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避"技术在金柑抗寒防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避”技术是“避晒、避雨、避寒”等避害技术的总称。“三避”技术在金柑上的应用主要是起避雨、避寒作用。2007年12月-2008年3月广西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利用“948”项目平台,在阳朔、灵川县开展金柑“三避”技术研究,恰逢桂林市2008年初遇50年一遇的罕见雨雪冰冻天气,为此,及时对试验方案进行调整,加强“三避”技术在金柑抗寒防冻中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三避”技术在春冬瓜栽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雪  陈伟新 《广西园艺》2007,18(5):65-66
农业“三避”技术即农作物避雨、避寒、避晒栽培技术。玉林市玉州区春季阴雨天气较多,时常出现“倒春寒”,影响了春冬瓜的种植时间和苗期生长。为了使春冬瓜能早种植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近两年,该区名山街道太阳村冬瓜生产基地在春冬瓜栽培上应用了“三避”技术,应用模式是:拱棚覆盖农膜避寒(育苗)+地表地膜覆盖栽培+报纸覆盖瓜蒂(防日灼瓜),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据悉,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现已成为南方优质葡萄产业区,其种植葡萄创造性运用了“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获得农业部认可。葡萄的一年两熟技术也成为推广典范。  相似文献   

4.
《中国蔬菜》2008,1(3):29-29
近年来,广西大力推广农作物“三避技术”(避雨、避寒、避晒),如对新种植不耐寒的蔬菜品种进行畦面地膜覆盖;采用搭棚保苗、套袋保果、拉网保树、喷肥保叶等措施实现果树的防冻抗寒;玉米采用双膜覆盖育苗,待气温稳定在10℃以上后移栽;受冻的甘蔗、水果、蔬菜等气温回升后,喷施叶面肥,增强植株抗寒能力。目前,广西“三避”技术栽培模式多达50多类,涉及农作物品种600多种。通过采用各种形式的防寒防冻措施,此次冰冻灾害中全广西有33.3万hm^2(500万亩)农作物免受冻害。  相似文献   

5.
何锐宗 《广西园艺》2009,20(4):61-62
近年来,北海市采用有机基质“三避”(避寒、避雨、避晒)技术进行黄瓜栽培,实现了黄瓜周年生产,667m^2产鲜黄瓜2500-4000kg,瓜形大小整齐便于包装上市,667m^2产值高者超10000元,获得了高产高效。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不同地膜覆盖对全州红辣椒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辣椒种植上推广“三避”技术(即通过利用尼龙薄膜、套袋、遮阳网、大小拱棚等人工简易设施,在农作物栽培上采取的避雨、避寒、避晒技术措施,实现农作物的生长健壮、优质高产和增产增收),打破传统的栽培模式,达到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研究了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全州红辣椒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地膜覆盖均可提高全州红辣椒的种植效益,其中以黑色地膜覆盖效果最佳,产量增加39.57%;其次为银灰色地膜覆盖,产量增加29.44%;白色地膜覆盖产量增加最少,为10.42%。在实际生产中,建议广大种植户尽量选择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辣椒,以确保良好的增温、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和增产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1月31日,笔者从广西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召开的新春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据广西区统计局初报,2011年广西水果总产量943.86万t,比上年增产102万t,增长12.1%,再次实现了全区水果产业丰产丰收的目标。据悉,2011年,广西有关部门一是调优品质,积极引导群众种植优质水果品种,引导群众走“高效、特色、生态、优质”的绿色产业发展路子,大力推广“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8.
梁莉 《广西园艺》2011,22(2):39-40
甘蔗间种西瓜栽培模式是以"三避"(避寒、避雨、避暴晒)技术作支撑,在新植糖料甘蔗地里采用拱棚双膜覆盖间种西瓜的种植模式,是扶绥县自2006年以来摸索总结推广的一种高效种植模式.几年来推广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推广面积1400 hm2,2010年推广面积达到16 333.3 hm2.甘蔗间种西瓜提高了种植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5年来,经田间测产验收和调查统计,该模式平均每667 m2产人厂原料甘蔗6.5 t,产值1 836元;平均每667 m2产商品西瓜1 500 kg,产值1 500元.每667 m2共计实现产值3 336元.现将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露地栽培番茄难获成功,尤其在广西钦州一带,番茄每667 m2产量1 500~3 000 kg,而且裂果多,品质低,产值仅为3 000~4 000元,所以较少种植越夏番茄.笔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越夏番茄免耕、避雨、避晒高效栽培技术,克服了蔬菜生产过程中用药、投入、用工、残留"四多"和产量、质量、效益"三低"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广西园艺》2007,18(1):F0003-F0003
阳朔金柑成熟期采用覆膜避雨、避寒,防止裂果和冻害的效果十分明显,对金柑的完熟采收、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广东和广西等沿海地区进行葡萄避雨栽培,为了提高避雨棚的抗风性能,针对传统的双十字V形篱架避雨棚结构进行改造,开发设计出一种抗台风、减轻病虫害发生、降低劳动强度和减少用工量的抗台风型避雨棚。  相似文献   

12.
导读:为秋季收获芹菜,贺州市改变传统的香芹栽培方法,选用优质品种,根据贺州香芹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采取一定的人工设施,夏季播种,精细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进行避雨、避晒、避光的反季节栽培,取得了成功,平均667 m2产量830 kg、产值5 000元,比露地栽培增产271 kg、增收520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桂林沙糖橘落花落果原因分析,提出采取薄膜覆盖避雨避寒、灌溉抗旱、重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增施叶面肥、激素保果、环割保果、加强夏季修剪促发秋梢及加强病虫害防治等对策建议,以防止沙糖橘严重落花落果。  相似文献   

14.
葡萄避雨栽培就是在葡萄植株上搭设避雨棚,力求避雨、遮阳,达到防病、降温、提高果实品质、提高产量和扩大栽培区域的一种栽培方式。实行避雨栽培后,我国葡萄种植区域已经由北方区域扩大到江南地区、从露地栽培向避雨栽培迅速转化、由单一品种向多样化品种转变,葡萄种植业迅猛发展。从葡萄避雨栽培的主要作用、葡萄避雨栽培关键技术和避雨栽培应注意事项等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将有助于指导江南地区科技工作者和果农更进一步开展葡萄避雨栽培研究和生产。  相似文献   

15.
2月18日,在广西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芭蕉林村委东瓜桥村的金柑果园里,前来参加全区推广“三避”技术开展生产自救现场会的代表们看到,遭受了低温冷冻灾害的金柑树上孤零零地挂着几个金柑,仔细一看,金柑果皮像被水煮过一般且大部分果实开裂,树下落了一地黄灿灿的金柑果;而实施了树冠盖膜避雨避寒栽培技术的金柑树上则是硕果累累,一片丰收喜人的景象,仿佛根本没有遭遇过灾害天气。代表们不禁感叹:小小一层膜,解决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金柑避雨避寒栽培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阳朔县开展了金柑倒U形竹木结构架式盖膜避雨避寒栽培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间给树冠覆盖薄膜,可避免金柑果实因霜冻、降雨造成的裂果和掉果,不盖膜对照树裂果烂果率高达52.7%~57.4%;果实留树贮藏至翌年3月,9~10年生树盖膜处理的产量是不盖膜对照的12倍以上;3月采果时,盖膜处理与对照的果实品质均良好且差异不大,甜酸适中,化渣,味浓,盖膜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增高趋势;树冠盖膜的9~10年生金柑树,每667m2经济效益提高10 926.35元。金柑避雨避寒栽培的保果、保质及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避雨栽培对‘东魁杨梅’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魁杨梅'为试材,在果实采收期采用避雨伞对杨梅进行避雨栽培,通过测定露地栽培和避雨栽培果实的色差、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以及各糖成分积累差异,来探讨避雨伞栽培在杨梅果实采收期应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经避雨伞栽培的果实单果重与对照差异并不明显,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各糖成分积累以及果实着色均优于对照果实。  相似文献   

18.
草莓是世界广泛栽培的浆果类果蔬,果实色泽艳丽、柔嫩多汁、营养丰富,既可鲜食、又可加工,还具有医疗保健功效.桂林是广西草莓主要产区之一,栽培技术也较广西其他地区更为成熟[1].桂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拥有草莓喜欢的秋冬冷凉环境和土壤条件.草莓繁殖容易,栽培周期短,在桂林地区采用薄膜小拱棚覆盖的"三避一防"技术(避雨、避霜、避阳、防草保水),既可以错开草莓上市时期,争取价格优势,还可以延长草莓鲜果供应期,采果期4个多月,跨越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9.
金柑是广西阳朔县名特优水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据统计2009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 950 hm^2,其中结果面积达2 850 hm^2,总产量6万余t。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避雨避寒栽培技术,金柑667 m^2产值大幅提高,普遍超过万元,已成为阳朔县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20.
结合桂林地区的气候条件,介绍了桂林地区番茄避雨栽培管理技术,从避雨棚的搭建、番茄的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当地番茄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