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房改造集聚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解决"三农"问题、推进转型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浙江省永嘉县按照"政府可承受、农户可接受、社会可持续"的总体要求,积极引导山区农户向中心镇、功能区集聚。本文就永嘉县农房改造跨镇集聚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1.跨镇集聚的现状与问题(1)村落分布散而远永嘉县农村村落分布散而远,906个行政村加上星罗棋布的自然村,每个行政村的平均管辖面积仅为2.95平方公里。其中  相似文献   

2.
婺源县是"中国茶叶之乡",茶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婺源县把茶业作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强势推进茶业产业化发展.2007年实现茶业系列产值3.9亿元,茶叶加工出口贸易量1.8万吨,出口创汇1500多万美元.2008年我县茶业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灾年不减收.上半年,全县生产茶叶5200吨,其中名优茶1100吨,加工贸易量9500吨,实现系列产值3.4亿元,同比增长28%,全年茶业系列产值可望突破5亿元.婺源茶业呈现出可持续发展后劲增强,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高,产业效益全面提升的喜人局面.  相似文献   

3.
钱木梁(1917-1993年),著名的茶业专家、学者和高级工程师.作为"当代茶圣"吴觉农的大弟子,他从1935年踏入茶业开始,数十年如一日,以身许茶,功勋显赫,为振兴华茶、发展茶业、开创上海新时期茶文化等作出独特贡献,是上海茶人精神的倡导者和茶人的楷模.特以此文缅怀已逝世15年的这位令所有茶人崇敬的茶界老前辈.  相似文献   

4.
华安县位于漳州北部,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地处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过渡地段,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5%,水质、大气均达国家一级标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生态示范县,具有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2010年华安县被列为省茶业"五新"示范县以来,我县坚持把茶业"五新"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抓手,实施茶业"五新"入户工程...  相似文献   

5.
稻鱼共生系统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长期发展的生态农业系统。永嘉县农业局通过实施"永嘉县稻鱼共生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及"永嘉县稻鱼共生标准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山区的稻鱼共生标准化种养技术。为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主要技术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将安化黑茶打造成驰名品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化黑茶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上乘的保健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享誉国内外.2008年,安化茶业基地面积7793公顷,年产茶10980吨、产值1.7亿元,其中黑茶9870吨、产值1.56亿元.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将着力把"安化黑茶"打造成中国茶业驰名品牌.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永嘉县桥头镇,在改革开放的风云中,因钮扣起家,因钮扣扬名,系永嘉县经济重镇、温州市综合实力三十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和体育强镇.2007年5月被列入省"十一五"中心镇培育工程名单.当桥头人全力打造"国家级金名片"的同时,在外桥头人又一次在中国商界率先掀起代理、收购国际品牌的热潮,将现代商业网络伸向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国,号称"品牌代理第一镇".如今,该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生态化、城乡一体化、社会和谐化"为载体,正阔步从"经济强镇"迈向"生态经济强镇".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云南省"十大名茶"1、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2、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4、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5、云南龙生茶业股份有限公司6、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7、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8、云南农垦集团勐海八角亭茶业有限公司9、云南昌宁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10、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9.
<正>安徽皖垦茶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茶业集团")是以茶业为主、多业发展的产业集团,下辖十字铺、敬亭山、祠山岗、九连山四个国有茶场及绿雪茶叶、绿魁茶业、青草湖酒业等龙头企业。茶业集团拥有土地面积14.7万亩,2016年生产总值4.38亿元、利润2177万元。一、茶业发展的主要做法茶业集团所在的宣城市是山水诗乡,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贵州茶业发展的现状、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研究经济学服务于茶产业出发,对贵州茶业发展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发展机遇和有利条件进行了论述,并从技术、市场、茶叶需求、发展战略等方面分析了贵州茶产业出现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以期为贵州茶业今后几年拟实现跨越式发展,寻求科学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发展对策:一是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二是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三是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茶业产业化经营;四是形成开放系统加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五是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六是依靠科技,促进茶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