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退化林是指因环境变化、造林和经营不当、遭受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等因素影响,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稳定性降低,生态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能力更新恢复的林分。当前的我国的森林退化十分严重,特别是在西北生态环境脆弱的新疆地区尤为突出。大量的林分退化不仅破坏林森林的生态结构,使森林生态系统严重破碎化,降低了森林  相似文献   

2.
退化防护林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造成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甚至丧失,难以通过自然更新恢复的防护林。通过对静宁县退化林分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修复对策并进行了效益分析,为静宁县今后有效的开展退化林分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季节麻栎树干贮水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个体和群体耗水特性对区域水量平衡的影响是评价森林生态效应的重要依据.以往有关林木耗水的测定技术和计算方法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在单枝、叶片、单木、林分空间尺度上逐渐趋于成熟 (刘奉觉等,1997;孙慧珍等,2004),应用上述方法研究林分个体和群体的耗水性已经成为近年来林木水分生理生态和森林水文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
针对黄冕林场防护林工程项目提出了造林设计,目的是通过补植补造方式,提升退化林分森林质量和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使木材质量和可利用率得到提高,促进林木健康生长,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森林结构的改善,森林生态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辽宁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的现状分析,得出导致防护林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林木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树种选择不当、病虫鼠害泛滥和人类干预失当,根据不同防护林种不同退化程度提出更新造林、补植补造、抚育复壮、封山育林和有害生物防治等5项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神农架林区森林抚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森林抚育主要是调整林分结构,淘汰非目的树种,扩大目的树种生存空间,加速林木生长,缩短工艺成熟龄和改善森林卫生状况,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改善林木品质,提高木材利用等级和木材总产量的经营方式。通过森林抚育,定期伐除部分林木的方式来淘汰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合理调整树种组成,降低林分密度;达到加速林木生长,提高木材总利用量和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健康和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森林  相似文献   

7.
乔木林低产低效的林分结构和稳定性严重失调,林木生长发育缓慢,系统功能退化,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和质量明显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的林分,严重制约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培育优质丰产的森林资源已迫在眉睫。通过对新干县乔木林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该县乔木林低产低效林分形成原因,及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8.
森林病虫害经济损失评估的一种新方法——曲线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病虫害通过危害林木的根、干、枝、叶等组织,使林分蓄积量或生物量遭受损失,从而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用的发挥。本文采用林木生长曲线法估算不同林龄林分蓄积量,通过森林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BEF)实现林分蓄积量与生物量的转换。编制了我国主要森林病虫害危害程度分级表、林分蓄积量年生长损失率表和主要林木生物量转换因子基本常数表,并以马尾松为例拟合出林分蓄积量单木生长曲线。确定了我国森林单位重量生物量生态效益值(K)为1476.2元/t。应用林木生长曲线法和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评估森林病虫害经济损失适用性强,准确度高,更能反映我国森林病虫害危害程度的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安溪县现有林地、林木资源、树种结构、林种结构、林分结构和林分质量进行全面分析,讨论了树种结构、林种结构和森林保护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造林、森林经营、森林管护、资金投入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森林稳定性是森林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综合特征,决定了森林的生态功能。提出林分存续期数学期望和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两个定量指标,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森林的稳定性进行衡量。林分形成后能够存在的期望年数称为林分存续期数学期望,林木进界后能够存活的期望年数称为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利用2008年和2016年江山市乔木林固定样地数据,对该市林分存续期和林木存续期的数学期望分森林类别进行了研究,由此来评价江山市森林在当前的经营管理模式下的林分和林木稳定性。结果表明:1)在林分采伐枯损率50%视为中断的情况下,公益林的林分存续期数学期望为41.46a,商品林的为14.16a;在林分采伐枯损率50%,但仍满足乔木林标准视为不中断的情况下,公益林的林分存续期数学期望为95.64a,商品林的为34.89a。2)公益林的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为20.58a,商品林的为11.67a。无论林分存续期数学期望还是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公益林的均显著大于商品林的,即公益林的稳定性大于商品林,符合实际情况,也符合经营预期,说明用林分存续期数学期望和林木存续期数学期望评价森林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由于林木生长过程中个体遗传性以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引起了林木的分化。林木分化的结果是一部分生长落后的林木衰亡,因此,对随着林龄的增长或森林的生长株数不断减少的现象,称之为林分自然稀疏。林分生长过程表中反映了林分密度株数随着时间的动态变化,亦反映了林龄间单位面积自然稀疏数量。但一树种林龄相同、立地条件(林型、地位级)不同的林分自然稀  相似文献   

12.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又名"飞松"、"青松"。为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的优势树种,其木材具有纤维长,细胞壁厚,纤维获得率高的优良特性,为滇中地区主要的森林类型,也是重要的用材林资源。受人为及外界因素影响,云南松林分群体稳定性下降、遗传品质变异而导致林分衰退。表现为林木生长速度减慢、干形扭曲、林分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林木死亡的现象。对现实云南松林分生长衰退病因作调查研究,找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采取因病施治措施,提出抑制云南松林分生长退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泾川县实施三北退化林分修复以来,坚持退化林分修复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创建森林小镇相结合,尊重自然、科学修复,探索创新出多种修复模式。通过对泾川县退化林分修复模式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常见的10种模式及主要修复技术,为陇东黄土高原地区退化林分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林分生长模型GOTILWA+。该模型基于单株林木生长过程,采用光合作用模型等模型的机理模拟树木的生理过程,从而计算林分生长。该模型具有较为广泛的适用范围,是一个较为方便的可科模拟预测气候变化条件下林分生长和森林碳循环的科学工具。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甘肃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的林分退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林分退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生理过熟、立地条件不良、树种选择不当、人类干扰和有害生物影响五个方面,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就不同的退化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主要有重新造林、补植补造、抚育管护以及必要的病虫害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林木培育目标应根据林分立地条件类型、林分生长类型等级、森林经营集约度和社会材种需求综合确定。通过林木定向培育提早主伐年龄以获得较高目的材种产量。对大径材培育主伐年龄应先与工艺成熟龄比较后确定。良种化林木培育是森林经营水平的重要标志,与Ⅰ类林分相比仍提早主伐年龄,增加材种产量1倍左右。应具体分析目前速生丰产林生长状况,林龄面积分布等,调整林木培育目标和主伐年龄,以保证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2010—2015年6年间在森林抚育区设置监测、对照样地,分别于抚育前、抚育后第三年、抚育后第五年3个时段对林木株数、蓄积、树种组成、树种结构、林木材质等级、森林健康状况等进行定期观测,以评价森林抚育前后森林生长、森林结构和森林健康等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经抚育的林分平均胸径较对照样地增长6.40%,树高增长6.65%,蓄积增长14.91%。抚育作业后,林分的水平结构和空间结构趋于合理,林木个体和林分整体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林木生长的营养空间增大,林木径向生长加速,木材质量提高,森林资源结构将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建平县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造林、三北工程、退耕还林,辽西北边界防护林等重大工程建设,防护林体系基本成型,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3.83%,但由于本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属于亚湿润干旱地区,防护林退化、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残次林较多,为了更好地发挥防护林生态价值,根据最新林地资源变更数据,对区域内退化林分分析退化原因,并结合本区域生境特点提出修复方式,使森林更好的发挥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朝阳县通过世界银行贷款造林、三北工程、退耕还林,辽西北边界防护林等重大工程建设,防护林体系基本成型,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7.73%,但由于本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属于亚湿润干旱地区,防护林退化、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残次林较多,为了更好地发挥防护林生态价值,根据最新森林资源变档数据,对区域内退化林分分析退化原因,并结合本区域生境特点提出修复方式,使森林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周琦  魏霞  马晓乾  邓勋 《林业科技》2010,35(1):26-29
主要在东京城地区樟子松人工林中,针对樟子松枯梢病建立35块固定标准地,并对标准地进行生态环境因子、林分因子、林木营养状况等的综合调查,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枯梢病危害与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病情指教与林分及立地因予相关性分析,得到与病害发生相关性显著的林分立地因子,其中坡向、林龄、土质、混交树种与病情指数相关性显著。另外。修枝、清林、除针、营造混交林等营林措施都对病害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