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竹雕艺术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历代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笔下,竹是高洁、坚贞和谦虚的象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竹简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在竹器上镌刻图纹和文字的竹子雕刻工艺也应运而生,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专门的雕刻艺术品。要探求战国以来历代竹雕艺术的沿革特色比较困难,因封建社会早期和中期留下的竹雕工艺品已不多见,文字记载也很少,从目前留存的竹雕工艺品来看,我国竹雕艺术的繁荣期在明代。明代的竹雕工艺主要有竹根雕、竹筒雕和竹片雕等形式。竹根,壁厚节密,宜于雕刻人物、花果、鸟兽等形象及酒盏、笔洗等器皿;竹秆,壁薄而挺直,中间圆而空,根据竹节截取的长度,宜于雕刻笔筒,花插、香薰、帽筒等器皿;竹片、是竹秆劈开后的局部,一般多雕刻臂搁、笔床和扇骨等用具。  相似文献   

2.
竹雕作为中国封建时代晚期的工艺美术的重要代表,具有美学和哲学的双重价值,论文从社会学、图像学角度出发对其意识形态和审美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折射出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化现状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3.
金美淑 《林业科技情报》2006,38(4):108-108,110
歌唱艺术是一种技艺性很强的表演艺术,更是感人的欣赏艺术,是整个音乐表演中最为人们所接受的情感艺术。演唱者要想将自己的演唱真正有实力,能够感染听众,使自己的内心情感唱出的歌声融入作品,将作品所要求的情感内涵和演唱技艺结合起来,使作品中的真情实感,生动、完美、动人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正>11月8日,第十届中国(东阳)木雕竹编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该博览会活动为期5天,100多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0多个省市地区的工艺美术协会和红木家具行业及采购商代表等前来参会。此届博览会展览面积46万m~2,共设木雕、根雕、木雕(红木)家具、竹编竹雕、非遗展区、特色木制工艺品等。作为中国木雕行业内最具规模的一次专业展会,第十届东博会以"传承东阳木雕艺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以发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像中国这样具有久远的亲木文化情结,它自成体系,形成了固有的艺术风格与构造特征,包括完整的木架构体系,三段式的外观特征,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优美动人的构件造型,装饰色彩与等级的紧密结合等。蒯祥是"香山帮"建筑工匠中的泰斗,直到晚清时,仍流传"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一说。以北京故宫总设计师蒯祥领衔的"香山帮"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叠山匠、石匠、彩绘匠等古典建筑工种于一体,以其精湛的建筑作品在中华建筑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传统木结构  相似文献   

6.
竹雕之乡     
竹雕之乡□何鸣声位于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东南部,著名的“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蜀南竹海,地跨长宁、江安两县,是一个由500多个山峦、6.9万亩桶竹连成一片的“绿竹公园”。因为有如此一个绿竹王国,长宁县早已闻名遐迩。在长宁竹乡,人们的衣食住行都和竹...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中国传统手工工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科技的不断更新,中国传统手工工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现在,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操技能的同时,也同样注重培养他们的文化修养,聘请了非遗传承人作为"师傅"来校园传道授业,为职业院校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提供了方便,体现了文化传承。以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中国传统艺术文化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与传承情况,结果显示:在高职院校中传承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可行性很高,能够更高效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并为手工技艺的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木雕属于传统民间雕刻艺术技艺,大多使用在建筑物与家庭用具上作为一种装饰。中国传统木雕技艺经过不断传承与发展,形成独特的民间木雕艺术装饰图案造型。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木雕图案造型的创作风格,挖掘中国传统木雕图案造型的创作题材,进而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木雕图案造型,为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艺术和文化之间向来是相辅相成、互相推动的,插花艺术作为古代中国文人表达情怀的一个重要载体自然也和中国传统的文化品格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以中国传统的文化品格为切入点,详细地探讨了中国古代的插花技艺。  相似文献   

10.
岭南盆景成为独立的艺术流派,起源于本世纪三十年代。此期间,广东老一辈的盆景艺人,在师承我国盆景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冲破传统束缚,细心观察自然,借鉴国画的画理和笔法,创作出一批体现岭南自然风貌的盆景作品,并逐步形成了岭南盆景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中孔泰初和素仁,对岭南盆景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最具影响,堪称岭南二杰。研究二杰的盆景艺术风格,对于我们认识岭南盆景的艺术特色,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宝庆竹刻在我国有着丰厚的历史源流,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宝庆竹刻在技法上不断创新,融合多种艺术形式,向多元化发展,成为集观赏与实用于一体的艺术品;在题材与形式上融入现代元素,走进现代生活,并形成多种门派风格。然而,宝庆竹刻的持续发展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体现在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劳动力成本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方面。为此,文章提出加强基础研究、促进竹刻作坊间学术交流、建立宝庆竹刻创意产业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徽州人在长期栽培利用竹类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竹文化的地方区域特色,主要体现在竹材利用、竹雕刻艺术、竹编织艺术、竹诗文、竹绘画等方面。徽州地区的竹文化是我国悠久竹文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宝庆竹刻"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本文以宝庆竹刻传承人张宗凡竹刻作品为切入点,介绍了张宗凡竹刻的制簧工艺与雕刻技法,并从艺术题材、表现技巧、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分析了张宗凡竹刻作品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均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社会稳定、物质水平不断提高、文人官士尚古之风盛行,成为竹刻技艺迅速发展的基础。文章分析了嘉定竹刻与宝庆竹刻相似的历史渊源,并从雕刻选材、艺术风格、雕刻技法、传承方式等方面对两者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高峰,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对传统竹家具包括明清竹家具的研究则相对较为薄弱,而传统竹家具特别是明清竹家具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研究传统竹家具艺术将有助于中国家具事业的全面发展。文章在梳理竹家具形制和编织工艺的基础上,考察、分析了明清竹家具的造型、结构和装饰的艺术特征,总结出明清竹家具造型具有简练淳朴的线条之美、结构具有顺应材性的实用精巧之美、装饰具有天然与人工相融合的自然和谐之美。对于传统竹家具嬗变过程的梳理和对明清竹家具艺术特征的归纳总结,将有助于完善中国传统家具艺术风格的整体面貌,也可以为中国新中式竹家具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传统文化视角下鄂西南竹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中国古典哲学沃土之上,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和智慧,是现代艺术设计不竭的创作源泉。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分析了鄂西南民间竹编的文化内涵、造物理念与工艺特征,并从文化传承、持续发展、创新设计、技术革新等4个方面提出了鄂西南竹编传承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明清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巅峰之作,其中的竹藤家具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类型,蕴含着中国延续至今的竹文化。中国的竹文化包括实用性和艺术性2个方面的内涵,尤以艺术性的竹文化更为人们所看重。明清竹家具以其简洁、实用又不失精美的造型艺术,在明清家具甚至中国传统家具历史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而明清竹家具所内涵的"人格特征"、"清净无为"、"自强不息"等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被世人所崇拜和追求。  相似文献   

18.
竹材是一种天然可再生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历史悠久。然而传统竹建筑已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如何发挥竹材自身优势并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形成独特的建筑美学已成为广大建筑师追求的目标。建构理论是众多建筑理论之一,是一种关注于建筑建造的形式与功能之间理性协调的理论范式。文章解析了建构理论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竹建筑的建构特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研究现代众多前沿设计的竹建筑案例,分析了竹建筑中的竖向、横向、屋顶、空间结构的结构形态,阐释了现代竹建筑设计中呈现出的建构思维下的结构制造,梳理并归纳了现代竹建筑结构制造的4种特征:明晰逻辑、隐喻身体、融合自然、诠释文化;以期使竹建筑为人们提供舒适、安宁的环境,成为人们全身心融入自然界的居所。  相似文献   

19.
日本传统节日中的竹文化表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竹文化是日本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表现与特征。本文以日本传统节日为中心,按照地区分类,对其中的竹文化表现做了较系统的梳理与归纳,并总结了日本传统节日中的竹文化特征及内涵。  相似文献   

20.
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在介绍竹子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价值的基础上,分析了竹子在中国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同时指出了竹子在园林造景中存在着乡土竹种利用挖掘不充分,理论结合实践不紧密,生态效益挖掘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