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般来说 ,养蜂者在秋季管理工作结束后 ,直到春天来临以前都不会去惊动蜂群 ,即使是在比较寒冷的地方蜜蜂也能存活。蜜蜂对冬季恶劣的自然条件已经有了许多适应 ,包括在冬季停止产卵、停止飞翔和形成越冬蜂团等。这些适应性有助蜜蜂在越冬期间调控蜂群温度 ,而单个蜜蜂根本不可能通过这一方式达到上述目的。当蜜蜂形成足球大小的越冬蜂团时 ,其热量散失情况便发生了改变。蜂团散热面相对地来说小于其蜂团内部的产热面。结果蜂团散热速度减慢 ,蜜蜂通过聚集和分散便能够完成群体温度的调节。那么 ,让我们更加仔细地探讨一下越冬蜂团是如何形…  相似文献   

2.
赵立平 《中国蜂业》2002,53(5):13-13
一年一度的越冬蜂繁殖期间 ,大家都注重怎样让蜂王多产卵 ,多培育越冬蜂 ,以使来年蜂群强壮。但我们往往重视培育越冬蜂 ,却忽视了喂越冬饲料的时间问题 ,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越冬蜂繁殖的效果。适龄越冬蜂应该是指那些没饲喂过幼虫、没有参加采集的蜜蜂。前几年 ,我 1 0月份才开始喂越冬饲料 ,而我地区 8月 2 0日至 9月 1 5日前后是繁殖越冬蜂的最佳时期 ,因此有部分越冬蜂参加过饲喂幼虫 ,致使越冬蜂因饲喂幼虫和搬运饲料提前衰老死亡 ,造成群势弱 ,直到来年刺槐流蜜期也难复壮 ,严重影响槐花蜜的产量。近几年 ,我一改过去的做法 ,采取在…  相似文献   

3.
利用晚秋野菊花蜜粉源培育适龄越冬蜂 ,减少蜜蜂空飞 4 5天 ,对比常规管理可增加越冬蜂 4 8%。  相似文献   

4.
中华蜜蜂的秋季管理是四季管理的重要环节,决定来年蜂群复壮与扩群。管理中最重要技术措施是如何准确确定时间段,培育足量的适龄越冬蜂,进而保障蜂群安全越冬。笔者经过多年的中华蜜蜂养殖指导生产实践,总结提炼了一种在中国北方确定中华蜜蜂(土蜂)适龄越冬蜂培育时间段的方法,并经过多次生产验证,可以取得明显的生产成效。此方法是在秋末进行越冬准备的基础上,参考本地气象记录,预先确定当年本地气温在后期可能下降到7℃的日期。以此日期为起点,向前推算培育适龄越冬蜂的起始时间点,促使蜂王连续产卵20天后让其停止产卵。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哺育蜂子,直至所有新蜂出生之后让其外飞排空,达到临界7℃的气温之日,关小巢门,促使整群蜂结团,进入越冬状态。此方法能有效提高越冬蜂成活率,保障蜂群安全越冬,为来年开春蜂群的快速扩繁复壮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蜂群生物学》在“越冬蜂更新”一节中写道“作者在 5月 2 4日统计了 2 7群蜂的蛹。由于蜜蜂在 5月 1 6日才排泄飞翔 ,所以统计的蛹是由越冬蜂哺育的 ,在 1 2天内 ,平均每公斤蜂 ( 1万只 )哺育了 450 0个蛹 ,即每日哺育 3 75个蛹 ,每只蜂一生 ( 3 0天 )哺育了 1 .1 2个幼虫”。这个结论是塔兰诺夫 ( 1 946)在尼科尔斯克蜂场统计的。在 50多年养蜂实践中 ,我一直认为 1 .1 2(越冬蜂 )和 3 .85(更新蜂 )就是蜜蜂不同时期的哺育极限。自从应用分区管理法 ,我认为 1 .1 2和 3 .85并不是蜜蜂哺育幼虫的极限 ,我敢说《蜂群生物学》以这个虫数来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在东北地区利用非越冬蜂早喂越冬饲料脾对蜂群越冬效果的观察。试验证明,利用非越冬蜂早喂越冬饲料脾比常规方法补喂越冬饲料脾的蜂群蜜蜂越冬死亡率低10%;饲料消耗量低26.7—28.6%。采用非越冬蜂早喂饲料脾的蜂群越冬期蜜蜂结团紧凑、活动量小,蜂群越冬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杭州经过一个月的室内越冬,蜜蜂的死亡率为15.86%,每公斤越冬蜂的饲料消耗量为1.266Kg,室外越冬蜜蜂的死亡率为29.0%,每公斤越冬蜂的饲料消耗量为1.676Kg,两者差异极显著。蜜蜂的死亡率和饲料消耗都是室内越和立优于室外越多。  相似文献   

8.
纪天祥 《蜜蜂杂志》1998,(10):12-13
在同一场内饲养东北黑蜂、高加索蜂、意蜂和喀尼阿兰蜂等不同品种的蜜蜂,在每年越冬期间发现这几种蜂群,蜜蜂的活动量大小、消耗蜂蜜的多少、越冬末期蜂王开始产卵日期的早晚有所不同,而差异比较明显的是:东北黑蜂和意蜂,越冬前同等群势,巢内贮蜜数量也相等,但是到...  相似文献   

9.
蜜蜂在养殖中,不管是中蜂和意蜂,除防病和治病外,冬季安全越冬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15年的工作经验,现将蜜蜂安全越冬的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温带、寒温带四季分明的地区,冬季蜜蜂在巢内结成越冬蜂团,处于半蛰居状态,以贮备的饲料度过寒冷的冬季。长江以南山区和半山区饲养的中蜂进入越冬期后,在蜂巢内形成越冬蜂团,蜂群内新陈代谢下降到最低限度,蜂群处于冬眠状态,越冬饲料逐渐被蜂群消耗。本试验就中蜂群培育适龄越冬蜂及适时断子与自然状态蜂群作了对比,测量了具体数据,为中蜂科学饲养与季节性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蜂业短讯     
王时明 《蜜蜂杂志》2006,26(3):38-38
据多年来寒地越冬实践,越冬蜂在窖内或室内下痢有如下几种原因,分析如下供蜂友们参考。1入室早我地越冬期近6个月,进入10月份后天渐变冷,蜂群开始结团。但冷暖气流交替频繁,遇有暖天,蜜蜂仍能爽身飞翔。记得2004年11月21 ̄22日,气温升高,大量蜜蜂出巢飞翔排泄,然后重新结团。有的蜂友怕蜂群“剥皮”(即外层蜂被冻死),在10月中下旬就将蜂群入室(窖),以后虽遇有好天气,因怕麻烦,便不再搬出排泄,引起下痢。2不关王我地喂饲越冬饲料时没有关王习惯,导致越冬饲料喂完了,还有大片子脾没有羽化出房,等这批幼蜂出房时天气已寒冷,蜂群已结团,使这批蜂…  相似文献   

12.
蜜蜂(含蜂王)是否能安全越冬,直接关系着蜜蜂第二年的春繁和第一个蜜源蜂产品的丰收。因此,蜜蜂的越冬要注意如下事项。1控飞冬天,自然界仍有不畏严寒的植物开花,因此,只要自然界有花,蜜蜂就会不畏严寒外出采集,其结果是飞出巢的多,返巢的少,除老死的外,适龄的越冬蜂死1只就使春繁的哺育蜂少1只,因而要注意越冬蜂的控飞。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 :蜂好养 ,冬难越。下面把我的经验介绍给严寒地区养蜂的蜂友们 ,供大家参考。1 蜂群越好冬的前提从 8月 2 0日开始繁殖越冬蜂群 ,外界蜜源不足的地区要在夜晚对蜂群进行奖励饲喂 ,2日 1次。必须注意盗蜂 ,一旦发现盗蜂立刻对被盗群停止饲喂。制止盗蜂的方法 ,可利用碎草将蜂箱前面挡上 ,开只能由 1只蜜蜂通过的小巢门 ,因为盗蜂不熟悉此巢门 ,本箱的蜜蜂可通过碎草空隙自行回巢 ,效果比较好。繁殖越冬蜂的同时必须彻底治 1次蜂螨 ,利用四川资阳的“螨扑立克”我认为比较好 ,既省事、又安全。2 适当提早喂越冬饲料继箱群从 9月 12日…  相似文献   

14.
强壮的蜂群是优质高产的基础,是养蜂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饲养强群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越冬期蜜蜂的死亡率是影响饲养强群的一个主要因素。从秋末或冬初蜂群内最后一批幼蜂出房到翌年春季新蜂出房之前,蜂群内部没有新蜂出世,蜂群中只死不生,逐日减少,蜂群强度下降,以至下降到群势的最低点,这个最低点也是蜂群新一年繁殖的起点。越冬蜂  相似文献   

15.
<正>蜂群在12℃时开始结团,这时蜂团松散;0℃以下蜂团紧密。越冬蜂团内部温度在24℃左右,蜂团外围保持在7℃左右。蜜蜂吃蜜产热,蜂团内部热量向外传递,通过蜂团外围蜂与内部蜜蜂互相拥挤换位活动来实现,随着饲料消耗蜂团也随之移动。越冬蜂群的蜂脾关系很重要,小群蜂多于脾,强群蜂脾相称,否则越冬期间会出现剥皮死蜂。大雪前后冷空气来临前做最后一次紧脾,将王笼向蜂团中央移位或放出蜂王。越冬蜂在半蜜脾上结  相似文献   

16.
沈育初 《蜜蜂杂志》2009,29(9):21-22
养蜂者都知道,培育好越冬蜂对次年养蜂收入的多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总结我38年养蜂实践和近20年各地蜂友反映的实际情况,遵循蜜蜂进化规律,谈些本人看法及具体实施方法,希望让初学者一看能懂,做起来有据可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怎样培育好越冬蜂的最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王治容 《中国蜂业》2013,(12):24-24
越冬蜂的质与量是蜂群安全越冬的基础,蜜蜂及蜂王能否安全越冬直接关系到来年春繁和第一个主要蜜源的产蜜量。蜜蜂越冬期是蜂群困难期,切记要做好以下几件事,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适龄越冬蜜蜂是出房后未负担过采集和哺育工作就进入越冬期的蜜蜂。适龄越冬蜂的多少 ,直接影响到来年蜂群繁殖的好坏和产蜜量的高低。因此 ,一定要抓住 1 0月份前后这个时期 ,做好适龄越冬蜂的培育。1 .选好场地蜂场周围要有蜂粉源 ,蜂群最好放在有树冠的落叶树树荫下 ,要求高燥、避风 ,让蜂群处于半阴半阳的地方 ,以便后期断子和减少盗蜂。2 .平衡群势真正能越冬和参加下年早春复壮阶段哺育第一批子脾的是最后一批 3— 5张子脾出房的蜜蜂 ,中等蜂群一般能培育 3— 5张子脾 ,而且能保证质量。所以 ,应把继箱群拆成平箱群。满箱的平箱抽出部…  相似文献   

19.
<正>有些蜂群秋季群势较强,但到了春季,在蜂群没有明显病害的情况下,蜜蜂大量削弱,甚至陆续死亡。其原因是:培育的越冬蜂不适龄、蜂螨寄生率高、越冬饲料质量差、晚秋及早春管理不当、春繁过早等。一、越冬蜜蜂不适龄繁殖越冬蜂过早或过晚都不是适龄越冬蜂,所谓适龄越冬蜂就是越冬前出房的幼蜂进行过两三次排泄飞行,并未做过哺育和采集工作,特别是未分泌过王  相似文献   

20.
宋章辉 《蜜蜂杂志》2005,25(10):22-22
我身边大多数蜂友是定地养蜂,有少数是小转地或大转地的,这些蜂场转地是为了采蜜,很少是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而转地的。笔者的几次经历说明,为了提高越冬蜂成活率,转地很有必要。1995年以前,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黄麻、楠树、蓼花,其中楠树、黄麻流蜜较好,每年越冬蜂成活率在30%左右;1997年到现在,我地秋繁时主要蜜粉源有水稻、棉花、少量楠树、蓼花,现在所有的蜜粉源几乎都没有大流蜜。培育越冬蜂时粉源充足,只要喂糖(蜜),培育的越冬适龄蜂很好,但是培育越冬蜂后又多了一个枇杷蜜粉源,在晴朗的日子里,枇杷、蓼花十分吸引蜜蜂去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