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鱼种在越冬期间,一般死亡率达到10%~15%,有的高达20%以上,这样不仅使鱼种数量减少,而且影响到来年成鱼的养殖,对渔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根据多年生产经验,现将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介绍如下:1鱼种越冬期死亡原因1.1池塘不合要求易引起鱼种越冬死亡的池塘因素有以下几类:1.1.1水质消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弱,产氧  相似文献   

2.
高新梅 《内陆水产》1996,(12):15-15
如何提高池塘鱼种越冬成活率鱼种场生产鱼种,一般都需等到来年春时才能卖出。所以,如何保证鱼种顺利越冬,成为鱼种场养鱼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套保证鱼种安全越冬的成功经验:一、培育体质健壮的鱼种,保证鱼种规格越冬前要加强鱼种...  相似文献   

3.
罗非鱼鱼种越冬培育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耐寒能力比较差,当水温降到12℃~13℃以下时,就会出现冻伤或冻死的现象。为了来年继续养殖和生产罗非鱼,必须保存一定数量的亲鱼和鱼种,使其安全越冬,对此我市在在多年的罗非鱼鱼种越冬培育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越冬保种。彩虹鲷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彩虹鲷鱼苗,到10月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留作第2年4月~5月作为放养的鱼种;亲本越冬是指从彩虹鲷接班鱼中选择出待第2年繁殖用的亲本鱼种,让其安全越冬。因此,搞好彩虹鲷的越冬事关当年及来年的生产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玉柱 《科学养鱼》2006,(12):23-23
一、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1.鱼类体质与规格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好,越冬成活率高而又健康。据多年的养殖经验看50~150克鱼种越冬成活率较高,一般体重如5~10克的鱼种,成活率为48%,20~30克的82%,30~50克的86.5%,50克以上的94.2%。规格小的鱼种含脂肪和蛋白质均低,不足越冬期的消耗  相似文献   

6.
张明  韦学 《齐鲁渔业》2008,25(12):11-12
鱼种越冬期间因病害和冻害引起的死亡,常给养殖者造成较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鱼种越冬防寒管理和防病工作,是提高冬季鱼种成活率和来年养鱼效益的关键。鱼种安全越冬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赵德炳 《齐鲁渔业》2008,25(11):27-28
彩虹鲷又叫红罗非鱼,属热带鱼类,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自然越冬,必须进行越冬保种。彩虹鲷的越冬分为鱼种越冬和亲本越冬两种。鱼种越冬是将当年繁殖的彩虹鲷鱼苗,到10月份左右还未长成商品规格的,通过越冬,于第2年4~5月作为放养的鱼种。亲本越冬是指从彩虹鲷中选择出第2年繁殖用的亲本鱼种,让其安全越冬。因此,搞好彩虹鲷的越冬事关当年及来年的生产和效益,是养殖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乔桂芹 《中国水产》2009,397(1):50-51
罗非鱼是热带性鱼类,耐寒能力比较差,一般当水温降到12℃以下时,就会出现冻伤或冻死。为了来年能够继续养殖和生产罗非鱼,必须保存一定数量的亲鱼和鱼种,使其安全越冬,对此山东省德州市在多年罗非鱼种越冬培育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9.
周元军 《内陆水产》2001,26(12):15-15
鱼类进入冬眠期,多潜伏在深水草丛中,很少活动,不吃食,只靠消耗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来维持生命,到来年春季出池时体重要减轻10%~20%。这期间,若任何一个环节失误,都会造成越冬鱼种死亡。因此,保证鱼种安全越冬是池塘养鱼生产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1越冬前的准备1.1加强秋季饲养,促进鱼种健壮为使鱼种长得又肥又壮,提高越冬成活率,进入秋季后,就要增加鱼种能量饲料的比重或添加低值的植物油(加入量为3%~5%),使饵料的脂肪量达到10%以上为宜。一般尽可能晚停食,只要水温适宜(8℃以上),鱼类还…  相似文献   

10.
一、越冬鱼种进塘前准备 每年秋季,当自然水温下降到18~20℃时,罗非鱼就要进入越冬温室,我省一般在10月中、下旬。越冬鱼种体质好坏直接影响其越冬成活率,并且越冬鱼种处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如果管理不当,易患病死亡。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气候寒冷,鱼类的越冬期长达3~4个月不等,在越冬期间经常出现鱼种体重大幅下降和死亡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北方地区来年池塘的生产。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经验,供北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情报》1975,(6):7-9,6
大规格鱼种是保障鱼类安全越冬和来年养殖商品鱼的物质基础,两年来,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大规格鱼种,均取得了较好效果。1973年培育鱼种304万尾,亩产12,666尾。1974年又利用240亩池塘(包括60亩越冬池和4.8亩鲤鱼产卵池在内)生产出鱼种320万尾,平均亩产13,333尾,其中合格鱼种达到70%,为9,320尾(草鱼有90%达到3寸以上,并有多数草、鲢、鳙鱼种达4寸以上;鲤鱼43%达到2.5寸以上),  相似文献   

13.
郑亚平 《内陆水产》2004,29(1):34-34
一些中小型水域和池塘中,越冬鱼种死亡率高达15%-25%。不但使鱼种数量减少,而且影响来年成鱼的养殖,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就鱼种越冬期死亡的原因及对策,探讨如下。1鱼种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水体严重缺氧到了冬季,水体会严重缺氧。一是因为水中浮游植物量少,光合作用减弱造成氧的供求失衡,产氧量小于消耗量;二是水体由于投饵、施肥及鱼类代谢废物积累,有机物多,大量消耗氧气;三是水中鱼种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四是池塘保水性差,水位严重下降,造成缺氧。鱼种规格较小越冬期间,多数鱼类基本不摄食,不大活动,新陈代谢缓慢。…  相似文献   

14.
侯传宝 《内陆水产》1994,(10):16-16
秋末初冬,水温下降,鱼已不甚摄食。为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保证来年的成鱼养殖的鱼种供应,此时,应将鱼种插捕并塘越冬。根据各地经验,鱼种并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倪立珠 《水产养殖》2012,33(3):51-52
为了提高越冬鱼种的成活率,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综合洪泽县当地鱼种越冬的经验,对提高鱼种越冬作一简述,以供参考。1鱼种在越冬期死亡的原因1.1越冬水体严重缺氧一般情况下,越冬水体严重缺氧是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池塘缺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池水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汪为均 《内陆水产》2003,28(2):33-33
鱼种能够安全越冬,不仅使当年的生产不受损失,更重要的是给来年的生产带来更大的好处。所以有必要了解鱼种越冬期死亡的原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使鱼种能够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1死亡的原因水体严重缺氧这是引起鱼种越冬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的原因主要有:池水清瘦,浮游植物少,光合作用产氧量不够;越冬池水底淤泥过多,有机物大量分解消耗氧气;野杂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土壤保水力差,结冰后,水位下降过大,造成缺氧。鱼种规格小、体质差鱼种规格小(不足10厘米),体质差,体内积存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够越冬期间消耗,因而出现…  相似文献   

17.
李果 《科学养鱼》2001,(2):14-14
鲤、鲫、编、鲢、鳙等目前广为养殖的水产品均属温水性鱼类,当水温低于7-10℃以下时便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其新陈代谢能量来源于其自身体内积存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因此,鱼种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到次年春季,体重减轻,体内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消耗过半,有的甚至消耗绝大部分。加强冬季管理,提高鱼种越冬成活率对来年的再生产和稳产、高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鱼种越冬用发生死亡的原因 1.鱼种规格小、体质差 鱼种规格小(体长不足10厘米),体质差,体内积存的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足以满足在越冬期自身基础代谢的…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我区鱼种生产基地和养殖专业户培育的鱼种在越冬期间成活率很低,有的个别鱼池内鱼种规格偏小,体质很差,在水下全部死光,也有的鱼池鱼种在越冬期体质消耗很大,小规格鱼种体质消耗15%~20%,甚至25%~30%,大规格鱼种体质消耗10%~15%。这些...  相似文献   

19.
朱于来 《齐鲁渔业》2002,19(12):20-21
我国北方13个省市区每年都有一定的冰冻期,尤其是东、酉北地区,冬季气候寒冷,结冰厚,封冻期长,经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鱼种越冬死亡现象。因此,做好鱼种越冬期的管理,使鱼种安全越冬是我国北方淡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从事鱼种生产和管理的实际,谈一些越冬管理方面的体会,供大家参考。1越冬池的选择与修整 越冬池应选择背风向阳,靠近鱼种池,靠近水源,交通便利,无震动,易管理的地方。面积依越冬鱼种的数量而定,一般越冬池面积以20~30亩为宜。坡比为1:3,长方形,东西走向为好,长宽比为2~2.5:1。土质应为保水性能好的粘土或壤土。越冬池可因地制宜选用秋末已起捕后的成鱼池。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鱼种是个宝,过冬要保好,来年增三成,经济效益高“.实践证明,搞好鱼种的安全越冬工作,来年可增产30%.现将鱼种的安全越冬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