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陈庆余等人发明的“加工大宗淡水鱼的卧式多级滚筒去鳞设备及其去鳞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涉及鱼类加工装备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淡水鱼的卧式多级滚筒去鳞设备及其去鳞方法。该发明是将待加工鱼体连续不断地输入旋转运动着的多级滚筒内,通过各级滚筒内壁上造型多样的刮鳞结构件进行鱼鳞去除;在各个筒状连接件的内壁上设置若干轴向的螺旋通道,能够将鱼体从上一级去鳞滚筒推送到下一级去鳞滚筒;毛刷辊轮轴系与多级滚筒同轴设置且由机架上部的两套功率大小不同的变频调速动力装置分别驱动,毛刷辊轮轴系中的多组毛刷辊轮能够对鱼体进行辅助去鳞和送料控制;从鱼体表面除落的鱼鳞通过各级去鳞滚筒上的鳞片通孔掉入鱼鳞沉积槽内方便收集;中心管轴中的压力水流通过其管壁上设置的若干小孔向着多级滚筒内的加工鱼体喷水冲洗。  相似文献   

2.
铡草机主要用于铡切各种鲜干草和秸秆,可用于饲料加工和秸秆还田。铡草机按机型大小可分小、中、大型,农村常用的为小型铡草机。  相似文献   

3.
<正>泥鳅为杂食性鱼类,饲料来源比较广。动物性饲料主要有蚕蛹、黄粉虫、鱼粉、骨粉、猪血、轮虫、蚯蚓、螺蛳、河蚌以及动物内脏等;植物性饲料主要有米糠、麸皮、豆渣、  相似文献   

4.
正柳根鱼是北方地区鲤科鱥属鱼类的地方名称,鱥属鱼类又包括洛氏鱥、湖鱥、花江鱥、斑鳍鱥和真鱥,均为小型冷水性鱼类。其中人工养殖的主要种类是洛氏鱥,数量占柳根鱼养殖总量的90%以上;其次是湖鱥,养殖数量少,占柳根鱼养殖总量的10%以下;其他鱥属鱼类没有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5.
为去除霉菌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其中包括黄曲霉毒素,同时避免污染的重新发生而发明了电脉冲方法。该方法可插入其它生产程序。一个系列生产装置每小时可处理300公斤物料。用此法处理后的饲料和粮食可保持在四周不见霉菌污染,而未经处理的则在两天之内就完全霉变。由此可见该方法既清除了黄曲霉毒素,也清除了其它霉菌和孢子。由脉冲法是利用一定频率的卸料过程而产生的电势能去剧烈破坏各种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6.
某小型饲料加工流水线是采用传统的继电—接触器控制的,系统接线复杂、故障率高、可靠性差。介绍用三菱公司的FX1N—60MR型PLC改造的小型饲料加工流水线控制系统。根据小型饲料加工流水线的加工工艺和工作原理,设置PLC的I/O地址,设计外部设备接线;根据原理、控制要求和特点,设计系统梯形图,连接外部设备进行调试运行,达到系统改造要求。  相似文献   

7.
韩国工程师郑奉铉日前称,他们发明了一种小型传感器,可以作出准确、实时的回应,有助于开展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工作。该设备使用了世界上最小的生物芯片传感器,还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技术来监测DNA和蛋白质是否存在受污染迹象。这种新装置一只手就能提起来,与那些只能用在实验室的笨重机器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8.
鱼制品是一种常见食物,是以各种鱼类为主要原料,通过多种方式加工而成。鱼腥味是水产品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风味,有程度大小之分。不良风味的产生原因很多,介绍了目前最常见的10种脱腥方法,以去除或减轻鱼制品强烈的腥味,保持或增强产品品质,得到更易被人们接受的产品,为后续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东方鲀俗称河鲀、延巴鱼、黑腊头,是近海暖水性鱼类。东方鲀的血液、卵巢、肝脏和消化道等内脏含有剧毒,误食会使人中毒致命,但其肌肉无毒(或含微毒),只要将鱼的内脏彻底清除,清洗干净,煮熟煮透后就可食用,或经过盐渍干制等处理后,食用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前农村中以甘薯、马铃薯为原料加工淀粉的小型成套设备使用广泛,尤以适合乡镇企业和加工专业户使用的生产能力为1t/h~2t/h的鲜原料加工机组居多。本文以小型薯类淀粉加工成套设备为例,就其使用与维护作一介绍。1.设备组成小型薯类淀粉加工成套设备主要由螺旋清洗机、刨碎分离机、磨浆分离机、渣浆分离组合筛、搅拌机等单机和连接软管及电动机组成,生产能力为1000kg/h,总装机容量为16.77kW,操作人员为3人~4人,设备质量为2t,占地面积为17.8m2,机体外形尺寸(长×宽×高)为6.49m×2.66m×2.87m。2.工艺流程原料浸泡→清洗→刨碎→分离→→多…  相似文献   

11.
<正>颗粒饲料是将粉状饲料经颗粒饲料压制机加工而成,适用于农村畜禽场和水产场的牲畜、鱼类食用。农村有些颗粒饲料加工专业户,由于对其加工原料配方不熟悉,生产加工工艺、设备操作使用等方面技术不熟练,以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粉尘过多、生产率下降。以下介绍加工颗粒饲料降低粉化率的措施,供参考。一、加工原料配方方面1.尽可能控制原料的含水量,一般不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盛产有鳞鱼种水产品,淡水鱼加工行业发展迅猛。然而在鱼类加工过程中,加工副产物增加,其中鱼鳞是主要的废弃物之一,因没有得到加工利用,而造成巨大的浪费。从国内外文献中可发现,鱼鳞中许多组成成分具有特殊的功能特性,可用于多方面研究。根据鱼鳞最新研究进展,详细综述了鱼鳞的成分结构及功能特性,鱼鳞中胶原蛋白、羟基磷灰石、糖缀合物、脂肪酸及卵磷脂的提取工艺,将不同提取方法阐述对比,得到绿色环保、经济且提取效率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黑龙江抚远江段渔业资源现状。于2009年5月、9月和2010年7月,分3次共26天对黑龙江抚远江段用定置张网截捕、迷魂阵捕捞和走访渔民购买渔获物的方法进行鱼类调查,初步研究了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种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该江段共发现鱼类49种,隶属于8目14科38属,多为中底层小型鱼类,其中蛇鮈(Saurogobio dabryi)、湖鱥(Phoxinus percnuru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为优势种类,并且该江段内鱼类种类具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秋季种类多于夏季。说明黑龙江抚远段鱼类多样性较低,将本次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该江段内鱼类的种类减少了1目7科27种,表明黑龙江抚远江段鱼类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亟待保护。  相似文献   

14.
冗余器官去除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产夏玉米进一步提高产量存在的"群体数量"和"个体质量"的现实矛盾,于2013-2014年度采用大田试验,以常规种植为对照,研究了不同冗余器官去除对夏玉米产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旨在探索在"群体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个体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去除雄穗和下部叶片提高了玉米穗位叶净光合速率和最大籽粒灌浆速率,促进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千粒质量显著提高。去除雄穗可改善冠层光照条件,去除下部叶片可以延长植株活跃灌浆时间和降低田间耗水量,在缺水年份还可以减缓水分胁迫的负面作用。去除雄穗、去除下部叶片和去雄去叶等3个去冗余处理丰水年可使产量分别提高12.3%,2.6%,3.0%;缺水年去叶、去雄去叶的产量分别提高6.1%和8.8%,去除雄穗则不能增产。去除冗余叶片较常规对照耗水量减少34.5~42.5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3%~17.2%。在玉米生产中,去除雄穗或下部叶片可以作为高产条件下进一步提高夏玉米产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波膨化鱼片是一种口味鲜美、质感酥脆的休闲食品。其生产工艺如下。1.材料与工艺流程(1)材料冷冻马哈鱼、食盐、味精。(2)主要设备干燥箱、微波炉、真空封口机、电子分析天平(3)工艺流程马哈鱼→去头、鳍、内脏→剥皮→速冻→切片→漂洗去腥→浸味→沥水→脱水→整理→微波膨化→包装→成品。2.操作要点(1)预处理解冻后的马哈鱼,去除头、鳍、内脏等部位,并剥去表皮,以使制品获得好的口感及外观。(2)冷冻将处理后的鱼体进行低温速冻,使鱼体变硬,以便于切片操作,较好地掌握切片厚度。(3)切片切片厚度为2.0mm…  相似文献   

16.
鲑鳟鱼是一种高蛋白、高脂肪、低胆固醇的鱼类,所含有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及微量元素、矿物质都超过其他鱼类。通过综述青海水库网箱养殖的优质三倍体虹鳟鱼、白鲑鱼冷热熏加工工艺技术,为全省鲑鳟鱼养殖场通过开展熏制鱼品加工、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有较强实用性的操作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7.
鸡粪是一种来源广、成本低的蛋白质饲料资源。鸡粪制成的再生饲料可以用来饲喂牛、羊、猪、鸭等各种畜禽和鱼类,特别是反刍家畜,饲喂效果好,经济效益高,还能减少环境污染。但用鸡粪作饲料必须进行去臭灭菌、脱水等加工处理,从而提高饲用价值和饲喂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说明     
陕西格瑞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和日本展望株式会社联合,发明研制出微粒子田园型鲜果蔬原汁加工设备,解决了鲜果蔬特别是浆果类桑葚、草莓、猕猴桃等不易贮存、不易长途运输的水果,在产地就近不能现采鲜加工的难题。该产品已通过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该设备由清洗微粒子处理、榨汁、分离、灭酶、巴氏灭菌、超高温瞬间灭菌、浓缩、卫生灌装、自动控制等装置构成,占地面积6.8m×3.6m,整套设备质量约3t,每小时可处理鲜果1.5t。在加工全过程中不加任何防腐剂和人工色素,原汁属绿色纯天然产品。一套设备投资仅48万元,年可榨桑果200t,除去…  相似文献   

19.
沈慧 《科学种养》2011,(6):42-42
渔用配合饲料是根据各种养殖鱼类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营养的需要,将多种原料加工粉碎,按比例加工成一定形状的饲料产品。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红薯粉丝往往因杂质多和加工过程易污染,而没有得到较快的发展。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方便粉丝在国内甚至在国外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四川光友薯业为例,1992年发明了精白红薯粉丝加工技术,解决了加工过程中红薯氧化、污染问题,生产的精白红薯粉丝颜色晶莹洁白,售价可与豆类粉丝相媲美;2002年,发明无明矾粉丝(片)的加工方法,采用新工艺去掉了明矾,粉丝更卫生更安全;2006年"光友"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