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藏河流域地处岷县黄河流域洮河上游,为完全闭合流域,属洮河土石山林小区,境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较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本项目的实施能有效改善岷县藏河流域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提高护村、护地、保土、保水及水源涵养能力,减少泥沙来源,降低泥沙淤积及流入河泥沙,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水土流失危害,同时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项目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学凤 《甘肃农业》2008,(12):41-42
党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的逐步建设,引走了河道水流,使河道面临“干涸”威胁,河道两岸生态补水量骤减,沿河自然生态环境能否有足够的水源保障,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好水能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给党河流域的人们一个长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是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党河的水力资源年度径流分配情况,就水电站建设引水设计与河道自然环境保护提出了科学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958年修建的山西省汾河水库,到1984年已被泥沙淤积3.06亿m~3,占总库容42.5%。本文根据水文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汾河水库泥沙淤积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按目前水库上游水土保持进展速度及水库调度运用方式,到2000年水库库容将被泥沙淤积63.1%;到2020年汾河水库将完全失去效益。为了延长水库寿命,确保太原市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用水,提出了改变水库调度运用方式及治理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的八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泥沙河流供水水库中供水与排沙减淤之间的矛盾,为此类水库合理调度运行方式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运用水沙数学模型与优化理论的基本思想,构建多泥沙河流供水水库水沙联合优化调度耦合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亭口水库这一典型多泥沙河流供水水库调度运行方式的优化比选研究中。【结果】成功构建了多泥沙河流供水水库水沙联合优化调度耦合模型,该模型由水库优化调度动态规划子模型及泥沙冲淤计算子模型2部分构成,子模型之间通过参数及数据的相互传递,实现对模型定解条件的影响,从而组成一个耦合模型。该模型在亭口水库调度运行方式优化比选研究的应用表明,亭口水库适宜采用"蓄水运用,汛期低水位相机排沙"的调度运行方式。【结论】所构建模型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及较广的适用性,为多泥沙河流水库水沙联合调度运行方式的制定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赵东 《甘肃农业》2011,(10):33-33,36
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加大,绿色生态严重退化,湿地面积缩小,盐碱地、砂地迅速增加。作者就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生态现状作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保护生态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利工程开发建设为疏勒河流域农业环境的维持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缺水、土地荒漠化危机,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加快建设节水型灌区,采取工程、生物和管理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迅速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保障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疏勒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效的水源保护林系统能够确保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北京市建设与管理水源林以确保水资源的持续利用。自2009年起,北京市开启建设京冀水源林的项目,以此来保护密云及官厅水库上游区域的自然环境,扩增水库四周及上游集水区域的植被,提升水源林的涵养水平,降低两水库间的泥沙积蓄量。  相似文献   

8.
黄河6条支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黄河流域6条支流域的土壤、河床泥沙、河流水体的非点源污染物荷载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黄河6条支流域土壤中,洛河流域硝态氮含量高达45.2 m g/kg,远高于其他流域;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土壤的铵态氮、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其中洛河流域土壤铵态氮含量最高,窟野河流域最低;无定河、窟野河、皇甫川流域土壤pH值高于渭河、洛河、泾河流域。各流域泥沙中硝态氮含量以渭河中的最高,并远高于其他河流;皇甫川流域泥沙中铵态氮含量最高,其次是泾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最低;与土壤相比较,6条支流域泥沙中的铵态氮含量明显高于土壤,硝态氮含量明显低于土壤。渭河和泾河流域泥沙中的全氮含量差异较小,但均高于其余4条支流域。流域泥沙中全磷含量总体差异不大;泥沙中的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窟野河流域>泾河流域>渭河流域>洛河流域>皇甫川流域>无定河流域;窟野河流域泥沙中的硝态氮、铵态氮、全磷和全氮含量在6条流域泥沙中都是最低的,但有机质含量在6条河流中却最高。水体中pH值以无定河流域的最大,渭河流域水体最小;渭河流域水体硝态氮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以泾河水体中最高,窟野河最低;泾河水体的高锰酸盐指数远高于其他河流;6条河流水体的COD指数与高锰酸盐指数在6条河流中的差异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库,控制泥沙淤积是水库运用的主要矛盾,如何在水库的规划设计中做好泥沙淤积的防治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湟水河流域的基本生态环境是较理想的,但是局部流域的生态环境还是十分严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保护与治理。本文从政府、企业、民众三个方面阐述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资源现状和污染程度,并对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治理提出建议,希望能丰富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治理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洮河碌曲段实测水文数据的分析,表明河床的变形上游以下蚀为主,下游以侧蚀为主,但河流上游也有淤积发生。该断面30a间的淤积总量为1.59m3,年平均淤积量为O.053m3。强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造成的水土流失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水流冲刷河床产生的泥沙与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相比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2.
王巧玲 《甘肃农业》2009,(10):100-101
针对疏勒河流域昌马总干渠泥砂问题,通过对疏勒河流域自然条件及昌马总干渠现有排砂设施的分析,采取科学方法计算提出了对昌马总干渠泥沙进行处理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乌金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白银段,运行以来,因泥沙淤积使得库容损失较大。本文通过对水库地形测量数据分析,对水库冲淤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解析。并提出合理建议,如利用中高水排沙、每年进行库容测量,再结合上下游进出库水文站的水沙资料研究,为金峡水库的调度、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水文连通对白洋淀流域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并揭示其关键影响因子,于2019年6月27日—7月4日在白洋淀流域开展了水文水质及浮游植物调查,结合流域内闸坝空间分布,计算了白洋淀流域河湖水系的连通性强度指数(Longitudinal connectivity index, LoC);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如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探究了水文连通对白洋淀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优势种物种丰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王快水库上游河流的LoC指数最高(0.84),府河、白沟引河及孝义河等入淀河流LoC指数较低(0.06~0.08)。白洋淀流域浮游植物生物量及物种丰度呈现空间差异,其中,孝义河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最大,约为3.07 mg·L~(-1),西大洋水库上游河流最小(0.30 mg·L~(-1));白洋淀淀区浮游植物的物种丰度最大,为5.13×10~6cell·L~(-1),王快水库上游河流最小(1.62×10~5cell·L~(-1))。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按浮游植物相似性特征,白洋淀流域可分为水库上游河流、入淀河流及淀区3个区域;且影响各个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关键因子有所不同,其中水库上游河流浮游植物受COD、TP及流速的影响,入淀河流受COD、TN及流速的影响,而淀区则受DO、TP和COD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景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11022-11024,11055
[目的]应用SWAT模型对新蔡河流域的径流、泥沙及面源污染负荷的产输出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方法]首先介绍了SWAT模型的原理,然后对模型径流参数和水质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最后利用SWAT模型研究新蔡河流域的泥沙及面源污染负荷的产输出特性。[结果]SWAT模型基本合理可行,可用于新蔡河流域面源污染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丰水年泥沙和各种面源污染物负荷都比较大,平水年次之,枯水年最小,这说明泥沙和面源污染的产输出与当年的降雨径流量有关。[结论]该研究为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渔洞水库水资源保护径流区及龙树河流域的基本概况,分析水库营养化程度,水质N、P营养元素的来源和成因,富营养化发生的机理;从保护渔洞水库水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增加流域区农民经济收人的角度,分析传统农业对径流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在龙树河流域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蚕桑生态林,畜牧业等,采用相应配套的高科技生物技术,把环境中不能被植物吸收的N和土壤中的N、P、K等营养元素,转化为能够被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从而减少农药、化肥的用量,减轻病虫害的发生,降解有害物质,从源头上截断渔洞水库N、P营养元素的来源,从根本上保护渔洞水库水资源,使渔洞水库的水质长期达到规划生活饮用水水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洮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之一,洮河流域湿地是丰富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湿地破坏和退化严重,严重影响了湿地的生态功能。本文阐释了湿地生态价值的重要意义和湿地生态价值的特征,分析了洮河流域湿地生态价值,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洮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措施,以期对挖掘洮河流域湿地生态价值、加大洮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力度提供积极帮助。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8~2005年资料对堵河流域面雨量、流域内主要水文站点的流量及堵河下游的黄龙滩水库坝前水位等气象水文要素进行全面分析,给出了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标准,分析堵河流域致洪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和环流形势特征。结果表明:①堵河流域致洪暴雨主要为连续性强降水,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②堵河中上游的西南部及竹溪泉河、竹山官渡河地区对流域降水贡献最大,其次是竹溪河地区。③堵河流域致洪暴雨发生的有利环流特征为:西太平洋副高位置适合;700 hPa在副高和大陆高压间形成东北~西南向幅合带,西南地区低涡发展东移;850 hPa高原南部低值系统发展并逐日东移至重庆地区,在堵河流域附近形成低涡或切变。物理量场特征为:暴雨前高原地区及堵河流域以南地区增暖明显,影响冷空气以偏东路径为主;暴雨925~500 hPa在30~40°N为NEE~SWW走向的等θse密集带,水汽辐合逐渐有利于堵河流域暴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甘肃地处江河上游,又是风沙发源区。甘肃水土流失,荒漠化等生态环境的问题,不仅制约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给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留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祸患。由于黄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使大量泥沙流入黄河,导致下游干流河床逐年以10厘米升高成为地上悬河。位于长江上游的陇南地区,由于植被的破坏,地表石质化,成为长江发洪水的来源之一。给中下游地区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对千百万  相似文献   

20.
正实施关井压田、改造灌区节水工程、推行差别水价制度……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统筹协调下,自《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以来,规划项目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总投资47亿元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2011-2020年)》项目自2011年11月启动以来,先后实施了疏勒河干流昌马、双塔灌区和党河流域的敦煌党河、南湖灌区,阿克塞红柳湾灌区,肃北党城湾6个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河道恢复与归束工程已基本疏通了32.5公里的党河河道和152公里的疏勒河河道,为向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输水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