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介绍了葡萄旁枯病、褐斑病、栓皮病、扇叶病、蔓枯病和白纹羽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提出防治这些璃害应采取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减轻病害危害.提高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农业科技工作者全面了解我国水稻褐鞘病病原物的研究概况,描述了水稻褐鞘病的症状,从真菌、细菌、螨类和昆虫4个方面对水稻褐鞘病的病原物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康惠 《湖南农业》1996,(8):23-23
病毒性出血病及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统称为草鱼四大病,是草鱼的多发病,尤以病毒性出血病危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白纹羽病是许多针阔叶树种上常见的根病,煤污病是发生在多种木本植物的幼苗和大树上的一类极其普遍的病害。本文主要介绍了白纹羽病和煤污病的症状、发展规律,并总结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法氏囊病又称甘保罗病,是一种免疫系统抑制疾病,鸡常发生此病,鸭和鹅等禽发生本病的比较少。鸭沙门氏菌病俗称雏鸭白痢,畜禽均易感染发生沙门氏菌病。  相似文献   

6.
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病斑的扩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田间条件下采用喷雾法接种,观测昆明地区玉米灰斑病不同叶层和部位病斑面积与数量,分析其与接种天数和温湿度持续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灰斑病病斑扩展与温度在20~30℃的时间累计值、10℃以上的有效积温、接种天数、相对湿度90%以上的时间积累值和品种抗性等均极显著相关(P0.01);抗病品种病斑小而少、产孢少,感病品种则相反;病害主要发生在穗位及以下叶片,病斑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中上部,并以纵向扩展为主,横向扩展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汪永洪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8):127-127,170
草鱼细菌性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草鱼"三病")常并发,一旦发病,死亡率极高。一般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彻底清塘,鱼种消毒,水质清洁,饲料精粗搭配要合理。治疗用杀菌药消毒水体,并服用内服鱼药。  相似文献   

8.
<正>苹果树腐烂病,又名苹果腐烂病、串皮湿、臭皮病、烂皮病;主要为害十年以上结果树的主干和主枝,此外还可为害小枝、幼树和果实,主干、大枝和枝杈为害重,小枝略轻,近年来幼嫩组织发病程偏重趋势给生产和防治带来诸多困难。苹果树腐烂病症状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1.溃疡型:被害部呈圆形或不定形的水渍状,稍隆起,病疤深达木质部,组织松软,用手压有黄褐色汁液流出,闻之有酒糟味,病皮易剥离;后期病部干缩下陷,与健部交界处裂开,病皮呈黑  相似文献   

9.
<正>僵蚕病又名硬化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病蚕尸体干涸硬化,体表皮长出菌丝和分生孢子。因病蚕尸体外面产生不同颜色的孢子,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和褐僵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如不及时防治,传染很快,死亡率较高。对僵蚕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0.
梨黑星病又名疮痂病、黑霉病、斑点病,是我国各梨区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此病经常流行,造成很大损失。病果品质下降,降低或完全丧失了商品价植。同时,病叶大量早落,使树势衰弱,甚至导致梨树生产濒于毁灭。  相似文献   

11.
葡萄白腐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通过对葡萄白腐病病菌在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等方面进行试验和调查,得出葡萄欧美型品种较抗病,欧亚型品种较感病,葡萄糖、蔗糖最适于病菌生长发育.通过种植抗病品种、地面覆膜等措施,可以防止病菌侵染,在开花后到封穗期再辅以药剂防治基本可控制此病.  相似文献   

12.
葡萄的白腐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白腐病又称腐烂病、水烂,是严重影响葡萄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凡葡萄栽培区几乎都有此病的分布,北方一般年份损失15%~20%,严重的年份可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3.
哈密葡萄烂果病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葡萄烂果病成为哈密葡萄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病果中分离到的病原物经鉴定为根霉属黑根霉(Rhizopus nigvicans Ehrenb).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引起葡萄生长后期烂果的两种病害白腐病和炭疽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方法,通过栽培管理等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和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从而避免因大量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果实和环境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烂果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石河子地区鲜食葡萄果实烂果病的主要病原.[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及对具有典型烂果症状的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和培养,对病原进行常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通过鉴定查明引起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的病原菌主要有三种: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和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结论]石河子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原有3种,其诱因主要与8月上旬久旱遇雨和膨大剂用量较多有关.  相似文献   

16.
孙丽华  张宝贵  陈连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79-18181
[目的]研究河北昌黎地区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法]于2007年在酿酒葡萄生育期(4~11月)进行逐日3次定时(08:00、14:00、20:00)观测,观察项目包括分生孢子数及温度、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风速等气象要素。由于白腐病主要危害果实,因此记录酿酒葡萄果粒发病情况,发生标准分为始发期、盛发期和持续期3个阶段。[结果]酿酒葡萄白腐病分生孢子发生与温度、湿度、降雨量、风速等气象要素有密切关系,降雨量和田间湿度的变化对病菌的影响最大。该病菌在昌黎地区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4~28℃,最适温度为25℃左右,28℃以上时不利于孢子萌发。[结论]根据白腐病发生气象指标,结合中期天气预报,可提前预防并有效控制酿酒葡萄白腐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英姿  张伟  赵明  刘学卿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28-4829,4831
[目的]探究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与产孢的条件。[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温度、pH及光照对葡萄白腐病菌菌丝生长及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氮源中,氯化铵最利于菌丝生长,硫酸铵最利于病菌产孢;碳源中,葡萄糖和蔗糖最利于菌丝生长,蔗糖最利于病菌产孢;分生孢子在碳、氮营养液中均不能萌发,而果梗煮液最利于孢子萌发。适宜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最适温度为25~30℃;适宜产孢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为30℃;适宜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适温度为28~32℃。适宜菌丝生长和产孢的pH范围是3~5,最适pH为3;适宜孢子萌发的pH范围为2~9,最适pH为3~5。光照对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无影响,但全光照能抑制病菌产孢。[结论]为葡萄白腐病的预警和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室内品种抗性鉴定与大田品种抗病性调查及实地了解病害发生整个过程中的田间管理措施,特别是激素使用次数和用量等,查阅相关气象资料,比较不同单位、不同年度间相关措施和烂果程度间的差异,从而找出引起烂果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烂果病发生最严重的品种是无核紫,激素使用次数过多和过量导致裂果,是诱发烂果病发生的主要原因,8月上旬的久旱遇雨对该病发生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引起2008年石河子地区葡萄大量烂果主要与品种、激素使用过量和气候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药剂.[方法]研究了几种化学药剂对吐鲁番无核白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化学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12.5%氰菌唑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的防效只有45.05%,20%三唑酮乳油2 000倍液的防效达到60.34%;采用化学药剂加人工剪除感病、感虫的果粒、果穗的方法防治酸腐病取得较好效果,其中必备+吡虫啉组合的防效最好,达到94.31%.[结论]该研究结论为相关部门进行葡萄白粉病和酸腐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试验结果表明 :10 %世高WG对葡萄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且对葡萄安全。在葡萄炭疽病大发生年份 ,于葡萄幼果期开始 ,连续用 15 0 0~ 2 0 0 0倍 10 %世高WG施药 4次 ,每次间隔 10d ,即能显著控制病情 ;其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极显著高于 75 %百菌清、5 0 %多菌灵和 70 %代森锰锌 60 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