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进入 90年代后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逐步得到推广应用 ,四川、湖南、安徽、湖北等省的杂交棉种植面积正逐步超过常规棉。由于杂交棉目前普遍采用人工制种及生产上只利用 F1和 F2代等特殊性 ,传统的良种繁育体系已不能完全适应杂交棉的良种生产需要了。只有根据杂交棉的特性 ,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条件的良种繁育体系 ,才能充分发挥杂交棉的杂种优势 ,防止杂种优势退化 ,节约杂交棉良种生产的成本。本文根据杂交棉皖棉 1 3号在安徽省的推广实践 ,探寻适合杂交棉的良种生产方法。皖棉 1 3号是安徽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强优势杂交棉新组合。该…  相似文献   

2.
关于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状况利用棉花杂种优势是提高产量、改进品质和增强抗逆性的有效手段.印度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做得较好,有50%的棉田利用杂交种.我国在70年代起开展陆地棉品种间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采用人工制种,利用杂种一、二代,有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棉花雌雄异熟系选育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杂交棉花研究中,除印度用人工去雄杂交外,国内外都是采用以雄性不育为基础的三系法和两系法,来选育组合和生产杂交种子,由于这些方法受恢复和保持关系的制约,配组不自由,选强优势组合机率低,更难利用棉花种间杂种强优势,因而,棉花杂优的巨大效应至今未得到充分发挥。我们70年代初开始从事棉花雌雄异熟性研究,旨在探讨利用该性状进行棉花两系法杂交制种,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植物杂种优势 ,是改良作物最有潜力的育种途径 ,也是优化作物种子结构 ,提高种子科技含量 ,创造显著经济效益最具体、最有效的途径。在这方面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本世纪 2 0年代第一个玉米杂交种开始 ,杂种优势已在许多农作物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 ,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红麻的产量和品质 ,已受到红麻遗传育种工作者的重视 ,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其前景十分广阔。1 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国外关于红麻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很少有报道。据国外的红麻育种资料分析 ,红麻种间和品种间杂种优势均很显著。我国从 70年代末开始…  相似文献   

5.
制约棉花杂交制种高产的关键因子及克服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可静  王书彦 《中国棉花》2008,35(11):39-40
上世纪90年代迄今,随着杂种优势在棉花大田生产上的广泛应用,棉花杂交种给棉花生产和制种单位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膜植棉技术的演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棉花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70年代兴起,80年代推广应用,90年代稳定发展的一项卓有成效的栽培技术。多年来,它对促进我国棉花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北方干旱和盐碱地区增产潜力更大。有人  相似文献   

7.
南疆宽膜植棉适宜播期及一播全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棉花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 1 0 .5~ 1 2℃ ,为了确保棉种播种后正常萌发出苗 ,多年来一直把地温通过 1 2℃做为棉花适播指标。 2 0世纪 80年代初 ,由于窄膜植棉技术的推广应用 ,提高地温、增加地积温、弥补气温不足 ,可将棉花始播期提前 ,从而延长棉花生育期 ,使一些生育期相对较长的棉花品种在当地得以推广利用 ;90年代中期随着宽膜植棉技术的推广应用 ,较窄膜提高地温、增加地积温更加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移 ,南疆各植棉区都在把植棉始播期向前推移 ,有的地方甚至提前到了 3月 2 0日前后。由于有的年份 3月中、下旬多数日子天气晴朗、阳光…  相似文献   

8.
低酚棉杂交后代的经济性状遗传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品种间杂交选育新品种,一直是棉花育种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低酚棉育种也不例外。我研究中心自70年代初开展低酚棉新品种选育以来,做了大量的杂交组合,经南繁加代,严格的多次选择,定向培育,已选育出一批有苗头的高产、优质、抗病的鲁无384、鲁无35和鲁双无462、扭转苞叶、红叶、红鸡脚叶低酚棉抗虫新类型。根据几年来在杂交育种中的实践经验,对低酚棉杂交后代的经济性状遗传与选择进行了观察,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1 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少年来被人们所利用。据三年42个 F_1代低  相似文献   

9.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雪  朱东生 《江西棉花》2009,31(5):7-10
回顾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历程与杂交棉优势表现,阐述了棉花人工去雄授粉、化学杀雄、雄性不育系等杂种优势的利用现状与途径,提出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并建议在我国现有农业生产技术条件下,棉花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广泛利用需将棉花杂交种与种植方式改革紧密结合,尽量选择F2仍有较高优势的杂交组合,建立相应的杂交棉种生产体系,进一步加强转基因抗病虫杂交棉育种研究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品种推广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新疆棉花生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1 995年棉花面积和总产稳居全国第一 ,单产水平也居全国第一。其中新品种的引进、更换、推广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重视。1存在问题1 .1随意引种导致病虫害蔓延。 2 0世纪 70年代 ,新疆棉区枯、黄萎病仅零星发生 ,80年代开始扩大 ,90年代更呈迅速蔓延之势 ,90年代末枯、黄萎病在南、北疆均已普遍发生。 80年代末开始 ,南疆一些地区开始从内地引进抗病品种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抗病和高产的问题 ,但由于不注意病区向无病区调种的检疫 ,致使病区面积进一步扩大。1 .…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的发展和研究利用的情况,从棉花人工去雄授粉.棱雄性不育系制种,细胞质雄性不育制种和化学杀雄荆制种4个方面时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与技术进行了阐述和探讨;概述了我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棉花柱头外露材料在杂交制种中利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金林  张天真 《中国棉花》2001,28(5):29-30
棉花柱头外露亦称开放花蕾或雌雄异熟 ,即为棉株在现蕾 7天后 ,柱头就外露 ,而雄蕊仍被花瓣包裹在花冠内 ,直到开花才露出散粉。这一性状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自交或异交均能结实。因此 ,它可作为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新遗传工具。肖杰华(1 986)在海陆杂种 F2 代中发现该材料 ,通过定向选择 ,选出陆异 1号种质 ,并对其利用性能、授粉时期及授粉方法等制种技术进行了研究。李育强等(1 986)将隐性无腺体基因 gl2 gl3导入到陆异 1号中 ,培育出无腺体指示性状标记的柱头外露系 E-81。前人的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种质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应用的…  相似文献   

13.
新疆兵团杂交棉发展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棉花是杂种优势利用比较晚的作物,是否存在高优势过去曾有争论.随着生产实践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已证实:棉花和其它作物一样具有杂种优势--强优势的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一代可比常规品种增产10%~30%;某些杂种的二代也有较强的增产潜力,增产幅度可达5%~10%.20世纪90年代,中国杂交棉面积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提高棉花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棉花生产情况陕西省植棉历史悠久 ,棉花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 0世纪 5 0~ 70年代植棉面积 2 6.7万公顷左右 ,每公顷产量 30 0~ 375 kg,总产 1 0万吨左右 ,进入 80年代初期 ,进行了水地向旱地、西部向东部、低产向高产地区“三个集中”的第一次调整 ,到 80年代末 ,棉花面积调减到 8万公顷左右 ,单产75 0 kg左右。进入 90年代 ,又进行了棉田向最佳生态适宜区的第二次调整 ,棉田面积下降到 6.7万公顷以下。到 2 0 0 0年 ,全省棉田只有 3万公顷 ,单产上升到 90 0 kg。进入新世纪以来 ,适宜棉区棉田面积随着市场的变化虽有起伏 ,但基本…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生产上主要采用人工去雄授粉法生产杂交棉种子,这种低效、高成本的制种手段严重地阻碍了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三系”配套系统,通过蜜蜂等媒介传粉进行棉花杂种种子的生产,可省去人工去雄和授粉,在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重要价值。20世纪70年代美国育成具有哈克尼西棉细胞质的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但由于其恢复系“DES-HAF277”的恢复力不够强,故一直未能在生产上应用。因此,扩大寻找恢复源,选育农艺综合性状好、产量水平高的优良恢复系,是加快三系杂交棉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我们选育了…  相似文献   

16.
湘杂棉1号推广应用的技术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杂棉1号推广应用的技术关键杨芳荃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415101湖南是杂交水稻的发祥地,在杂种优势利用上受益非浅。杂交棉一问世,立即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棉农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这不能不说是湖南推广应用杂交棉优势之一;优势之二是湖南的秋季热量资源得天...  相似文献   

17.
利用锯末、玉米芯末、膨润土等为木霉菌载体,对棉花进行根区施药防治棉花黄萎病。试验结果表明,以玉米芯末为载体的处理防治效果最佳,药后60天和90天防治效果分别为70.6%和83.2%,以锯末为载体的处理防效较好,药后60天和90天防治效果分别为68.1%和80.6%,两者均可作为木霉菌防治棉花黄萎病的载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及产业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安徽省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及产业化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杂种优势在生物界普遍存在。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杂种优势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广泛深入。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同样存在杂种优势。1998年,新余从湖南引进了棉花最新研究成果──湘杂棉2号,试种了100hm2,其中F1代60hm2,F2代40hm2。在全生育过程中,充分表现出生长旺盛,生活力强,繁殖力高,抗逆性好,产量高、品质优、效益高的特点,普遍深受市、县(区)、乡(镇)各级领导、农业专家的肯定,广大棉农的欢迎。首创江西省大面积引进湘杂棉2号示范繁殖、制种成功,为新余市乃至江西省早日实现杂交棉化、奠定了…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交水稻自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研究成功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获得巨大效益后,轰动了世界。70年代末,它开始在世界20多个国家推广,现在种植面积扩大到近100万hm^2,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与和平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