五担,到七七年二百九十四担,比七五年翻了十八翻  相似文献   

20.
我队近年来.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种桑养蚕,蚕桑生产逐年发展,一九八○年,全大队桑园面积二百二十亩一分七厘,养蚕一千一百四十六张,产茧四万四千九百四十斤,收入六万七千一百零六元,去年又扩种桑一百三十九亩三分三厘,新老桑园面积达三百五十九亩五分,养蚕二千五百张,产茧八万五千八百一十八斤,收入一十三万一千四百六十八元.产量产值都比八○年翻一番.去冬今春落实了生产责任制水田包干到户,生产队也把集体桑园包干到户,这样不但不挖桑,而且社员还利用自留地种植桑园五十三亩七分,种一亩桑以上的就有六十户,全大队桑园面积目前已达四百一十三亩二分,种桑养蚕达六百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