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作者在“国外松枯梢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过程中的观察和调查,并参阅有关文献,将湿地松和火炬松枯梢病的发病症状归纳为三大类型:干枯型枯梢病、流脂型枯梢病和综合型枯梢病。并对各大类型枯梢病发生特点作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调查及实验测定,主要研究油松枯梢病的发病症状及土壤条件和立地条件与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发现,油松枯梢病于5~7月发病,发病初期的症状是油松针叶枯黄,部分油松针叶尖端逐渐枯死。至10月份,油松感病的枝干上会出现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在病枝上进行越冬,分生孢子器越冬后形成的分生孢子是次年侵染油松的主要病原。土壤肥力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随着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含量的降低,油松枯梢病的病害程度加深;土壤的全氮、全磷、速效钾的含量与油松枯梢病的发生测定无明显关系。立地条件对油松枯梢病发病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坡向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并无明显关系;坡位对油松枯梢病的发病有明显关系,坡下的发病率较高,坡上的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采用通过间伐措施对火炬松赤枯病、枯梢病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间伐措施对能减轻赤枯病、落叶病、赤落叶病和枯梢病危害,提高抗病能力,减少防治费用。  相似文献   

4.
提起毛竹枯梢病,对浙江沿海和北部竹区来说并不生疏。那里的竹农与枯梢病的斗争已有多年。但是对我国大多数毛竹产区来说,还是一个新问题。近年来,江苏、江西等省也发生了毛竹枯梢病的为害,因此,有必要作一介绍,供各地防治参考。毛竹枯梢病的症状枯梢,顾名思义,是梢头枯死。因是传染性病害,所以称枯梢病。其实不仅表现为枯梢,还有枯枝甚至整株枯死的现象。该病发生在当年新竹上,浙江省每年7月上中旬就开始零星发生。起初在枝条的节叉处出现褐色斑,  相似文献   

5.
陈文智 《绿色科技》2012,(12):198-199
分析了毛竹枯梢病产生的原因,对于运用营林技术防治毛竹枯梢病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谢菲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2019,32(3):121-126
[目的]研究毛竹林的立地条件和枯梢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江西省不同立地条件的60块毛竹样地开展了监测调查,分析了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和土壤层厚度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林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在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不同土层厚度下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感病指数与坡度及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感病指数与坡向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对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无显著影响。同时,为了探究这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的综合影响,利用数量化理论,以这5个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该预测方程复相关系数R=0.854,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得F=10.432F_(0.01)(11.48)=2.64,经T检验,与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关系最大的立地因子是土层厚度,其次是海拔高度和坡度,这3个因子是影响毛竹枯梢病的主导因子。[结论]综合分析得出,在急险坡、上坡位、阳坡面、高海拔、薄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大;在平缓坡、下坡位、阴坡面、丘原、肥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小。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枯梢病在我省是一种危害面积大发病重,蔓延速度快的真菌性病害。给我省林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为解决该病害防治问题,1979年组成了辽宁省枯梢病防治试验协作组,以丹东和本溪两地为试验基地,对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与立地因子的关系,以及枯梢病的防治技术做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8.
湿地松枯梢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湿地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近年来陕西省安康、汉中、西安等地、市的一些县广为引种,长势很好,但自1983年以来,在安康县境内引种的5年生湿地松上,发生了一种危险性的传染病一湿地松枯梢病,造成幼树大量枯梢,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有碍于引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松枯梢病[Diplodia.pinea(Desm.)kickx.]是一种世界性的病害。国外对该病的研究较多,国内只对樟子松枯梢病有较系统的研究。湿地松枯梢病未见有报道。为此,于  相似文献   

9.
对许昌市柳树枝枯发生的数量、程度、立地条件等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柳树枯梢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①杨柳腐烂病是导致柳树枯梢的直接原因,其感病指数与柳树枯梢指数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79;②柳树的树种(品种)间抗腐烂病能力和枯梢程度差异显著,馒头柳枯梢程度最重,其腐烂病感病指数也最高。③减弱树势的因素如病虫危害尤其是蛀干害虫危害、立地条件差、管理粗放等均会导致枯梢程度加重。在防治对策上,应针对发生原因,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枯梢病是我国北方落叶松人工林的主要病害,被害林木轻则造成枯梢,重者树冠变形甚至整株枯死。从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诱因等方面做了阐述,并提供了基本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尾叶桉枯梢病的病因有很多,病因不同,采取的防治方法也不同。土壤本身缺乏各种微量元素致使尾叶桉产生枯梢病,通过补充铜、钼、锌等各种微量元素,从而有效地防治了尾叶桉枯梢病。  相似文献   

12.
《林业科学》2021,57(7)
【目的】明确赤松枯梢病与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的关联性,筛选与赤松枯梢病呈显著关联的植物物种,为通过林分内植物物种组成改造来调控赤松枯梢病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昆嵛山赤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设置120块临时样地进行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植物物种以及赤松枯梢病病情调查,计算各植物物种重要值,应用方差比率法检验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与植物物种总体关联性,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定量判定病情-植物物种间的关联性。【结果】赤松枯梢病病情与乔灌草植物物种总体关联性均为显著正关联(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赤松枯梢病病情与乔木层赤松和黑松,灌木层胡枝子以及草本层白茅、败酱、宽蕊地榆、木防己、茜草、射干、狭叶珍珠菜、野菊、野青茅和紫花地丁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P 0.05);与乔木层麻栎、山槐、栓皮栎和盐肤木,灌木层大花溲疏和葎叶蛇葡萄,以及草本层灯心草、鹅绒藤、毛秆野古草、香茶菜、杏叶沙参呈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P 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赤松枯梢病与乔木层赤松和黑松、灌木层胡枝子和紫穗槐以及草本层白茅、败酱、桔梗、宽蕊地榆、木防己、茜草、射干、狭叶珍珠菜、野菊、野青茅和紫花地丁呈显著或极显著正关联(P 0.05);与乔木层麻栎、山槐、栓皮栎、水榆花楸和盐肤木,灌木层大果榆、大花溲疏、葎叶蛇葡萄、小花扁担杆和郁李以及草本层灯心草、鹅绒藤、毛秆野古草、香茶菜、杏叶沙参和鸭跖草为显著或极显著负关联(P 0.05)。2种分析方法结果具有一致性,也存在一定差异,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较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更为灵敏。【结论】昆嵛山赤松天然次生林群落中的植物物种与赤松枯梢病形成了稳定的共存状态,其中13种植物物种与赤松枯梢病病情指数呈正关联趋于共存,对赤松枯梢病流行具有促进作用; 9种植物物种与赤松枯梢病病原菌呈负关联难以共存,对赤松枯梢病发生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可通过调整林分结构,减少植物群落中与赤松枯梢病病原菌共存植物物种,或增加与赤松枯梢病病原菌难以共存植物物种,达到赤松枯梢病生态调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防治毛竹枯梢病的营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毛竹枯梢病的营林技术徐禄朝刘修豹周施清施大炉(江西省广丰县林业局334600)关键词:毛竹枯梢病防治毛竹枯梢病是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南方各毛竹产区常有发生。被害的当年新竹,轻者个别枝条和梢部枯死,重者整株死亡,给山区林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广丰县十...  相似文献   

14.
根据落叶松枯梢病发生与微地形立地环境所造成霜冻害是呈正相关性,经大量调查,编制了“落叶松栽植地区枯梢病危险等级划分表”,通过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实测,准确率达90%以上,适用于生产单位对枯梢病进行预防性防治。  相似文献   

15.
对铅笔柏枯梢病Phomopsis juniperovora、铅笔柏芽枯病Trisetacus junipe-rinus和桧柏叶枯病Cercosppora sequoiae var.juniper三种苗期病害的症状、病原形态和病害发生规律作了比较,同时提出了以针对枯梢病为主,兼治其他两种病害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松枯梢病病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树枯梢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寄主范围广,危害重,严重威胁林业生产及生态安全.该病病原菌组成多样,存在基因型的分化.该文对松枯梢病的病原菌多样性、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藉以为我国松枯梢病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青山地区油松枯梢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大青山阳坡油松枯梢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枯梢病病原菌为松球壳孢菌。油松枯梢病各个发生阶段症状明显,每年5~6月,油松枝条自下部、外部向上部、中部逐渐枯黄,少数针叶尖端枯死变灰或针叶段枯死。8月下旬,枝干皮下生长子实体、分生孢子器,10月中下旬,分生孢子器成熟后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油松枯梢病的发病与立地条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外松枯梢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松枯梢病系由松色二胞菌(Diplodia pinea)浸染所致。在石灰岩、红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火炬松和湿地松的梢部生长不良,松色二胞菌侵入后,易引起枯梢病。而在纲纹层和沉积层发育的第四纪粘土上,火炬松和湿地松生长良好,很少发生枯梢病。故应注意造林地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利用土壤和叶片的营养诊断方法对广西贺州桉树萌芽林梢枯病致病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广西桉树萌芽林梢枯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结果表明:桉树萌芽林梢枯病主要由缺素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措施不当相互作用引起。提出以加强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抚育管理为主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松枯梢病是一种发病广、危害大、历史久的世界性病害。我国1980年开始研究此病,其症状有枯叶、枯梢、丛枝、根腐、软枝等,其病原Diplodia pinea对松枯梢病的研究,今后将在衰退病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进行。并可能利用计算机模型化来区分该病的诱导、激发、促进因素等各致病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