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福建百香果产业历史、现状及发展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为促进福建省百香果产业的转型升级,拟通过分析福建省百香果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性的对存在问题和百香果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以促进福建省百香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华安大力发展百香果产业,为使百香果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拟通过分析华安百香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百香果产业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肇庆市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水果,致力于打造北回归线优质水果产业带,打造水果百亿产业集群,百香果已被肇庆市纳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重点发展特色产业.为促进肇庆市百香果产业的发展,在调研肇庆市百香果产业现状后,利用SWOT法分析了肇庆市百香果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肇庆市百香果产业健康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闽南黄金百香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闽南地区小到农户、大到农业公司种植黄金百香果热情高涨,百香果产业成为了产业扶贫的又一道风景线。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栽培经验,从种、管、收三个方面介绍了闽南地区黄金百香果取得高产高质的技术措施,旨在提高黄金百香果种植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百香果种植作为一项短、平、快的增收产业,已逐渐成为平塘县贫困群众发展生产的一项新产业,在助推脱贫攻坚进程中取到了其它产业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产业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平塘县百香果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以期为该产业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百香果是海南省的新兴产业,也是我国多个省区扶贫攻坚的重要产业。病虫害是影响百香果产业的重要因素,随着海南百香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病虫害对百香果产业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凸显。由于缺乏百香果病虫害种类调查鉴定的基础性研究,许多种植户对田间发生的病虫害种类识别不足,从而影响了百香果病虫害的防控效果。为了摸清海南百香果种植区的病虫害种类,于2019—2021年对海南省儋州市、乐东县、屯昌县、文昌市、三亚市、东方市、保亭县、白沙县、海口市等百香果种植区的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调查与鉴定,并对其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研究。鉴定发现海南百香果种植区的病害有11种,分别是病毒病、茎基腐病、炭疽病、疮痂病、疫病、灰霉病、果腐病、褐斑病、烟煤病、藻斑病和缺镁。重要病害为病毒病和茎基腐病,危害程度分别为4级和3级,炭疽病和疮痂病危害也较重,危害程度均为2级,其他病害危害较轻。害虫有28种,分别是黄胸蓟马、茶黄蓟马、红带蓟马、美洲棘蓟马、普通大蓟马、咖啡木蠹蛾、美洲斑潜蝇、橘小实蝇、斜纹夜蛾、双线盗毒蛾、绿丽刺蛾、白带锯蛱蝶、烟粉虱、温室白粉虱、柑橘粉蚧、木槿曼粉蚧、藤壶蜡蚧、茶角盲蝽、樟颈曼盲蝽、稻绿蝽、中稻缘蝽、茶小绿叶蝉、丽球瓢蜡蝉、绿鳞象甲、眼斑芫菁、白条豆芫菁、甘薯梳龟甲和朱砂叶螨。重要害虫为黄胸蓟马和咖啡木蠹蛾,危害程度均为3级,茶黄蓟马和美洲斑潜蝇的危害也较重,危害程度均为2级,其他害虫危害较轻。软体动物3种,分别是灰巴蜗牛、同型巴蜗牛和一种尚未鉴定的蛞蝓。本研究明确了海南百香果种植区病虫害具体种类,新发现百香果病害1种和害虫24种,为海南百香果病虫害的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1月4日-5日,福建省热带作物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热作产业发展研讨会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召开,我所所长陈振东教授级高级农艺师、林宗铿副研究员等一行6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福建农林大学张绍升教授作了"警惕若干热带作物危险性病虫害"的学术报告,对香蕉、荔枝、百香果等几种热带作物的主要病虫害诊断与防治作了详细的介绍。我所罗金水副研究员作了"福建省百香果产业发展及病虫害防治与诊断"的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连作对百香果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以种植0(未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为材料,分析连作百香果对土壤理化指标、自毒潜力、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并对连作百香果根际土壤病原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百香果根际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土壤总氮、磷、钾含量变化较小,而有效性氮、磷、钾含量及有机质含量呈上升趋势。自毒潜力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0 a,未种植)相比,种植1、2、3 a的百香果根际土壤对受体莴苣的抑制率分别为39.84%、54.36%、61.83%。微生物数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百香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呈显著下降趋势,而真菌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百香果种植土壤的年限与土壤pH、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及真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到9种不同类型的真菌,其中真菌BXG 3、BXG 7、BXG 9可显著影响百香果的正常生长;鉴定结果表明,真菌BXG 3、BXG 7、BXG 9分别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棕黑腐质霉菌(Humicola fuscoatra)和毛栓菌(Trametes hirsute)。  相似文献   

9.
龙岩市百香果气候适宜性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龙岩市7个地面观测站和114个区域自动气象站2013-2017年5年逐日气象数据资料,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龙岩市百香果气候资源要素回归分析模型,制作年平均气温、3-11月日平均气温为18~22℃的平均有效积温、年平均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确定各个气候指标的评分和权重。叠加龙岩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基于GIS生成百香果在龙岩精细化气候适宜性区划图。结果表明:龙岩市的东部年降水量丰沛,日照充足,开花坐果期适宜的有效积温多,适宜大面积种植百香果。西南部虽然降水丰沛,但开花坐果期适宜的有效积温明显较差,年平均气温达到适宜百香果种植条件的区域较小,属于次适宜区。西北部温度、光照、降水条件都不利于百香果的生长,不适宜种植百香果。结合田间考察,该研究的百香果气候适宜性区划与实际情况相符,对于充分合理利用龙岩气候资源、减少百香果种植的盲目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探讨南靖县种植百香果的气象和土壤条件,通过分析得出,南靖县的温度、降水、日照、土壤等条件均能够较好地满足百香果生长发育的要求;同时针对百香果在南靖县种植生长所面临的气象灾害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百香果最佳施肥模式,本研究设置5种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氮磷钾与有机肥配施(MNPK)、高量氮磷钾与高量有机肥配施(2MNPK),通过分析比较百香果的生长状况、产量、营养成分差异,进一步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发现:与CK处理相比,NPK、MNPK、2MNPK处理百香果生长最快,尤其在定植66 d后效果最明显。NPK、M、MNPK和2MNPK处理均提高了百香果产量及品质,MNPK、2MNPK处理效果最明显。与CK处理相比,NPK、M、MNPK和2MNPK处理百香果产量分别增产112.86%、74.40%、191.00%、244.30%,维生素、矿质元素、糖类物质、氨基酸含量均有上升趋势,总酸呈下降趋势,2MNPK处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含量分别增加了82.40%、76.11%、76.89%,总酸含量降低了22.61%。对36种指标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中提取了3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7.925%。建立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综合总得分排序为2MNPK(123.04)>MNPK(39.06)>M(-12.01)>NPK(-45.36)>CK(-104.73)。说明在这5种施肥处理中,2MNPK处理是百香果种植过程中最佳施肥模式。该研究可以为百香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专用大豆蛋白市场需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豆蛋白市场的深入广泛调研,摸清了产业开发专项产品的动态,指出了国内大豆蛋白应用领域及开发方向,为创建大豆蛋白产业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黄金百香果低温寒(冻)害指标,通过分析2020年12月30日-2021年1月3日的寒潮过程特点,调查漳州市7个不同小气候区的黄金百香果受寒潮影响的情况,并收集同期的低温资料,采用归类法初步确定黄金百香果低温寒(冻)害指标。结果表明:此次寒潮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越低,低温的持续时间也越长,黄金百香果受害症状越严重;13个调查点的极端最低气温在-6.4~1℃,结合3个调查地的往年寒(冻)害情况,采用归类法初步确定的黄金百香果果树的无、轻、中、重寒(冻)害对应的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为高于4℃、0~3.0℃、-2.0~0.0℃、不高于-2.0℃。该研究成果对黄金百香果的合理布局和低温灾害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结合株洲茶叶产业实际,面向国际竞争及茶叶产业发展要求.探讨发展株洲茶叶的新途径:建设生态茶园.开发有机茶及无公害茶产业,建立标准化生产与质量控制体系,扶植龙头企业及创建名牌。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辣木叶不同提取物对百香果扦插苗成活率及生根的影响,获得较好的促进百香果生根的提取物。[方法]通过水培法,以百香果插条为供试对象,研究辣木提取物的促生根活性。[结果]不同浓度提取物处理的百香果插条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培养至40 d时,均无萎蔫现象。0.5000和1.0000 g/L乙醇提取物、1.0000 g/L石油醚提取物处理的插条生根率达到100%。1.0000 g/L石油醚提取物处理插条生根数最大,达到4.45条/株;0.0625 g/L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的插条表现为最大的生根根长。[结论]为获得较高品质扦插成活苗,建议选用1.0000 g/L石油醚提取物处理插条,既可获得100%的生根率,也可获得较多的生根根数。  相似文献   

16.
以紫香百香果和黄金百香果为试材,以0.8 μL/L 1-甲基环丙烯(1-MCP)、1%壳聚糖、1%茶多酚采用两两复配的方式对百香果进行保鲜处理后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3种复合保鲜方法对2个百香果品种均有延长贮藏期的作用。紫香百香果在贮藏15 d时,1%茶多酚+1%壳聚糖复合处理(Z3)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其值分别为7.14%±0.09%、(2.13±0.009)mg/g、(0.814±0.013)OD325/g和(2.05±0.202)U/g。黄金百香果在贮藏15 d时,1%茶多酚+1%壳聚糖复合处理(H3)的Vc、可溶性蛋白、类黄酮含量和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处理组(P<0.05),其值分别为(17.80±0.168)mg/100 g、(2.50±0.006)mg/g、(0.875±0.010)OD325/g和(2.20±0.061)U/g。综上,1%茶多酚+1%壳聚糖复合处理对百香果的保鲜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云南热作科技》2011,(3):F0003-F0003
西番莲 西番莲又名百香果,西番莲科(Passifloraceae)西番莲属(Passiflora)植物,本属约有400余种,大都原产热带美洲。草质或半木质藤本植物。  相似文献   

18.
宁化县是福建省薏米种植的主产区之一,但目前宁化县薏米产业存在种植规模小、管理粗放、产量偏低、品种单一、品牌创建意识不强、精深加工动力不足等问题。为推动宁化县薏米产业发展,破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笔者根据宁化县薏米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宁化县薏米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今后发展思路,为助力宁化县薏米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细菌群落在土壤健康和植物的生长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作物的连作对其有着显著的影响。为探明百香果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种植‘台农1号’百香果1年(TF)、2年(TS)、3年(TT)、4年(TFo)及0年(撂荒地,TZ)的土壤为材料,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土壤样本共检测出2418个OTUs,分属28门、70纲、170目、269科、465属、963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是主要的优势菌门,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分析发现,百香果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影响,其中绿弯菌门(Chloroflexi)、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随连作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升高,研究结果可为百香果连作障碍发生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茶园主要害虫无害化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杨  肖强 《中国茶叶》2010,32(7):28-29
2009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第一批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819个,其中蔬菜401个、水果300个、茶叶118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的重点是探索在园艺作物生产中建立生态栽培体系,采用病虫无害化防治技术,达到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障园艺产品食用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促进园艺产业增效和园农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